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报道 亲身讲述(上)

    嘉宾: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 崔钧洋 程圣中 胡迪
    时间:2008年5月22日13:00
    简介: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流了太多的泪水。同时,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的画面:10万大军挺进灾区,新闻工作者奋不顾身、坚守一线。一起关注他们的亲历讲述。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一线报道 亲身讲述(上)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 崔钧洋 程圣中 胡迪
            时间:2008年5月22日13:00
            简介: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流了太多的泪水。同时,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的画面:10万大军挺进灾区,新闻工作者奋不顾身、坚守一线。一起关注他们的亲历讲述。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灾难,在这场灾难中,我们流了太多的泪水。但在这场灾难中,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温暖人心的画面。比如说温总理含泪的双眼,钢铁战士坚毅的脸庞,白衣天使忙碌的身影,他们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在这些背影当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就是奔赴在第一线的媒体报道人员。今天来到我们演播室的几位朋友就是中国网汶川大地震前方报道人员。首先请他们给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

    2008-05-22 12:54:56

  • 程圣中:

    我是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程圣中。

    2008-05-22 12:57:37

  • 崔钧洋:

    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崔钧洋。

    2008-05-22 13:01:05

  • 胡迪:

    我是中国网前方报道人员胡迪。

    2008-05-22 13:01:25

  • 中国网:

    其实有很多朋友都非常羡慕三位,特别是媒体朋友,他们都很想到灾区一线去报道。今天很高兴和你们分享你们的前方见闻。你们几位是什么时候到达成都的?

    2008-05-22 13:01:51

  • 程圣中:

    我是5月13号下午6点的飞机,因为去往成都的航班有延误,要先保证运送物资的飞机,我14号凌晨才到成都,在机场待了十个小时。

    2008-05-22 13:02:48

  • 崔钧洋:

    我是跟随中国扶贫基金会,在5月14号中午的时候到达成都的。这次主要是进行一些实地的采点,看一下那些灾区需要什么样的物资,先期报道回来之后,后方根据前方提供信息,想办法把物资准确、有效地送到灾民的手里。

    2008-05-22 13:04:13

  • 胡迪:

    我是5月15号下午两点左右到达的成都,然后从成都坐车到绵阳,然后跟送绵阳消防部队去的北川。

    2008-05-22 13:05:09

  • 中国网:

    大家都是先到成都再奔赴灾区前线。程圣中你到达成都以后,什么时候去的前线?

    2008-05-22 13:05:38

  • 程圣中:

    14号凌晨到的成都,早上6点就出发了。我们先去的重灾区绵竹市,我们去了几个重灾区,比如说汉望镇,因为当时汉往镇的经济比较发达,这次破碎得非常严重。在那里待了一天,在德阳市又采访了一天,后来三天基本上是在什邡度过的,因为什邡没有被困的人,基本上什邡的灾区都去到了。

    2008-05-22 13:05:58

  • 崔钧洋:

    我们是跟中国扶贫基金会一起,14号到达成都以后,当天晚上赶赴第一个灾区都江堰。因为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在都江堰。当时你就会感到灾难氛围很浓,但是一到晚上,在高速公路,越往前走越紧张。总指挥部真的是一种战备状态,很多领导都在研究下一步应该去哪一个灾区,怎么样援助。这是我们当天晚上的情况。

    2008-05-22 13:06:36

  • 胡迪:

    我们下午四点左右从绵阳出发跟消防部队去北川中学。到北川中学的时候,路上的车就特别多,我们步行了大概20分钟才到达北川中学的营地,在那儿待一了晚上。

    2008-05-22 13:08:07

  • 中国网:

    几位到达成都以后都没怎么休息,当天就赶往一线灾区。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这次前方报道当中,你们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内容?

    2008-05-22 13:08:35

  • 程圣中:

    去之前对灾情估计不足,他们现场的惨状超出了同行所有人的想象。到的时候最直接的感触就是触目惊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关注救人,从废墟中找到幸存者,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我们党中央、国务院所强调的,救人是第一要务,救人压倒一切。到了后几天的时候,随着救人的黄金时间过去,能救下来的幸存者数量就比较少了,当然我们的救援部队还在不遗余力的去救援。

    同时,对一些废墟的清理,包括灾民的生产自救,包括卫生防疫工作也是同步开展的。我们所关注的也是从前期的救人,现场救援,到后期的卫生防疫工作,包括农民的生产自救工作,包括全国各地对灾区的援助工作,大致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2008-05-22 13:09:04

  • 中国网:

    能不能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在这几个阶段里你所见到的情形,比如说抗震救灾、防疫工作等方面情况怎么样?

    2008-05-22 13:11:29

  • 程圣中:

    我是作为中国外文局组织的第一批报道队伍当中的六个人之一前往灾区的。我们第一站是绵竹市的汉望镇,它是一个重灾区。我们14号上午到的,那个时候距离灾情发生不过30个小时,当时现场没有足够多的救援部队,没有很多的人从废墟中出来,当时的状况比较惨,随处都可以看到一些无名的遇难者的遗体。当然也看到农民在自救,是跟救援部队一块救援。设备也不充足,灾民就徒手去刨废墟,找自己的亲人,同事、或者是朋友。其实当地的灾民和后来的救援部队也是一样的,救人的状态都是众志成城,甚至是孤注一掷,就说一定要找到谁。

    我觉得幸存者求生的意志和欲望,跟救援者他们要救出人来的状态是一样的。同样是众志成城,不遗余力,这一点在开始的时候给我很大的震撼。刚开始是惨烈的场面,后来是大家救援得特别努力,特别坚强。这是前期的情况。

    2008-05-22 13:12:09

  • 程圣中:

    后来我去了什邡市,当时我们定义是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很多人,包括媒体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汶川。但汶川当时的交通状况还不好,还没有足够多的人进去,所以很多媒体堵在去汶川的路上,就在都江堰。其实都江堰严格意义上不是重灾区,但是因为汶川的路堵了,很多人都在那儿,所以它的救援是率先展开的。

    后来到了什邡市的时候,我才觉得汉望镇的场面还算不上特别的惨烈,到了那里,我才走到了山的峡谷里面。前一天采访,山上下来的灾民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说:太惨了,第一次见过,两座山倒下去,一座山立起来。我当时不明白,后来他们又说:所见的山跟水一样。我还是不明白,后来我看到了,一个山坡半边是绿树成荫,半边是泥石流塌方,那个时候我才明白。然后两座山高度要超过60—100米,原来的村庄和村落都被废墟淹没了,而且打捞他们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个时候非常震撼。

    2008-05-22 13:13:59

  • 程圣中:

    我个人关注最多的是在这次地震当中遇难的孩子们。大家从公布的数字上可以看到,他们是很大数量的。你到现场去感受的时候,刚开始时你会觉得那些孩子们非常可怜,那么多无辜的孩子,未来的花朵。但是后来你会发现有一些孩子是很坚强的,你看到一个九岁的孩子背两个同班同学,他能够做出来。只有九岁的孩子,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不会定义,这些孩子是垮掉的一代,长不大的一代,他的所作所为给所有的人做了一个榜样。

    另外,就是看到一些孩子的妈妈,在绵竹的师范小学,旁边是东体育馆的现场,估计有半足球场那么大,在现场我看到抬出去有100多具学生和老师的遗体,旁边有一些家长在那儿守着三天三夜,不吃不喝,在那儿看着,那种眼光望穿秋水。他们看着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找到,当然活着是最好的,即使他们遇难了,还是希望能够找到完整的尸首。当时真是悲天动地。每当有人被抬出时,几十个妈妈都去掀开布,看一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如果是,哭声一片,如果不是,也是哭声一片。当时看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时候,现场没有一个人不动容。

    2008-05-22 13:18:03

  • 程圣中:

    但同样作为一个妈妈,我在这里想讲一个故事,至今媒体没有报,我的稿子写了半截。是什邡市红白镇师范小学的一个女教师,音乐老师,又漂亮,又多才多艺。地震发生的时候正在上音乐课,具体的细节就不讲了。她死的时候,发现她遗体的姿势是左手右手各拉两个小孩,她的身体下面有三个小孩,三个小孩都是被活着抢救出去的。当然在抢救过程中有一个是医治无效,但是还有两个小孩活了下来。在现场的时候大家就非常感动,后来我找到她的家里,我才发现这个故事还在继续,有更大的一个范畴。

    她自己有一个七个月大的孩子,她还有一个伟大的父亲,这个老师的名字叫做“汤红”。她的父亲本来是想去找自己的女儿,去救援。但是他中途看见一个幼儿园全部坍塌了,有人招呼能不能快点救一救我们,在那儿哭,他就跑过去救。当他救完返回红白镇,达到他女儿执教的小学时候,她女儿已经死了。也有人说可能提前10分钟,20分钟,她的女儿就能活下来。这样的故事不是唯一的,你可以看到有无数的场景,无数的老师,可能是一种本能,是伟大的教师的爱,是真正的人类英雄。我非常的感动,汤红今年是26岁,跟我同岁。

    2008-05-22 13:28:18

  • 中国网:

    谢谢程圣中的分享,非常动人的故事。而且程圣中也提到了,在灾区这样动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听一下崔钧洋在前方比较关注哪些方面,这次崔钧洋在前方给我们后方传回来很多及时、优秀的视频新闻,都是第一手。请你给大家谈一谈你在前方的感受。

    2008-05-22 13:31:41

  • 崔钧洋:

    刚才程圣中谈感受的时候,作为前方报道人员我真是感同身受。我们和其他组有一些互补,我们是想抓一些瞬间、感人的视频的。刚才在节目开始之前我配了一篇稿子,灾区人民向帮助他们的那些人表示敬意,在这里,我也要向你们的坚强表示敬意,他们的坚强超乎我们的想象。

    在16号的时候,我们报道组到达的是广元的中心医院,那有300多个伤员在中心医院进行抢救。这里有一个女孩我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个女孩13岁,是一个中学生,当时她正在寝室里面睡午觉,睡醒之后走出宿舍准备喝水,这时发生地震了。她有过地震的经验,知道地震意味着什么,但是她想还有很多同学在睡梦当中,她要回去救其他的孩子。在这个时候房子倒塌了,倒塌的房子埋在废墟之下。害怕,孤单,几个孩子互相喊:我们要坚强,我们一定能够见到爸爸妈妈,不能睡着了。”

    但是喊着喊着就没有声音了,最后她和另外一个女孩被救出来了。这个女孩右腿被截肢了,没有人敢告诉她。我们能够想象那是怎样的剧痛。有的时候作为媒体很无奈,因为你必须要报道她,采访她,在她很疼痛的时候,在她苏醒的时候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这个女孩出奇的平静,她一直用大眼睛盯着我回答我的问题。

    我不知道该怎么样安慰她,我问她:“当时怎么想还要回去救自己的同学?”她说:“没有怎么想,就知道她们在睡觉。”这句话很单纯,但会感动每一个人。

    2008-05-22 13:32:48

  • 崔钧洋:

    还有一个情景,她醒以后,她的腰疼,她妈妈给她按,她说妈妈别按了,手会累的。你会很感动,后来我跟她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那么多叔叔、阿姨都会帮助你们。”我告诉她,“我曾经采访过桑兰,她很勇敢,我希望你和她一样勇敢。”我说这句话是希望当她知道自己截肢的时候,能够勇敢的去面对。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采访了她的爸爸妈妈,我们很隐讳地问,说:“女儿为了救同学,受了这么重的伤,你们怎么看?”他们说:“好歹女儿还给我留了一条命。”这是灾民的心里话,好歹希望还在。

    在这个病房的隔壁,住着另外一对孤儿,姐弟两个,姐姐守着弟弟,感到天塌了,没有亲人了。坐在旁边的一个人对他们的关怀是无微不至。你去了之后,知道她也是灾民,你会感到心里一阵暖意。这样的状态在灾区到处都能看得见,很多人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在他们身上我们很受鼓舞。

    2008-05-22 13:38:23

  • 中国网:

    谢谢小崔。胡迪这次拍了很多照片回来,和我们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所见所闻。

    2008-05-22 13:40:53

  • 胡迪:

    我和消防队到现场的时候,大部分灾民被转移走了,剩下的人几乎全部是救援人员、消防官兵和解放军、还有一些民兵,警察在维护秩序。

    我接触得更多是救援工作这一块。救援工作是24小时不停的在做,消防官兵是一拨下来一拨又顶上去。我们跟随的消防员是代替前一拨消防员,因为每一组队员工作最少一天一夜,或者是两天一夜。休息的时间是工作一段时间睡一个小时左右,没有一个完整的觉,一直在救援。

    那里有很多从各个地方来的救援队,有的是绵阳,有的是重庆,他们都互相协作。消防队员跟我说:在这里面没有人指挥你去做什么,经常是很主动的去做。看到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比如说有一个地方过来的消防队干了很长时间,他们需要休息,没有人主动去说我去休息,只不过是下一个消防队说,你们休息一下吧,才会轮替。因为时间是宝贵的,他们连着干,我们去的时候已经干了3、4天了,一直这样干。因为时间不等人,早一分钟救出来,就可能多一线生存的希望。

    那片废墟我也看过了,整栋楼塌下来的废墟,没有比地面高多少。救援工作有一定的困难,首先要探测到那个地方有生命迹象,才会小心翼翼的去弄,有一些大型器械使不上。先用吊车把水泥板很小心地吊下来之后,剩下的要由人来弄。因为怕伤到下面的人,所以他们做得很小心,这样的话进展很慢。因为也许你碰到一块石头,就会影响到别的支撑石头,会压到下面的人。所以要先商量怎么救助,要有一个方案,才能去行动。

    2008-05-22 13:41:09

  • 胡迪:

    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天马上就要黑了。在废墟上站了两个小时以后,灯已经全打开了,用发电机打了现场的灯,只是照亮工作的一小块,不可能全部照亮。我是拍了一些照片,但是面对躺在废墟里面半埋半掩的学生遗体的时候,我不会一直拍。

    我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看到哪个地方会特别冲动的狂按快门。在那种情况下心里特别压抑,然后是心里很平静,平静是在压抑之下,没有冲动。因为你看到有一些学生的遗体,课桌、散落的课本和书报的时候,我没有看到他们的表情,因为几乎全是趴着的,但是还是很难受。

    在我脚底下不远处有四五具学生的遗体,都已经没有呼吸了。消防队拿了一个裹尸袋,把他们抬走。我在废墟里面站了两个小时之后就下去了,因为我不能太靠近消防队员和救援队的人,说实话太近的话会耽误他们的工作。他们要有自己的办法去救人,你不能够太近,那样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毕竟他们救的是生命,我们只是一个媒体。

    我和同事转了转周围,周围全搭起了帐篷,有少部分灾民,大部分是工作人员。我去的那天吃的就是方便面,火腿肠,面包、矿泉水,没有其他的东西。第二天,看到了一些蔬菜,看到了黄瓜和洋葱,这些都是在后期。在更早些的时候,他们说连水都没有,方便面都泡不了,只能干吃。我们去的时候已经能煮开水了。

    2008-05-22 13:45:07

  • 胡迪:

    第二天白天,我们从曲山镇回来到北川中学的时候,看到了另一座教学楼,那个教学楼坍塌了两层,探测到可能有生命的迹象。这个时候一对父子就过来了,闯过警戒线说要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后来就被救援队员给喊出来了,因为那个地方很危险,不能进去。然后他们就在教学楼的后面给孩子烧纸、烧香。我拍了一些照片。当时有一个女记者问烧纸的爸爸,说:“你孩子失去了,你有什么感想?”他爸爸说了一句话,挺让我意外的,他说:“我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走好吧。”然后他的哥哥一直在哭,也不是哭声特别大,是双手紧闭,好像在祈祷一样,可能是希望他的弟弟能够走好。

    采访他哥哥的时候,我心里挺难受的。当你面对尸体的时候不会有更多的想法,只是觉得挺惨的。当你面对一个失去亲人的人的表情的时候,那个时候是很激动的。烧完纸后他们就走了。

    当时拍的时候很矛盾,就像崔钧洋说的,作为媒体的人在拍那样一个表情的时候,心里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拍。因为他们在哭,他们失去亲人已经很痛苦了,你再去让他们面对镜头。从我的角度讲好象不太尊重他们,可是我是一个摄影师,我必须要留住这个瞬间,我还要拍。虽然心里很矛盾,但是没有办法。

    有太多这样的事情了,我可能有的赶上了,有的没有赶上,因为这样的事情太多了。

    2008-05-22 13:48:10

  • 中国网:

    三位刚才谈到了共同的感受,就是非常的矛盾。作为新闻记者,作为一个媒体报道人员和一个普通人,在看到这些灾难时候的矛盾心情。刚才胡迪说在很多时候,他都没有像自己想象当中那样猛按快门,我觉得这是很多前方报道人员共同的状态。那么你们作为一名前方报道人员,你们除了看到这些难民以外,看到的救援情况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还有物资到达前方的情况、运输情况怎么样?给大家说一下。

    2008-05-22 13:49:21

  • 程圣中:

    我了解的是这样,主要是两大市,一个德阳市,一个是什邡市。德阳市下面的绵竹市是当地经济发展比较好的,而且辖区之内有一个特别大的企业叫东汽。地震发生以后全国各地的兄弟单位过来支援,所以他们的物资虽然不是很丰富,但是没有缺乏。

    在灾情发生的前两天之内物资还是很紧缺的。我第一次去汉望镇上山的时候,会看到很多灾民,冲到我们车前面。有一个小姑娘对着我说,叔叔给我点吃的吧,我饿得不行了。这个我可以做到,我把车上所有的吃的都给了他们。

    但是比如说遇到其他的问题,第二天上山,又有一个小孩,说叔叔带我上山去吧,我家里面还有很多吃的要拿下来,或者是要到山上去看我的家人,他们都在废墟下面。我可以带他们走。第三天我又看到一个小孩,他说叔叔你救救我吧,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要死了,他们都在下面埋着,路也不通,解放军叔叔在救大批的幸存者。我当时觉得特别无助,特别的压抑和无力。我们能够做什么,觉得很无助,因为我在电视台上看到一个记者和一个废墟上的小孩聊天,等着救援队到来,最后救援队伍到来时,那个小孩已经死了。这个记者就嚎啕大哭,因为太惨了。他的心情我可以体会,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献出更多的爱心。

    这次我们的募集善款达到了之最,是全国各地救援最集中的体现。我了解的情况是,灾情发生三天,很少没有吃的,大多是家里面有吃的,有饼干,有水,有蛋黄派等等,没有出现饿肚子的事情。当然前几天也是有的,我在什邡市的时候,因为刚去有一些反应,虽然能吃到米饭,但是很奢侈,吃了一会儿就吃不下去了,到了里面看到灾民没有吃的,那个时候很自责。

    2008-05-22 13:50:10

  • 中国网:

    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能做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

    2008-05-22 13:55:15

  • 程圣中:

    那个时候就拼命的捐,把自己身上的东西都捐了,不是为了帮助别人,是希望自己心里有一份慰藉,为了自己的良心。后来捐赠很丰富,什么都有。因为当地不会特别精细统计,所以大家总是觉得缺吃的、喝的,因为这种心里的原因,所以大家捐食物比较多。但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帐篷各个地方都有了。因为账篷第一个是要解决居住的问题。第二是帐篷多了,还能够解决卫生防疫的问题。你想一大帮人聚集在一个大帐篷里面,效果肯定不好,容易滋生传染病。直到昨天我和什邡市联系的时候还缺账篷,而且还有一段时间仍然要使用帐篷,因为他们要重建家园。

    现在碰到一些问题,蔬菜有人去捐,有人去买,大米也有,油也有,但是你会发现盐没有,酱油没有,醋没有。那些小的东西大家没有想到,我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去捐这些物品的时候。包括当地有一些新生儿,还有妇女,老人等等,缺一些婴儿用品,妇女的特殊用品等等,这些东西都是需要的。他们的平静生活被打破了,要让他们恢复平静,这个阶段这些东西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一些帐篷以外,不是说帐篷不需要,饮水不需要,大米不需要,这是刚性的需求。但是更加人性化,让灾民更快速的恢复平静的生活,这些也是需要的。如果大家愿意,我会在中国网自己的博客上,登上当地市委的电话,大家可以对口捐献,希望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力量,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去献血,捐点钱,捐点食物等等。

    有一个成都人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哪怕这个时候我们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在这个时候,不去医院看病,节省医院资源,对灾区都是贡献。”我觉得说得太好了。在这个时候,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马上动手吧。

    2008-05-22 13:55:40

  • 中国网:

    谢谢程圣中的建议,而且他的这些建议,只有深入到前线第一线的人,他们亲眼看到了,体会到了,才真正的知道灾民需要什么,知道我们需要怎么去帮助他们。非常感谢程圣中。

    崔钧洋你在采访的过程当中,有看到救援的场面,或者是物资救助的情况,那里的情况怎么样?

    2008-05-22 13:59:18

  • 崔钧洋:

    刚才听程圣中谈他感受的时候,有一点我特别感同身受。现在很多灾区需要是的盐、酱油,很小的东西。像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和成都人民广播电台24小时不停地呼吁求助信息,比如哪个县需要盐,哪个地方需要卡车,需要具体的帮助,只要一提出就能够得到解决。

    我们17号到了青川县,看到大卡车,我们把话筒递过去,说现在用水困难吗?他们说困难。在你们来的前几天我们只能保证日常的饮用水,矿泉水,但其他的水几乎没有。今天是第一次水车快进来了,这对我们是安慰,已经开始最有效的援助了。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一路上进到灾区的时候,都被温暖和感动着。刚才提到的救援人员,还有当地的老百姓,我们的车开到青川的时候,一路都是蹒跚的山路,旁边都会有一些村民,有一些被损坏的房屋,在路边会站着很多的孩子,他们拿着标语,上面写着:谢谢亲人解放军,向你们致敬!每当有军车过去的时候,他们就齐声高喊:谢谢你们,你们是英雄!我问这些孩子:你们在这里多久了。孩子们嗓子都哑了,他们在这里已经三天了。

    还有青川下面的一个地方,旁边的在自己搭的帐篷里面有暖水壶,他们对着军车喊,问你们要不要开水。水对他们意味着救命,这些他们都没有想过自己。那个时候就体现了军民鱼水情,这种情况一路上都有。

    包括我们手机上还收到过短信,说:姐姐你好,我是传媒大学的学生。你能不能带我去灾区。我说没有办法,我已经到广元了。但要去也要用有效的办法去,否则会造成交通堵塞。

    还有我们采访部队,采访其他人员的时候,有一个村的村民,大概有十几人,带着自己相关的设备打算去救人。去哪里不知道,只是知道他们可以提供帮助。但是这样的帮助不见得是最有效的,不见得能够进入一线灾区,可能会造成道路堵塞,出不来等等。这是留给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2008-05-22 14:00:01

  • 中国网:

    我知道你们到了青川,日本的救援队有在青川进行救援,你们遇到他们了吗?

    2008-05-22 14:04:05

  • 崔钧洋:

    我们遇到了,他们在救援青川县最大的旅馆,完全看不到原来的模样,就是一片废墟。在不远处,日本电视台正在进行全程直播,拉出了警戒线,把相关的居民隔得特别远,因为设备对人体有害。比较遗憾的是,没有采访到救援队,但是我们看到大家在不遗余力的挽救生命。

    2008-05-22 14:04:20

  • 中国网:

    胡迪你在采访过程当中,看到身边的一些情景,当地群众是一种什么状态?

    2008-05-22 14:05:37

  • 胡迪:

    我们刚去的时候不通车,只能步行。当时还有一部分灾民,这一部分灾民不愿意撤,想自己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他们给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生命。他们在不停的喊,对每一片废墟下面喊,看里面有没有人,如果他们听见声音,就赶紧去找消防队,然后用生命探测仪去探一下。当时这帮人几乎说不出话来了,因为嗓子已经哑了。因为他们不停地在喊。他们不光是听到自己亲人的声音,只要是灾民的声音,他们都希望能听到。

    在那里有很多废墟,我们去的时候,能够被救的人都已经被救了,还在救援的都是不会被轻易救出来的人。因为大型机器进不去,只能人进去,只能抬一些小的设备。那么很多东西就没有办法抬起来。

    在那里我有一个感触,是我想看到救援过程,我们去的镇子不是特别大,我们走了一圈,消防队穿橙色,发现哪个地方画有橙色的圆圈,就表明那个地方有生命迹象。我跟了一圈,有五六个人一直在救,但是都没有救出来。只要听说:这个可能会救出来。我就去等,我在下面等了一个多小时,又爬上废墟去等,在废墟上又等了将近2个小时。从说马上要救出来,到三个小时过去了,还在救援。

    2008-05-22 14:07:09

  • 胡迪:

    那是曲山镇的综合办公楼,那个人还是清醒的,是发改委的副主任。他是在坍塌的楼的夹缝里面,然后几个消防队员下去,用了各种工具。那一次我见到了消防队的好多救援工具,有电锯,还有压力剪等等,大概有四五样,轮流用。据说是被一个门板压住了,需要各种工具去救。

    但有时候的情况是,他们的工具不够用。因为一个队可能就带一套工具,不够用怎么办。因为在那座楼里面同时救了两个,我看他们用液压剪的时候,那个人在用,怎么办?就在上面喊,去找别的救援队借,然后跑着送去,跑着回来。那个东西很沉,我帮他们递了一下,特别沉,几乎一只手拿不起来。

    当时从早上7点多发现这个人,一直到下午四点多,才把这个人救出来。救出来的时候,这个人没有受伤,他就说想睡觉,消防队员说:你千万不能睡。一直在对话。救出来的时候,他有一定休克,没有什么表情,很快被抬走了。还有几个,我实在是跟不了,因为我要走回去进行别的采访任务。

    我们到住的地方,八点多的时候,当时听说又救出来一个,那个人也是救了十几个小时,是在交通局的办公楼里面。我没有拍到他的脸,因为救援人员在用小锤子砸墙,当时怕石头崩到他的脸上,就一点一点砸。我也不能拍。大概就是这样。我们后去的,能救出来的人都是费了很大的力气救,没有设备,没有办法。

    2008-05-22 14:10:01

  • 中国网:

    说到地震,我们不在灾区的人是无论如何都想象不到,当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我们很同情他们,我们非常感动,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够想象,在地震的时候他们真正的感受。

    在5月18号的时候,江油发生了6.0级的余震,当时几位都在灾区,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当你们真正面临地震的时候,你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008-05-22 14:11:54

  • 程圣中:

    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余震,或大或小。6.0级我也经历过,我第一次是在睡觉,有很多人像剑一样跑出来了,我心里也明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最关键是心里上的恐惧。

    还有一次是在绵竹市妇幼保健站的帐篷里面,刚刚来了一个孕妇在做产前检查。突然发生了余震,非常惊恐,你想她的肚子里面还有小生命。她在那儿哭。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所有的工作人员都不动,说:不要慌,不要慌张。因为余震对空旷的地方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只是大家心理上的影响。

    还有一个方面,是大家心理的方面。你会看到很多人都在街上睡。那天晚上我在宾馆里面睡都没有感觉到震,整个宾馆只有我们几个人。

    2008-05-22 14:12:50

  • 中国网:

    江油6.0级的地震,你在成都?

    2008-05-22 14:13:58

  • 程圣中:

    当时我在山上拍遇难者的安葬,当时声音很大,旁边有石头滚下来,就一路小跑下来了。当时正好是遇难者安葬的地方,身边就有泥石流下来。那个时候感觉从来没有如此的接近死亡。

    2008-05-22 14:14:14

  • 中国网:

    当时心里怎么想的?这种大的灾难会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有这样幻想过吗?

    2008-05-22 14:14:37

  • 程圣中:

    想过。我当时穿的短袖体恤衫,我当时在后面写上了我的名字和电话,其实每个救援人员的名字都写在自己的衣服后面。如果记者不到现场,作为一个报道人员,怎么去完成你的任务呢?你是不尽职的。这种东西你应该想到。我每天都给家里打电话,我没有告诉他们,但是他们后来发现到了,我就安慰他们,说自己在成都市里,没有什么事情。但是你自己应该有心里准备,那个时候没有恐惧,没有惊慌。我们更多的是很忙,是压抑、无力。因为你看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去救幸存者的时候,你就会想:我怎么可以浪费时间去干别的,去睡觉,只能是全心全意的干事情。

    2008-05-22 14:14:51

  • 中国网:

    崔钧洋作为一个女孩子,在地震来临的时候,你是什么感受?

    2008-05-22 14:16:12

  • 崔钧洋:

    你刚才讲有没有想过灾难会发生在自己身上,我相信在四川的每一个人都会想象,因为离灾难是如此的近。有的时候心里的恐惧是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可能后期我们看到报道,说这次余震不大,没有危险。但在当时是没有办法想的。

    你刚才说江油那次地震的时候,我们在屋里面感到在摇晃,天气是暴雨刮风。在那个时候,每个市民都是应战的状态,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拿着自己的帐篷或者应急物资往外跑,那种情形让人有人心惶惶的感觉。不过还好,那天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008-05-22 14:16:25

  • 中国网:

    胡迪当时在哪儿?

    2008-05-22 14:17:05

  • 胡迪:

    当时我在绵阳消防队里面,那天我们睡得很晚,可能是凌晨一点多。发生这次地震,我起码学了一些地震知识。当时有一个战士把矿泉水瓶倒放在桌子上,有地震的时候,瓶子会掉下来,这样就会听见矿泉水瓶的声音,我们就可以跑。但是当时我们没有太在意,觉得余震不会太大了,然后就睡觉,睡到半夜的时候,当时我眼镜都摘了。余震时就觉得特别明显的振动,矿泉水瓶就掉了。我的第一反应是愣了一下神,不知道是不是地震。然后旁边的人就说赶紧跑,然后我们都起来了,一边跑的时候,一边看着天棚往下掉东西,大家很快就跑出去了,大概用不了10秒钟。跑出去以后,外面已经有好多战士,好多战士没有在屋里面睡,他们在外面睡的。他们住的楼经过几次地震没有那么结实了,但是更多是因为心里的原因。

    我们是睡在屋里面。跑出去之后,当时说害怕,真的没有什么感觉。现在想想更多的是后怕,包括我在废墟上拍照片的时候,你在上面会觉得不害怕,但是后来想想觉得很可怕。

    2008-05-22 14:17:18

  • 中国网:

    当时没有想那么多。

    2008-05-22 14:18:27

  • 胡迪:

    当时觉得没有危险,后来想是后怕,更多是的后怕。

    2008-05-22 14:18:44

  • 中国网:

    当你们在前方的时候,所有后方人员都非常担心你们的安全。当你们回到单位的时候,大家还是很担心你们。主要担心你们的心理变化,不知道你们能不能承受得住?因为看了那么大的灾难,我想问一下几位,经过这次报道以后,你们心里上有什么变化吗?给大家说一下最大的感受,或者是最想对大家说的话。

    2008-05-22 14:18:54

  • 程圣中:

    我现在还不需要心理干预。我在这里一定要感谢这次采访机会,关键是要感谢灾区里面的每一个人,为什么要感谢他们呢?因为这次他们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对生命的态度,重新审视自己与人相处,或者是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式,这些已经深深的改变了我。

    我到了龙门山下面的时候,我特别的感慨。我当时在想,我真的希望山的那一边会有千万个神灵,让那些事和那些人重新来过,但山的那边是汶川。

    我想对灾民说,重建家园也好,或者是生产自救也好,关键是要靠我们自己的双手。当然你需要很多人,需要全中国人的帮助,我觉得灾区的家园终有一天会建起来,而且越来越好。忘掉伤痛,发生地震的那些地方,对我们来讲是刻骨铭心的地方,我想在以后的很多年,我还会回去看看,看看那里这些伟大的人民是怎样的情况。

    2008-05-22 14:19:30

  • 崔钧洋:

    还是那句话,对他们印象最深的,感受最深的是他们超乎我们想象的坚强,我们应该在在他们的身上学到坚强。

    2008-05-22 14:21:17

  • 胡迪:

    我觉得中国的凝聚力表现得特别突出。中国的志愿者无偿的去捐助,去帮助,集中的一点就是哀悼日那一天。那天我在成都的天府广场,下午14点28分,从小孩到老人,每个人都戴着小白花,有人现场做,有人自发组织。在默哀三分钟以后,大家一起喊着“中国加油,雄起”。当大家一起喊着口号,唱着《国歌》的时候,唱着《团结就是力量》的时候,你才发现凝聚力在此时那么强。这些平时可能看不到,但真正有事发生的时候,这种凝聚力是我看到的最强大的。

    2008-05-22 14:21:39

  • 中国网:

    你当时是什么样的感受?

    2008-05-22 14:23:13

  • 胡迪:

    当时的场面太壮观了。广场上全是人,人挨人。当我的镜头对着一些小孩、老人的时候,他们已经泣不成声了。而且有一些人嗓子都喊哑了。而且还唱着国歌,一遍一遍的唱,不停地唱。就好象他们在互相激励一样。现场还有条幅,条幅上写着“同胞走好”。如果你在现场,看到他们眼泪的时候,心里确实挺激动的。

    2008-05-22 14:23:30

  • 中国网:

    在节目的最后,给灾区的朋友送去一些什么样的祝福,想对他们说什么?

    2008-05-22 14:23:59

  • 胡迪:

    这次大地震发生得很突然,失去了很多,不管是家人,还是亲人,只是希望这些还活着的人能够更好的活着,重建自己的家园,以此来告慰死去的人们。

    2008-05-22 14:24:11

  • 中国网:

    谢谢,今天非常感谢三位给大家带来这么多自己的亲身经历,让我们分享了这么多感人的故事,也非常感谢你们在前方做出的努力。谢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2008-05-22 14:24:38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442_china1.wmv

图片大图:

  • 主持人向三位中国网前方报道人提问

    中国网 杨佳

  • 程圣中面对摄像机述说奔赴灾区的过程

    中国网 杨佳

  • 一线报道人员 崔钧洋

    中国网 杨佳

  • 一线报道人员--胡迪讲述自己的“余震”经历

    中国网 杨佳

  • 程圣中介绍自己灾区的见闻

    中国网 杨佳

  • 胡迪讲述自己的灾区见闻

    中国网 杨佳

  • 崔钧洋向大家介绍自己在前方的感受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访谈直播现场

    中国网 杨佳

  • 中国访谈“一线报道 亲身讲述”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