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和平抢滩巴厘岛

    嘉宾: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 杨爱伦
    时间:2007年12月19日15:00
    简介:如果没有NGO,巴厘岛会议会怎样?在这个关系到地球未来命运的会议上,全世界的NGO都汇集在巴厘岛上,担当起裁判员的工作。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刚刚从巴厘岛回来,她的亲身经历将告诉我们很多评判的依据。敬请关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绿色和平抢滩巴厘岛

活动描述

  • 嘉宾: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 杨爱伦
            时间:12月19日15:00
            简介:如果没有NGO,巴厘岛会议会怎样?在这个关系到地球未来命运的会议上,全世界的NGO都汇集在巴厘岛上,担当起裁判员的工作。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刚刚从巴厘岛回来,她的亲身经历将告诉我们很多评判的依据。敬请关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经过半个月马拉松式的谈判,终于达成了协议。由于立场的重大差异,美国与欧盟,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交锋。争论和妥协,在这场谈判当中可以说成为了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在这次关系到地球未来命运的大会上,来自全世界的NGO都云集到了巴厘岛,也呼吁各国的领导人在阻止气候变化问题上要迅速采取一些措施。我们今天非常高兴请到中国访谈嘉宾间的这位就是刚刚从巴厘岛回来的绿色和平气候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杨爱伦女士。

    2007-12-19 14:50:54

  • 杨爱伦:

    大家好,非常荣幸今天能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刚刚在巴厘经过了非常惊心动魄两个星期的经历。

    2007-12-19 14:51:46

  • 中国网:

    我们非常高兴您今天来到中国访谈。很多人都这样说,如果没有NGO,巴厘岛会议就像一个缺少裁判的足球比赛一样,你刚刚从那里回来可能有非常切身的感受,来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吧。

    2007-12-19 14:52:21

  • 杨爱伦:

    其实联合国的谈判有时候是非常枯燥的,只是一群各国的代表带着本国的旨意,到这个地方来进行谈判。但是NGO的参与的确使得这个谈判变得更加生动。NGO在这里的工作最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NGO在会场之外会搞很多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方面把全世界拯救气候的信心和压力带到正在那里谈判的各国代表,让他们知道我们全世界的人正在看着你们,别以为你们在这里谈的结果和过程是没有人会知道的。这是一方面的作用。

    另外一方面,因为有很多的NGO本身它也是全球性的组织,比如说绿色和平,整个代表团有差不多五、六十个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当然没有联合国的很多官僚烦琐的过程。这五、六十个人组成这样一个团队,在中间起到了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作用,很大的程度上甚至有一些跨国的NGO的信息交流,都会比各国代表团之间的信息交流来的更加顺畅。所以也是NGO凭借自己的知识跟人际关系,在这些会场中也对整个谈判进程的推动起到了一些催化的作用。

    2007-12-19 14:52:45

  • 中国网:

    就像你刚才说到的那样,NGO在会场外也做了很多的活动。我们通过新闻也看到很多NGO有一些大游行,要求减缓和减排的标语,还有做的一些道具。跟全世界各地的NGO在一起,你们应该有很多的交流吧?

    2007-12-19 14:55:23

  • 杨爱伦:

    在气候谈判上,全世界400多家NGO联合组成一个叫做“气候行动网络”,这个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协调参与会议的NGO,把这些NGO共同的声音带到整个大会的议程中去。应该说,NGO在整个会议上是非常活跃,非常引人注目的一支队伍。

    2007-12-19 14:56:23

  • 中国网:

    爱伦,你们在去参加会议之前,有没有对全世界的温室气体排放做一个调研?你们的调研结果是什么样的呢?

    2007-12-19 14:56:46

  • 杨爱伦:

    应该说全球各国排放的情况,是属于各国政府的责任之一,凡是联合国气控空降公约的缔约国都有这个义务,要就本国的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并且汇报给联合国。但是NGO对于整个巴厘的气候大会应该要出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之前的确是有我们的期望的。

    2007-12-19 14:57:00

  • 中国网:

    我们也知道这次大会本来原定于是14号结束的,但是一波三折又延续到15号结束,所以很多人说,其实这次的路线图是各方妥协的产物,这次达成的路线图跟你们的预期有什么样的不同吗?你们觉得满意吗?

    2007-12-19 14:57:46

  • 杨爱伦:

    任何一个谈判的结果都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当然背后体现更多的也是各个国家在某一个议题上本国具体的情况。谈判到了最后的阶段,的确是非常的戏剧化。原定是14号晚上12点钟应该结束的谈判,一直拖到了15号下午的4点钟,应该说每一位国家的代表都谈得筋疲力竭,非常的辛苦,而且气氛时起时落,非常的紧张。

    最后达成的巴厘路线图跟之前NGO的期望相比有几点不同。第一点,比较令人满意的是出现了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规定在接下来的两年内,就是到2009年的时候,全世界将就下一阶段具体如何应对气候变化达成一个共识,这个时间表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谈判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期限,有可能永远都进行下去,但是气候的变化并不等人,所以说两年的实践是很重要的结果。

    2007-12-19 14:58:20

  • 杨爱伦:

    另外一方面,作为环保组织还并不是非常满意的一点,就是最后的巴厘路线图当中并没有包括对于减排的一个具体数字化的目的。之前的希望是巴厘路线图中可以包括比如2020年发达国家应该将它的排放减少至1990年水平的25%-40%,或者是到2050年的时候,全球应该把全球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50%的水平以下,这些数字在最后的巴厘路线图当中都没有出现。也就是说,现在有了一个时间表,但是还缺乏非常明确的量化的数字指引。

    但是,最后的结果还是在脚注的部分提到了可以参照最新出炉的政府间气候变化特殊工作组研究结果,也就是说这些数字都在那份报告里。这个是各方作出的妥协,妥协的结果是最后我们不会把数字直接列出来,但是写一个脚注,但是这个脚注里面,只要你翻看这个文件一看,那个数字在那儿,这个应该说是各方的一个妥协。

    2007-12-19 14:59:25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的减排的目标,也就是说到2020年,达到25%-45%的减排目标。这个也是在15号那天,欧盟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因为美国一直不同意这样的排放标准,最后具体的量化出来,欧盟也做了一定的让步,最后是各方达成了最后的妥协。我想像这样比较戏剧化的事情,在这次马拉松式的大会上应该很多,你有没有特别印象深刻的呢?

    2007-12-19 15:00:49

  • 杨爱伦:

    有很多,中国跟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这次谈判上是一改过去相对比较保守的姿态。这次从去的第一天,就是显得非常有建设意义,很积极。与其不停的拉扯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应该是怎样的责任,不如大家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每个人都应该做这些事情,发展中国家这次的策略就是去的第一天说,我们可以做,而且我们愿意为气候变化做的更多,但是我们如果做的更多的话,我们必须在整个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议中得到以下的帮助,反而是以攻为守的策略。

    这一点从一开始对有些发达国家是措手不及,没有想到发展中国家会以这样一种有点攻击性的姿态出现。特别是在技术转让这个方面,比如说对于中国来说,中国也意识到自己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也好,都会对中国有实际的意义和帮助。但是与此同时,如果说中国真的要去做的话,中国有切实的困难。中国现在还没有世界领先的技术,在很多环保的技术方面还是落后。如果说要求中国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要赶上的话,发达国家有这个义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清洁的技术。所以这种戏剧性的转变我觉得对于NGO来说,也是感觉到非常鼓舞人心的。

    2007-12-19 15:01:32

  • 中国网:

    你刚才提到这次中国的反应比较以攻为守,我们也注意到在大会的最后一天,发展中国家也是集体呼吁对其中一个重要的条款不满意,最后也得到了修整,就是你刚才说的关于技术转让和资金的问题。因为,它规定发展中国家也要遵循可测量、可报告、可核实的减排责任,但是要发达国家给予发展中国家一定的技术支持,还有一些资金上的援助。关于这两方面的问题,它一开始规定就非常含糊,后来在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中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你怎么看待在技术转让和资金问题,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争议的焦点?

    2007-12-19 15:05:14

  • 杨爱伦:

    技术转让这次谈判整个过程也是一波三折的,中间有一度曾经陷入到僵局中,主要的僵局原因是这样。美国跟其他的国家,包括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他们明明知道发展中国家对于技术转让的一些切实需要,他们感觉到如果在这个地方设置障碍,将直接导致谈判很困难,不能再顺利的进行下去。所以,他们一路上在对技术转让的部分设置了很多的障碍。在谈判到了第一星期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整个技术转让的谈判都陷入了僵局,大家都觉得这个事情谈不成了。但是在这个时候,很多的NGO就指出,欧盟在这个过程中没有担起它应该担起的领导的角色。

    第二个星期的谈判一开始,各国的部长级的人物都陆续的到了巴厘,然后是各国的NGO都向自己的部长去抱怨,或者去指责,说你到底在干什么,你怎么能让你们国家的代表团跟发展中国家就技术转让这件事给谈砸了,然后施加了非常大的压力。欧洲跟中国在技术转让的问题上也会有一些分歧,但是这个分歧更多的并不是基于原则的,可能更多的是具体的协议应该怎么定,具体的机制应该怎么设计,它并不是像美国这样抱怨,好象我故意要来阻碍你的进程。所以他们对于整个技术转让的谈判陷入到这样的一种困境中,突然间非常着急。大会到了第二星期,破格又重新开了技术转让谈判的议程,之前已经宣布结束,并且没有结果了。但是那个时候,大家最大的担心是知道,如果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议题上没有得到突破性进展的话,很有可能发展中国家就不愿意在其他的事情上有什么突破了,所以说又重开了这个议题,再重新进行谈判。

    最后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的确对于减排做出了承诺,就连环保组织都觉得非常难想象的承诺,就是你刚才提到的,可量化、可汇报、可核实的减排举措。但是最后的结果是在基于发展中国家可以得到可量化、可汇报、可核实的技术转让跟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发展中国家愿意作出可量化、可核实、可汇报的减排措施。这一点定的非常的妙。

    2007-12-19 15:05:56

  • 中国网:

    我们也知道,您刚刚说的技术转让协议,它这次取得了两个方面的突破。一个是世界银行在全球环境基金来负责推进节能环保技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战略项目,第二就是由联合国气候公约下的技术转让专家组对于现有或潜在的融资渠道及途径的分析,设计出有助于将技术转让大规模推广的一个机制。你认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能不能在两个方面之内,就是在2009年年底的时候,这样一个技术转让协议突破性的两点能有怎样的效果?能达到它的预期吗?

    2007-12-19 15:08:31

  • 杨爱伦:

    这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指的是短期的。也就是说这次巴厘会议结束之后,世界银行下面的世界环境基金就会收到这个任务,去建立这个战略项目的议题,进行各方面的咨询,并在6个月之内,他们要结束这一轮的咨询,告诉大家短期的资金建立起来了,这个资金会得到哪些国家具体的资金支持,然后应该怎样运作。

    但是,这样一个全球基金,虽然它能够在短期之内起到一定的效果,因为它的规模不可能太大,事实上你希望技术转让能够大规模的发展,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必须是基于一个市场的,就是你能够充分的把商业的私营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也就是说,过去的十五年为什么技术转让的谈判谈了这么多年都没有实质的进展,很多西方国家最经典的理由就是,这个事情不能怪我们。

    2007-12-19 15:09:20

  • 中国网:

    我们是市场经济,对吧?

    2007-12-19 15:10:22

  • 杨爱伦:

    对啊,而且在我们国家技术不归政府,归一般的企业,如果他们不愿意给出去,我们作为政府我们没有权利要求他们把技术给出去。但是如何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同时,能够设计出这样的好机制,又能够充分把政府的政治意愿放在里面,又能够充分把私营单位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个靠的还是第二点。也就是说,在框架下面的技术转让的专家组,他们在接下来两年的时候,他们的任务就是作为一种智囊,由他们包括各方去想,怎么样就技术转让的问题,能够建立起最有效的机制,可以把各方的积极性全部带动在中间。接下来的时间表就是专家组会从现在开始,一直到2009年的6月份,他们会出一个最后结果,就是他们知道接下来这个事情应该怎么做。然后在2009年的12月份,也就是这次巴厘岛路线图的期限要到期的那场联合国大会上,大家再就技术转让操作进行谈判。的确时间很紧张,接下来两年不光进入转让,还有很多事情都要完成,时间非常紧张。

    2007-12-19 15:10:38

  • 中国网:

    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切实可履行的效果,还有两年的时间,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这里已经有网友给您发来提问,东方早报的记者说,你在巴厘岛参加了哪些讨论,巴厘岛会议对于NGO的参与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你觉得你们对最后的结果产生有影响吗?

    2007-12-19 15:11:36

  • 杨爱伦:

    巴厘岛的谈判,就是联合国大会把议程分成几个等级,有一些属于大会形式的,这种就属于所有的NGO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有一些属于闭门会议,这个相对来说只有少数国家代表团正式官方的人员才可以参与。但是NGO一直在这些国际谈判上扮演比较活跃的角色,主要的原因就是联合国的大会上把从非政府组织注册的这些参会人员定义为观察者,也就是说,我们会有一个专门的牌子,然后牌子上面写着我们是非政府组织的观察者,这个就使我们可以非常自由的进出整个会议。除非是有一些规定的闭门会议之外,其他的所有活动都是不受限制的。

    对于整个会议最后达成的结果是不是有帮助,我想其实很多人都非常努力,为了最后的结果。NGO在这个过程中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把来自全世界人民的呼声带到这个会场上,让那些在会场上就议题进行讨论的一、两千的国家代表意识到这个不光是你们之间的一场简单的谈判计量角逐,你们讨论的这些是关乎全世界很多人的生命,全世界环境未来的事情。我觉得这种紧迫感跟压力对于大会的官方人员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我可以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最后的几个小时谈判里面,当时美国还是对很多东西都是表示出不同意的态度,在那个时候整个会场,很多非政府组织都不停地嘘声四起,那种压力我觉得对于一个代表团来说,他可以感受到在那个时候如果你要阻碍全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你作为一个国家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2007-12-19 15:12:08

  • 中国网:

    也是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

    2007-12-19 15:13:29

  • 杨爱伦:

    对。

    2007-12-19 15:13:47

  • 中国网:

    我们知道最后美国加入的巴厘岛的路线图,就像你刚才说得,一方面有来自世界各地,还有民间NGO的很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有人说,它是因为本国的政治方面的原因,比如说它要在1月份举行美国布什政府发起的关于气候环保的大会,欧盟当时跟美国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它说如果你不作出妥协的话,欧盟就不参加这次非常大的大会。所以有人说,巴厘岛会议有一个很好的共识,就是把美国也纳入了其中,也就是说各方有国内的因素,可能也有一个国际的因素,你怎么看待呢?

    2007-12-19 15:13:58

  • 杨爱伦:

    这次巴厘岛最后的成就是能够让美国按照中国代表团的话,就是让他也上了车,应该说是各方都体现出了极大的灵活度跟诚意。美国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家对布什政府已经没有很大的信心了,觉得只要布什政府在那儿一天,美国就不太可能对全球的应对气候作出积极的举措。所以大家更多的考虑是在时间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能够有这样一个空间让美国重新参与进来。因为在明年美国就会有总统大选了,所以把所有的期望都放到了下一届美国总统的身上。至少在下一届的美国总统当选之后,希望他能够就气候变化重新加入到整个大的图景里面去。

    刚才提到美国,其实它有一种想法,可能是它自己的幻觉,可能是它在说谎,它一直觉得它自己在任何问题上都带领全球人民的。所以到今天,它总有一种说法,说我们带领全球人民应对气候变化,它一直觉得联合国走开了,居然还是搞得红红火火的,欧盟重新挑起了领导者的风范,现在发展中国家也是越来越活跃,大家觉得好象这事不需要美国就可以了。所以它心里很难受,它有一种感觉就是要在联合国之外,重新另起炉灶。

    2007-12-19 15:14:30

  • 杨爱伦:

    它从去年的10月份开始策划,去召集15个主要经济体的国家,就是说我们这些国家再另外开个小会,由我们来讨论怎么样应对气候变化。但是大家都可以感觉到,其实他们缺乏诚意。在这一次的会上,他们在这一次巴黎谈判进入到很关键的时候,向各国发出了要求,说我们明年一月份请各位去夏威夷谈,谈我们美国怎么样应对气候变化,当时很多国家的代表对这一点是非常的反感,就觉得我们在这里这么努力希望能够达成全球的共识,为什么你还要谈会场之外的,而且应对气候变化是全球的问题,只由15个国家来谈,这点是非常要命的。

    比如说非洲国家,还有一些太平洋的岛国,他们都会因为气候变化遭受灭顶之灾,如果他们不参与到整个联合国的谈判中,他们的声音就没有办法得到体现。可想而知,如果只是15个国家在那里就决定了怎样应对气候变化,谁会关心他们国家的的未来应该怎么样,所以大家非常反感。这个时候,欧盟再一次站出来,也是一种威胁,说美国如果你敢在这里再这样,我们肯定明年1月份不会参加那个会了,以这种方式给美国一些压力,也可以看到,美国可能之前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的伎俩也是在这次会议上一个一个的被大家拆穿。他之前的伎俩,比如包括把所有大的责任都推到发展中国家身上,或者在一些小的方面,让大家觉得很难受,以至于大家都谈不下去,或者是拉拢他的盟友,在一些地方设置障碍,都让全世界的其他国家一个个拆了他们的招。所以他们到了最后,只能在最后的大会上非常突然说,好吧,我们答应,我们同意。那一刻我觉得全场人是非常激动的。

    2007-12-19 15:16:15

  • 中国网:

    的确,地球是属于全人类的。我们知道在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副主任解振华在大会发言中也说过,中国要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要降低20%,你是如何评价中国在节能减排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呢?

    2007-12-19 15:17:44

  • 杨爱伦:

    20%节能的目标是在十一五的时候就提出来了,应该说到今年为止,这个目标完成的情况挺让人满意的,应该说所有在国际谈判上发生的事情,他都有一个背后的故事,在中国看起来的故事,因为中国切实感受到了节能减排对于中国实在的意义在什么地方,在节能减排整个过程中,既保护了本地的环境,又保护了全球的环境,同时,对提高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在提高中国的经济竞争力的问题上都有好处,有非常多的好处,也就是说中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好处是跟很多其他事情的好处放在一起看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这次能够有更多的信心在这次联合国的大会上,更愿意去提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样参与到整个世界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来,这个是密不可分的。

    2007-12-19 15:18:07

  • 中国网:

    我们也知道中国是最大一个发展中国家了,你有没有一些好的建议,中国在保证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证环境,保证节能减排不要像外界排放这么多,因为我们在迅速的发展,肯定要释放一些能耗的,怎么样这两方面达到一个好的协调呢?

    2007-12-19 15:18:56

  • 杨爱伦:

    我觉得这一点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感受是很深刻的,可能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我们的生活环境是越来越好,生活水平也越来越提高,但另外一方面我们也亲身感觉到我们的环境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可以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问题。我们到底以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发展?答案是很肯定的,就是我们不能走工业化的老路,先去污染然后再治理,中国这么大我们的地球也经历不起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说我们必须考虑怎么样以一种全新的可持续的低炭的道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改革我们的能源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途径,一方面是大力提高我们的能源使用效率,就是说同样使用这一点能源要产出的比别人多,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中国是非常大的,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也是非常丰富的,应该充分调动起可再生能源行业的发展,能够用这些可再生清洁的能源来帮助我们实现一个更加清洁的发展道路。在这两个方面是非常主要的,而且紧密结合在一起。

    2007-12-19 15:19:19

  • 中国网:

    我想作为我们这一代人来讲,还有一个是节约和保护环保的生活态度,所以现在大力提倡优先发展公交,还有在日常生活当中怎样节约用水和节电,我想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要学习的东西。

    2007-12-19 15:21:18

  • 杨爱伦:

    而且我们这一代人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强,而且之前可能只是有一种感觉,但是现代越来越多的呼声是落实到身边的小事,有些是工作当中具体的决定,其实是可以更环保的,使整个国家往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的,我觉得这些事都是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

    2007-12-19 15:21:47

  • 中国网:

    我觉得我们也是深处这其中,比如说我们就能感觉到这两年的冬天没有那么冷了,下雪也少了。那天我们同事互相开玩笑说,以后看雪要到哪儿去看呢。我就想,我们都置身于其中,这种迫切感也是非常的强烈。我们这里又有一位网友,刚才听到我们谈论的话题他就问,绿色和平会不会去美国办的夏威夷会议呢?会去做什么样的活动呢?

    2007-12-19 15:22:13

  • 杨爱伦:

    应该说我们会派人去的,我想我们会有美国的同事去。因为这个会议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只要它在进行,就要有非政府组织在那里,保证他们有一种压力,知道他们在那里发生的事情是有人看着的,具体在那里做什么事情。我们刚刚经历了在巴厘这样比较大的项目,可能回头要再商量一下。

    2007-12-19 15:22:47

  • 中国网:

    这里还有一位网友,他说你觉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于节能减排工作有阻碍吗?你们怎么样对节能减排的工作进行推进呢?

    2007-12-19 15:23:17

  • 杨爱伦:

    我觉得是没有的,中国人传统上就提倡天人合一,怎么样人的生活与自然更融洽,哪怕是我们这一代人,都还是记忆中有过物质生活不是那么丰富的记忆。对我们来说,我们还没有完全被这种物质的东西所贯坏了,如果有人告诉你需要改变一些你生活中的细节来帮助我们的环境的话,我觉得会很多人愿意的,我记得应该BBC最近做过一次调查,问的是全世界的城市居民如果说,你现在知道有气候变化这回事,你会在哪种程度上来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帮助气候变化?中国的结果是最高的,80%居民觉得,愿意改变生活方式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点说明中国人觉悟很高。

    2007-12-19 15:23:46

  • 中国网:

    的确,刚才我们提到了在巴厘岛路线图上,最终达成了到2009年的年底制定新的减排协议,来取代2012年到期的《京都议定书》,但是它最终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减排目标,这个你刚才也提到了。那么有舆论就会认为这个路线图缺乏实质性的规定,对于这样的情况,绿色和平会采取哪些活动会推动这个具体的减排目标去达成呢?

    2007-12-19 15:25:03

  • 杨爱伦:

    现在的感觉是欧盟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量化目标,发展中国家的感觉其实对于具体量化目标的感觉是,必须同时有短期的2020年的目标,跟长期的2050年的目标,因为毕竟应对气候变化还是有一个历史责任的问题。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必须要率先减排,并且承担起最大的减排责任。

    美国的说法是,他只希望看到2050年的目标,但他不愿意提2020年发达国家应该是什么,这个是交锋的争论点。发展中国家的感觉是如果不能把两个目标同时放在里面,与其这样还不如不要看到这个目标。这也是为什么到最后我们没有把这个目标包括在里面,巴厘是巴厘了,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最关键的是如果我们看巴厘路线图中间最重要的,就是巴厘路线图中对于发展中国家所做出的承诺,其实是远远超乎人们之前的预期,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对于保护气候作出非常大的承诺。

    从全球的策略来说,如果发展中国家开始行动,没有任何一个发达国家还有退路可寻,不可能现在还有哪个发达国家说我现在做得少一点,肯定不可能了。也就是说,连对气候变化承担的责任最少的那些人,都愿意为应对气候变化做这么多,整个国际的舆论已经不可能再给其他的发达国家留有后路。从这一点来说,我个人倒不会担心这一点,应该说最鼓舞人心的部分还是发展中国家作出非常大的、有诚意的承诺。

    2007-12-19 15:25:37

  • 中国网:

    的确在气候变暖和环保的问题上,不仅是各国的政府有比较强硬的政策,而且全世界的人民也都是积极拥护,一定要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大家都在积极努力着,我觉得有这个合力,任何国家在这种压力下都没有后路了。在中国,绿色和平针对温室气体排放展开的工作有哪些?这些工作对政府的节能减排措施出台有哪些积极的推动作用呢?

    2007-12-19 15:30:17

  • 杨爱伦:

    在中国的绿色和平工作基本上是气候与能源这个项目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积极的向大家宣传气候变化正在发生,希望大家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本身有更多的关注和了解。比如说,我们跟中科院合作曾经三次去了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地区,在那里观察冰川的消融跟当地气候变化影响受到的一些损害,希望能够向大家更好的宣传气候变化这个问题。

    另外一方面,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案,解决的途径最主要在绿色和平的观点里就是中国以及全世界必须要有一场能源使命的革命。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已经有了我们所需要的技术,但是我们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是让这些技术在全世界更多的地区能够更广泛的使用起来,以帮助我们改善能源的结构。绿色和平的专家在早几年曾经也参与过可再生能源法制定的过程,绿色和平在过去几年,比较活跃的工作就是在推广可再生能源、风电、太阳能这方面的,还有一些公众宣传,怎样能够更好的节约能源,更好的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这些都属于我们工作范围。

    2007-12-19 15:30:48

  • 中国网:

    我们这里有位网友,他对绿色和平很感兴趣。他说,爱伦看起来好年轻啊,你是什么时候参加绿色和平的呢?为什么会下定决心参加这样一个环保的工作?给我们讲讲绿色和平的故事吧。

    2007-12-19 15:32:02

  • 杨爱伦:

    我是三年之前加入绿色和平的,其实绿色和平在整个中国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四、五年的时间。但是绿色和平在全世界是有三十多年历史,这样一个大的国际环保组织。说说我跟绿色和平的故事,在我做研究生的时候,我学的是社会学,然后我的硕士论文写的是绿色和平全球化进程。因为我要写我的硕士论文,所以我要需要了解很多有关绿色和平的故事,需要采访很多绿色和平的工作人员,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些情况下,开始被这个组织所吸引,也希望投身到环保的一个工作中来。

    2007-12-19 15:32:17

  • 中国网:

    今天我也上了一下绿色和平的网站,我了解到绿色和平就是为了维持它的公正性和独立性,它不接受任何政府、企业或者政治团体的资助,主要是接受市民和独立资金的直接募款。我想知道,绿色和平组织机构里面的运作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2007-12-19 15:32:44

  • 杨爱伦:

    应该说绿色和平的独立性是我觉得在工作时候最自豪的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一个组织可以做到资金方面的独立的话,也就意味这个组织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做到关键的公正性。绿色和平在中国的资金大部分是由绿色和平在香港募集而来的,并且也包括绿色和平国际的一些帮助。绿色和平现在在全世界三、四十个国家都有办事处、办公室,基本上都是靠在这些地区的市民的捐助。这种市民的捐助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它相对比较稳定,然后基于你有的资源区,规划你需要进行的工作,它不会说好像如果你的钱都是来源于某一个大的企业,你可能今年有明年就没有了。但是它是基于更广泛市民的帮助,从某个程度上更好的保证了它的可持续性。而且很多的人感觉到他是绿色和平的一员,他很关心你的工作,他给过你具体的支持,他需要知道你拿了他的钱做了什么样的事情,我觉得这使得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持普通老百姓的相关性。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2007-12-19 15:33:28

  • 中国网:

    是不是捐助的这些人有很多是绿色和平的义工呢?

    2007-12-19 15:35:04

  • 杨爱伦:

    也不一定,其实这一点是很有意思的。在绿色和平做义工的有很多是学生,相对来说时间比较空的人,或者是一些长者,他们不一定会捐很多钱,但是他们更愿意以他们的时间跟精力帮助你们的工作。然后会有另外一些人,他们工作可能很忙,他们经济水平比较好一点,他们觉得我自己没空做这些事,我希望给一点钱你们做这些事。

    2007-12-19 15:35:15

  • 中国网:

    就是有钱就出钱,有力就出力。我们这里有一位网友他非常感兴趣,以后的绿色和平会把重点放在哪里呢?下一次的会议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2007-12-19 15:35:36

  • 杨爱伦:

    其实说到中国目前的环境问题,确实是很严峻的。比如说水污染的问题,还有中国的煤炭使用问题,这些空气污染的问题,这些对中国来说都是非常紧迫的问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全球的气候变化也使得中国本来所有的当地环境问题,变得更加的严峻和恶化。对于绿色和平来说,整个组织在中国工作的时候,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我们的工作是最大限度的去帮助中国最紧迫的这些环境问题,这个可能是我们在中国必须要有的一种承诺。参与国际会议只是我们工作中非常小的一部分,当然我们觉得那也是不可少的一部分,即使是非常小的一部分。因为就我个人的感觉来说,虽然我觉得过去两个星期在巴厘岛是整个谈判的一小部分,但事实上如果想要国际谈判能够有一些具体成效的话,最关键的是在每个国家、国内发生的事情。也就是说,其实回到中国来我们有很多的功课来做,在中国具体要怎样推动这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

    2007-12-19 15:37:14

  • 中国网:

    不管怎么样,这次巴厘岛的路线图都是具有里程碑式的纪念意义。有的人说没有发达国家具体减排目标的路线图,它不是一个真正的路线图。也有的人说,有总比没有好。不管怎么样,它都在未来的减排领域和减排时间表上,让很多国家达成了共识。2008年和2009年分别在波兰和丹麦会就具体的排放,在这两个国家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会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出来。

    虽然任务非常艰巨,我们也期待在未来两年,我们会看到非常有成效的协议和成果出来。今天感谢爱伦在这里跟我们分享您在巴厘岛的经历,也非常有意义,为我们的网友回答了许多问题,大家共渡了一个小时非常快乐的时光。谢谢网友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谢谢!

    2007-12-19 15:38:49

  • 杨爱伦:

    谢谢!

    2007-12-19 15:40:50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download/docs/flash/fangtan/2007/113_vip071219b.wmv

网友发言:

  • 地球人:

    以后绿色和平会把什么项目作为重点?

    2007-12-19 14:47:24
  • 小路:

    你觉得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对于节能减排的工作有什么阻碍吗?你们准备怎么对此进行工作。

    2007-12-19 14:48:42
  • 东方早报记者:

    你在巴厘岛都参加了哪些讨论?巴厘岛会议对于NGO的参与抱着一个怎样的态度?你觉得你们对最后的结果产生影响了吗?

    2007-12-19 14:50:56
  • 美丽新世界:

    爱伦看起来好年轻啊!你是怎么加入绿色和平的呢?为什么会下定决心参与环保工作的?给我们讲讲你们的故事吧!

    2007-12-19 14:51:49
  • 东方早报记者:

    绿色和平会不会去美国办的夏威夷会议?会去做些什么活动?

    2007-12-19 15:05:58
  • 巴黎阳光:

    绿色和平在中国的资金来源是什么?来自中国大陆的资金多吗?

    2007-12-19 15:12:39 //end for

图片大图:

  • 绿色和平气候变化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经理 杨爱伦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开始

    中国网 王锐

  • 如果没有NGO,巴厘岛会议会怎样?

    中国网 王锐

  • 我们愿意为气候变化做的更多

    中国网 王锐

  • 跟大家分享刚刚在巴厘经过了非常惊心动魄两个星期的经历

    中国网 王锐

  • 其实联合国的谈判有时候是非常枯燥的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进行中

    中国网 王锐

  • 访谈全景

    中国网 王锐

  • 最后达成的巴厘路线图跟之前NGO的期望相比有几点不同

    中国网 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