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中国迷”伊萨耶娃

    嘉宾:俄罗斯驻华使馆新闻官夫人 米拉·伊萨耶娃
    时间:2007年7月24日10:00
    简介:她是俄罗斯驻华使馆新闻官的夫人,也是中国文化作家,更是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迷"。 灿烂的中国文化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她,潘家园是她最喜欢的淘宝地。她将在中国看到的点点滴滴写成文字,希望告诉全世界的人听!7月24日上午10时,伊萨耶娃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讲述这份浓浓的中国情。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俄罗斯“中国迷”伊萨耶娃谈她眼中的中国文化

活动描述

  • 她是俄罗斯驻华使馆新闻官的夫人,也是中国文化作家,更是说着一口流利汉语的"中国迷"。 灿烂的中国文化像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她,潘家园是她最喜欢的淘宝地。她将在中国看到的点点滴滴写成文字,希望告诉全世界的人听!7月24日上午10时,伊萨耶娃做客中国网“中国访谈”讲述这份浓浓的中国情。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网,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节目的直播现场。说到2006年和2007年在中俄外交史上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中俄两国成功的举办了“中俄国家年”,通过一系列活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提到俄罗斯相信很多中年以上的中国朋友会马上想到《喀秋莎》优美的旋律,而年轻的朋友则一定会对今年俄罗斯歌手维塔斯在中国进行巡演记忆犹新,他不仅让中国的观众醉心于那宛如天籁的海豚音,更惊讶于俄罗斯流行文化原来具有如此不同反响的魅力。

    2007-07-24 10:01:19

  • 中国网:

    那在俄罗斯朋友的眼里中国是个什么样子呢,是铿锵有力韵味十足的京剧,还是潘家园里的各色古董,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还是王羲之那遒劲有力的书法。为您介绍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做客的俄罗斯中国迷伊萨耶娃,旁边那位是翻译刘先生。

    伊萨耶娃女士我知道您在俄国教了很多年的中文,在您没有来到中国的时候,您觉得中国是什么样子?

    2007-07-24 10:03:04

  • 米拉·伊萨耶娃:

    我在莫斯科大学教中文的时候,那时候我很爱中文,爱中国文化,但是一次也没有去过。那个时候看了很多杂志,看了很多书,看了不少的电影,那个时候我以为我认识中国,知道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但是来到中国以后我完全不会说汉语,我说话的时候中国人听不懂我说的话,他们说的话我也听不懂,我发现我完全不知道中国是怎么回事。虽然我是汉学家,虽然我从大学毕业,虽然我很多年研究中国文化,我还是应该继续学习、研究,有了这样的机会在中国呆了十多年,有机会和中国人直接交往。去中国各地,不但有名胜古迹也去过好多次农村,我特别喜欢中国农民,因为觉得中华民族就是以农民为主的国家,大部分中国人都是农民出身,是中国的基础,所以对农民特别有兴趣。

    2007-07-24 10:05:36

  • 中国网:

    刚才您说话的时候让我很意外,我以为一直都需要翻译全程翻译,没有想到您的中文这么好,当时您在俄罗斯的时候怎么想到学中文,可能当时还不像现在这么热。

    2007-07-24 10:10:15

  • 米拉·伊萨耶娃:

    可以说我年轻的时候特别喜欢医学,对医学有兴趣,所以我考了大学学习医学,但是那个时候我发现了对我来说最有意思的是文章、文字,就是在医学学习的时候你知道一定要学习拉丁文,我觉得这个特别有意思,然后我开始偷偷地学习阿拉伯语,就是因为我觉得阿拉伯文特别有意思,所以在家的时候妈妈进来她看见我在学习那个课本,下面有我正在学习阿拉伯语课本,后来我看见了中国汉字可以说就是中国汉字让我爱上了中文。

    2007-07-24 10:11:19

  • 中国网:

    通过中国汉字开始了解中国的文化,12年前你是跟随自己的先生来到了中国,在这里全方位的接触中国文化,接触中国的风土人情,对潘家园这些地方特别感兴趣,您觉得您来中国以后,在文化戏剧方方面面哪些方面对你的冲击是最大的?

    2007-07-24 10:13:56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我来北京的时候当然先是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因为我觉得参观那些博物馆我会加深我的知识,但是我发现了潘家园的那里卖的东西比博物馆有意思的多,我不是历史学家,可能有时候东西不太好看,但是有历史的古老的意义和价值。我发现了金木水火土土,可能就是这个原因我特别喜欢瓷人,我在家里特别特别多,在莫斯科已经有几百个人,在北京也有几百个,一共我没有数,但是我觉得有一千多个,为什么特别喜欢这些东西,因为我发现了在那里不会卖普通的人、普通的孩子,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意义,他们都是或者有名的故事的人物或者有名的历史的人物等等,所以我特别喜欢人物,问一下是他们这是什么人物,他们说是济公。济公是什么人很少有人会给我讲,如果他只能告诉我名字就算不错了,我可以自己找一找专门的书看看他是什么人,常常小贩自己也不知道,卖东西就是要挣钱,为了挣钱,他们不管是什么人。有时候他们卖的瓷人也不知道是男的或者女的,比如说和合二仙 他们的面貌虽然他们是男孩子,看起来好象是女的,我说我要看看那个男孩子,他说这是女士,我说这不是,是和合二仙两个兄弟。

    2007-07-24 10:16:22

  • 中国网:

    您是通过这些人物、瓷像当做一个途径来了解中国的文化,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带来的四个,我们知道这个是济公,那个呢?

    2007-07-24 10:28:10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这个是达摩,就是不好找资料的。印度人,在中国带来了佛教,禅宗祖师。这是四大古代美女中的王昭君,这是王羲之。

    还有很多我没有带来,因为有很多特别宝贵的比如说像这个王羲之差不多你看他的胡子特别稀稀的,如果是女的,他的指头特别细细,我怕毁坏,平常我带出去后回来肯定会发现坏了一些小东西,这些东西容易坏。我特别喜欢这个济公,特别喜欢,所有的人物都很喜欢。

    2007-07-24 10:28:42

  • 中国网:

    您有这些中国收藏之后,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您才写了那本书《我的中国收藏》?

    2007-07-24 10:31:16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对,我给我的朋友讲,俄罗斯人来我家的时候,当然觉得奇怪,看见了这么多瓷人,也不太好看,也不太方便,那么多东西,要擦尘土,要特别小心,然后我开始给他们讲,我站在某一个人物旁边,我可以给客人讲一个小时,关于他的故事,如果他们不跟我说停,我就要继续讲,。所以我先给朋友讲了很多故事,关于我喜欢的人物,然后有很多人说能不能带朋友来,他们也要听一听你的故事,然后差不多每一个星期我家都要来很多人,他们说我们三个人来,能不能三个人去,我说可以,然后打开门发现20多个人,对不起他们也要来,也要来,没有办法,有的时候我觉得舌头已经累了,觉得自己已经讨厌了,一直说一样的话,讨厌了,然后他们说你应该写书,让多一点俄罗斯人知道这些故事。

    2007-07-24 10:31:44

  • 中国网:

    其实您的这些俄罗斯朋友也是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2007-07-24 10:34:37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对,特别是我们住在中国的,在中国工作的俄罗斯人,他们对中国有很多问题,关于中国文化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我会告诉他们这么做的意义。比如说有一个朋友,有一次在我家里看见了有一个蛤蟆雕塑,三只腿的蛤蟆,上面还有刘海。他们说特别不喜欢,很难看,那么可怕的。蛤蟆,为什么有三只腿,我给他们讲了为什么有三只腿,他们觉得很有意思,说明天要去买这三只腿的蛤蟆,他们觉得很有意思,意义很深,一定要买 。

    2007-07-24 10:34:51

  • 中国网:

    为大家介绍一下伊萨耶娃女士的那本著作叫做《我的中国收藏》,里面有图文并茂的介绍,并在今年9月份参加莫斯科的图书展。

    还有一个问题您这本书来是叫《我的中国收藏》,名字非常直白简洁,后来改为《长青竹》,为什么后来改名为《长青竹》?

    2007-07-24 10:38:08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我写了十多本,但是现出版的三本都是在俄罗斯出版的,你刚才写的那个名字就是所有的书有这个名字。

    2007-07-24 10:41:43

  • 中国网:

    这是一个系列是吗?

    2007-07-24 10:42:25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对,这是一个系列,但是第一个名字叫做中文很难说,可以说如果直接翻译成中文象征直接的生活,因为我觉得中国人他们生活,他们周围的东西都有一定的意义,所以说是这样的影响。

    2007-07-24 10:45:21

  • 中国网:

    拿起来给大家看一下这本书是第一本是吗?

    2007-07-24 10:46:25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对,第一本,去年2006年我的书也参加了北京国际图书展,在那里郭大文(音)先生在外文出版社工作,他看见了我的书,他给我打电话请我去他们那里,跟我建议在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我所写的书,所以我非常感谢郭大文先生,谢谢他,我觉得如果要在中国出版,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这些三本在莫斯科出版,只有在莫斯科卖的,别的城市人买不到,如果在中国出版他们可以卖到俄罗斯所有大的城市。

    2007-07-24 10:49:59

  • 中国网:

    但是我不能在中国从第四本出版,我只能从第一本,所以第一本我补充了很多材料,然后改了名字。

    2007-07-24 10:52:18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为什么用这个名字,第一我心里觉得中国人说龙是中国人的代表,是中国的象征,但是对我来说我觉得竹子就是中国人的代表,为什么?我在我家旁边种了很多竹子,特别喜欢,我在厨房里洗碗的时候可以看,可以赏竹子。因为这个植物是绿色的,也可以说年轻的,一直是年轻的,和中国一样,虽然说这个国家是特别古老的,也可以说一直是年轻的。并且竹子你们中国人自己知道,不怕风,不怕浪,什么都不怕,一到春天又特别漂亮。还有我听说过一个古老的一个人物现在我忘了他的名字,我看了一个小故事,他特别喜欢画竹子,他看那个竹子春天,冬天,秋天,夏天的样子,然后就有了“胸有成竹”的成语。我也觉得过了那么多年,我对中国文化也是“胸有成竹”,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我的书给俄罗斯人介绍中国,中国文化。

    2007-07-24 10:52:54

  • 中国网:

    你刚才介绍了中国汉字很美,现在您对您的俄罗斯朋友怎么介绍中国?

    2007-07-24 10:58:54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在中国工作了12年在这个中间对中国印象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呢是在这个城市里许多的旧的房子被拆除了,盖成了很多新型的高楼大厦。然后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很多小面包车,现在看见了很多国产的和进口的轿车。关于中国这个经济改革的巨大成就,甚至连没有来到中国的人都已经听到很多了。

    2007-07-24 10:59:54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但是变化最大的还是中国的人,中国的人在许多的人眼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是女人,所以我的目光更多是投向了中国的女人。原来中国女人这个着装主要是为了穿比较合适,而并不注重于它的美观。那么现在的中国女人穿衣戴帽都非常讲究,非常注意它的美观,而且注意它的品位,使自己装扮的非常的漂亮,这样使女人漂亮起来。当初在最早来到中国的时候,她穿衣戴帽是像当时像莫斯科那样,是一定要穿高跟鞋,一定要穿长统袜,来到中国都是穿着干活比较方便的服装,她也随着大众去穿这样的衣服,随着时代的潮流要穿的非常漂亮,非常的得体。

    2007-07-24 11:00:36

  • 中国网:

    通过你的介绍知道了您对中国已经非常的了解,有自己非常独到的看法,您在刚开始接触中文时候,可能多多少少受了您先生的影响,他是驻华使馆的新闻官,那么随着您对中国的了解,他会不会受您的影响呢?

    2007-07-24 11:02:37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是的,我和我的丈夫我们是在大学相识的,我们学的专业都是一样的,知识都是一样的,现在我的丈夫他由于是在使馆工作,他对中国的政治经济非常了解,非常的精通,因为这是他的工作,他要不断了解当代中国发生的变化。至于我本人我要非常感谢我的丈夫,正是因为他是外交官,他在中国长期工作,我陪着他,他去挣钱,我在家里陪着他,我喝茶。那么我又可以躲在他的身后去认真的研究中国古老的文化,对中国了解的更深刻了。

    2007-07-24 11:03:08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而我的丈夫他主要是由于工作实在是一太忙了,时间非常少,从早到晚总是在工作,尤其是去年中国俄罗斯年,他就是主持了很多的工作,包括一些开幕式,一些新闻中心的工作, 甚至连吃午饭的时间都没有,总是一天到晚的工作,没有时间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他对中国的兴趣也是非常大的,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对他的帮助是很大的,我在给朋友讲关于中国的传说神话的时候,他在旁边听,他听了以后也知道了这些信息,他可以把这些都背诵出来了。

    2007-07-24 11:03:49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了去年是中国的俄罗斯年,今年是俄罗斯的中国年,您对这些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吗?

    2007-07-24 11:04:21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这两个国家年的活动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这一年时间里,并不是所有的人民都去参加这些活动,而且在这一年当中除了一些中国年,还有其他国家的年,活动是非常多的,我的观点是中国国家年的活动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中俄两国作为一个大国家是世界上最大邻居,我们需要搞更多的这样活动,而且不仅是在国家年这个范围内,要搞更多的非常好的交流活动。

    我觉得还有一个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写书和出书,让两国的出版业活跃起来,不要只是出版那种科学性,特别深的研究性的书籍。而是要出大多普通观众能够接受的这种书,可以把一些双方的游客他们的一些见闻写下来,可以更多出一些历史文化的书籍,对于那些不愿意读书的人,可以为他们制作一些电影,通过电影让他们了解两个国家,可以是故事片,可以是文艺性的,可以是历史性的这个题材的。

    2007-07-24 11:04:42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那么我们要注意在写这些书和拍电影的时候要给我们一些真实的信息,现在非常遗憾地有一些书籍是俄罗斯人来写的,他们本身不是中国的专家,所以他们写的东西是非常可怕的,我们本来出的书就不够,双方的了解就不多,我曾经有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有一次在中国拍一个电影,是一个俄罗斯的题材,场景是一个军官跑步去亲自己的战士,后来发现这个战士是一个女的,我就向他提出建议说这在我们俄罗斯是不可能出现的。虽然我们俄罗斯是非常喜欢亲吻,但这个是一定在自己的直系亲属之间发生的。可是中国的导演并没有接受我这个建议,而是觉得俄罗斯人都喜欢亲吻,在这个时候亲吻发现是个女的,对电影会有一些新的色彩,对这个电影艺术表现是非常有意义的。

    2007-07-24 11:06:26

  • 中国网:

    我们看一下网友的提问,这位网友说您曾经说过“我爱中国,我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绝大多数的俄罗斯是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民的?

    2007-07-24 11:08:15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虽然我们两国现在有许多的这个汉学家,然后他们写了很多书,现在也出版了很多杂志,叫做《中国杂志》,但是总的来说还是双方的了解不够多,信息非常少,中国人对俄罗斯人了解不多, 俄罗斯人对中国了解的更是不多。

    2007-07-24 11:08:50

  • 中国网:

    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您觉得中国人身上的传统文化还存在吗?

    2007-07-24 11:09:16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我想非常高兴这确实是已经都保存下来了,对于我们俄罗斯来说,我们的历史也是非常有意思,也是悠久的,但是学习的人非常少,这主要由于在历史和现实之间距离比较大,许多东西并没有很好的保留下来,那么从我到中国第一天,我就感觉到中国对这种保留的非常强,而且中国这么多年历史一直都是在进行学习,而且渗透到生活每个当中,保留非常好。我想祝愿中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能够继续保持下去,因为它正是这个因素对我这样的外国人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2007-07-24 11:09:32

  • 中国网:

    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您去过中国哪些地方旅行,您最喜欢哪里?

    2007-07-24 11:10:44

  • 柳德米拉·伊萨耶娃:

    是的,我在中国游览了很多地方,总的来说,我还是喜欢中国的南方,因为南方传统和文化保留的更多,而北方可能是由于受到游牧民族的影响更大一些,在北方也有一些很好的城市,像大连,哈尔滨。中国人非常喜欢以大连,哈尔滨为骄傲为自豪,但是我不理解总是冠以其他的名称,管大连叫“北方的香港”,管哈尔滨叫“东方巴黎”,为什么自己的城市不去真正保留和发展自己的优势,而是以别的城市去冠名,这样我们看到在哈尔滨有俄罗斯的街道街区,在大连看到日本的街区,这些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不应该以别的名字加上冠称,我更喜欢广州,漓江、香港,但在香港我并不喜欢它的摩天大厦,高楼大厦,而是喜欢香港的人和人文的气息,他是融汇东西,贯穿南北交融在一起的。刚才我一开始就讲了,不管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我更喜欢的是中国的农村。

    2007-07-24 11:11:01

  • 中国网:

    其实今天通过短短几十分钟的一个交谈我们了解到了伊萨耶娃女士,或者说通过她看到了一个俄国家庭在中国的幸福生活,在中俄交往的过程中就是因为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在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才让我们了解到我们友好邻邦那里的风情,文化,历史,故事等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跟随这些外国朋友的眼睛来重新用一种全新的角度来欣赏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精髓,并且不断把这些精髓完善,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因为交流而了解,因为了解而彼此更加欣赏,我想伊萨耶娃这样的朋友,他们不仅是两国之间的交流使者也是中俄两国发展的见证人,在这里我们祝愿伊萨耶娃女士在中国的生活更加幸福,愉快,也希望中俄的友谊像她的书名《长青竹》一样长长久久,青翠永恒。

    2007-07-24 11:13:04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rtsp://video.china.com.cn/2005VIP.CHAT/vip20070724a.rm

网友发言:

  • 哥哥我推的:

    您觉得俄罗斯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哪些区别?

    2007-07-24 09:49:56
  • 水王:

    请问!您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呢?

    2007-07-24 09:50:46
  • 深港250:

    您的先生对中国文化怎么看?受您的影响了吗?

    2007-07-24 09:51:18
  • 有粪量的人:

    在与中国人交往的过程中,你觉得中国人身上的传统文化还存在吗?

    2007-07-24 09:51:41
  • 米兰王朝:

    普通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对中国历史兴趣吗?

    2007-07-24 09:52:01
  • 晕:

    回到俄罗斯您还打算继续研究中国文化吗?

    2007-07-24 09:52:26
  • 5438:

    听说您特别喜欢逛潘家园,有没有淘到什么真正的宝贝?会把这些东西都带回俄罗斯吗?

    2007-07-24 09:52:51
  • 月:

    您曾经说过“我爱中国!我已经是半个中国人了!”,我想问下您的同胞,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是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民的?

    2007-07-24 09:53:27 //end for

相关新闻:

图片大图:

  • “中国迷”伊萨耶娃做客中国访谈

    中国网 赵娜

  • 我特别喜欢这个济公

    中国网 赵娜

  • 我在莫斯科大学教中文的时候,很爱中国文化,但是一次也没有去过。

    中国网 赵娜

  • 我发现了潘家园的那里卖的东西比博物馆有意思的多

    中国网 赵娜

  • 我的俄罗斯朋友也是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

    中国网 赵娜

  •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我更喜欢中国的农村

    中国网 赵娜

  • 伊萨耶娃女士带到访谈现场的中国瓷人

    中国网 赵娜

  • 我特别喜欢瓷人

    中国网 赵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