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改给武宁林业带来五大转变

中国网 | 时间: 2010-12-21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武宁县是江西省重点林业县之一,位于赣西北,国土总面积525.99万亩,其中林业用地373.5万亩,占总面积的71%,是一个“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县。全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是南方林区重点产材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林业与社会多种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武宁林业经历了一场适应新阶段发展要求的历史性转变,即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这五大转变使武宁县林业发展提高到新的台阶。

武宁林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和奋斗,各方面都取得非常显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

一、造林绿化持续发展

多年来,武宁县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林业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来抓,先后响应了省政府组织开展的“消灭宜林荒山”“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和“跨世纪绿色工程”战略,结合武宁的实际,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使武宁县的造林绿化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经过多年的摸索,武宁县逐步发展为国营、联营、部门、集体、民营和全民义务植树多头并举造林的局面,无论是造林规模和造林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迄今累计造林178.76万亩,公民义务植树1千万株。

二、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改革前期,林业部门重采轻育,导致森林资源急剧下降,有的地方出现森林资源“赤字”自三中全会以后,按照培育和保护并重的原则,在大力植树造林、培育资源的同时,武宁切实加强了资源的保护,保证了森林资源的安全生长。到九十年代中期,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资源持续下降的局面,消灭了森林资源“赤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持续增长。目前,全县森林面积283.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773.4万立方米,比改革初期有转大幅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国民经济建设的供求压力。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4.1,提高了43个百分点。

三、生态建设顺利推进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省、市的支持下,武宁县先后实施了长防林、退耕还林、平原绿化、血防林等一批重点生态林业工程,营造了大面积的生态公益林,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长江防护林完成营造林4.14万亩,退耕还林工程完成造林18.3万亩,森林生态效益补助资金实施面积达到126.21万亩,血防林完成造林0.4万亩。这些重点工程与大面积的面上造林绿化相配套,点面结合,相互补充,有效改善了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减轻了水旱灾害,为武宁实现全国生态示范区提供强有力的基础。

四、林业产业逐步壮大

自从90年代以来,武宁县先后实施了一批集约经营的商品林业项目。目前已完成世界银行贷款造林54015.45亩,速生丰产林项目造林27320亩,“三竹”面积发展到30万亩,油茶低产林改造1.5万亩,其中“三竹”、油茶基本上已承包经农民自主经营,2008年武宁县人民政府关于《武宁县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出台,将对“三竹”油茶产业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这些重点商品林业示范项目的带动下,已建立各类商品林业基地,工业原料林3.5万亩,其它果林4万亩,与此同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拓宽产业发展领域,大力发展木竹精深加工以及森林旅游、森林食品、森林蔬菜、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木竹工艺、野生动物驯养系列等特色产业。2007年全县林业总产值70434万元。

五、支撑体系不断完善

按照《森林法》,《野生动物法》、《森林防火条例》、《公民义务植树条例》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林业秩序、建立了林地管理、森林防火,限额凭证采伐、木材运输监督检查、野生动物进出口管理、森林植物检疫等多项法律制度,为林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在执法方面,县乡设立了林业执法机构,现有森林公安机关7个,木材检查站7个,基层乡镇林业工作站22个,森林植物检疫机构1个,专业扑火队1个,林业技术推广站1个,与此同时,兴建了一个九岭山森林公园,面积为18992.4亩,这些都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林权改革稳步推进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林业体制改革经历了林业建设史上三个里程碑意义的林业“三定”、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企业改制。林业“三定”的完成,对当时林区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三定”也带来一些问题,满足不了当前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需要。就在这时,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全面拉开了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序幕。2003年8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作出明确规定。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武宁县作为江西省七个试点县之一,于2004年9月,全面启动了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不懈努力,至2007年11月,林权主体改革各项工作全面完成并以较好成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林改工作的成功,使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得到了有效解决,林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去年4月20日—21日,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亲临我县视察,对我县林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指示“要像当年宣传小岗村一样宣传江西、宣传武宁”,并欣然题赠了“山水武宁”四个大字。总理的视察,犹如一股春风吹遍武宁大地。县委、县政府积极策应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把林改当作一项“惠及当代,造福子孙”的民心工程来抓,在全县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林改引发的绿色变革,给武宁的林区和林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武宁的林业发展从此翻开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体的新的一页。

通过林改,全县共发放使用权林权证79587万本,分户持证率达97%,分山到户率达93.2%,林权证合格率达95.2%,群众满意率达99%。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为武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而且为山区林区等落后贫困地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广阔前景。一是林改政策的落实让林农减负增收。林改之后,全县农民共增收5318.12万元,户平增收728.5元,人平增收185元。二是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林农增收。如生态公益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及我县实施的“三竹”工程,为林农增收开辟了更宽更广的渠道。全县生态公益林面积达126.21万亩、退耕还林面积16.3万亩、“三竹”面积32.2万亩。重点产竹乡镇的林农增收明显,如新宁镇石坪、西良自然村年产毛竹5.5万支,林改前一支毛竹只卖5元,林改后一支卖到13元,仅此一项增收38.7万元,全村490人,人平增收790元,有一半的农户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三是林业产业发展加快了林农增收。林改就像一针“兴奋剂”,林农和林业企业的内在活力被充分激发出来,全社会都热衷于投身林业发展,特别是以“三竹”、油茶、果业为主的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林农增收明显。全县涌现出了一大批产业大户和庄园业主。村民徐鸿建以果园为主的生态观光农庄,每年仅观光农业收入就达5万多元。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等第三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罗坪镇长水村的“农家乐”生意红火,林农已从生态发展中品尝到了效益的甜头。

七、配套改革不断深化

为构建适应市场经营机制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推动林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之路,我县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全面实施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兴林富民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我们把林业产权交易中心作为配套改革的重要载体来抓,搭建了四个平台、开通了三个窗口,建立了一个市场,即搭建了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平台、木竹检量中介服务平台、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平台;开通了林权登记管理窗口、林业综合服务窗口、林产品展示窗口;建立了木竹及林产品交易市场。“一个中心”的建设,推动了林业“六大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政策法规体系、林业保障体系已经启动并不断规范,促进了林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到目前,共办理林地、林木流转43起,面积14万多亩,交易额达到了2520万元。二是开展了林权证抵押贷款业务。县委、县政府与县农业发展银行、县信用联社制定了一整套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操作办法和措施,具体分为林权授信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全县林权贷款到目前已达到1370万元,419宗,35000亩,涉及农户300多户,为林农发展林业产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林农蒋陈文拿出自己打工的积蓄,再用林权证在县信用社贷款2万元,在自家山场养鸡5000余只,一个绿色的梦想全部写在他那幸福和自豪的笑容上。三是启动了森林保险。林农为有效的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积极主动参与森林保险业务。全县森林保险面积82.32万亩,保额达2.4亿元,保费达98.76万元。四是建立了各种林业合作组织。林改后,林农护林、育林、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自发地组成各种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县有各种林业合作组织15个,参加农户5320户,其中新宁镇的“三笋”合作社,每年为林农人均创收达1000元。五是加大了林业“三防”体系建设力度。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组建了林业“三防”协会,为森林资源保护构筑了坚实的屏障。罗坪镇长水村,成立了由10名精干劳力组成的“三防”协会组织,协会制定了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办法,得到了林农的拥护。六是规范采伐管理。在限额采伐的前提下,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对林木采伐指标实行农户申报、村级汇总、林业部门审核,经两榜公示后发证,并做到定山场、定树种、定数量,对成熟人工林、工业原料林,对家庭困难的林农、林地更新好的林农等实行优先分配。七是促进林业部门职能转变。把林业部门352名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每年为此增加财政支出884万多元,从而使之由“管理收费型”变为“服务管理型”,进一步发挥林业部门在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了林业科技水平。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