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概况

中国网 | 时间: 2010-12-14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泾川县位于甘肃省东部,秦陇交界处,属典型的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东邻陕西省长武县,西接平凉市崆峒区和崇信县,南面与灵台县相连,北面与庆阳市镇原县接壤,西距甘肃省会兰州420公里,东距陕西省会西安210公里。全县共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行政村,1466个村民小组。东西长57公里,南北宽36公里,总面积1409.3平方公里,总人口34.8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1.6万人。

泾川的绿地。


泾川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亚湿润区,境内海拔930─1460米,年平均日照2274小时,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毫米,无霜期174天,相对湿度69%,年蒸发量1339.6mm,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土层深厚,山灵水秀,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素有“陇东粮仓”和“陇上小江南”的美誉,被国家划定为优质苹果最佳适生区。泾川三塬横亘,五水逶迤,总耕地面积87.8万亩,人均耕地2.8亩,耕地布局为一川四塬五分山,土地资源丰富,为果菜、草畜等农村特色产业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水电资源充沛。县内泾、汭、黑、洪、蒲五条河流横贯东西,可利用水资源6.9亿立方米。全县有110千伏变电所1座,35千伏变电所7座,电力充沛。瑶池矿泉水富含锶、钠、镁、钙、硒等多种对人体有效的微量元素;泾川温泉名扬陇上,昼夜喷涌着恒温的灵气,日出水量为1920立方米,长年恒温38.2℃,是富含活性微量元素氟离子的重碳酸纳型医用泉水,含丰富的钾、钠、钙、镁、氟、硫酸根、碳酸根、氢氧根等离子,具有十分理想的洗浴理疗作用。

泾川区位优势独特。泾川地处古丝绸之路要冲,位居甘肃东大门、西安后花园,国道312线一级公路和正在建设的银武高速、西平铁路横贯全境,县内共有省级道路3条66公里,县乡公路16条308.8公里。近年来,先后建成了王村泾河大桥、安定大桥、南石窟大桥3座横跨泾河的桥梁,县内南北通道全面打通。贯通南北、融合三省的独特区位,为泾川进一步开放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泾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建郡置县历时2100多年。泾川是西王母故里,境内有南石窟、王母宫、瑶池、田家沟生态风景区等多处旅游景点和文化遗存,占地1000亩的大云寺景区正在建设之中,西王母文化和佛教石窟文化在海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始建于西汉元丰年间的王母宫是目前中国仅存的一处祭祀西王母之地,被誉为“天下王母第一宫”,正在争创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的王母宫石窟,堪与敦煌、云冈石窟相媲美。南石窟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庆阳北石窟寺并称为“陇上石窟双明珠”,为佛教石窟艺术遗存之精华。泾川大云寺是供养佛祖舍利最多,目前发现最完整的佛祖舍利塔基,大云寺地宫出土的唐代金银棺,是世界上最早的金棺,比陕西法门寺金棺早180多年。金银棺和14粒佛祖舍利发现40年来,曾多次飘洋出海,出国展览,引起强烈轰动。今年争创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的田家沟生态风景区集风景旅游、生态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境内“红军楼”、吴焕先烈士墓地等独特的革命历史遗址,为创建红色旅游奠定了基础。还有流传千古的夸父逐日、柳毅传书、西王母宴会周穆王等动人传说,为泾川增添了神奇的色彩。相传汉武大帝曾11次到泾川拜谒西王母,李商隐客居泾川,作出了许多美丽的诗句,为泾川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态环境良好。几十年来,全县人民坚持不懈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植树造林、改土治水,创造了“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持之以恒、团结奋战”的泾川精神。全县现有林地81.3万亩,林木蓄积量111.01万立方米。植物资源有粮食、油料、蔬菜、瓜类、树木、花卉、饲草、野草、药材9类430种,动物资源有兽、禽、鱼3大类70余种。全县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409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2.6%,森林覆盖率37.13%,先后荣获“甘肃省实现绿化第一县”、“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中国红富士苹果之乡”、“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全国生态小康县”等称号。

发展潜力巨大。由于受汉唐开放型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泾川的群众头脑灵活、思维敏锐,接受新事物快,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商品意识浓,竞争意识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泾川人凭借自身的智慧走南闯北,积极发展建筑、商贸、食品加工等产业,在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批泾川能人,为泾川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果菜、草畜等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为进一步实现农业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围绕农副产品加工兴办工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围绕西王母文化、石窟文化、大云寺佛教文化开发旅游产业的潜力巨大,尤其是西王母文化遗存将成为联系海内外的一个重要纽带。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泾川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扩大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项目拉动优化经济运行结构,科教兴县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必将为泾川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发展步伐加快。近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弘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持之以恒、团结奋战”的泾川精神,认真实施“生态立县、果畜富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五大战略,积极培育“果畜、草菜、农产品加工、旅游”四大产业,初步探索出“生态奠定基础、产业增加收入、居住提升文明、城乡一体推进”的新农村建设模式,促使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农村主导产业初具规模,2007年,新建果园5.26万亩,建成千亩以上优质果品示范园区17个,全县果园面积达到29.88万亩,果品年产量达到17.2万吨,实现产值2.42亿元;完成GAP基地认证1000亩,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认证10万亩,果品出口基地认证2.25万亩。“泾龙牌”红富士苹果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先后荣获“奥运会推荐果品奖”、“上海博览会优质果品奖”、等奖项;牛猪饲养量分别达到17.05万头、30.47万口,畜牧业总收入达到3.62亿元;种植蔬菜11.89万亩,实现产值1.31亿元。地方工业快速发展,育才酒精、恒兴果汁、旭康食品、丰泰棉纺等工业企业产销两旺,初步形成了原煤、棉纺、酒精、食品饮料、肉食加工、建筑建材等8个系列60多个品种的地方工业体系。城镇开发全面推进,县城规模拓展到5公里,全县小城镇建成区面积达到23.1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22.38%。小康建设进一步加快,2007年,新建改建小康住宅2525户,建成了党原丁寨、王村墩台等小康示范村31个。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有40多项科技成果荣获国家、省部、市级奖励;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排危建校工程,建成了泾川一中、泾川二中、东街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一批标准化示范学校和活动场所;持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20.62亿元,增长12.6%;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20万元,增长12.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完成2160.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完成8256元。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