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激活山水武宁 全民共享生态成果

中国网 | 时间: 2010-12-0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38万武宁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2007年4月20日,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县视察林改工作,看到一路上满目青山,欣然题赠“山水武宁”四个大字。总理题词用意深远,希望我们林改后更要保护好生态,建设好生态,让武宁山水更美好,为子孙后代造福。

我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全县共有林地面积395万亩,水域面积46万亩,人均林地面积10余亩,山水是武宁的主要资源和最大的发展潜力。2004年,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率先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县共发放林权证13.5万本,分山到户率达到93.8%,真正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配套改革进展顺利,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林业可持续发展。2007年以来,我们牢记温总理的嘱托,把林改与生态保护、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全力做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建设山水武宁,力争实现从资源大县到生态经济大县的历史性跨越。

一、明确一大目标,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

“山水武宁”是我县的精髓所在,更是温总理对我县的期望。作为鄱阳湖国家生态经济区建设的38个县之一,我们充分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生产力,保护好绿水青山就是我们最大的政绩。遵照温总理的嘱托,我们把思想统一到抓林改、促生态、保增收上来,树立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建设“新型工业强县、生态旅游大县、最佳人居环境”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山水武宁”的发展目标,努力做到既保护好生态,又促进经济发展,更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制定生态发展规划。明晰产权、承包到户之后,为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聘请知名专家,高起点、高标准制定了“山水武宁”发展战略规划,包括山水资源保护规划、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生态工业发展规划、生态城镇建设规划、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力争到2012年基本达到国家生态县标准,80%的乡镇成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二是完善林改配套政策。为促使各种生产要素向生态建设聚集,我们加快推进配套改革,建立了林权交易中心,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制定林权证抵押贷款操作方法和措施,启动了林权抵押贷款和森林保险。创新了生态建设机制,进一步调动了林农造林护林、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同时,将林业部门352名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森工企业全部实行了改制,理顺了管理体制,提高了林业干部职工从事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推进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加快建立以退耕还林、长江流域防护林、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工程、九岭山国家森林公园为重点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规划用三年的时间,使保护的森林面积达到60%以上,基本建立较为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体系。

二、突出三大重点,建好用活生态资源

我们以创建国家生态县为契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把林改与生态保护、林业发展和生态产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林农增收致富和县域经济赶超进位。一是突出生态资源保护。加强管理,对林木采伐指标做到定山场、定树种、定数量。完善了“三防”体系建设,全县95%的行政村成立了各种林业协会。启动了森林保险,全县参保对象达15000户,面积达131.37万亩,保额达6.43亿元。我们还把保护生态资源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在招商引资上项目中,坚持“三个不要”,即高排放的项目不要,高能耗、低产出的项目不要,环保措施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要。并关闭了小煤窑、小竹木加工厂、小钒矿、小造纸厂等企业56家,切实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奠定良好的生态基础。二是突出生态质量提升。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我们编制了庐山西海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和伊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全面实施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2008、2009两年投入1.5亿元,完成了17万亩造林任务,努力实现山上全绿化、城镇园林化、村庄庭园化、道路景观化、农田林网化、矿区复绿化。三是突出生态产业发展。充分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在做活生态经济上下功夫。一方面,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发展绿色工业、循环经济。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新上了一批高档次木竹精深加工企业,既促进财政增收,又增加林农就业渠道、带动林农致富。同时,我县大力发展木本粮油等经济林产业。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县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扶助资金,确定四套班子各抓一个产业。到目前为止,全县油茶总面积达15.3万亩、“三竹”面积26.5万亩、木本药材1.2万亩,并成为全国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油茶基地示范县。另一方面,我们把生态旅游作为富民兴县的新兴支柱产业来抓,新上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林业旅游项目,打响了“山水武宁”旅游品牌。2009年,全县共接待游客67万人次,旅游收入达4亿元,其中农家乐已发展110多家,年旅游收入1.5亿元,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150元。

三、取得四大成效,实现生态成果全民共享

林权制度改革为武宁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辟了一条林区农民快致富、生态文明大发展的新路子。近年来,我县先后获得了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文明县城、江西省十佳绿色生态县、江西省森林资源保护先进县、江西省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先进县等一系列荣誉,真正实现了生态成果全民共享。一是林农更富了。通过林改,山林成了林农的“绿色银行”。打破了过去垄断经营的模式,林木实现了产销见面,木材效益和林农收入不断增加。罗坪镇长水村林改后,发挥生态优势,实行整村开发农家乐,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近3年来全村新建房屋70栋,安装固定电话380部,购买摩托车110辆,并有35户在罗坪集镇盖了新房或在县城买了商品房。二是生态更好了。林改进一步调动了林农护林造林的积极性。甫田乡杨廖村原来免费的树苗运到村里没人种,现在村民争着掏钱买树苗,每年调入4万多株苗木不到半小时就被争抢一空。全县森林覆盖率从林改前的64.1%提高到71.2%,空气质量由国家二级提升到国家一级,减少了2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武宁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生态更好了,并被有关机构评为“最值得向世界推介的50个中国最美小城”之一。三是社会更和谐了。通过林改,有效解决了各类历史遗留林权纠纷问题2000余件。林改后,林地成了农民的自家财产,有效解决了造林难、育林难、防火难等制约林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全县森林火灾下降了76%,涉林违法犯罪案件下降了43%。林区的稳定促进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2008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平安县”,并成为江西省惟一连续四年公众安全感名列前十名的县。在林改中坚持公开、公平、公正,从源头上遏制了涉林腐败问题,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明显提升。四是发展前景更广了。林改激活了林业要素市场,林地实现了自由流转、自主交易,通过租赁、股份合作等形式,全县共流转森林资源面积30.9万多亩、6926宗,交易额达1亿元,促进了林地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发展。宋溪村民李豹租赁3000亩荒山种植“三竹”,成为远近闻名的造林大户;澧溪村民李健租赁4000亩林地种植高产油茶,总投资达800多万元。同时,生态工业、生态旅游业的兴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山林富民、生态兴县”的科学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共武宁县委 武宁县人民政府)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