永安:走进八闽小城寻找中国林改“第一” |
中国网 | 时间: 2010-12-0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福建省永安市有个洪田村,因为集体林改而享誉全国,被称为“中国林改第一村”。其实,当你真正走进永安,走近永安的林改,你会发现,这里的林改不仅仅只有一个洪田村,与“林改第一村”一样,永安在林改过程中还创造了不少中国林改第一。 第一个林业要素市场 ——四星级建设标准五星级服务水平 宽敞的大厅、清澈的流水、古雅的根雕,走进永安市林业要素市场,即使是再疲劳的人也会感觉一丝清新和放松。 永安市林业要素市场成立于2004年10月,是全国第一家正式运营的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初期,永安市委、市政府专门在市区区划了一块土地,要求按照四星级的标准施工,把林业要素市场建设成全国的标本,建成永安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永安市委副书记郑清华告诉记者。 但是,一流的硬件条件并不是林业要素市场最值得夸耀的地方。“与四星级的建设标准相比,我们的服务是五星级的。”要素市场负责人游慧芳说,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4年多时间,优质的服务一直是她最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像林业行政综合服务窗口,要办理采伐证、运输证、植物检疫证等,每天接待几十个来客,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始终微笑服务,始终把林农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游慧芳进一步介绍。 记者采访时,恰逢燕西街道办罗岩村的林农罗永模在办理张抗源山场的杉木木材采伐证,谈起要素市场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罗永模一个劲地翘大拇指:“就像是对自家人一样。”罗永模说,办理证件用了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快速、便捷、贴心。 第一个集体林改博物馆 ——陈列着历史也承载着林农致富的未来 “今晚不讨论出个名堂,谁也别回家!”走进位于洪田镇的林改博物馆,一个栩栩如生的雕塑群还原了1998年9月29日的那个夜晚。 那夜,面对乱砍滥伐屡禁不止、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但老百姓却守着青山过苦日子的困局,洪田村支部书记邓文山在村民代表大会上拍着桌子喊出了上面的话。 最终,经过80%以上的村民代表同意,洪田村村委会作出了一个足以影响中国林业历史的决定:分山。 林改前发生山火,常常是领导发火、干部救火、群众观火,森林资源连年下降;林改后,火灾减少了,资源增长了,老百姓致富了。林改博物馆记载着洪田、也记载着永安波澜壮阔的林改进程,记载着林改带给这里的每一个变化。 漂亮的杨秋凉是博物馆的讲解员,她每天要坐半个多小时公共汽车往返在永安市与博物馆之间,她告诉记者,讲解林改的历史让她年轻的生命多了几分阅历。“几乎每个月都有各级党校的学员来参观学习,尤其到了暑假,会有很多孩子来博物馆参观,感觉这里就是一个生态文明教育的大学堂。”杨秋凉说。 今年73岁的洪田村老村主任赖兰亭当年曾参与了分山改革的全过程,在雕塑群里手握一根土烟袋的老人便以他为原型。“走进博物馆就像又回到了当年,分山的情形近在眼前,老百姓的生活却时时刻刻在发生着实实在在的变化。永安万重山,林业就是天天开门的绿色银行。”赖兰亭说。 中国林改第一村 ——分是改革,统也是改革 上面没有政策,前面没有榜样,1998年,洪田人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了分山分林。如今10多年过去了,林改让洪田山更绿了,人更富了。但是,勇于开拓的洪田人没有满足。 “山林不像耕地,分山到户后,你家一亩,我家七分,你种杉木,我发展油茶,没有了规模化经营,山林的效益就大大打了折扣。”洪田村支部书记邓文山说。如今,这个当年带头分山的改革派,又率先在村里组建了林业专业合作社——永安市文山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目前,这个合作社管理着6470亩林地,主要经营的树种是杉木,涉及到30多个农户。合作社除了将农户们在林改中分到的林子进行优化组合外,还通过流转从外村承包了一批林地。 在合作社办公室,记者看到,合作社主要成员都有明确的分工安排:邓文山负责召集主持合作社社员会议;蔡旭相负责合作社木材采伐生产事宜;邓林建负责合作社木材的销售与经营……“合作社的最大好处就是规模经营,能够最大化地发挥每个人的优点,优化组合,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邓文山说。 “山林进行合作经营,利润按股分配,节省了管理的时间,每个成员都有时间从事其他行业,山林利润却不会比以前少一分。”林农许正权说,他将自己的30多亩山林入股了凯森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自己在村里与人合伙开了新吉隆超市,生意特别红火。 目前,洪田村已经成立了6个林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除了涉及本村大部分林地林农外,合作社还不断向外延伸,承包租赁了外村、外县的林地。 邓文山说,12年前,林改分山洪田人闯出了一条新路子,现在,进行合作经营,相信洪田仍然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中国绿色时报》2010年10月26日 焦玉海 齐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