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眼睛看中国

   嘉宾: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及夫人 周刚、邓俊秉
   时间:08年11月6日10:30
   简介:今天我们在google上搜索“中国印度对比”的字样,可以有多达623000条选项,在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两国彼此关注的目光。究竟印度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的发展呢?周刚大使及夫人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印度眼睛看中国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及夫人 周刚、邓俊秉
            时间:6日10:30
            简介:今天我们在google上搜索“中国印度对比”的字样,可以有多达623000条选项,在这些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两国彼此关注的目光。究竟印度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国的发展呢?周刚大使及夫人用亲身经历为我们讲述。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正在直播的中国访谈·世界对话。半年以前,我们中国访谈栏目非常荣幸地为大家邀请到了中国资深外交官周刚大使和他的夫人邓俊秉女士。在那次的节目中我们请周大使和邓教授就火炬传递途径的四个国家,为我们介绍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因为那里正好是周大使夫妇驻扎国的国家。半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次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两位,这次我们把主题定在了“印度人眼中的中国”。因为周大使从70年开始就已经和印度结缘了,经历了中印外交很多的大事。为您介绍今天的嘉宾:周刚大使、邓俊秉教授。两位好。

    2008-11-06 10:28:48

  • 中国网:

    欢迎两位再次光临。就在最近我们在网上做了一个调查和搜索,在搜索引擎上搜索“中国和印度对比”,出来的结果有几十万条。我们想首先请周大使为我们解读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

    2008-11-06 10:30:13

  • 周刚: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今天非常高兴就印度人怎么看中国同各位网友见面。刚才主持人谈到,我70年到中国驻印度使馆工作,实际上我同印度的接触比这个早的多。我在1956年的大学期间,我五年中学的是南亚并在1962年参加中国外交部主办的一次印度事务。

    2008-11-06 10:32:36

  • 邓俊秉:

    他还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的印度专业。

    2008-11-06 10:33:33

  • 周刚:

    我学的是印度专业,到外交部主管的是印度事务,出国工作的第一个国家是印度。所以大概从50年代中期算起,现在过了半个世纪。在外交部的40年的外交生涯当中,直接同印度打交道是25年,两次在那里工作有5年多,在亚洲司主管印度和南亚事务加在一起差不多是20年。

    2008-11-06 10:33:54

  • 周刚:

    但是即便如此,对于印度这样的大国、文明古国,又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经济体,我们对印度的了解还是一星半点。尽我所知,同网友交流。

    至于主持人提到的问题,应该说现在有一股热,就是很多人喜欢就印中两国的发展进行比较,但是中国人何尝不从自己的角度来比较中印呢。不仅如此,世界很多大的媒体、专家学者也在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如果从根来讲,就是因为两国是大国,是邻国,是文明古国,国情相似,两国又是迅速发展的经济体,两国的国际威望都在不断提高,影响力在不断增大,在国际事务当中发生的作用也在提升。

    2008-11-06 10:34:28

  • 周刚: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引起了世界上的关注,关注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关注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和影响。所以我想这是一个总的对策。对于印度朋友来讲,印度的官方、学者、工商界、民众,他们这些年来为什么要这么比较呢?就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公认的。因为在70年代的时候,中印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不多,现在中国走在了前面。

    2008-11-06 10:35:56

  • 中国网:

    为什么发展那么快,他们会有这样的思索是吗?

    2008-11-06 10:36:42

  • 周刚:

    是的。中国的发展对印度有一个启迪,就是中印之间可以进行哪些合作,互相学习,印度可以从中国借鉴到什么东西,这都是印度人现在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为什么?从1991年开始,印度也实行经济改革,到现在为止有17年了,确实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从1991年到2001年左右,这十年中,印度的经济年增长率平均超过了6%,这是一个很不错的数字,远远超过了它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发展速度。

    2008-11-06 10:38:44

  • 周刚:

    印度在这两年又加快了这种速度。从2002年以后,特别是04年以后,到现在连续四年年均增长超过了8%,这就增加了印度的自信心,我也可以快速发展,我也可以拉小与中国的差距,我是不是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中国,和中国一样对世界的经济发生影响。

    还有一个就是国际形势的大气候。在整个国际关系,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际格局发生大的调整的背景之下,中印之间的经济发展,中印国力的增强,不仅对于本地区,比如说南亚地区的发展稳定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这个意义超过了亚洲的范围,超过了双边的范围,具有全球和战略意义。这也是为什么国际上很有兴趣看待中印的发展,看待中印的合作。

    2008-11-06 10:39:38

  • 中国网:

    不光是中国和印度两方面进行比较,世界也在进行着比较。

    2008-11-06 10:40:32

  • 周刚:

    是。

    2008-11-06 10:40:54

  • 中国网:

    刚才周大使为我们解读了现在的热点问题,为什么大家热衷于这样的比较,原因在哪里。刚才听周大使聊到,邓教授也补充了,说周大使和印度是半个多世纪的渊源。在这半个多世纪中您一定经历了很多中印外交的大事,能就这个为我们简单的回顾一下吗?

    2008-11-06 10:41:15

  • 周刚:

    中印是两大文明古国,有共同的边界,可以说是山水相连。自古两国之间就有交往,这种交往可以追溯到中国的汉代,两千多年以前。但是从现在来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印度又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并且与它建交的国家之一。在1950年4月份,两国正式建交。从那时候到现在是58年。可以说,在这58年建交之后这样一个漫长的岁月里面,中印关系有曲折,也有发展。

    2008-11-06 10:41:43

  • 周刚:

    如果我们从宏观上讲,可以分成几个阶段,有几个阶段各自有特点。从建交到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有十年左右的时间,中印关系很好。最突出的就是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和印度的总理尼赫鲁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家都知道,这五项原则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当时中印的友好有一个口号,叫做“印中人民是兄弟”,它反映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这种口号在中国和印度家喻户晓。

    第二个阶段是在59年以后,在中国的西藏发生了反动暴乱之后,由于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和双方的摩擦,最后导致了1962年中印边境的武装突出,这个突出使两国的关系遭受了重大的挫折。这个关系延续了14年,到1976年。双方两个大国,最大的人口国家没有往来,两国没有一笔直接的贸易。

    2008-11-06 10:42:33

  • 中国网:

    现在想来有点不可思议,长达十多年。

    2008-11-06 10:45:38

  • 周刚:

    是。但是这段已经成为了过去,可以说在双方的睦邻之下,特别是中国的睦邻。可能年长的网友,或者一些关注中印关系的网友都还记得,在1970年5月1日,中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五一”游行纪念活动,在天安门城楼上,毛泽东主席对印度的驻华临时代办拉杰希·米斯拉讲过一段非常有名的话。毛主席说“印度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印度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请您向你们的领袖问候。”当然,印度临时代办就把这个非常重要的信息,非常积极的信息向国内转述了。从这以后,两国关系开始慢慢的缓和了。

    2008-11-06 10:46:02

  • 周刚:

    当然由于种种原因,真正开始缓和是从76年,因为中间有一个印巴战争。76年双方恢复互派大使,因为关系不好的时候大使撤回去了。从76年恢复互派大使以后,两国的关系就慢慢的恢复了,恢复了两国的官方往来、贸易,派来记者团,两国总理也进行会晤。从1981年到1987年,双方就边界问题进行了八轮谈判。所以这是一段时间,就是恢复期。

    从1988年12月份,印度当时的总理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会见了中国领导人,特别是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进行了会见。从那以后,可以说中印的关系逐渐的走向正常化。

    2008-11-06 10:48:23

  • 周刚:

    我们现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可以认为拉吉夫·甘地这次访华是一次“破冰之旅”,而邓小平同志和他的谈话,对于指导两国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两国要友好,两国有发展,两国要利用现在的货币环境来发展自己。中印发展了,真正的亚洲世界才能到来,中印发展了,才能为世界的发展作出贡献。这是从88年12月以后的事情,大概是10年左右的时间,一直到第四个阶段。

    2008-11-06 10:49:29

  • 周刚:

    第五个阶段是1998年5月印度的核试验。这个核试验对两国关系有重大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一个打击,遭受了挫折,跌入到了新的低谷。这时重要的访问都没有了,文化交流也停下来,军方的往来也停下来了。但是这是一个插曲,时间不长,很快恢复了正常。

    最近这几年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中印的关系全面的进行了恢复和发展,两国宣布确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各个领域加强了往来了,进行了合作。可以说,中印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而这个阶段,中印的合作和影响不仅为两国人民所认识到,而且被世界所重视。

    所以简单的说,这五十几年的中印关系历史是曲折的,但是它是沿着一条两大邻国要睦邻、友好、合作,共同为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发展来做贡献的方向来前进的,所以主流是好的。

    2008-11-06 10:49:48

  • 中国网:

    周大使为我们梳理了几十年以来中印外交发生的大事,特别清晰的分了几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是不是也有一些变化?

    2008-11-06 10:51:30

  • 周刚:

    是的。印度是一个大国,我们讲到印度民众对中国的认识时,我们应该从主流方面看,从本质方面看。因为普通的看法是什么时候都存在的。总体来讲,应该从两个方面。

    一个方面是两大邻国之间有着传统的友谊,两国人民是非常珍视这种传统友谊的,两个人口大国、发展中大国和它们在国际地位上的作用,因此两国的民众是重视两国的发展和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即使在两国关系受到挫折的时候,民众也希望能够再次克服困难。我想应该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印度民众对两国关系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

    但是另外一个角度,由于种种的原因双方的来往不多,来往不多就了解不多,了解不多就是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不够。从这个意义上讲,印度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的,了解不深、不全面,有的时候有误解,有疑虑,个别人把中国当成威胁。即使我们看到这一面的时候,还要承认印度的民众对中国的了解是在增加的。

    2008-11-06 10:52:34

  • 中国网:

    但是还不够。

    2008-11-06 10:53:53

  • 周刚:

    少是少,但是在增加,是逐步的加深,逐步的由偏到全,由逐步的从一种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所以现在看印度民众对现在中印之间的发展,他们是高兴的,是重视的,是希望两国进一步发展、壮大,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作用,从而造福于两国人民。

    2008-11-06 10:54:19

  • 中国网:

    这是印度各个阶层对中国有的共识吗?

    2008-11-06 10:56:27

  • 周刚:

    我们从本质上讲,从总体上讲是这样的。但是,政府官员了解的多一些,媒体也会多一些,特别是到中国访问过的印度人士了解的多一些,同中国进行经济贸易的工商界人士了解的多一些,但是一般民众不了解。

    2008-11-06 10:57:08

  • 中国网:

    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一个真实的中国。

    2008-11-06 10:57:33

  • 周刚:

    中国也有这样的情况,中国对印度的了解就那么全面和深刻吗?也不是。我举几个例子。

    我经常碰到一些很有知识的人,甚至是政府官员,说印度是一个佛教大国,简直啼笑皆非。为什么?中国的佛教来自印度是不错,中国的高僧玄奘在公元7世纪的时候到印度取过经,前后是18年,因为说印度是一个佛教大国。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咱们的佛祖释迦牟尼虽然诞生在现在的尼泊尔,但是他的活动都在印度,所以给大家这种印象。实际上,印度现在的11亿人口中间佛教徒只有1000万人,1%都不到,而占主体的是印度教。所以中国人对印度了解吗?因此,这是一个要不断积累的过程,这就需要两国的政府来努力。两国的职能部门要不断的增加交往和合作,两国的媒体,包括中国网在网上发挥着积极的传播、引导的作用。

    2008-11-06 10:57:55

  • 中国网:

    媒体的责任很重大。我们注意到在88年的时候,印度总理对中国进行过访问,那个时候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10年。那个时候他们怎么样看待当时的中国,那次的访问有什么样的特殊背景?

    2008-11-06 11:00:56

  • 周刚:

    我在刚才回顾中印关系发展的时候已经讲到,应该看到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88年的访问是在两国恢复互派大使之后的十多年关系的不断恢复和发展积累的基础之上,这是一条。包括我刚才说的,外长的访问、总理的见面、贸易的恢复、媒体的往来,各方面发展的基础之上。

    而在这个时候,在1981年重新执政以后,两国的往来增加了。印度在看到中国改革开放10多年了,从78年到88年,中国的面貌不断发生变化,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在做出调整,印度自己也有需要同这样一个大邻国进一步的改善和发展关系,这是一个总的背景。

    2008-11-06 11:01:21

  • 周刚:

    所以由邓小平同志和拉吉夫·甘地总理的重要会见,在这个访问期间双方签订了一系列的协定。有一个重要的是印度对中国的认识,一个转变,就是政府的调整。过去强调两国存在边界问题,边界问题不解决,双方就不能正常化。而拉吉夫·甘地总理表示,一方面来发展两国的关系,一方面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这两者是并行不悖的。

    我想,两国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两国在用新的角度来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双方需要积极的发展两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对南亚,对世界都非常重要。两国又同时用积极的、务实的态度来解决两国之间的问题,而这种解决又会进一步推动关系的发展。反过来两国的发展又有利于增长的需求。所以面对印度政府的政策,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于印度的民众就会逐步的产生积极的影响。

    2008-11-06 11:02:09

  • 中国网:

    那个时候的印度社会对中国比较有代表性的印象是什么?

    2008-11-06 11:03:03

  • 周刚:

    就是我们要和中国改善关系,逐步的走上正常化,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增加往来。

    2008-11-06 11:03:32

  • 中国网:

    在这之后的98年,周大使就已经担任中国驻印度大使。那个时候印度有5次的核试验,两国关系趋于紧张。那个时候邓教授也是和周大使一起在印度工作,谈谈那个时候你们在印度工作的情况?

    2008-11-06 11:03:54

  • 周刚:

    我刚才提到印度的这次核试验不仅对于国际核武器扩散的停止是一个重大的冲击,也是不符合于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希望和愿望的。对于两国关系特别重要的是,印度的核试验是以所谓“中国的威胁”进行的,因此这对中印关系的影响是非常重大的。这等于向我们泼了一盆脏水,你搞你的核试验,本来国际就不赞同,但是你就说这是因为中国的威胁,所以你才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斗争,我们要说明事实真相,要阐明中国的立场,说明你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2008-11-06 11:04:27

  • 周刚:

    在种种的工作下,印度的态度有所变化,他也表示我的核试验不是针对具体的第三国,印度愿意和中国进行谈判,愿意同中国发展正常关系。在这样一段时间之内,大使馆一个是要积极的根据国内的形势来宣示中国的外交政策,特别是中国对印度的政策,中国愿意和印度改善和发展关系,但应该是在互不构成威胁的前提之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来改善和发展。不能说你是以“中国威胁”为前提的。

    2008-11-06 11:07:58

  • 周刚:

    再一个,作为使馆要积极的做印度各界人士的工作,包括官方,上至总统和官员,工商界、媒体,印度的学术界、友好人士,各个阶层都是间接的。在中国政府和中国领导人的努力下,在双方的努力之下,这个气氛就慢慢的在改变。

    当然在这中间,许多印度朋友,包括高层领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印度的媒体也是这样。我在那段时间前前后后大概有100多次接触记者,进行访谈、对话、做报告。

    2008-11-06 11:08:19

  • 中国网:

    普通民众有什么样的反映,对您这样的重申立场和解释有什么反映?

    2008-11-06 11:09:27

  • 周刚:

    第一,他们当时关心中印关系状况,他们希望这样不好的状况能很快过去,能够重新恢复过去的关系。因此对我的华他们有兴趣,愿意听,听中国人是什么态度,现在怎么看,对今后两国关系发展是怎么看,中国人是什么政策。

    2008-11-06 11:09:50

  • 中国网:

    扭转他们的思想容易吗?

    2008-11-06 11:10:35

  • 周刚:

    我们说的是摆事实、讲道理,是有说服力的。我只举一个例子。

    我在2001年6月份历任向印度总统告辞的时候,我的夫人邓教授和我一起向他和他的夫人乌纱女士告别的时候,总统说“你在任期间,经常接见媒体和发表讲话,我对你的这些公开讲话是非常关注的。我认为你谈的很好,很得体。”这是一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对当时大使的评价。

    2008-11-06 11:11:02

  • 中国网:

    这是很高的评价。

    2008-11-06 11:12:07

  • 周刚:

    什么意思呢?中国大使介绍中国的立场,这是责无旁贷的,属于正常的,大家不会奇怪。但是你在中国接受访问,不能攻击驻在国的政府,不能批评驻在国的领导人,不能刺激当地人的感情,你要让他们知道中国的立场,知道是非所在,知道他们应该怎么做。用印度总统的话来说就是“讲的得体”,要符合你外交官的身份,当然要符合中国的政策。

    2008-11-06 11:12:22

  • 中国网:

    能够想象那个时候的压力和工作量有多大,光这样的演讲就有100多次。我想那个时候邓教授也是非常有感受吧?

    2008-11-06 11:14:51

  • 邓俊秉:

    是的。作为大使夫人,我要起到中国大使夫人应尽的责任。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我配合周刚做了一些工作。刚刚提到的他做100多场报告,我个人也参与其中。比如说他的中文稿子都是我翻译成英文的,因为我是一个英文教授。甚至他做报告的时候,我也在场。印度观众提问的时候,我也协助他,帮助解答印度观众的提问。

    所以从我们做工作的结果来看,反映是不错的。印度的观众,甚至印度的媒体反映很好。当时驻华的印度大使都很羡慕我们,他曾经幽默的说,“你看,中国大使周刚在印度充分利用了印度媒体的新闻资料。”这是他亲口讲的。所以你可以看得出,虽然工作很繁忙,大家的处境不佳,但是只有你主动做工作,还是能够收到一些成效的。

    2008-11-06 11:15:27

  • 邓俊秉:

    第二,我们到任不久,因为印度跟我们有很长的一段弯曲的关系,印度的各种友好团体对我们非常热情,举行了各种活动,欢迎新到任的中国大使夫人。他们不愿意看到中印两国关系恶化,对我们还是非常的热情,所以他们的实际行动起到了以民促官的作用。我们到任不久,到印度其他城市做公务访问的时候,我们也主动的做了政府官员和当地知名人士的工作,在这方面也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最后,我们到任过了半年以后是我们的国庆招待会,在这样的情况下举行一个招待会,对我们也是一个考验,所以我们全馆通力合作,把这场招待会办的风风光光,所以得到了印度各界,甚至媒体的广泛好评。

    所以回顾98年,的确对我们来讲也是一种挑战和考验,至少我们还是尽了自己的微薄之力。

    2008-11-06 11:16:39

  • 中国网:

    到了99年的时候,好象两国的关系就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发展。除了刚才周大使所说的双方做出的努力之外,我们想了解那个时候印度的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是不是就发生了一些改变?

    2008-11-06 11:17:21

  • 周刚:

    我想这是逐步在变的。因为印度方面表示他重视和中国的关系,它的核试验不是针对中国的,它愿意和中国进行对话,愿意和中国恢复发展关系,来解决两国相互关切的问题。

    在1999年印度国庆之后的第二天,印度总统提出来要会见在新德里访问的中国专家学者代表团的团长、中国前驻印度大使程瑞生先生。印度总统府通知我们的时候,我就提出来,在总统会见大使的时候,我作为中国现任大使希望能够参加,总统很快就答应了。那天我们两个人都去了,见面以后谈的非常亲切、友好。这是1999年的1月份,是在印度核试验之后的大概7、8个月。当时印度总统表示,他不同意有些人认为中国对印度构成了威胁,他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本身就是对印度的支持,他同意邓小平先生的说法,中国不对印度构成威胁,印度也不对中国构成威胁。因此双方在这个条件之下,在双方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之上进行对话,重新改善和发展关系,这是印度总统的表态,可以说是掷地有声。这对于当时推动两国关系的改善起到很积极的重要作用。

    2008-11-06 11:17:53

  • 周刚:

    也就是在这次讲话的基础之上,2月份两国官员进行会谈的时候,就这一点,就是印度总统的话是代表印度立场的一点达成了共识。而同年的6月份,印度外长辛格访华,同唐家璇外长进行了会见和会谈,两国外长达成了共识。也就是说,中印之间发展的前提是双方不承认双方对对方构成了威胁,这个发展的基础是双方共同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所以谈到99年的变化,我想提出几个比较突出的例子。而这种官员的会谈,这种领导人的表态,这种外长的会晤,对于媒体和公众都有着积极的影响。

    2008-11-06 11:18:56

  • 中国网:

    在这一年,邓教授在协助周大使做工作的时候是不是会感觉到压力、工作量会比98年轻松很多?

    2008-11-06 11:19:44

  • 邓俊秉:

    可能要分两方面讲。我接着周刚讲的99年中印两国关系有所转机,而且有了改善和发展。作为大使夫人,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融冰工作。我想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在99年底或者是2000年初的时候,举行了一场邀请印度总统夫人乌纱博士参加的夫人活动,这是很有意义的。这场活动为什么我叫它为破冰和融冰呢?至少我到任之后,乌纱女士非常热情友好,因为她和她的先生曾经作为两国恢复关系以后首任驻中国的印度大使,她作为大使夫人。所以他们两个人对中国非常的友好,从这一点来说,她不在乎两国的如何,对我非常友好。

    2008-11-06 11:20:10

  • 邓俊秉:

    她当时打电话说,“邓教授你有没有空,我想请你喝下午茶。”我当时有点受宠若惊,后来就习惯了,她非常的主动。后来我们就有了电话热线和登堂入室的亲密关系。所以我在99年初得到了使馆的全力支持,我们办了一场邀请总统夫人的大型的、别开生面的活动,这场活动起到了我们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是印度媒体非常赞扬,甚至印度使团也非常羡慕我们。他们说“你是一个才来的中国大使,两国这样紧张,跌入了低谷,你还能请到总统夫人,我们这几年根本见不到总统夫人。”

    所以在这方面,我想夫人活动也能够起到不可或缺的辅助作用。

    2008-11-06 11:21:41

  • 中国网:

    你们之间的友谊更多的是聊对中国的感情,和生活上的事情吗?

    2008-11-06 11:22:57

  • 邓俊秉:

    是。因为总统夫人本身很有修养,是一个社会学者,她对于中国的发展,尤其是她自己在中国待了几年,她觉得我们的改革开放的速度非常惊人,而且变化非常大。所以她非常赞赏我们国家改革开放方面取得的成就,而且她对宗教、文化、妇女都很感兴趣。所以我们两个在这三年保持了非常紧密、友好的私交,这也是我很欣慰的地方。

    2008-11-06 11:23:29

  • 邓俊秉:

    在这个活动当中,她送给我一本书,当然不是她本人写的,是她的祖国缅甸的知名的左翼作家作家写的叫《甜与酸》。这个作家曾经是毛主席、周总理很好的朋友,这本书我们也请外交部年轻的同志翻译成中文。在2000年总统夫妇访华前,我和周刚出面为他们在使馆举行了一场很隆重的活动,他们访华期间是在2000年5月底和6月底,又在北京钓鱼台,中方为他们举行了一场非常隆重的、别开生面的活动。印方参加的有她的丈夫,还有她随团的高级内阁官员,中方参加的有文化部长,还有外交部和妇女组织的高官,这场活动总统夫人非常的感动,她觉得我们不仅仅是真诚,也代表了两国妇女界,甚至两国人民的友谊。

    2008-11-06 11:24:47

  • 中国网:

    这是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我看到一个奖项是2001年6月份的时候,印度国际联合基金会授予了周刚大使“终身外交成就奖”,这是一个很高的奖项。邓教授作为军功章的另一半,也应该是非常的荣耀。请您讲一讲这个授勋过程,或者是它对周刚大使的外交生涯的意义。

    2008-11-06 11:25:45

  • 周刚:

    我刚才介绍了一下,我们在中印关系面临着严峻挑战的阶段,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工作,也就是要恢复和发展两国关系。因为两国的友好大局,从长远的角度看待两国关系。为此,我和邓教授作为大使和大使夫人,以及全馆的同志在外交部的领导下,在国内各个部门的协助和指导之下,我们做了些工作,应该说这是我们分内的事情。但是印度的朋友对我们恢复和发展中印关系所做的事情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刚才讲到了,这是一个挑战的事情,可是又在这三年之内,我六次得到印度各个学术和民间团体授予的奖状,我可以给你点一下名字。

    2008-11-06 11:26:32

  • 中国网:

    在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些奖项就显得格外的有意义。

    2008-11-06 11:31:53

  • 周刚:

    一个是在1999年8月份,德里泰卢固学会授予“1999年国际关系卓越成就奖”。1999年10月份,印中协会授予“1999年年度奖”。1999年12月,印度教育工作者争取世界和平国际联合会授予“世界2000年千年奖”。2001年1月份,德里市场和管理研究院授予“1999年优秀外交官奖”。2001年12月份,维护世界和平环境和人权全球大会授予“2000年全球和平环境和人权奖”。

    最后一个就是你提到的印度非常著名的国际团结基金会,它的名誉主席是原来的总理高达,授予我“终身外交成就奖”。这个奖对于外国驻印度的大使来讲是最高的荣誉,也是授予少数的在推动两国友好关系方面作出了贡献的大使。例如授予在海湾战争以后,当时伊拉克侵略和占领了科威特,授予科威特大使。所以这是一个很高的荣誉。

    他们在授奖仪式上对我的工作做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但是我的工作是我应尽的职责,是我们全馆同志的努力,是外交部领导和有关部门领导和指导的结果。但是它体现了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感情和深厚的友谊,体现了印度各界人士希望两国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他们对两国关系的重视。

    我们把它看成是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2008-11-06 11:32:23

  • 中国网:

    这也是和您卓越的成绩是分不开的。邓教授谈谈您对这个奖的看法?

    2008-11-06 11:38:09

  • 邓俊秉:

    作为周刚的老伴,作为大使夫人,他在驻在国屡次得奖,我当时是非常欣喜。他在巴基斯坦的任期快结束的时候,巴基斯坦总统授予他最高文官奖的仪式上很有意思地提到,“我授给周刚大使的奖,也有周刚大使夫人邓俊秉教授的一半。”我听了既惊喜,又觉得很汗颜。

    作为中国大使夫人我深知自己应该尽的责任,应该起到的作用。因为在外交界没有记载对大使夫人的要求,就是作为大使夫人在对外的时候,一定要起到绿叶服务红花的作用,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我在这四国13年的工作期间,我始终铭记这个教诲,其实是邓颖超大姐给我们提出来的。所以我觉得还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辅助周刚做好工作。

    在这四国基本都是这样做,尤其在印度,我起到了绿叶辅助红花的辅助作用,归纳起来做了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尽力做好印度各界夫人和友好人士的工作。比如和总统夫人有亲密友好的友谊。我在任三年期间,一共为总统夫人举行了三次隆重、友好的夫人活动,在印度各界、使团都受到了很好的好评。

    第二,因为我是一个教授,所以我利用自己的语言和业务的优势,因为我在使馆是参赞,我主动或应邀介绍我国妇女、文化、教育、科技领域方面的情况。我可以举两个例子。一个是在总统夫人在1999年邀请我在纪念“联合国人口日大会”上做中国计划生育报告。第二,国大党主席索妮亚·甘地邀请我参加一个很盛大的国际研讨会介绍我国妇女参政的情况。我还在其他城市做了很多报告。

    第三,因为我作为英文教师,作为两驾马车,我配合周刚为了扩大我们外交活动的领域,交际新朋友,我们也做了几次有意思的外交活动。第一次是在2000年11月,我们去了两个印方的高级军官学校,一个是陆军参谋学院,当时他们邀请我,对我们知之甚少,甚至不愿意让我们住到学院去,因为那是最高级的学府。经过我们做工作,他们还是把我们请到参谋学院,让我们住到他们的总统套间。因为他们相当不了解我们,当天在周刚做报告之前,参谋学院的院长是一个中将,他和他的夫人、助手以及助手夫人和我们友好的见面,在晚上吃饭之前,大礼堂都坐满了,所有的军官都来听周刚的报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当天的晚宴非常热烈,大家都像老朋友一样。

    2008-11-06 11:38:41

  • 邓俊秉:

    然后又去了印度第二大城市孟买的海军高级指挥学院,他们当时对我们一无所知,所以他们既不愿意周刚带他的夫人,也不愿意我们驻孟买的总领事、随同一起前往。但是经过我们做工作以后,他们同意了,我们就去了。刚去的时候大家很拘禁,但是经过我们和他们友好、放松的谈话后,他们很高兴。后来他说我要给你举行一个大型的招待会,不仅所有的军官参加,还要把所有的夫人邀请来。所以当天晚上是一个非常不同寻常的大型招待会,这对他们来说也是第一次,对我们来说也是经过做工作,增强了友谊,交了朋友。

    最后我还想谈一谈我们在新德里,因为两国关系从低谷慢慢恢复和发展,周刚曾应印度国防学院的邀请做报告。我和他一起去,因为他的稿子是我翻译成英文的。等他讲完以后,这些军官都非常有头脑和学问,他们非常关心中印两国,他们提的问题我就帮助他来解答,完成了这个报告。所以这些国防学院的军官说,“像你这样的大使夫人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跟着您的丈夫一起,不仅是一个社交的夫妇,也是一个努力工作的夫人。”当然,这是他们的美言,我也非常感谢他们。

    作为中国大使夫人我也知道,我们的职责并不是仅仅搞好晚上的活动,或者和夫人活动,我们更大的责任是在配合丈夫做好工作。

    2008-11-06 11:41:53

  • 中国网:

    两位讲述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大使的风采,也看到了中国大使夫人的风采。今天感谢两位到中国访谈来做客,一个小时的时间真的过得特别快,最后我想向大家展示一些照片,这些是邓教授特意为我们的节目带来的,是2001年的时候她举行夫人外交时的珍贵资料。

    2008-11-06 11:44:31

  • 邓俊秉:

    这是印度总统夫人乌莎送给我的。

    2008-11-06 11:45:13

  • 中国网:

    这里面的每一页都像是一个故事,见证了那段历史,特别珍贵。再一次谢谢邓教授、谢谢周大使来中国网做客。谢谢中国网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再会。

    2008-11-06 11:45:4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85_081106.wmv

图片大图:

  •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及夫人 周刚、邓俊秉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及夫人周刚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人邓俊秉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及夫人周刚谈中印关系

    中国网 赵娜

  • 中印两国的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使得两国在用新的角度来看待相互之间的关系。

    中国网 赵娜

  • 中国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人邓俊秉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