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旭:“军中一把刀”的血色浪漫

中国网 | 时间: 2013-07-26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文/段海望 唐华

 

南方稳准快神刀,卅载军魂热血浇。铁剑挥出纾苦难,薄冰履过看波涛。

疱丁技法出南粤,宝剑锋芒断寸毛。梦谢乌蒙七彩地,三生壮志上云霄。

                      ——他人赠与吴旭一首七律,名为《从不失手军中一把刀》。

 

 


诚如他自己所言,吴旭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学者型医生,他作风干练、雷厉风行,从骨子里散发出军人的豪迈风范。

作为一个胸外科医生,吴旭经常在死亡线上抢救生命。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的这种直接、爽脆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为病人争取了时间。当然,这是建立在他“稳、准、猛”精湛医术的基础之上。

与病人沟通,吴旭注重真诚,方式直接。但是,当告诉病人真实病情没有太大作用,更重要的是鼓舞其信心时,他也愿意“撒谎”。

“为了这样的目标,有时也可以说一点善意的谎言。”吴旭说。

这种细腻与吴旭留给人作风干练的一贯印象形成鲜明对比,但或许更见人性,也使他的形象更为完整。

吴旭现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外科主任医师,他在“江湖”上有个很响亮的名号,大家都叫他“从不失手”。吴旭的博士后导师付小兵院士对他的评价是:“稳、准、猛”。

“稳”,体现在吴旭对手术指征的把握都非常准确稳妥,手术成功率几乎达100%,且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细致,从医多年从未有过医疗纠纷。

“准”,体现在吴旭对病情的判断非常准确上。吴旭的同事郑航教授曾评价他不仅有外科医生娴熟精湛的手艺,还有着内科医生谨慎严密的思维。

“猛”,体现在吴旭速度快、效率高。他在手术中总是告诫他的学生:手术是一场战争,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斗,不能动作磨磨蹭蹭、说话唠唠叨叨。

吴旭做过许多高难度的手术,例如:“国内首例超巨型食道癌手术”、“世界首例罕见双源食管肿瘤手术”、“华南地区最小年龄纵膈肿瘤手术”等;还有一些惊险的手术,如:“担架上开胸修补心脏”、“尖竹穿颈入胸”等。“军中一把刀”,实至名归。

吴旭的行医理念:敬畏生命,创造奇迹;行医风格:如履薄冰,从不失手。为了守护患者的生命健康,他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生活中的吴旭,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守候着病人的召唤。工作中,为病人1%的希望,他总是付出100%的努力。

吴旭的人生信条是:实事求是。“哪怕数据少,但一定要真实;在临床科研工作中,无论如何也要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对生命怀着敬畏之心;在年轻医生成长过程中,严谨学风的培养比发表论文更重要。”吴旭说。

另外,吴旭将“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奉为自己的人生座右铭。

 



虽然才入不惑之年,吴旭的人生经历和从医经验却很丰富。1983年,吴旭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军医系,并参军入伍;1988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云南老山作战,荣立三等功1次;2003年,投入抗击非典的战役,并担任了SARS病区临时党支部书记、非典诊治专家组成员;2010年,随医疗队第一时间赶到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对藏族同胞进行医疗救援。

人生中的这“三大战役”,每一场都给吴旭带来了深刻的人生体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亲眼目睹战友死在自己的怀里。“SARS”来袭,他主动要求调去处理高危病人的ICU。后来,还因自己的身体出现症状,被隔离了15天。玉树地震发生后,他随医疗组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在这里他深深体会到医生肩负的两个字:“责任”。

一次次义无反顾地奔赴最危险、最需要自己的地方,虽然回忆时也有过后怕,但危险再次来临时,吴旭依然毫不犹豫地冲到了第一线。这是性格使然,更是责任使然。

吴旭这种纯粹求实的工作方式,蔑视困难甚至生命危险的无畏与责任担当,让我们在他有些“板正”的形象背后,看到了一种军人色彩的浪漫——血色浪漫。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