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已经是年过七旬,但戚发轫仍然对中国的航天事业充满了深情
国际在线消息 他被称为“中国载人航天之父”:中国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卫星和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中国航天史上一系列的超越与突破都和这位老人的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他就是青岛站奥运火炬传递火炬手、神舟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戚发轫。
由于老家在山东,戚发轫对在家乡参与奥运火炬传递十分激动。他表示,自己是代表中国航天人参加传递活动,在中华大地上传递着的奥运圣火和奥运精神与数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不畏困难、努力奋进的精神是相通的。
“传承奥运精神实际上和我们继承发扬航天精神是相通的,我们搞航天就是要勇于攀登、克服自我,取得更高更好的成绩,那不就是更高、更快、更强的体现么?我们倡导的精神就是要和平、要友谊、要进步、要团结和要公平。像我们神舟项目这么一个大的集体完成一个任务,不能和谐相处,不能团结和公平的话,那就离心离德了,就没有凝聚力了。”
戚发轫1957年大学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的50余年间,不仅亲自参加了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研制工作,而且主持过东方红二号、风云二号、东方红三号等6种卫星的研制,还亲自组织了十余次卫星发射任务。1992年,他走马上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之职。
半个多世纪光辉的航天生涯却被戚发轫轻描淡写归结为三件事。
“我的一生可能是有三件事儿吧,一个就是我所参与的导弹核武器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另一个就是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再一个就是中国第一个航天员上天,也就是神舟5号,应该说这三件工作在我一生当中是非常难忘的。”
火炬传递现场戚发轫接受媒体采访,传递奥运火炬将成为他难忘的回忆
从1992年神舟一号飞船试飞成功、到2003年载着杨利伟的神州五号飞船安全返航,整整11年的时间,中国的载人航天实现了质的飞跃。而在担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和总指挥的戚发轫眼中,更重要的是神舟载人航天工程为中国航天事业培养了新的希望。
“通过这11年,是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有非常好的理论基础和10年工作磨练的人才,这个队伍就成熟了,这个意义可能比飞船上天的意义还要大,因为人起来了,我们有这样一支人才队伍了,哪怕是神七神八都没问题,现在应该说是后继有人,前途光明。”
在鲜花和掌声的背后,像戚发轫这样的中国航天人究竟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又做出了多大的牺牲,恐怕只有他们自己才最清楚。一路风雨走过来的戚发轫老人感慨的说,中国的航天科技人员是最棒的。
“92年我们国家搞了载人航天,那个时候遇到一个比较大的挑战:我们国家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当时有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很多人才都在流失,那个时候大家真的是拼了老命在干,所以我觉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应该是最优秀的——索取比较少,奉献比较多。”
目前,中国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计划已经进入了发射实施阶段。年过七旬的戚发轫也已经从总指挥转换成了顾问的身份,虽然离开一线,但他对中国航天的热情和执着,却并没有改变。
“虽然我付出了很多,甚至我的老伴就是在我搞飞船最困难的时候去世的,但是我永不后悔,我感觉是大有干头! 不管从国家还是从个人,都是很有生命力的事情,假如说再有下辈子的话,我还要干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