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业进入微利时代?

中国网 | 时间: 2012-03-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中国网:有人说当今中国出版业进入微利时代,您是怎么看待当今中国出版业的?

周明伟:微利是一个事实,能够持续多久还有待于观察,是不是永久的是微利时代,我不觉得是。五年前,它是利润比较高的行业,现在确实不是。对读者来说,如果价值同它的呈现方式一致,微利意味着对读者有利。

要实现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必须靠好书,必须靠有持续吸引力的图书,通过提高影响力和市场的份额来提高利润,而不是简单的靠多出书解决利润问题。出好书是提高利润,实现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主要手段。阅读市场对中国来说,无论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平均的阅读能力,或者是我们本身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读书的要求,这个市场都还是刚刚开始。如果我们阅读的能力有所拓展的话,我相信这个市场的吸引力还是在那个地方的,还是现实存在的。

中国网:出版业就是为读者读书把第一道关,作为一个出版人,最大的使命是什么?

周明伟:最大的使命还是应该有阅读的使命感,鼓励别人、帮助别人阅读的使命感,这个职业的基本特征是你要通过个体的劳动让别人读,有这个使命感和没有这个使命感不一样。尽管有一些人做书可以做得很热闹,但是它缺乏这种阅读核心的需求。阅读的人需要阅读文明的成果,因此要呈献能够对人、对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启发、带来启示、带来感悟的形式,这可能是出版人最重要的责任。任何偏废的或者是单纯的追求利润,或者是迎合某一个时期某一些受众的偏好,都可能误导读者、误导社会,这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因此对出版人来说责任很高,本身的文明程度、文化程度,对文明和文化理解的程度,他表达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别人对文化,对文明的了解,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看法。

中国网:其实我相信通过出版,可以引导社会大众去阅读,去拥有更多的精神食粮。我现在手里有一份中国出版科学院研究所对全民阅读的调查,它显示,我国国民每年人均阅读量仅为日本的1/9。看完这个数据我心里发凉,您认为什么原因造成巨大的差距?

周明伟:有些数据不一定能够真实地反映问题,但是基本事实我相信是如此。因为阅读能力是同平均的教育水平有关系的,同文化上的理解和传承是有关系的,中国对教育、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在全世界各个民族中是排在前面的,我们重视教育,重视文化传承。

目前,阅读的数量如果有差距,我相信直接原因还是教育水平、人口基数不一样。如果你选择的区域不一样,数字结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情况。平均教育水平较低同我们主体人口超过50%以上在农村还是有关系的。但是近年来中国的教育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这个变化还是非常明显的。当然,这还是需要我们几代人、十几代人共同努力,我们追求的目标不仅仅是阅读率、阅读量,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种民族精神来倡导,使学习成为民族素质、民族精神的一个具体的要求或者是追求。

中国网:您有什么好的办法提高我们的全民阅读率吗?

周明伟: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基本上我觉得是取决于教育。教育水平不提高,简单地说提高阅读率可能是空中楼阁,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完全是靠钱的问题,不能说完全不靠钱,但是完全靠钱是一定解决不了的,还需要整个社会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对于我们这些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使命,很重要的挑战。

中国网:我们不仅要多读书,您刚才说的会挑书,会读书,读好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分享一下您的读书生活和感悟吗?

周明伟:读书第一个挑战是挑书,提高自己挑书的能力是在目前众多图书资源当中、在有限时间里汲取有效信息的第一个要求。(挑书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挑书过程中提高的,是满足自己对知识和能力增长的需要,同时能够引导或者是启发自己学习的一些新方向。

第二,要有一些基本的读书的办法。在学外语的时候常常要求精读、泛读,在日常生活中也是要有意识精读一些书,同时要有极强大的泛读能力。因为现在信息太多了,没有一定的泛读能力,浏览图书的能力,实际阅读量上不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当中,泛读能力现在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你适应不了,很多你是学不会的,或者你会失去很多可能应该也能够掌握的信息。我觉得每天有一些快速阅读量,同时要静下心来安排一点时间琢磨琢磨。

中国网:不能浮躁。

周明伟:不能浮躁。如果偏废经典图书精读的基本功,我们就可能无法了解和驾驭一些市场价值不是很突出,但是对市场影响力比较大的重要信息。我还是喜欢精读一些书,放大它的效益,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