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安:“孕媒教授”给你一个“完整的家” |
中国网 | 时间: 2013-02-2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面对一个个眼睛里充满渴望的不孕不育患者,他敢于负责,用事实说话,在国内首次倡议“签协议治不孕”,不让老百姓花冤枉钱。而这背后,是他独具特色的治疗技术和济世为民的医者本色。 文/柳晨曦 赵强
中国先贤孟子说:不孝不三,无后为大。儿女成双承欢膝下,传宗接代人类繁衍,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有人说孕育是一个美好的过程,一个小生命在母体中慢慢成长,直至呱呱坠地,给无数家庭带来了欢笑、温馨和希望。 然而,有些人却因饱受不孕症的侵害,长期以来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成为人生一大憾事。据专家介绍,现在男性、女性不孕不育的程度已大幅上升,现代人不孕、不育现象已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现代病。而现在对于男女不孕、不育的原因分类有很多种,如性疾,糖尿病等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环境和工业毒物增加,可以影响男女双方的生殖系统,尤其是严重损害生精细胞,导致精子数量和质量下降;此外,长期处于高强度辐射下也极有可能造成不孕、不育。 王景安,山西省闻喜县人。不孕症专家,第六届中国中医药发展论坛副理事长(www.zyylt.org),淘宝行医第一人,百度网名“孕媒教授王大夫”,解疑答惑网友提问,活跃于网络十多年了。 多年来,王景安一直在治疗不孕、不育领域探索,“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在临床上经验丰富,拥有多项中医药发明创造与科研成果。尤其他在国内首次倡议“签协议治不孕”,更让人拍手称赞:王专家凭的是实力说话。 现代人的不孕、不育是何种状况?王景安有着怎样的独特治疗方法?如何更好地普及生殖健康?王景安的积极探索精神会给科技工作者带来哪些启发?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求解了“孕媒教授”王景安。
中国网:王医生您好!据了解,现代人里面不孕、不育人数比例约占八分之一。您是如何看待这一群体的?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现代人不孕、不育情况的发生,并且呈逐渐增多趋势? 王景安:中国的不孕、不育群体是一个求子的特殊群体,他们执著地拥有一种横亘千年的观念,早在2000多年前圣人就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中国数千年来传统生育的观念,更是自古以来无数不孕、不育症患者忧愁和悲痛的根源。多少年来,它如同一把巨大的枷锁禁锢了千千万万人们的灵魂;它更如一座大山,压在不孕、不育症患者身上,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那么,如今尽管经济发展了,科技发达了,但不孕、不育症患者却增加了。这些人承袭中国几千年的文明伦理,仍旧坚持着社会和家庭的生育使命感,为了延续“香火”,为了老有所养,为了天伦之乐,奔波于大小医院之间,祈祷于神庙佛堂之上,生活在痛苦和矛盾之中。患者们以最虔诚的方式,期盼着“小天使”的到来。 不孕、不育症,不论是降临到哪一对育龄夫妇身上,不管是发生在哪一个家庭,都将酝酿滴滴酸楚的泪。不孕、不育症带来的苦楚,是那些能正常生育的夫妇永远也无法体会到的。 现在不孕症人数的快速增长,我认为与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等是“罪魁祸首”;人工流产导致输卵管堵塞或妇女体内激素失衡是第2位因素;环境污染导致男性生育力下降是第3位因素。 中国网:您在我国生殖医学领域获得了诸多奖项,请介绍一下您荣获的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王景安:对社会的影响力比较大的成果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是对试管婴儿技术中的“配子输卵管内移植术”研究,这是一项有开创性的理论改进与丰富的临床实践;再一个就是以古方裁剪组成的“闻喜孕子汤”调经助孕为主,清理疏通输卵管,调整优势卵泡的生长速度,以补肾壮阳的验方“如意还阳露”为辅,及时有效地提高精子活力,迅速增强青壮年生育能力。 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得到了非常有意义的结论:使用“闻喜孕子汤”的不孕不育患者,当月可解决很多不孕者的问题,大多数三、四个月便可成功受孕,填补了特殊人群无法使用性保健用品领域的空白,而且对高血压所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心悸、耳鸣等均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中国网:据了解,“枳实消孕液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是您的一个重要创举。请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王景安:枳实消孕液及其制备方法,是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了“将孕妇的早中晚各期流产引产问题揉合在一体研究,统用一种外用的简易方法即可安全堕胎”的大课题,是继天花粉蛋白、芫花萜之后的第三代中药抗生育药物,无毒无致敏性,药效安全,操作简单,不刮宫,不打针,不吃药,无创伤,不住院,不影响正常工作与学习,不影响以后的再生再育。1998年10月24日中国专利局正式授予发明专利权(ZL93112893.5 A61K 35/78),保护期20年。几年来,万余例临床观察效果显示:远远好于现有的各种堕胎药及堕胎方法(包括世界范围内),避免了传统堕胎经常可能出现的不全流产、大出血等并发症,使其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还可以作为消毒杀菌防病、紧急避孕药物使用。 这项专利,同时解决了生殖医学领域的避孕与堕胎、催生等多个难题。经过制剂试运行多年,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1995年该项目就作为区域医药研究成果在山西运城地区推广使用,1996年山西省永济市将该项目列为技教兴市十大支柱项目之一,并在1996年荣获第五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1998年10月初,在北京参加卫生部召开的改革开放20年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就展览会,被列为优秀项目。2005年11月入录《中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产业市场指南》。上述项目在生殖健康领域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网:在30年的从业生涯中,您认为我国在治疗不孕、不育方面,医疗条件和环境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景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与医院设备,环境,医生经验水平,医院技术,医生责任心都紧密相连。不是每一家医院、医生治疗同一种疾病都有同样的成功率。 我国经历了特殊的时期,受几十年改革趋势所影响,国内医院的普遍现状是:大医院凭检查收费,小医院凭卖药挣钱。“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传统医者道德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以“医商思维”为主导的营销模式。 我想,一些国人之所以会被“骗”的原因,应该要追溯到我国大众的普遍心理弱点:怕吓唬和信“神奇”。比如:有些传言说“吃了什么东西你就会死,或者身体会有不适感”等,很多人带着恐惧心理便一口不敢吃了;再如有说“某些药品可治疗百病,有神奇功效”等,即便再难吃,也会老老实实地每天坚持吃。而实际上从严谨的科学语言讲:吃某种东西增加疾病风险,吃某种东西帮助控制疾病。可是大家不理会,还是以前那样照吃不误。无奈的是,说话严谨的人总是应者寥寥,难以对民众产生足够的影响力。 这些在我看来,是目前我国医疗条件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其实不管哪个医院,不论其大小,都是济世救人的机构,应该本着“仁心”为老百姓服务,让更多人享受幸福。 中国网:您曾荣获医学临床技术创新奖等荣誉,在您看来,应该怎样理解科技创新?在医学发展历程中,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王景安:科技创新才能兴国,同时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大家的共识。 然而,对一个致力医药科研的人而言,道路太艰难了。现在不少中医研制出了了治病的好药,但在推广上面临着生产批号、政策扶持、跟企业对接等难题。有的人一辈子也没能将自己的药推出去,还有的遭到了查扣、没收、罚款,备尝煎熬。 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指出了一些问题,如:中医药特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服务领域还需进一步拓展,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领域,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新需求。中医药在防治重大、疑难、传染性疾病等方面的科技攻关成效还不显著。继承不足、创新不够的问题还依然存在,一些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一些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同时,该规划也提出了指导思想: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保持和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动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促进中医中药协调发展,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服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这里面都提到了创新问题。创新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拿出实实在在的措施和行动来,真正让好产品、好项目尽早运用到健康事业中,真正让百姓早日受益。国家和政府层面既要关注那些“冒尖”的成果,也应该关注有市场开发价值、“含金量”高的成果,别让这些成果“胎死腹中”,永远“走不出去”。 中国网:人才是兴业之本,更是二十一世纪的主旋律,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您有怎样独特的见解? 王景安:中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你说是学历吗,可北大的研究生也有卖猪肉的。在我们不少企事业单位,存在正式学历的人下岗了,而留下的却是没有学历的人的奇怪现象。这值得我们思考。 这些年中国人才问题越来越被广泛引起重视,许多地方都推出了不少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优惠政策。这诚然是件对人才的大好事,可是关于“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依然是雾里看花,谁也说不清楚。 在人力资源开始在中国泛滥成灾的时候,对人才依然没有统一的定论。我觉得中国几千年来还是一个定论:谁是人才,谁是庸才,还是领导说了算。因此中国“权力决定人才”的人才标准陋习,是值得各级反躬自省并积极改革了。 中国网:回顾从医生涯,您有怎样的人生感悟和执业体会? 王景安:有一种前进叫拐弯。水能直至大海,就是因为它巧妙地避开所有障碍,不断拐弯前行。许多聪明人没能走上成功之路,不少是因为撞了南墙不回头。人生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拐个弯,绕一绕,何尝不是个办法。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只要心念一转,逆境也能成机遇。当年,响应政府号召,卫生支农,却丢掉了我的正式工作;如今,孕媒教授的淘宝国医馆成就了我的梦想。近年来人较多,治疗成功者口碑相传,不仅国内各地患者纷纷前来就医,就连香港、新加坡、意大利等地均有来人治愈。 2012年11月18日至21日,我荣幸出席了国家商务部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共同举办的主题为“携手未来,服务世界”的第六届中国(香港)国际服务贸易洽谈会中医药服务贸易论坛暨项目推介会,收获不少,颇有感慨。我将通过多种方式汇集中国中医名人团队,网络接诊各地患者,为我国的医学事业,为万千家庭带去幸福,尽到一名医者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