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向云驹:中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
活动描述
-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
2006-02-27 08:59:50
- 中国网: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个字频见报端。那么,什么是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分类、如何保护、如何“申遗”……为了解开这些问号,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做我们的嘉宾,请他为我们详细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2006-02-27 09:02:19
- 中国网:
向老师您好!
2006-02-27 09:04:49
- 向云驹:
您好!
2006-02-27 09:05:19
- 中国网:
像长城、故宫这些著名的物质文化遗产大家都比较熟悉,近日我国公布了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沈阳的“故事王”谭振山口头文学与京剧唐派艺术、有评剧“韩、花、筱”三大流派、有东北大鼓等等。按照我的理解,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另一种是无形的;那么,按照专业的标准,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怎样界定的?它包括哪些内容,又是如何分类的?
2006-02-27 09:05:50
- 向云驹:
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还是有些陌生、有些生疏,所以大家听起来还是觉得有点洋化。到底什么样的东西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我做一个简单的解释和说明。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几年特别的热,最近也感觉到了,《国务院保护文化遗产的通知》特别把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一个专门的保护内容,说它是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我们的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保护都要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02-27 09:06:24
- 向云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2001年热起来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了第一批世界遗产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在我国影响非常大。像长城、故宫,还有一些自然遗产,比如泰山、张家界,进入世界遗产之后,明显的扩大了知名度,形成旅游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联合国实施这个项目以后,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进入世界遗产,会产生非常大的世界性的影响,对推动和保护遗产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006-02-27 09:08:07
- 向云驹:
简单的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是和物质遗产对应的,物质遗产就是我们的故宫、长城这样的遗址、宫殿、建筑这些大型的文物遗产,原则上已经成为历史的,是一个历史遗迹,不是我们现在新的摩天大楼,原则上它是有形的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属于有历史传统的,但是它的载体主要不是以石头、木头为主的,但是也包括实物部分,还有传承的,包括一些表演性的,以人来传承的,创造一些物质的形式,但是传承的人如果不在了,这个遗产就成为物质遗产了。
2006-02-27 09:09:01
- 中国网:
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分类?
2006-02-27 09:09:31
- 向云驹:
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主要是从文化遗产、保护遗产的实践来确定对象。因为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遗产保护行动,所以遗产本身是一个学术研究的对象,中间有很多的学术成分,有很多的学科都介入这个遗产,按照世界遗产名录的方式,根据实践的需要进行理论的概述,比如自然遗产、文化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一些对象,这本身就是一个分类。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中,再进一步细化,我个人认为,因为本身还是一个新的学术对象,它实际上非常的广泛,最主要的应该包括传统的表演艺术、民间的表演艺术、民俗文化;我们的语言和口头的遗产,就是口头文学;一些当代的民间传承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说唱、民俗表演,民间手工艺术,美术、剪纸、年画等等,还有民居服饰等等,范围非常庞大。
2006-02-27 09:10:00
- 向云驹:
我在研究的过程中,根据由人的行为和表演这样一个体系,给它做了简单的划分,大概有五大类,几百个项目。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的分类:一个是普通的遗产。第二是表演文化、表演艺术。第三是民俗文化。还有包括手工技艺,再就是关于宇宙的知识,比如传统的医学、宗教信仰、民间的传统,到目前为止,三大宗教暂时不包括在内,但是和信仰也有关系,包括我国现在正在积极做申报工作的武术。这是一个庞杂的体系,目前还没有严格的科学的界定,正在研究和探索之中。
2006-02-27 09:10:32
- 中国网:
我们看到,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有新疆维吾尔族的木卡姆、山东省潍坊市杨家埠木板年画等等,这些非常珍贵,但是处境并不乐观,甚至有失传可能的项目。这个名单公布之后,也有一些地方的老百姓提意见,怎么我们这里的什么什么没有被选上?那么具备哪些条件才能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呢?这个项目推荐产生的过程又是怎样的?
2006-02-27 09:11:02
- 向云驹:
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际上非常的多,现在根据联合国的分类方法我们叫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我国自己传统说法,我们通常把它叫做民间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从民间文化遗产入手,最后扩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引进和吸收了日本和西方一些国家成功的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经验和做法,包括中国在内,最后很多国家互相磋商、讨价还价,都想把自己的一部分融入到这个概念中。最后经过平衡,得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
2006-02-27 09:11:32
- 向云驹:
长期以来,我国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几十年一直在抢救和保护,我们现在公布的501个名单,还有保护成果展览,可以看出我国不是今天才开始做保护,而是做了几十年了。
为什么老百姓还是觉得是新鲜的事情呢?因为大部分是学术活动、是一个专业性的、学术性的工作,在百姓中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比我们认识宫殿、建筑、教堂这样一些遗产要晚一些,所以到80年代末期以后,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提高到和其他物质文化遗产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它放到同样具有世界性的价值是近20年才开始有的。
2006-02-27 09:11:54
- 向云驹: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有两大块,首先一个标准是联合国的标准,是具有全球性的,我国公布的项目,是根据联合国的建议和做法,我们第一次以国家政府的行为,由文化部出面,经过专家、学者认可,形成了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名录。通俗地说,就是相当于我国文物保护,一级文物、二级文物、三级文物这样的概念,或者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或者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是国家级的保护名单。将来向联合国申报名录的话,国家级的才能向世界推荐。
2006-02-27 09:12:20
- 向云驹:
国家级是代表国家的、有历史传统的,非常有历史价值、文学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大的特点就是多学科,它的价值是多元的、综合的,要用学术观点来审视它、理解它。
像我们说的年画,种类非常的多。简单的说,年画第一就是我们的造纸术,中国的造纸术是世界四大发明之一。我们的印刷术也是影响世界的,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独特的、具有艺术性的文化形式。比如说它整个的印刷、整个的版画刻板工艺的使用,我们学术界有些人认为,中国民间的木板年画实际是我国民间文化,特别是民间艺术浓缩性的、代表性的形式,中间包含了精湛的文化背景,另外雕刻技艺非常的杰出,有几十代传下来的。
2006-02-27 09:12:48
- 向云驹:
今年的春节非常的热闹,大家也感到了春节的重要性,在年画里面包括了春节很多的内容,我们看到了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对新的一年的盼望,都通过年画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另外年画体现了娱乐、教育的很生动的文化内涵,所以它是博大精深的东西,国外几乎没有。日本学者认为,日本的浮世绘可能是受中国年画的影响产生的,所以这样的东西是非常具有世界价值的。
2006-02-27 09:13:12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我国在很早以前就进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这方面有什么经验和成绩值得借鉴?
2006-02-27 09:13:35
- 向云驹:
我举一个人所共知的例子,就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上有怎样伟大的传统。我们的孔子、我们的诗经,就是我们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杰出的成就。诗经就是孔子对包括战国时代,甚至更远传下来的非常精彩的民歌进行整理,形成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对诗歌的影响非常大。孔子不仅是一个教育家,也是一个伟大的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先行者。
2006-02-27 09:13:57
- 向云驹:
当然从孔子之前和之后有官方采诗的制度,但是个人做出诸多成就的,有史以来记载的,孔子是第一人,所以他是伟大的先行者。以后我们历代都有采集风俗、记录风俗的传统,也取得了很多的成就。我们的文学史上,口头文学曾经影响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我们很多著名的文学家,包括鲁迅、郭沫若等等一些文学家和文学研究的大家,都对这个传统有很高的学术评价。
2006-02-27 09:14:19
- 向云驹:
我们在很多的形式,比如说诗歌的一些流派,一些独特的传统,包括戏曲、小说、元曲等等这样一些文学形式,包括唐诗和宋词,很多的转变都是从民歌发展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学和历史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吸收西方的民族学传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的报告和研究,融入了很多世界观念,得到了科学的采用。
2006-02-27 09:14:44
- 向云驹: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高度重视。我们民协成立于1950年,当时就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的,民协的第一任主席郭沫若,他当时是政务院副总理,兼文联主席,还兼民协主席。当时民间文化遗产,很少被人重视,虽然对历史发生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一直被排斥,都说它是下里巴人,和一些高雅的无法相比。
2006-02-27 09:15:08
- 向云驹:
民协的成立,就是为了中国文学艺术的收集、整理、研究继承和弘扬。50多年来,中国文化遗产得到了非常的重视,应该说成果非常丰硕。我们的中国文学史上,我们的史诗和叙事诗是一个缺项,包括神话,中国是一个没有神话的国家,中国这个著名的文明古国缺东西,其实不是缺,是我们整理研究得不够,比如我们的神话,汉族的神话,我们的中原有非常丰富的汉族神话的流传,我们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三大史诗篇幅上远远超过了荷马史诗,这些东西整理出来,翻译出来,在世界上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这些都改写了民族文化的历史。
2006-02-27 09:15:30
- 中国网:
看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就确实是非常的了不起,我想问一下向老师,我们看到像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黎族的钻木取火这种非常原生态的项目,在当时那个时代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那么在当今这个时代,传承保留下来,它的意义是什么?
2006-02-27 09:15:55
- 向云驹:
这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你提到了黎族,我们简单举一个例子,大家学历史都知道,上海的黄道婆,她就是在黎族地区学习了纺织技术,才促进了汉族纺织技术的发展。这就说明,我们少数民族,古老的编织技术对促进现代文明是有作用的,这些文化是根基和基因,现在大家都知道生物多样性,实际文化的多样性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2006-02-27 09:16:28
- 向云驹:
文化的多样性在当前经济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这个时代,文化的多样性必须要有,如果没有的话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所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来了,这是人类发展的必须要求,现在不保护文化多样性,将来对文化的多元产生冲击,在这个冲击过程中,如果不维护文化多样性,有意识的保护文化多样性,那就和自然界的生物的多样性一样,我们的文化环境,生存环境,我们的精神需求会受到极大的破坏。人的精神丰富多彩,需要非常丰富的、外部的资源来满足需求,所以人越发展需求越高,面对的资源越丰富越好,所以文化多样性是一个根基性的,是一个基因库性的文化形态,如果它受到破坏了,后果不堪设想。
2006-02-27 09:16:55
- 向云驹:
另外在实际过程中,这些遗产对现在的文化发展和创造提供取之不尽的资源,提供很多创造性的想象。人的发展要预见未来同时要了解历史,如果人类不了解自己的历史,经过了什么样的历史阶段,我们都创造了什么东西,人的发展是没有走向的,没有出路的,所以必须要回头看。
2006-02-27 09:17:19
- 向云驹:
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了人类从猿到人的转变,很多重要的,钻木取火等等非常古老的文化形态是几千年以来的,怎样发明和发现火,怎样运用火,这对我们了解古人,了解我们的历史,包括树立在情感上对我们自己的认同,认识人和动物的区别,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这些我们看不到历史上是怎样过来的,看不到怎样从动物转变到人的,退回到动物时代,人的高度没有的话,人的丰富性,人的精神境界就没有了。
2006-02-27 09:17:40
- 向云驹:
所以要认识历史,认识我们自己创造的一些丰富多彩的文化,人类有多大的创造力,这是非常有启示和启发的,而且我们还能看到这些文化一代一代的传,传了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所以是非常珍贵的。
从这个角度上说,如果我们把我们现在传的这些神话,完全消失了,是非常可惜的。我们不一定要靠这个生活,但是我们要了解他们,要记录下来,要载入史册,在博物馆、在各种教育里面展示这些东西,让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青少年要通过这些形式来了解历史。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做大量考古工作?就是因为以前留下师傅,专家们绞尽脑汁的研究,现在存下来的东西一定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好、记录好,或者用合适的方式把它留下来。
2006-02-27 09:18:01
- 中国网:
向老师,您长期从事民间文化田野调查与理论研究的一线工作,并担任“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办公室主任,对中国的民间遗产了解颇深,那么中国在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资源如何?有哪些可以算世界级遗产?
2006-02-27 09:18:22
- 向云驹:
由于我们国家历史悠久,地理形态独特,所以我们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类类别上就显得丰富多彩,一个是我们有不同的地域,每一个地域都有不同的文化,我们还有海洋性的捕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还有渔猎性的,比较原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还有游牧经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地经济、平原经济、农耕经济,这一整套我们国家都有,什么都不缺。
2006-02-27 09:18:47
- 向云驹:
另外,我们国家除了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55个少数民族最大的区别就是文化上的不同,就是少数民族大部分没有文字的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文字遗产最主要的主体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说我们55个少数民族创造了特别丰富的彼此不尽相同的、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55个民族中间还有很多支系,还有很多不同的家族、流派之间也有文化上区别。就是说民族内部还有很多丰富的东西,每个民族内部的文化也是多元、多样的。比如少数民族的服饰,藏族服饰几十套,男人、女人、老的少的不重复的就是几十种、几百种。苗族的服饰也是丰富多彩的,我曾经去过贵州的潘江,那个地方就是六个派别,六个服饰标准,这是一个小小的地方,还有很多不同的地域,比如分布在不同的省里。还有居住在沙漠里的民族,他们创造的文化,他们的服饰跟东北、南方的彝族的服饰都不一样。光服饰这一点就可以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
2006-02-27 09:19:07
- 向云驹:
还有民居跟宫殿不一样,比如故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但是我们的民居是现在人还在居住的,另外我们现在还有工匠在建造它,按照样式、传统来建造它,所以民居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他居住的习俗。我们的民居,有窑洞、蒙古包、羌族的碉炉、安徽的民居,山西的民居,比如乔家大院这些,又不一样。直观的来看,可以了解到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多么丰富。
2006-02-27 09:19:31
- 向云驹:
还有风俗,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就是说很小的一个地域和另外一个地方风俗习惯有很大的差异,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个地方和那个地方是完全不同的形态。比如舞龙从各地看,至少七八千年前在各地就有很好的表现。而现在木头做的龙、布做的龙等等五花八门,完全不一样,丰富多彩,也是不可比拟的。
2006-02-27 09:19:52
- 向云驹:
我个人认为,应该说,我们国家的资源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我们独特的传统,有这么悠久的历史,还有这么丰富的内涵,所以我们是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国,而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上,我们在世界上也是走在前面的。我们的工作成果上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他们也有高度的评价。
2006-02-27 09:20:12
- 中国网:
中国的资源那么多,到底有哪些够级别、称得上是世界级的遗产?
2006-02-27 09:20:32
- 向云驹:
现在要这么理解。要有一个大的保护的概念,知道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多、又好,要有普遍保护的概念。把它放在世界级、国家级的标准里面去,通过标准的建立来进行更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把一些特别珍贵的遗产进行保护。如果进入世界遗产,或者是中国国家名录,当然你要选择最有代表性的。
2006-02-27 09:21:01
- 向云驹:
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强调濒危性,特别好已经危险的列入这个名录进行有效保护,而且它还调动国际上的一些技术力量和国际上的一些资金来加以保护。所以这个力度相对来说比较大,监督和督促的力量也比较大,我们国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概念,进入国家名录是一个概念,特别要保护濒危的。
2006-02-27 09:21:27
- 向云驹:
我个人认为,还是以保护濒危的形式来建立,当然一方面还要鉴定它的价值大小。还有一些遗产,比如其中也有一些比较复杂的现象,有一些糟粕和精华也是混在一起的,不好分割。另外还有一些比较一般的,比如风俗里面也有好有坏,要有一个鉴定,有一个科学的标准,还要有国家所提倡的先进文化的选择标准。
2006-02-27 09:21:43
- 向云驹:
还有就是根据发展的规律看它的价值。这方面有很多的学术标准,要一项一项进行衡量,选择好的,做一个科学的鉴定,保护工作是一个非常严肃、严谨、带有学术性的工作,所以对它的鉴定应该是谨慎和认真。
2006-02-27 09:22:02
- 中国网:
向老师,这两年到处都传来关于申报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息,似乎也正在形成一股“申遗”的热潮,那么“申遗”的程序是怎样的?“评遗”的标准是什么?
2006-02-27 09:22:24
- 向云驹:
我们所指的“申遗”实际上就是指申报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叫做“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下一步这个“代表作”也会纳入到世界遗产名录里面去,现在相当于世界遗产,但是目前还没有算世界遗产中间的一个项目,因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还有技艺遗产这样一个概念,“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是这么一个形式,前两年以“代表作”的形式来公布,可能从下一届会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里面去。
2006-02-27 09:22:45
- 向云驹:
这个遗产有一个很大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名录”或者选择这个公布的“代表作”里面,两年才选择一个,两年一个国家才能申报一个,从这个角度说,我们掀起很大的热潮,这可以理解,但实际上真正进入难度很大。
2006-02-27 09:23:06
- 向云驹:
所以我建议我们的公众,热潮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但是这个热潮的目的不一定完全是要进入这个遗产名录,这是中间的目的之一,或者把它作为一个手段,我们的目的是保护和重视我们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自己重视好、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我们的遗产,那我们“申遗”的热潮,我认为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对我们提高生活水平、提高文化修养、提高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都能够产生非常大的、积极的影响。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的春节为什么那么多人过节都要回家去,实际上我们可以最直观的说,这是我们中国人具有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恋家,愿意从四面八方往这个核心点去团聚,这是凝聚力一个最直观的表现。但这种凝聚力、向心力来自哪儿?来自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于节日的内涵,来自于文化传统,几千年都这么过节,才形成这么一个表现形式。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巨大的价值,所以这两年对春节、节日开始重视,过的风风火火,非常热闹,这是对节日的尊重,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中出现的一种回归传统的热潮。
我认为,这些表现,这些发展,比我们获得一个标志、一个名称更重要。
2006-02-27 09:23:37
- 中国网:
近日国家博物馆正在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展品来自全国各地,种类繁多,非常珍贵。办这个展览体现了国家对这些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的重视。那么有没有正在实施的措施?提出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是什么?
2006-02-27 09:25:45
- 向云驹:
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和政府,包括我们一些专家、学者、我们的文化工作者,都在从事抢修保护工作,我们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我们对全国的民间文学进行了全面的普查,文化部和中国文联的文艺家协会、曲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等,都对民间的文学艺术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整理,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工程,叫做中国民间文学和艺术十大集成,对中国民间音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民间舞蹈,还有民间说唱、曲艺、戏曲都在做全面的普查,这个工程做了20多年,马上就扫尾了,这有很大的收获。
2006-02-27 09:26:15
- 向云驹:
在其他方面,像全国民间文化调查工作,这几十年一直在进行。最近我们有两个工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实施的一个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在继承过去调查民间工程的基础上,准备对民间视觉艺术,民间美术、民间建筑、民间服饰进行全面调查和普查,同时对我们的民俗文化正在全面的调查,因为我们的民间文化比较庞杂,资源非常多,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系统的了解、系统的收集和整理,到底有哪些?也要变成实物、有形的东西公众才能够了解到,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些可供参考的,或者可供研究、了解的实物、图书,或者是电子文档。这些东西没有系统的整理,我们的家底是不清楚的,这个任务非常的迫切。
2006-02-27 09:26:37
- 向云驹:
工程实施以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给了很高的评价。现在很多的专家学者,长期调查,我知道的一位学者,常年在外面,鞋跑得都很泥泞,让人非常的感动。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也在到处奔波、呼吁,而且因为资金的困难,自己专门画画、募捐、义捐、义卖,来筹集资金,也是不遗余力。
2006-02-27 09:27:01
- 向云驹:
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公众引起了很好的反响。这个展览不是一天两天做出来的,说明我们长期做这个工作,各个省文化部门都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很多的工作,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当然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还有我们的大专院校,关于这方面的学术活动、学科的建设,大学课程的设置也是有几十年的传统,像我们的民族学院,学科的建立在国际上也有很大影响的。
2006-02-27 09:27:23
- 向云驹:
据我所知,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立法,现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估计很快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因为我是保护法起草小组成员,参与了很多的工作,这个法出来以后,应该是跟《文物保护法》同样等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法,对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极大的作用。
2006-02-27 09:27:46
- 向云驹:
刚才你提到“文化遗产日”的事情,国务院也发了相关的通知,但中间最精彩的是建立了“文化遗产日”。关于“文化遗产日”,我们的主席冯骥才是比较早就呼吁建立文化的国家遗产日,他也是借鉴在国外考察时一些好的做法。在国内进行了多次的呼吁,现在这个呼吁得到了党和政府的认可,而且确定为国家的文化遗产日。今年六月份作为第一个遗产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人们对此会高度的评价。
2006-02-27 09:28:12
- 向云驹:
另外文化部、中国文联、财政部、国家民委等有关的部委,也确定了一个工程,叫做“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这个保护工程也是要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的保护,实施一些具体的项目,而且选择了40多个项目进行试点,这些工作都是比较大的、全国性的工作。
另外补充两个,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起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一个是著作权中民间艺术著作权的保护,这个工作一直在做,因为它非常的复杂,做了一二十年,现在还没有出来,但是通过几十年的研究酝酿,也渐趋成熟。
2006-02-27 09:28:32
- 向云驹:
另外我们知识产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也在其中,而且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还有我知道的我国版权局正在做一个大型的国家版权战略,特别是注重了几个最前沿的,比如网络方面关于版权的保护。特别是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从版权这个角度纳入国家版权战略进行,我也是在里面做专家的工作,我知道我国在这方面能够想到的、应该开展的都在做了。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们还是走在前沿的,在世界上也是有目共睹的。
2006-02-27 09:28:58
- 中国网:
国际上对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2006-02-27 09:29:16
- 向云驹:
他们对我国的工作有直接的认可,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的《人类口头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里面,每一批都有中国的项目,我们每一次的申报都是成功的。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通过了“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国际公约“,在这个公约,最早一批是由30个国家签署全世界生效,我们国家第6个申报的,我们是第一批签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文化,概念和理念我国也是积极响应的,而且提出我国认为应该增加、丰富概念和做法,我们是积极参与这些立法和项目、行动、公约的出台、修订和完善,我们国家也贡献了一些成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2006-02-27 09:29:47
- 向云驹:
在实践中,我们的学术界在国际学术交流中非常活跃,我们国家的学术力量也在国际上得到很好的评价。例如我们最近和匈牙利的一些国际组织,跟国际的民间叙事学会,专门研究、了解民间叙事文学、口头文学,在中国开了国际大会,得到了很好的评价,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2006-02-27 09:31:04
- 中国网:
其他国家的做法、态度也是非常积极的,比如“申遗”竞争很激烈,其他的国家也很重视这个个工作吗?
2006-02-27 09:31:29
- 向云驹:
不一定,有相当一些国家是重视的,也有一些国家是不重视的。发展中国家比较积极,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比较积极呢?因为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现代化浪潮冲击的情况下,受美国和欧洲这些发达国家文化的席卷,比如非洲,非洲原来带有原始性的文化,完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完全要换,他们的文化就要消失,这样一些国家他们要保护自己的文化。拉丁美洲一些国家也是积极响应的。欧洲一些国家就不是很积极,甚至反对国际公约,这里面是有矛盾和斗争的。
2006-02-27 09:32:23
- 向云驹:
另外也有价值观,通过文化的传播推广它的价值观,要凝聚在他那儿,我们也有民族的自尊和尊严,每个国家有自己的民族尊严,也有文化的民族尊严,所以这里面的斗争也是很激烈的,是有很大的冲突。
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在世界大的背景下看,非常有趣。值得密切关注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化问题,还有政治的问题,有国家发展的问题,所以这也是我国为什么如此重视,就是因为看到它的复杂性,看到与国家在世界格局中的位置有关联的事实。
2006-02-27 09:33:49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您出版了一本《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著,内容全面、系统、又非常专业,对我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很有帮助。那么当初为什么想到写这样一本书?
2006-02-27 09:34:11
- 向云驹:
因为我们做的工作,我们这个协会就是专门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包括民间文化艺术、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文学文化,这个协会有一批专家、学者,几十年来都在做这个工作。我们主席中有郭沫若、周扬。钟敬文先生也是我们的主席,他被日本一些学者称为中国“民俗之父”,他是研究时间最长的。他们都是非常重要的专家,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领域,我们一直从事这个领域,密切关注国际上新的理念、新的动态,新的学术发展的方向,我们的学科是世界性的学科,所以我们一直密切关注国际上的动态。
2006-02-27 09:34:36
- 向云驹:
国际上这样一些动态,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时候,建立这些条约,我们所认识和交流的这些专家,和我们有频繁的交往。联合国一做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工作,我们就开始关注了。怎样分类,怎么能够进入世界级的水平,这样一些话题,就需要一些解答。
2006-02-27 09:34:58
- 向云驹:
另外也需要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需要做培训,我们和大学办了一个培训班,给我们的学生班、研究生班开这个课程,正好我需要讲这门课,也需要了解情况,就写了这本书,也便于公众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保护,以及工作的标准,价值和意义,做了系统的介绍。
2006-02-27 09:35:28
- 向云驹:
当然我也根据自己的一些学术感觉和学术框架设立了一个学术框架,因为这是一个空白,因为最早并不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建立的。所以需要重新从学术上定位,把它上升到学术框架里面来,在这里做了一些个人的设想和研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人出这么一本书。我这本书出来以后,国外很多学者有良好的评价,国外的一些学者也想开这个课程,所以也有人找过来要这本书。
2006-02-27 09:36:46
- 中国网:
这本书对我们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您这里面收集了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您收集这个资料用了多长时间?
2006-02-27 09:37:10
- 向云驹:
这分直接和间接的。直接的时间不是太长,因为我上大学以后,就在关注这个学科的发展,对这个很有兴趣。我本人是湖南土家族,在大学期间寒暑假都回家做一些调查工作。研究生毕业以后,在文化部少数民族文化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全国各地基本上跑遍了,原来在中央民族大学接触过很多少数民族,我们很多民族主体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所以在工作中了解了很多,后来也有一些新的材料,这是因为在全国各地跑遍了。间接材料是通过各种书籍、材料、各种研究成果来借鉴、学习,这样收集到的。
2006-02-27 09:37:39
- 中国网:
在您收集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或者是故事来跟我们分享?
2006-02-27 09:38:07
- 向云驹:
在广西一个地方,有一个群体,他们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特的民族,跟汉族不一样,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从北方迁移过来的,他们认为汉族和少数民族都不一样,所以希望我们给他们作出一个民族鉴定。因为民族鉴定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国家有规定和一系列程序,经过调查我们了解到他们的看法有一些狭隘,我们把他们的所有文化关系调查清楚以后,告诉他们,你自己的判断是没有学术眼光的,没有学术含量的,是自己一般的、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他们把所有不同的地方,包括文化等等的不同,坚决说自己跟别人不一样,实际有一些现象并不是独特的,别的地方也有,可能是因为眼界的问题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
2006-02-27 09:40:02
- 向云驹:
这样的情况非常多,所以到少数民族地区必须融入到他的文化生活中,比如蒙古族的酒歌只有在宴会喝酒、交往或者节日中你才能真正体会酒歌的内涵和情感内涵,这些东西都需要有很好的交往,融入到他们的生活,比如大家要喝酒。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要根据他们的风俗习惯掌握他们的背景,然后才能做真正的深入的调查。
我们到景颇族的一个地区,住在火炕上,也没有床,住几天几夜来调查他们的生活,这的确比较有趣,也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
2006-02-27 09:40:26
- 中国网:
好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分享这些故事,真是有些遗憾。非常感谢向老师能够做客我们中国访谈。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次再见! (2006-02-27 09:40:52)
2006-02-27 09:40:52
图片内容:
- 访谈工作人员
- 访谈主持人汪洋
- 孔子、诗经是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杰出的成就
- 访谈现场
- 我们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 现在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一定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好、记录好
- 我们55个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极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我们国家的文化资源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我们独特传统
- 传统文化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
视频地址:
-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20060224.rm
相关新闻:
- 非物质文化遗产故事《牡丹亭》戏服上千万(图)
- 百年老调缘何落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展馆
- 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观众如云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受到各方热烈赞誉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众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引来观众无数
- 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推荐名单 云南省占据33项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受到观众追捧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观众如云
- 记录上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综合版块之一
- 独家视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成果展
独家视频:展览综合版块之1/2/3
图片大图:
-
访谈工作人员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访谈主持人汪洋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孔子、诗经是中国第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杰出的成就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访谈现场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我们党和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高度重视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现在保存下来的宝贵文化一定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好、记录好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我们55个少数民族创造了丰富、极有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我们国家的文化资源在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超过我们独特传统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
-
传统文化到了非抢救不可的地步了
1月4日首批501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已经公示。2月9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2月12日中国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开幕。今天我们请到了中国民协副秘书长、《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的作者向云驹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这方面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