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智能诊断 给健康一张“身份证”
——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

中国网 | 时间: 2012-03-29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他开创了“基于分子分型和云技术的个体化智能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凭借着自己高妙的医技、医学之路上的日夜求索与辛勤耕耘,在医疗、科研和教学各个领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在我国医学诊断学领域的医生队伍中风采卓然。他医风高洁、心怀大爱,用自己的所言所行真切诠释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家本色。他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学者身上的社会担当,国家的需要决定了他的人生目标和每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在他眼中,医生是天边召唤黎明的启明星,是深夜中照亮人心的烛火,是时刻守卫在患者身边的健康卫士,使命光荣,责任如山,为了人类的健康,为了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他始终在医学创新之路上坚守、前行。

文/段海旺 唐华

 

 


 





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的展示橱窗中,贴满了集体、个人所获得的各项荣誉。其中的一块镜框里,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批复。康熙雄向记者介绍,“这是我们实验室在抗击SARS期间,研究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早期快速诊断技术临床前评价时,温总理的批复。”

康熙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医师学会检验分会、中华医院管理学会检验管理委员会等多个专业协会担任主任委员、委员,并且同时担任《检验诊断与实验室自动化杂志》等多家医学杂志主编、编委。康熙雄教授科研、教学成绩显著,由其主编和参编的《SARS实验室诊断》、《非典的实验室检测及诊断》、《诊断学》等专业书籍在医学上影响深远。康熙雄教授从事临床免疫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等临床工作多年,曾在东京大学参加肿瘤基因治疗,他的新生血管抑制路线的肿瘤治疗方针和所证明的方法学被业界认为是当时的崭新的思路,被NHK“生命的曙光”专栏中长篇介绍。在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肾病等自身免疫病及肿瘤的临床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目前,他正在为他本人开拓的“基于分子分型和云技术的个体化智能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的研究努力奋进。

“一对一”

健康评价体系的开创者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手段的丰富和提高,以及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人类最终迎来了医疗诊断的个体化时代。实验诊断中心的研究和工作主题也逐步转化为个性化评价、个体化诊断。

那么,何为个体化智能诊断?

康熙雄介绍,“所谓个体化智能诊断,就是利用分子生物学等前沿方法:药物代谢基因组学、临床蛋白组学、临床代谢组学、功能蛋白相互作用通过系统生物信息学理论来建立疾病诊断模型等多方位的实验诊断学临床应用研究,对患者病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以往检验系统反映出的结果只注重对检测对象‘有没有病’做出判断,现在这套系统将检验结果进一步细化,逐渐发展成为通过检验结果发现患者‘是什么类型的病’,注重对疾病分型评估,包括综合考虑患者其他身体方面的相关反应。”

这也就意味着,个体化智能诊断系统建立并应用于临床之后,诊断实验中心对检测对象的诊断结果会更加全面和精确。

而人们对健康认识的深化和健康观念的转变,是康熙雄提出“个体化智能诊断系统的建立和临床应用”这一研究课题的社会背景之一。

康熙雄介绍,“以前,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就是不生病,但是,近几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由于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细化,有了新的关注点,即:即使没有生病,那么自己的身体离健康又有多远?也就是说,健康和亚健康也应当有自己的一套评价体系。”

对此,康熙雄教授表示,“我们实验室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了一对一健康评价体系,这个体系不是泛泛而笼统地评价,而是因人而异的。”这套评价体系明确地将医疗理念划分为“仅仅有病治病”和“不仅有病治病,还要无病健身”两个时代。也就是说以前我们仅仅是在有病症后才到医院进行诊断,而现在则开始注重平时的健康“监控”,使我们始终都能对自己的健康状况了如指掌。而百姓健康观念的变化,也相应地引导医生的职责也发生了改变,过去那种“有病治病”的简单理论已经上升到一个强调以个人身体素质为健康标准的时代。

很显然,通过上面对个体化智能诊断的一些简单介绍,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即这套评价体系在比例上注重疾病治疗的色彩有所淡化,而致力于前期对疾病的预防和健康评估的色彩变得更加浓厚。

注重预防,这是我国医疗领域的“战略前移”,即医疗卫生事业以治病为主前移到以预防为主。

对此,康熙雄表示,“医务工作者,应当积极开发医疗资源,合理运用临床诊断来减少患者的费用,以预防和早期诊断为主的方式开始新的检验项目,来解决早期诊断的问题。”而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目前开展的工作中就有高危预测这一项,即对基因检测结果和家族史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后,对易发病人群进行提示。

显然,相对于以往传统的诊断方式,个体化智能诊断的诊断结果更精确、全面,而且更注重对疾病的前期预防。

那么个体化智能诊断的应用赋予了体外诊断哪些特征呢?对此,康熙雄教授介绍说,“在个体化时代已经到来的今天,大诊断、自动化、高通量、简易化、信息流和床边流是现代体外诊断的六大特征。临床实验室的功能也相应地出现了总体战略前移、重点下移的转变,体现为研究路线从微生物时代逐步过渡到遗传学诊断时代、生化诊断时代、免疫学诊断时代、分子(基因)诊断时代,即从病因到表象最终到本质。”

据康熙雄教授介绍,个体化智能诊断体系的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需要建立卷帙浩繁的信息数据库,因而对方法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正是高通量、云计算等现代检测方法和计算机技术,使以往的一些不可能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以代谢组学的发展为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后基因组时代,即组学时代宣告来临。人类对于自身和疾病的认识也产生了深刻变化。基因组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疾病易感性和药物应答产生了更多新的认识;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断、分型、疗效、预警有了理论上的支持和验证的基础;代谢组学的发展使人们对疾病的预警、分型、诊断、疗效尤其是药物毒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为个体化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可能。

国内一流

检验实验室的领导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是一个集临床检验、临床医疗、健康普查、健康咨询、预防医学、科研开发、教学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实验诊断中心。拥有大型模块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可分析干细胞的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尿沉渣流式分析仪、全自动血凝检测系统、全自动酶标系统、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流式细胞仪和蛋白芯片等设备,并引进了21世纪最先进分子生物设备—流式芯片仪、新型荧光定量实时在线核酸扩增仪、芯片点样扫描仪、蛋白质飞行质谱检测仪等。康熙雄教授带领实验诊断中心本着“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工作态度,热情、及时、准确地回报结果”的准则,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

2003年SARS来袭,实验诊断中心承担了血样检测任务。2005年中心被认定为北京市传染病网络实验室,配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全市检测结果的确认工作。2008年,实验诊断中心不仅作为奥运定点医院,还进驻运动员村建立了国际水平的临床实验室,担任了北京奥运检验服务的重任。受到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主任翠克沙马士博士的最高评价。2009年4月末开始,甲型H1N1流感的突然来袭,实验诊断中心承担了大量的咽拭子采集,开展了24小时全方位的筛查工作,同时承担了大量的病毒核酸检测和样本外送工作。

在一次次的重大考验面前,实验诊断中心迎难而上,科学应对,表现出了出色的应急能力,和医疗工作者大义担当、勇者无惧的高贵品质。2008年实验诊断中心为北京奥运所提供检验服务,中心得到的国际奥组委健康部门的评价是:“奥运史上最完整最完善最齐全的现代临床实验室。”2009年的甲流抗击战,中心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的质量抽查中,达到检测结果全部正确,而北京市36个监测实验室中,仅有7个实验室达到全部正确。

此外,实验诊断中心还注重质量管理,2006年成为北京第一家、全国第三家通过质量体系认可的实验室,通过认可的实验室项目检测结果将被117个国际组织和国家认可。

在康熙雄教授带领下的医院检验科,除了在医疗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其在科研和教学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绩也非常出色。

自2006年起,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开始承担多个国家级、部级课题研究项目,自主发明专利技术,累计发表论著173篇,其中8篇收录于SCI。在康熙雄教授的积极努力下,2003年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博士点、硕士点被批准成立。2006年,康熙雄教授被首都医科大学所属15家教学医院检验科和实验中心推举为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系主任。2009年,实验诊断中心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正式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成为了唯一的北京体外诊断行业领军人物的候选人。

放弃海外优越条件的归国者

康熙雄教授是国内最早一批实验诊断学博士和学科带头人,曾长期在日本求学和工作,并且凭借其在移植免疫临床研究领域的杰出成就名扬东京。

1990年,他在日本东京大学读博期间,发现中医的“整体观念”可以应用在西医领域,而且在西医学领域中可以找寻到中医谓之的“整体观念”的存在。康熙雄介绍,“从西医的角度看,西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体系正是中医的整体观念。西医叫疾病,中医叫整体平衡失调,只是叫法上不同而已。”后来通过对这套理论进一步的摸索,康熙雄在移植免疫临床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后来他将其研究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当时的日本国家电视台也对其进行了介绍,在日本国内产生了积极反响。

当时,康熙雄教授在日本的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我在日本从事研究的那段日子,日本方面给我提供的条件非常优越,甚至超过了其本国的一些研究者,而且那边的研究条件也要比国内优越一些。当时我的家人也同我一起到了日本生活。但是,祖国这边的一些朋友多次盛情邀请我回国。后来,一者自己的根在这里,二者我自己也的确想为我们国家实实在在地做点事情,因此,最终放弃了日本相对优越的生活和科研环境,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其实,在康熙雄教授的科研理念中,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是其关注的核心。“是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决定了我的职业选择和我每一阶段的研究方向”康熙雄说到,“我选择的专业也是应国家所需,我希望自己的所学能够对国家社会产生价值。”

回国后,康熙雄的主要工作是建立基因功能的研究,再一个是功能研究中的动物模型建造,然后将其注射到基因载体里,以求不让肿瘤变大。这在动物身上是成功的。

在肿瘤研究过程中,康熙雄发现了一种新的基因——“新生血管抑制因子”。通过这种新基因来控制新生血管的生长,把它作为一个检测体系进行检测,用它来阻断肿瘤基因扩散的路线。这个发现在行业内获得了极大的认可,目前部分理论已在临床被应用。2001年康熙雄教授还因这一基因的发现,先后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7项。

对于患者,康熙雄表示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医家本色的仁爱之心,要有责任心,要通过自己在精进医学之路上的孜孜求索,坚持不懈地科研创新,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痛苦,还患者一片健康、一片温馨、一片幸福!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