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刚:让健康从“心”出发

中国网 | 时间: 2013-01-05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段海望  唐华

 

 

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因此,党在十八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郑金刚,博士,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医师。为了钻研医术,他曾先后赴美、日深造与研修,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而为了将所学用于祖国的临床事业,他最终又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科研条件,毅然回到国内。

“学医就是为了治病救人。”郑金刚说。这句朴实的话语,解释了他归国的理由,也道出了他选择医学之路的初衷。

精研医理,开拓医学新领域

郑金刚目前主要从事心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和复杂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因其集合了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等诸多优点,成为了一些疾病最主要的治疗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数以千万计的病人通过该技术重获健康,获得第二次生命。然而,在该领域还有一个“顽疾”未被攻克——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TO)。该疾病具有再狭窄率和再闭塞率高、手术成功率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因而被称为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堡垒”。

如何提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手术成功率,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每一个从事冠脉介入治疗的医生都难以回避的问题。近10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介入医生和团队向这个“堡垒”发起进攻,郑金刚便是其中一员。

目前,郑金刚以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为平台开展了多项工作,力图将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研究一步步引向深入。

面对媒体采访,郑金刚笑言这项技术最初是“偷”回来的。那是在2007年,郑金刚专门赴日本国立循环器中心、日本丰桥心脏中心研修,学习复杂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在CTO医学领域的世界顶级心脏介入治疗中心——丰桥心脏中心的图书馆中,一本刚出版的介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书引起了他的兴趣。后来,他复印了这本书,在仔细阅读后发现这部书很有价值,于是就编译了《心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这部书,这也是国内首部介绍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的专著。同时,从日本回国后,郑金刚还系统地引进了CTO系列器材和技术,在中日友好医院先后开展逆向导丝技术、CART技术、STAR技术研究,并使该院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处于国内外较领先的水平。

在夯实理论根基、开拓医学研究新领域的道路上,郑金刚从未止步。

1999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郑金刚师从高润霖院士,从事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和支架植入术后的再狭窄研究。研究过程中,郑金刚提出药物涂层支架的安全性问题,其富有创见性的研究结果在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会上公布,引起广泛关注。

为了提升业务能力,郑金刚于2002年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康州大学心脏中心获得工作签证。在美国留学期间,郑金刚主要从事老年心脏缺血预处理钝化机制和老年心脏血管生长受抑制机制研究。郑金刚经研究发现,通过联合使用多种血管生长因子,如PDGF-BVEGFAngio-2,可以恢复老年心脏的血管生长功能。这一发现为改善老年患者的血管生长功能,进而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提出了新的思路。

此外,郑金刚还开展了骨髓干细胞移植、缺血预处理、血管生长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为这些医学领域的发展作了多方面的探索。

情牵临床,志在治病救人

郑金刚在国外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并取得多项科研成果。而为了将所学用于国内临床,实现自己治病救人的初衷,2005年底,郑金刚回到了国内,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资金资助,于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开启了自己对冠心病心脏介入诊治的医学生涯。

一天,一位42岁的男性患者因为近一周活动后胸闷加重而入院。经检查,其造影结果令人吃惊。该患者的3支冠状动脉均闭塞了,仅剩中间支供血。外科大夫会诊后认为,病人血管条件太差,手术风险太大。面对患者焦虑的目光,郑金刚沉着应对,经过深入思考,最后决定采用介入治疗。手术仅用了10分钟,他就开通了患者的右冠状动脉,极大地改善了患者心脏的供血情况,为下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然而,在开通闭塞已久的前降支血管时,手术遇到障碍,正向介入治疗失败。1周后,经过与患者沟通,患者仍然拒绝开胸手术治疗,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郑金刚进行了第3次尝试。在这次手术中,他联合应用了正向与逆向的方法,经过连续4小时的奋战,手术终于获得成功。如今,该患者已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该病例2012年中国心血医师大会上,获得全国病例比赛总决赛冠军。

扎实的理论功底、勤于思考的创新意识与几年来的临床经验积累,使郑金刚成长迅速。目前,他已成为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的中青年骨干,作为该科室冠心病介入治疗和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绿色通道的主要完成者之一,他高质量地完成了医院约60急性心梗患者急诊的介入治疗,以及心内科冠心病介入治疗约50﹪的手术量,获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多方赞誉。郑金刚曾多次应邀参加TCTAHA、国际心脏病年会、长城会议等国际会议,并发表相关成果;多次在北京、浙江、山西等地介绍介入治疗经验;获得20092011年度CIT全国经桡动脉介入精彩病例评比优秀奖,2008年长城会议优秀论文奖。

在队伍建设方面,郑金刚注重学术氛围的营造,积极组织科室内的主医师、副主医师、主治医师于每周四为住院医师、进修医师开展学术讲座。该活动已开展2年,目前已成为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知识更新的平台。

严守医德,病情就是命令

医者仁心。奔波在治病救人第一线,奔波在维系患者生命的第一线,郑金刚经常需要忍受体力透支的辛苦和毫无规律的生活节奏,但是他并不后悔。

据悉,做心脏介入手术的医生,每天的手术量是普通介入手术的几倍。郑金刚和同事们一般从早上7点半开始工作,每天至少工作10个小时,有时甚至连晚上都要赶着做手术。

一次,急诊来了一位39岁猝死的患者,急诊大夫经过心脏按压、电除颤15次、气管插管,抢救了30分钟后,有了心跳,但是患者仍然昏迷,血压只有50/30mmHg,判断为急性心肌梗死造成的猝死。这样的患者极度高危,而且即使急性心梗治疗成功,患者也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更何况在目前的医疗环境下,患者的死亡风险极高,如何进行下一步治疗?面对患者家属的期待,郑金刚果断决定,即刻进行介入治疗,最终手术获得了成功。术后患者经过昏迷两天和短期的失忆后,完全恢复正常。对此,患者及家属全家到科室表示感谢,说:“在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这又是一次体现医师的崇高职业道德的典范”,对此,郑金刚表示:“有什么可说的呢?病人的病情就是命令啊!”

作为心内科疾病治疗领域的医者,郑金刚是距离患者心脏最近的人,是守护百姓健康的“贴心”人。郑金刚表示,在医生这个职业领域,自己感受到的有责任,也有快乐。

让健康从“心”出发,美丽中国,正在幸福启航!

 

郑金刚应邀到韩国首尔进行学术交流时,与韩国专家合影
 
 

专家介绍:

郑金刚,博士,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9年硕士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2002年博士毕业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2002年至2004年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4-2005年工作于康州大学心脏中心,2005年底回国于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工作。主要从事心内科疾病的诊治,尤其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急性心梗的介入治疗和复杂冠心病、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介入治疗。已完成大量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为心内科急性心肌梗绿色通道急诊介入治疗的主要完成者之一。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9篇,主编译《心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主编《心血管疾病和药物基因组学》。目前承担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863攻关课题1项及重点学科课题1项,其中在研课题4项。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