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走出去”的三大要素

中国网 | 时间: 2012-03-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这次书展能够激励更多中国作家和出版商向世界呈献更多更优秀、更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

周明伟:是的。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需要中国信息的愿望是强烈的。但是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能够向读者提供信息的能力,无论数量还是内容都远远跟不上。就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大国来说,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这里面有很多原因。我跟很多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我们如何能够呈献我们的出版物,满足国际图书市场的需求,大家认为基本上是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我们选择什么样的资源呈献给国际读者,应该说我们可以呈献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哪些是有针对性的适合国际读者的内容,需要足够的遴选。我们向世界呈献中国文化,必须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能是简单的单向推介的过程。单向推介的过程往往可能会导致卡拉OK式的,只要自己觉得唱得很开心就可以了。对外文化交流很重要的要求和它的特质,是你必须要了解别人希望了解什么,或者你希望通过什么方式引导别人关注你什么东西,因此内容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第二个原因,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多大程度上能够翻译好这些作品。中国文化能不能“走出去”,在国际平台和别人进行交流,翻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瓶颈。因为中文尽管使用的人数最多,但是在国际大的语种当中是一个小语种。至少目前可预见的一段时间,更多的需要我们用别人的语言推介中国的文化。我们主动翻译一些东西,这些翻译的过程不是简单语言转换的过程,它必须是一个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否则,同样的语言翻译上字对字的翻译不存在任何问题,但是就像我们翻译很多笑话一样,你翻译的语言没有错误,也很准确,但是就是笑不起来。

中国网:不知道好笑点在哪里。

周明伟:这是文化背景的作用,这些作品的翻译很多情况下是一个创作的过程,目前这个过程还是非常艰难的。实际上是影响我们“走出去”,能否发挥“走出去”作用的很重要的环节。

第三个原因,用商业语言来说就是发行市场机会。我们很多产品翻译得也不错,但是在国际阅读市场上影响力有限,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们的作品内容不吸引人,而是我们目前的出版难以覆盖,或者没有能力覆盖发行系统。在西方,像英国这种发行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国家,我们的市场覆盖能力非常有限,在这样情况下,如果我们进不了它的主流发行渠道,很难说我们的作品会有大的市场影响力。没有市场影响力,我们作品的影响力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上述三个环节,单一的环节目前我们都有一些人在做。但是图书产品要走出去,它需要的人才不是单一的某一方面的人才,而是复合型人才。懂读者需要什么,知道文化差别和文化交流的基本元素和特征,同时有市场理念,有市场手段、市场经验,这是我们目前软肋中的软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比单一的翻译人才的需求可能更大。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通过不断合作,不断交流,不断实践,才能比较快地培养出复合型人才。有更多的复合型人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同别人打交道,能够满足我们图书走向国际市场的整体需要,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