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仁术 永不放弃
——记洛阳平民医院肝血管瘤专家梁荷英

中国网 | 时间: 2014-06-13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文|宋凯琳 黄超

 

【编者按】医疗是今天,科研是明天,教学是后天。不断创新,不断研究,伴随医院发展的每一天,同时也伴随着梁荷英每一天的辛勤付出。作为一名基层医生,梁荷英始终把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创新先进实用的临床诊疗技术,瞄准科研前沿,紧贴临床,以仁爱之心服务患者。

从梁荷英的身上,我们既看到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社会担当,又看到了现代“白衣天使”的大爱形象,她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仁术”的生动内涵。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梁荷英医生就是一面旗帜,永远飘扬在每一位患者的心中。

 

 

她是一位平凡的老人,普通衣食,淡看得失,每日忙碌,其乐融融;她又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是位医学影像专家,也曾在军营中生活至抗美援朝胜利。继而在洛阳市中心医院工作期间,她妙手仁心,责任如山,瞄准科研前沿,突破肝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禁区,先后获三项科技成果,撰写论文30余篇;忘我的工作态度获洛阳市劳模之荣、省市自学成才奖、杰出华人名医奖等。

她,就是梁荷英。在她的眼中,医生是天边召唤黎明的启明星,是深夜中照亮人心的烛火,是时刻守卫在患者身边的健康卫士。

退休后梁荷英仍以行医为乐,曾独创洛阳市东方肝血管瘤医院。现今,洛阳平民医院因有了这位“佘太君”而闻名遐迩,病人来自全国24个省市,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康复事例被百姓口口相传。“给患者一个满意的答复”、“真正做到看病不难,看病不贵”是医院医务人员共守的原则,不变的承诺。

 

妙手穿刺,免除肝血管瘤手术之苦

 

肝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肝脏良性肿瘤,传统治疗方法是手术,而梁荷英宵衣旰食,经多年临床实践,首次引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注射药物治疗肝血管瘤”的方法,不开刀、无痛苦、费用低,给患者带来福音。如人们熟知的“肌肉注射”,1—2分钟内即完成操作,病人休息1—2小时即可下床自由活动,这种方法治疗肝血管瘤具有其他方法无法比拟的优势。

所以,人们喜欢把梁荷英誉为中国突破肝血管瘤非手术治疗禁区的开拓者,经中国科学院10年文献检索,此法属国内外首创,填补了国内外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空白。她独创的技术已为3万余人次肝血管瘤病人免去手术之苦,赢得了世界的推崇,百姓的点赞。

“我是一名医生,减少病人痛苦是我毕生所追求的。”这是她心底最质朴的心声。她以一双手,一根针谱写了医乃仁术,银针济世的治病感人故事。

 

确定进针长度,准备进针




“来医院之前,我只知道开刀可以治疗肝血管瘤,听说了洛阳平民医院可以不用开刀,我还将信将疑,现在,我的血管瘤治好啦!真得感谢梁医生妙手神针。”一位接受了“超声引导下穿刺治疗肝血管瘤”康复的患者梁金飞感动地说道。

这源于2013年9月12日。早上,梁荷英和肝血管瘤专科医务人员正在开晨会。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对方焦急的口气说:“我找梁医生,我们是从浙江温岭来治疗肝血管瘤的,刚下火车,请问到你们医院怎么走?”得知路线后,约20分钟病人进入诊断室。

目测病人身体弱不禁风、皮包骨头、精神疲倦、表情淡漠、面色苍白、语言少气无力,她说:“我叫梁金飞,43岁⋯⋯” 。付伟娟主治医师立即进行彩超检查:肝右后叶巨大型血管瘤10.2×10.0cm,化验WBC2.3×109/L,RBC3.56×1012/L,HGB67g/LESR27mm/hPT13.6sTT14sAPTT34.2sFIB2.51g/L,贫血三项、凝血四项、血象化验各项指标都不正常,严重贫血,凝血机制差

梁荷英看到检查单心想:“病人既重度贫血又患巨大肝血管瘤,论瘤体并不是我们治疗中最大者,而这样严重贫血,能穿刺吗?”病人见梁医生稍皱眉头,说道:“上海、浙江几所大医院都去啦,医生都说要先纠正贫血后开刀,现在不能开刀,怕出血止不住。我吃了一年的药,不但贫血没好转,反而加重,肝上瘤子也比过去大啦!听老乡说她的肝血管瘤比我的还大,也是贫血,你们治好啦!难道你们就不能费心给我治吗?”此时此刻,梁荷英觉察到病人很心酸,很无奈,似乎在想怎么看病这样难。她被病人所触动:“病人如果是我的儿女,放弃吗?怕出血,还是怕担责任?”医生的职责和专业精神,令她毅然决定给予治疗。

即刻,办理住院手续,梁荷英详细了解病情,渐渐坚定了治疗信心。思路清晰,制定严谨周密的治疗方案,设计预防肝内出血措施,以保万无一失。并且,饮食上食堂给予最大方便,以食疗配合治疗。

穿刺治疗当日,梁荷英神情自若,摆好患者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助手付伟娟置探头于肝脏区,屏幕清楚显示出瘤体,梁荷英从进针到注药至拔针,动作一气呵成。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练就她行云流水般的从容。之后,梁荷英一再叮嘱护士:“护理一定要跟上。”经过7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体内注药硬化治疗,2013年10月29日病人出院时,瘤体体积累积缩小率为80%,贫血三项、凝血四项恢复正常。在治疗期间术中顺利、术后未发生任何并发症。

治疗后三个月梁金飞复查彩超,瘤体已消失,“我回家后正常生活,可以下地劳动啦!” 全科医护人员听到电话传来的消息都笑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责任如山,永不放弃生命的火焰

 

面对病人恳切的目光,无论病情发展到哪一步,梁荷英坚持永不放弃,再大的风险也要承担,再大的责任也要扛起。为病人治病,为家属排忧,与病人、家属握起手来,共同把病人背过河。

她以顽强毅力,坚守医生职业道德,救治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人。

 

梁荷英与付伟娟探讨病情




2013年12月21日,洛阳天气突变,寒冷中伴着蒙蒙小雨。病人由她老公搀扶步入诊断室,付伟娟主治医师亲切说:“您好,请坐”。未来得及问诊,家属说:“我爱人罗丹,1983年出生时就发现全身皮肤表面多处有硬结并渐渐增大,后发现肚子也慢慢变大。自2005年先后到上海、北京等地看病,也曾在四川某医院开刀,术中大出血,医生说是失血性休克,瘤子也没切掉,病检是肝超巨大型血管瘤并瘤体多发,出院后贫血不但补不上来,反而还在加重,瘤子也一直在长,真急死人啦!去年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看口腔血管瘤时,他们建议到洛阳平民医院找梁荷英院长,说是不开刀治疗肝血管瘤专家,我们就来了”。

看到这样超巨大肝血管瘤医生们都很吃惊,梁荷英说:“病人从四川到上海,去北京来洛阳,即心疼她看病难,又感到棘手,病人肚子如‘孕6+月’大,皮肤表面、四肢、面部、口腔多处大小不等血管瘤,又是一个难题。”

在未挂号,未交费情况下,付伟娟主治医师先给她做彩超:肝肋下17.0cm,肝左叶至右叶可见30.0×25.0cm、7.5×7.0cm、5.0×5.0cm等多个大小不等的肝血管瘤,综合评估肝血管瘤占据了肝实质3/4,同时发现脾、双肾均有多个小型血管瘤。化验结果凝血机制六项全部不正常。

面对如此棘手的病人,收不收住院?敢穿刺吗?梁荷英也曾有过犹豫:“怎么办?穿刺瘤体内注射药物治疗也许是唯一希望,但真是虎口中拔牙,风险不敢想象,况且病人已做过手术,瘤体未切除,若发生肝内出血靠手术保驾护航的机会都很小。若不穿刺治疗,一旦瘤体自发性破裂危及生命,她今年才30岁,6岁儿子失去母爱,家庭不完整,况且瘤体一直在增大,贫血在加重,换肝又不可能,病人已无路可走了。”

作为病人丈夫,一个男子汉双眼充满了泪花,用期待的眼光盯着梁医生;科室几位医生在静静的思考着,好像也用眼神问梁医生。付伟娟医生说:“我们全力以赴做好准备,为了病人不怕加班,治好她的病不仅救了她一个人,家庭也完整。”

梁荷英用自己的所言所行真切诠释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医家本色。她说:“收病人住院,无论我们多难也要让病人平安度过治疗期,由我和付医生亲自穿刺,全科做到万无一失”。病人入院后经7次穿刺治疗,顺利完成第一疗程治疗计划,贫血得到纠正,瘤体挛缩40%,2014年2月7日出院。

回家后二个月恢复正常工作,电话得知一家三口有说有笑共进晚餐时,科室几位医生回忆起当初救治的全过程眼圈红了,这是幸福的泪花,是医生对病人永不放弃的泪花。

 

瞄准临床,开辟囊肿治疗新技术

 

梁荷英在任洛阳市中心医院超声科主任期间,彩超发现人体多脏器囊肿尤其肝、肾、盆腔更甚,对这些囊肿传统的是开刀治疗,开刀一次,治好一个囊肿,停若干年后又会再生长囊肿。

 

梁荷英与患者亲切交谈
 


梁医生曾见过一位云南病人患盆腔巧克力囊肿6年内开过4次刀,痛苦不已。从此她经过学习研究率先在河南省开辟了超声引导下囊肿穿刺抽液注药术,此方法无痛苦、不住院、费用低。20年来,使3万余人次各部位囊肿病人重回健康。

2010年6月,70岁儿子搀扶100岁母亲来院就诊,步入诊断室,所有医务人员都站了起来。李志强医生忙起身前去扶老人坐下,乐期颐老人耳背,一般的问候语她听不清。

儿子说:“老母亲叫郭兰英,80岁时发现肝囊肿7.0cm,她坚决不开刀,90岁时囊肿增至10.0cm,她想治,医院都说年纪大、血压高,担心麻醉风险,不给开刀。今年100岁,她感觉一翻身肚子里像有水流动,近两个月饭量也减少了,老说肚子撑胀,感觉平睡时上不来气,现在老人要求治疗,去了三甲医院都不给开刀。为治疗老母亲的病,奔走了大小医院七八家,都说年纪太大,没有理想的办法,既不能开刀,又不能做腹腔镜,麻醉有难度。终于,打听到你们医院梁荷英医生不开刀治疗肝血管瘤和囊肿的,前来一试。听说您这种特色技术是将一根细针插入囊肿里,抽出水,打进药囊肿就会消失,病人无痛苦、比较安全吗?我母亲100岁,囊肿16—17公分,能穿刺吗?”儿子仍有些担心。

梁荷英耐心地说:“按说你母亲所患囊肿在我穿刺治疗的病人中并不算大的,铁路医院诊断一位列车员肾囊肿25.0cm,经我们穿刺治疗也消失了,而您母亲已到乐期颐之年,可能发生意外机率比较高,尤其心血管方面⋯⋯”还没等说完,老人说:“治好是你手艺高,治不好,都活了100岁啦,还有啥怕的”。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目睹了老人与儿子之间的母子情深及儿子对母亲的孝顺,老人不治疗太痛苦,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和担当,梁荷英决定收病人住院,“把问题想的多点,把解决医疗意外办法也多想些”。

2010年6月,家属同意后,由梁荷英亲自穿刺,付伟娟作第一助手,局部麻醉,在超声引导下将一根15.0cm的细针刺入囊腔,抽出深黄色混浊液体1400ml。术后老人由儿子抱回病房,三天后出院。一年后,老人101岁,来院复查肝囊肿已消失。

2014年春节,儿子面带笑容来到科室:“母亲今年105岁啦,她让我过来请你们到家里吃饭,好好谢谢你们。”梁医生们同样感谢患者的邀请,老人福星高照,已是最好的回报。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

 

医者的责任和数十年形成的习惯,使梁荷英跟病人在一起总能找到踏实感。在病床前,她按按病人肚子,叩击听一听;揿揿病人的指甲;撸起裤腿看看病人的腿肿不肿;试试病人的额头,感受病人的体温是否正常。

冬天查房,她总是先把听诊器放在自己手心里捂热,然后再接触病人的身体;她会示意虚弱的病人不要说话,顺手轻轻为病人拉好衣服,掖好被角,弯腰把鞋子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她觉得,举手之劳,能给病人带来温暖。

 

梁荷英、付伟娟及科室工作人员与康复患者合影留念副本
 


梁荷英说,“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认为医生被赋予“白衣天使”的职责,应干净纯洁、救死扶伤,把病人健康作为首要顾念。

当病人进入诊断室时,用尊重、敬佩、信任、期望的眼光看着医生,此时医生若能停笔抬头和他说句“请坐,稍等”,一句礼节性招呼,瞬间病人就能感受到被尊重,而不是冷落或失望。梁荷英团队的每一位医护人员,对病人都是热情、亲切、有礼貌,尊重病人从一声小小的称呼做起,不直呼病人名字,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平复病人不安情绪,增加治疗信心,良好配合治疗。因此,这个团队治疗了一个又一个疑难病人,都收到良好效果。

2013年12月2日,一位老者被40岁男子搀扶进入诊断室,老人肚子如“孕9个月大”。李志强医生急忙前去扶病人坐下,“老奶奶您看病吗?”儿子说:“这是我妈,今年84岁,我爸去世早,她单独过,从去年老妈的肚子慢慢的大啦,今年肚子增大快,县医院说盆腔巨大囊肿,可疑恶性的,治不了。又到洛阳一家医院住院4天,说年纪大、手术有风险。出院两个月,现在小便失控,吃不进饭,平躺上不来气,眼看一天不如一天,顾不住自己,听人说你们能穿刺把瘤子里的水抽出来⋯⋯”

梁荷英说:“这可不是像你说的那么简单。”。付伟娟主治医师为患者做彩超检查示:从剑突下至耻骨联合,满腹、盆腔均为透声极差的无回声,其内可见无数大小不等的粗光点强回声漂浮,酷似“一锅小米粥”,视屏幕上无边无沿,其它脏器被推挤移位显示不清。

目睹耄耋老人骨瘦如柴,沉默寡言,但耳不聋、眼不花。梁荷英思考:老人的痛苦主要源于巨大囊肿压迫膀胱引发尿失禁且已失去手术机会。若不穿刺,就目前身体状况而言,已危及生命;穿刺虽属微微创操作,万一穿刺抽水造成腹压降低后发生休克,风险也是有的。千头万绪的问号,经梳理穿刺是挽救生命的唯一办法,别无它路可走。作为一个医生职业良知警醒了她:尽责、尽职、尽心。

这个重担就落在梁荷英、付伟娟、李志强医师的肩上,治疗小组经再三斟酌,严格布置了个人责任:术前、术中准备,各种减低、避免风险的措施,术中输液、输氧,术后护理治疗、合理用药及必要措施预防并发症发生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安排到位,力争帮老人度过穿刺治疗难关。

2013年12月3日,在局麻下,当梁荷英将一根长18.0cm的针刺入囊腔的一刹那,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屏住了呼吸,静静地守候着。在抽出液体后,大家都松了口气,而当抽液至3000ml时,老人安静而平稳的呼吸,吓坏了术者:喊她也不吭声。松下的一口气又都提上来了。医务人员急忙推推老人,老人缓慢地说:“我这一觉睡的可好,两年还没平睡过。”穿刺仍在进行中,三小时后穿刺结束,共抽出深褐色混浊液体6300ml,术后24小时自由下床活动,抽出物病检:未查见癌细胞。

术后第五天老人在谈笑风生中步入车内,返回老家,仍独自生活,安乐祥和地度过她的晚年。

 

薪火相传,共绘健康之路

 

付伟娟是梁荷英亲手带出来的“徒弟”,现已为洛阳平民医院肝血管瘤专科的副主任,全面主持工作,她年轻有为,是梁荷英专家不可多得的有力助手和弟子。梁荷英对穿刺操作技术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要领,每一个细节都严格要求,并殷切地对付伟娟进行教、带、培养。

付伟娟对于老师能够把辛苦探索出的技术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感激不尽。现今,她已成为治疗肝血管瘤的领军人物、核心人物。实际上,梁荷英对每位来院进修者、新进院的青年医生都是如此用心。并且梁荷英不仅教业务,而且更重视医德教育:“病人在疾病缠身的痛苦中,需要医生体谅和关爱,期望与医生之间的接触更为人性化,需要医护人员对他热情周到的生活关怀,亲切、温馨的语言交流和精神安慰。”

 

付伟娟医师


 

当病人有过激语言时,宽容些,用换位思考的角度理解:一个长期被病魔缠身的人,除疾病给肉体带来的痛苦外,还有严重思想和精神上的压力、高额的医疗费用困扰,长期只有呻吟、泪水、困惑无奈⋯⋯

因此,医生应树立与病人同呼吸,共患难的信念。“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卫生服务”是付伟娟们的追求和行动准则。印在洛阳平民医院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心中的誓言是:“我郑重保证自己要奉献一切为人类健康服务”、“我将凭借我的良心和尊严从事医业”。

梁荷英的大爱之心,神圣使命让她不畏艰难、攀登不止。并且,她相信,“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梁荷英以接班人“付伟娟们”而骄傲,她相信每代人都要承担起使命,使得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这项技术后继有人,在未来的发展中更上一层楼,能够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至今,遍布全国各地的病人都慕名而来,他们把康复的希望寄托在洛阳平民医院。记者目睹病区走廊墙壁上挂满了病人送来的锦旗、镜匾,写着对医务人员的肺腑之言:“银针穿刺病魔除,妙手回春报喜讯”。

从2009年,梁荷英开通了个人博客,她通过自己的博客,发布丰富、鲜活的病例,为网友展现许多病人背后的感人故事。浏览她的博客,可以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这位“老专家”的真情流露,饱含着对医疗事业的一往情深,对患者的感同身受、全力以赴。“我是个医生,希望百姓有病的时候可以随时找到我,就这么简单。”名医大家,如此真纯朴实。

梁医生认为,技术和科研成果是病人给的,必须回报于人民,60年的从医生涯,她感谢病人给她的力量与智慧,病人就是一本书,从门诊、治疗到康复,内容非常丰富,治好一个病人就累计一分财富,她已到花甲之年,认真清理总结对非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经验,近10年又写论文五篇,给后人留下宝贵财富。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梁荷英希望未来的发展,能够有更多的机构支持,更多关心医疗事业的人士资金投入、加盟,使患肝血管瘤的病人不再抱怨“看病难、看病贵”,共同支撑起一片蓝天,在不开刀、无痛苦、费用低的情况下,建设真正为民服务、有良心、有技术的“平民医院”。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