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都本基的奥运情结

  嘉宾:中国著名艺术家 都本基先生及夫人一凡女士
  时间:2008年6月5日10:00
  简介:都本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他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现在都本基先生又为奥运会设计了“天下奥运”,包括奥运会火炬传递,奥运歌曲创造.此次访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都先生及其夫人一凡女士和网友交流。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书画家都本基的奥运情结

活动描述

  • 嘉宾:中国著名艺术家 都本基先生及夫人一凡女士
            时间:6月5日10:00
             简介:都本基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收藏家,他是徐悲鸿先生的再传弟子。现在都本基先生又为奥运会设计了“天下奥运”,包括奥运会火炬传递,奥运歌曲创造.此次访谈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都先生及其夫人一凡女士和网友交流。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也许很多朋友对几年前央视播出的电视剧《天下粮仓》的剧情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但是我相信很多朋友对这部电视剧的片头“天下粮仓”那四个求劲有力的大字还是非常深刻的。如果您再细心一些,也许您会发现在此后央视播出的《卧薪尝胆》《壮志雄心》《古色黄了》《石头剪刀布》等多部电视剧的片头题字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些题字都是出自同一人之手,都来自我国著名的书画家都本基先生。今天都本基先生以及夫人一凡女士都来到了我们的现场。两位嘉宾你们好,非常欢迎二位的到来。

    2008-06-05 08:58:34

  • 都本基:

    你好,谢谢。

    2008-06-05 08:58:58

  • 中国网:

    我们知道都先生是徐悲鸿大师的再传弟子,很多网友想听一听您讲述一下您和悲鸿大师的一些往事。

    2008-06-05 09:00:45

  • 都本基:

    我是悲鸿大师的再传弟子,其实我和悲鸿大师没有见过面,因为中间隔了一代。因为我的师傅陈墨老先生是悲鸿大师从国外回到中国收的第一个大弟子,这样我就和徐悲鸿攀上了师生关系。后来,我们每年都受师傅的委托,要到徐悲鸿纪念馆去拜见廖经文老先生,这样加深了关系,所以我和悲鸿先生的师生关系是隔代的。

    2008-06-05 09:00:55

  • 中国网:

    都先生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他和悲鸿大师的一些不解之缘。我们都说一位成功的男士的背后一定有一位伟大的女性,我们还想听二位讲一讲,都老师和都夫人你们二位的不解之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008-06-05 09:01:10

  • 一凡:

    要说伟大也没有什么伟大,每一个做妻子的都会这么做,也都应该这样做,而且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情,甚至有一些应该做的都没有做好。凭借自己对先生的尊敬,对艺术的崇尚和这种爱,尽量把琐碎的、俗的事情做好。我说我们家是雅俗共赏,先生管雅的,俗的事情包括我,包括保姆、孩子、家庭,对外的人情往来,这些只能占一半,还有一半是收藏家。

    2008-06-05 09:06:06

  • 都本基:

    她身兼数职。首先是夫人,然后是保姆、管家、秘书、经纪人、司机,反正是应有尽有。我娶了这么一位太太,我是拣着了,占便宜了。

    2008-06-05 09:06:30

  • 中国网:

    我觉得从二位的评价当中透出一种和睦。都夫人对都先生有一种崇敬,而且非常爱戴的感觉;都先生也觉得自己和都夫人结缘是修来之福,非常让人羡慕。

    2008-06-05 09:06:44

  • 都本基:

    我经常说“如果我的事业获得一点成功的话,我们像一部汽车,开着汽车的四个轮子,我只有一个轮子,我夫人有三个轮子。”我的事业她做了很大的贡献。

    2008-06-05 09:06:59

  • 一凡:

    不是这样的。我时常说,我都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朋友们,感谢苍天让我和先生(结缘),我既向他学习了东西,而且我为先生做着事,也在为这些收藏家做着事。我心里边要平衡很多的事情,对得起先生、对得起家庭,对得起收藏家,也要对得起朋友,就是这样的。

    2008-06-05 09:07:14

  • 中国网: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我觉得两位都很伟大,我想起一句歌词,就是“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

    2008-06-05 09:07:35

  • 都本基:

    大部分都是她的。

    2008-06-05 09:07:55

  • 中国网:

    不要推辞了。

    2008-06-05 09:08:06

  • 一凡:

    功勋章是我们俩的,也是朋友的,也是大家的,我真是这样的感觉,所以我们活着都是很快乐的。

    2008-06-05 09:08:17

  • 中国网:

    看得出来,觉得夫人怀着感恩的心。都先生,圈内的朋友对你的书法评价都是“霸书”,这是不是和您个人的性格有关系?首先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霸书的特点?

    2008-06-05 09:08:32

  • 都本基:

    所谓的“霸书”,这个“霸”原来的本意应该是有点贬义的意思,就是不要把字写得太霸了,要柔一点,或者是刚柔相济等等,书法界里面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就想闯闯,为什么字就不能写的霸一点,尤其是北方的汉子。我的祖先有成吉思汗的血统,我是蒙族,虽然我的身份证是汉族,但是骨子里流的血是蒙族。所以我就想草原马背上的民族,北方的汉子为什么不能把字写得霸气一点呢?我可以闯一闯。

    当然,形成这种书风之前一般要有深厚的功底。在这之前,我遍临了中国古代的名贴,比如说苏黄米菜、欧柳燕赵、汉碑、魏碑等等年轻的书画名家,我不能说是临遍他们的东西,也都看遍了,吸取了古人的风格。不是说我的基本功有多么扎实,包括“天下粮仓”的风格,我突破了很多书法的禁区。

    比如说“天”字,有起笔没有收笔,中国传统的书法都是起好笔,收好笔,可是我用了大量的测锋,有起笔,没有收笔。我想一个是剧情这样要求的,给人一种冲击力、震撼力,更重要的是想突破书法的禁区,另辟蹊径,看一看能不能走通。我就是这样写出来的,获得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大家的反响都很认可,被国人认可。所以什么东西都一样,一定要创新,而且艺术要跟随时代。时代在进步、在前进,不管是书法艺术,还是其他艺术也好,老站在古人的道上,圈圈内,老也跳不出来,社会在发展,难道艺术就不发展吗?

    所以基于这样一些东西,我形成了这种霸书,其实和我的性格是有关系的。

    2008-06-05 09:08:53

  • 中国网:

    都老师说形成这种霸书和您的性格有关系,这个问题我想问一下夫人,在生活里都老师是不是一个非常有霸气的男人,您有这样的感觉吗?

    2008-06-05 09:09:21

  • 一凡:

    实际上我的先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而且很有情趣。比如说养一些小蝈蝈、小蟋蟀,布置家里的家具放在哪儿,时常把它们换换位置。阳台上有花,每天早上起来他就去看,我们的花养得都很好,天天早上他就起来检查一圈,再溜溜小狗。如果要是出差就没有办法照顾了。他的话很少,平常很少说话,在家创作不说话,喝茶的时候,我们俩傍晚吃完饭就是喝茶,也很少说话,倒是喝茶的时候能够稍微有一点交流。

    2008-06-05 09:10:20

  • 中国网:

    在生活里,都老师并不是很有霸气的男人,但是这种霸气在艺术上充分的体现出来了。

    2008-06-05 09:10:36

  • 一凡:

    他话少,另外先生也是一个很直率的人。我那天和唱京剧的名门之后的李老师说,他说他的这个字是怎么来的?我说他特别热爱京剧,每天把电视锁定在11频道,看京剧。他做人直率,而且做事的味道就像普洱茶似的。他的字让你看起来感觉不苍白。

    2008-06-05 09:11:23

  • 中国网:

    有回味。

    2008-06-05 09:11:45

  • 一凡:

    是。看先生的字,特别是看他写字的时候就像是享受,像喝普洱茶一样。我说他的字就像普洱茶喝到心里打胃、爽口、解渴,就是这种感觉。

    2008-06-05 09:12:00

  • 中国网:

    我觉得夫人的这种评价非常的贴切,而且是离都先生最近的人对您艺术作品的一种评价。我们看到夫人手里拿的这把扇子也是非常漂亮,我们也知道都先生在6月1号的时候,在琉璃厂的(昔古阁)有一个“百扇展”,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方面的事情?从这把扇子说起。

    2008-06-05 09:12:15

  • 都本基:

    这已经是第二届举办我自己的“百扇展”,我很愿意收藏,我收藏了许多古代的名扇,包括中国,也包括欧洲的一些名扇,有路易十四时期的。我喜欢收藏,而且扇子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所以,在这一尺见方中间,有的要画出大千世界。正面是画,背面是书法。

    像这把扇子,这边是辽南农村的风光,就是我童年生长的小屋。后面自己又做了一首诗“频频梦中回故乡,童年小屋院落旁;一捆宁草两把豆,三桶泔水四剽糠;慈母满头生银丝,老父双鬓两白双;不说辛苦不言累,只盼儿女成栋梁。”为什么这样写?一个是这条路我自己走过来了。第二,现在全中国的农民都是这样的心态。他们起早贪黑,一捆宁草两把豆,三桶泔水四剽糠,去喂猪,小鸡下蛋卖几个钱都花在儿女身上,让他们念大学,最后可能他们早早死掉了,看不到儿女成为栋梁,可是他们想儿女成为国家栋梁,成为家庭栋梁。这是写出中国农民朴素的人文思想。这个对我的触动很大,在我的扇子展或者是我的书法绘画作品当中,这种题材占很大分量。

    2008-06-05 09:12:34

  • 中国网:

    刚才都老师提到在这些词当中,基本上都是您自己题的,是不是这次展出的扇面的诗词都是您自己题的?

    2008-06-05 09:13:04

  • 都本基:

    全部都是我自己做的诗,包括平常我自己画的画,全部都是我自己做诗。

    2008-06-05 09:13:22

  • 中国网:

    很多业内的人士都说您是一个非常全面的艺术家,不仅是画、字、篆刻、收藏等等,您是非常全面的,这么多的艺术灵感是从哪儿来的?和您的夫人有关吗?

    2008-06-05 09:13:48

  • 都本基:

    首先应该热爱生活,我们出去旅游,出去看山、看水也好,我的夫人非常知水,她说先生看这些东西不白看,我回来肯定会对我的艺术,对我创作的作品会有影响。包括拿一个小鸡仔,一个鹰等等,所以首先是热爱生活,才会热爱生活中呈现给我们所有的东西,我都很热爱。

    2008-06-05 09:14:02

  • 都本基:

    根就在这里,我不断的从里面吸取经验,从生活中吸取经验。

    2008-06-05 09:14:37

  • 一凡:

    童年小屋是非典的时候,我们在一个朋友家里看到这幅画,马上就想到他家,在他家住了20多天。那个时候先生做的这个诗也是为他们家的父母,而且辽南农家小院的那种田园气息真的是很享受的。所以先生看完这些东西回来创作,我平常就说“先生看什么都不白看,去哪里玩也不会白去。”

    2008-06-05 09:15:13

  • 中国网:

    所以您非常支持都先生到外边看一看,散散心。

    2008-06-05 09:15:30

  • 一凡:

    先生做任何事,他没有不良嗜好,了解的人都知道他没有不良嗜好。比如说他要养金鱼,现在大鱼缸还养着,先生画出来的金鱼那个尾巴是在那儿飘着的,动着的,实际上是不动的,但是你看鱼尾就是在动的感觉。

    2008-06-05 09:15:44

  • 中国网:

    非常有意境。

    2008-06-05 09:15:59

  • 一凡:

    像他画竹子、风、晴、雨、露,各种竹子有各种竹子的诗。他说“沙沙园中竹木雨,朦朦曲径伴藩篱,坪里温酒独自饮……”他把一个人的心境都表现出来了。

    今年正月的时候他发烧、生病了。病好之后,云南有一个画展,他创作了一幅画,画了一棵特别苍老的槐花。先生平常很少画槐花,画出来之后我就想这首诗怎么题款呢?结果他又做了一首诗,让人很感动,我说您这首诗肯定要流传下来。“愈疾不知不觉春换下,孤久江外赏槐花,若无续乡沁心肺,一世冬晨开槐花。”槐花是白色的,我一看这首诗就知道你生病刚好。所以,经常会为他的一些作品而感动。

    我的这个感动,也许外人看到这个只能觉得好,不知道感动在什么地方。因为先生的生活状况、周围环境、事情,他的经历,联想到一些东西,看完他的作品,他都是用激情、感情创作。像这首诗就是朴实无华,甚至有很多大学生看完以后会很受感动,说我的父母就是这样,有很多人会有同感。他就是用情做画,所以他看什么,买什么东西,花钱也好,回来玩,我觉得都是很好的,他回报这些东西要远远胜过它们自身的价值。

    2008-06-05 09:16:46

  • 中国网:

    刚才夫人说先生做的很多作品都是有感而发,而且您经常都会被先生诗词背后的故事和表达的意义所感动。我们可以看出先生诗词的功底真的是非常的深厚。我们想问一下都先生,您这种深厚的文化功底、文化底蕴是怎么形成的?或者您对中国传统的文化有一种怎么样独特的认识?

    2008-06-05 09:17:34

  • 都本基:

    首先你要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首先应该是博览群书。我们那个时候没有这个条件,要到书店去找书看,现在只要打开网络可以整天在网上看,我们那个时候就只能靠在书中汲取营养。

    另外,我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确实应该去了解。哪怕是略知一二,也应该去了解它。为什么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这里面就不能泛泛讲,因为国学大师们都能讲得很清楚。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书画家,尤其是一个书法家,我的那些同行们,你在练习写字、练习画画的时候,最好要读读中国的古文学一学中国的国学,多了解一些中国古代文学上一些素养,对你的创作、构思将会受益匪浅,有莫大的好处。

    2008-06-05 09:17:54

  • 中国网:

    还是要博览群书,多吸收一下中国的古文化。我觉得夫人在这方面也是非常有自己的修养。因为夫人经常会被先生的诗词所感动,诗词的功底也非常深厚,而且从您的穿着也可以看出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那么谈一谈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些看法和认识?

    2008-06-05 09:18:18

  • 一凡:

    这个与个人的爱好有关。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着电影,那种老学究,带着金丝眼睛,挂在这里,或者是手里拿着核桃,看着盘子。我比较喜欢收藏古代的盘子,就是瓷器,墙上挂的字画。我小的时候特别向往,我喜欢的是古琴,但学的是古筝,乐器也是喜欢民族乐器。先生有时候吹箫、葫芦丝,我弹古筝虽然弹得不好,但我时常自己自嘲,我说“弹得琴中趣,和老先生音。”实际上这些东西带给你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2008-06-05 09:20:40

  • 一凡:

    包括在法国画展的时候,在巴黎一个年纪比较大的记者采访先生的时候说,他就说:你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怎么看?你认为中国画的艺术水准高,还是西方的艺术水准高?先生就跟他讲,不能用高与低来比。但是我自己认为,也包括去欧洲旅行,我就时常说,就说“谢谢你”,而不是说Thank you,都不说其他的。我的女儿也是,超市的主管老用法语问我的女儿“你的妈妈怎么不来了?”他一看见我就说“谢谢你”,我就让他们说中国话,其实外语一句半句我也会说,但我还是想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国的古文化。

    2008-06-05 09:22:52

  • 一凡:

    去旅行的时候,我穿着中式的衣服,感觉真的是那种美,那种韵律,不是牛仔裤,一千多的牛仔裤也说明不了什么。当然在工作上,年轻人穿比较适合,比较方便。

    像先生的诗词,我时常说我最崇拜的人是李清照。这次去山东,先生去艺术馆、博物馆参观,陪同的这些领导都在那儿,我说你们让我去李清照的故居看一看吧。在那里我的眼泪止不住就流下来,包括李清照的诗,你题个头,我就知道尾。我们俩晚上在床头柜上,先生那边放着书,我这边放着书,肯定要抱着书入睡。

    2008-06-05 09:23:36

  • 中国网:

    两位在这方面还是非常有共同语言的。而且刚才夫人说到了,您最崇敬的诗人就是李清照。我们想问一下先生您最欣赏的艺术家是谁?

    2008-06-05 09:23:56

  • 都本基:

    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爬到这么高的高度。从书法上,我最欣赏的是苏东坡,因为我的书法有很多地方是受苏东坡的影响。比如说他用笔的厚重,我写字也是厚重。包括郭沫若也是学苏东坡厚重的风格,研的墨浓,占的笔薄,写出的字特别厚重,有份量。

    我最佩服的就是黄庭坚。黄庭坚的用笔方法简直是整个影响了我的书法。现在在我的书法当中还能找到黄庭坚用笔的影子,比如侧锋用笔,一波三折。还有他的点,有很多人都说苏东坡的点是神点,如高山坠石,现在有很多书法家都达不到。

    近现代我还佩服(林散之、林右任),他们那种治学态度,那种艺术追求让人可望而不可及。

    2008-06-05 09:24:13

  • 中国网:

    刚才都先生您说到,今天您的这些成就是站在前巨人的肩膀上创作出来的。我们也非常想了解一下,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你的艺术风格形成过程能不能给大家谈一下?

    2008-06-05 09:24:30

  • 都本基:

    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概括,还是厚积薄发。你先把自己的粮仓装满了,才能有东西掏出来的,你装不满掏也没有办法掏。还应该是厚积,然后才能够出成绩。到现在还是在学,哪怕年轻人,哪怕我的学生,我可以向学生学习,大家都有可学性,还是不停的在探索,在追求。

    2008-06-05 09:24:48

  • 中国网:

    说到学,我想起和学想对的一个就是“教”。我们也知道,都老师经常到国外举办一些画展,而且我了解到一件事情,您曾经给国外的18位博物馆的馆长上过一堂课,让他们来认识一下中国的书法。请给大家谈一下这件事,大家都很想知道,国外的艺术家对中国的书法、书画有什么样的认识?他们认同吗?

    2008-06-05 09:25:47

  • 都本基:

    中国的写字也好,画画也好,造型手段是线条,所以是一个线条艺术。西方绘画的艺术风格是块、面、光、色。它们用的这些造型手段和中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就不太了解中国。尤其是现代欧洲的一些青年、学者,他们不一定完全了解中国。所以有必要让他们了解一下中国艺术是怎样的形式,就给他们讲了那堂课。

    我认为中国的书法,外国人看中国人的书法是特别神秘的。尤其是笔划线条的变化,他们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他们的东西只要抹出来就行,咱们是一点一点变化出来的。所以我给他们讲,就是让他们知道。

    实际上他们朦朦胧胧的知道一些,像18个博物馆的馆长,我那里有照片,他们听得津津有味,而且不时的会提出一些问题,可以看出他们对中国的东西特别认可。包括很多的外国留学生、大学生在学中国的书法,而且他们学的也很像,但是功底还是很差,毕竟文化背景不同。他们在学线条造型的时候就比较困难,但只要用心学还是不错的。

    2008-06-05 09:26:22

  • 中国网:

    您刚才说到,国外很多艺术家对中国的艺术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也觉得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艺术。刚才我看到都老师很多的作品,我觉得非常棒!但是作为我们年轻一代,对书法了解的也不是那么深刻,您觉得现代中国的这些年轻人对中国古代书画的认可水平怎么样?

    2008-06-05 09:26:37

  • 都本基:

    因为经过老师一点点的传授,大部分的人还是厚积,然后再薄发,还是在积累,打好基本功。但不免有一些急于求成,想早点成名,走一些捷径。比如现代书法、前卫书法等等,有许多书法家功底很深的,他搞出来的前卫书法是耐人寻味,越看越是有味,能看出东西了。但是有一些年轻人为了走捷径,只要抹出来谁都不认识,谁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就认为是好,我实在不敢苟同。

    2008-06-05 09:26:55

  • 中国网: 您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

    2008-06-05 09:27:12

  • 都本基:

    我想还是从头学吧,把根打好了,然后先站稳,会走,再跑。你现在没有站稳,没有学会走就跑,早晚会摔跟头的,事实已经证明了。

    2008-06-05 09:27:24

  • 中国网:

    还是要把根打好。刚才都老师说到这些是非常激情、激昂的,是非常有激情的人。我们想了解一下,在您的艺术创作当中,是什么事物最能够激发您的创作激情?

    2008-06-05 09:27:55

  • 都本基:

    刚才谈过一句话叫做“艺术、书法当随时代”,就是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你创作的东西,虽然我们艺术家不是专门为政治服务的,你不能是一个政治家的传声筒。但是如果你不了解政治,这个艺术家是永远没有出息的。比如现在的大地震,全中国人、全世界人都动起来了,你艺术家就那么清高,说自己不关心政治,这是与政治无关的,这是人性。所以一个艺术家首先要有爱心,要跟随时代,随着时代的发现,你的艺术品,你的艺术风格要不断的变化。要么就会变成老古董,随着历史的垃圾被淘汰了,永远站不到艺术的高峰上。

    2008-06-05 09:28:11

  • 中国网:

    刚才听都先生的谈话,能够感受他的赤子之心,非常关心大家,非常有爱心。那么夫人觉得在您的眼中,什么事情最能够激发出先生的创作激情呢?

    2008-06-05 09:28:31

  • 一凡:

    有两件事。一件是千禧夜的时候,自己在那儿坐着喝茶,也没有说话,人家都说是去狂欢、庆祝,怎样过跨世纪的一夜,先生那天晚上自己把纸铺上了,用大的毛笔沾饱了墨,自己坐在那儿看电视到11点40的时候,就开始题笔“大中华”三个字。当时我就感觉到他的激情是从哪儿来的?他自己时常默默的不吱声,在那儿做东西。但是我能够理解他,知道要跨世纪了,这个艺术家,这个小老头要跨世纪了,自己可能要留点东西,就是“大中华”。

    包括这次地震,他自己创作了一幅竹子,叫“宁折不弯”。他自己在那个屋,我过去一看,因为竹子在画墙上挂着,我说“老公,地震了。”自己感觉汗毛都站起来了,你一会儿可以看到那幅画。你会感觉好象布都被撕裂的感觉,把布给撕裂了,让你看到触目惊心的感觉,感到可怕,你看到竹子怎么会有那样的感觉,但这幅画就会有那样的感觉。

    包括非典的时候,先生创作的“北京四合院”春夏秋冬,非典是春天。他当时还做了一首诗“连日春风处处新”,画的是粉红色的,那叫艳桃。“连日春风处处新,今年首都无沙尘,虽然非典偶一程,桃花依旧爱煞人。”你一看到这个心境,就是非典来了,我们能够战胜你,我们不怕你。

    2008-06-05 09:29:03

  • 中国网:

    画册里面有这幅画吗?

    2008-06-05 09:29:44

  • 一凡:

    有啊。

    2008-06-05 09:30:02

  • 中国网:

    能给我们展示一下吗?

    2008-06-05 09:30:16

  • 一凡:

    就是这幅,这是春夏秋冬。在画册上很小,看不出来怎么样,真的是很美,连日春风,满大街都红了。

    2008-06-05 09:30:31

  • 都本基:

    说来也巧,也就是那年没有沙尘暴,吹着就来了非典。

    2008-06-05 09:30:45

  • 中国网:

    我们看到是用四种颜色。

    2008-06-05 09:30:56

  • 一凡:

    夏天八大处的树,老树像囚笼一样囚禁的感觉。这个是秋天和冬天。过年了,这首诗配的是“京腔京韵京风范,京城文化四合院,京人今日千般好,仍念儿时过大年。”他把家里的奥迪车也画在上面了,连车牌号都写上了。虽然我们现在过得很好,但还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感觉。

    这边雪地踩上几个小脚印,门这边是关着,这边是开着。一看就是小孩出去放鞭炮,小孩跑回家了,旁边有自行车,也有汽车,鞭炮放完了,有雪松的感觉。他特别的热爱生活,而且他的素材都来自于生活。

    2008-06-05 09:31:09

  • 中国网:

    非常的细节,也非常真实。我们在做这期节目之前也做了一些预告,有一些网友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有一位网友想问一下,他说:听说嘉宾还是一位收藏家,那么您最得意的收藏是什么?在这些收藏品中您得到了哪些领悟呢?

    2008-06-05 09:31:26

  • 都本基:

    与其说我是一个收藏家,不说是一个杂家。我收藏的东西特别杂,所谓收藏,倒不如说是一种喜欢。我并不是很系统的收藏什么,像真正的收藏家都是按照系列收藏的,比如陶瓷系列、书画系列、布票系列、人民币、古钱币系列等等,我没有,是很杂的,都是喜欢什么就收藏什么。

    我不称其为收藏家,我想收藏是一种文化。哪怕是一个杯子,别人都说这个东西残了,收藏家最忌讳的就是残了,残了价值就几倍几倍的往下降,我不在乎它残不残。只要它是那个时代的东西,能够看出那个时代的特点,能够体现出那个时代文化的东西,我就会把它收藏起来。因为它承载着的是那段历史,它是一个载体,这个载体就是撕个角也不伤大雅。所以我收藏的东西和真正的收藏家追求的不同,他们收藏是的古董,我收藏是的文化、历史。

    2008-06-05 09:31:42

  • 中国网:

    夫人呢?

    2008-06-05 09:32:04

  • 一凡:

    我俩有时候在家里面看看。说到收藏,我现在比先生还要痴迷。比如说收藏扇子。像瓷器,有的时候他拿着放大镜,在书房的画案那块,打开灯,他就说你看这里面是气泡,就不一样,让我看。比如说象牙,一个小的物件,你就看它是多少年,那个年代、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比如说扇子,有中国的老扇子,有欧洲的,扇面是欧洲古时候路易十四的时候,他就说你看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环境,什么是时尚,那个时候流行什么,那个时候是哪个作家出了哪一部书。包括去欧洲的那些城堡里面看,他说这个扇子咱们家也有,它的这个还不如咱们家的。为什么,他就给我讲,自己在琢磨、研究当时的文化。他的书法用笔,你就会感觉到他的老辣。我时常说,“老公,其实你这个小老头不漂亮,挺丑的,但是我觉得你特别的美。”我就拍拍先生的肚子说这里面是康熙的字典,一辈子都读不完。

    2008-06-05 09:32:18

  • 中国网:

    听了夫人的介绍,觉得每一件收藏品对先生来说更像是一次文化之旅、历史之旅。

    2008-06-05 09:33:06

  • 一凡:

    对。包括在海边拣的沉船的一块东西,说白了就是烂木头,可是这块东西拿回来晒干,上面用刷子刷,先生用小毛笔题上小款,就是这块儿沉船的碎片。

    2008-06-05 09:33:21

  • 都本基:

    这块沉船的碎片,在海底下被海浪翻出来了,在意大利的海边上拣的这么一块。

    2008-06-05 09:33:44

  • 一凡:

    就是沉船的一块残片。

    2008-06-05 09:34:35

  • 都本基:

    它就是被虫蛀,被海水侵蚀,我们就拣回来变成艺术品。我想看到这个东西至少有一百年的历史,因为它是木头船,沉了,你想这个船上的渔民,当时怎么样在海浪中挣扎,我就浮想联翩,讲给她听。我想那个时候他们可能在做交易,也可能是要出海打鱼,也可能要去经商,结果遇到风浪沉了。再早一点,可能是十字军东征,船沉了也有可能。而我们今天拣到了这块木头不值钱,但是它承载的历史是很重要的。

    2008-06-05 09:34:51

  • 一凡:

    包括还有米勒大师的故居,就是米勒大师故居的一片残瓦。我们去米勒大师故居参观的时候,我们俩在那里边待了将近三个小时,他的馆员被我们俩感动了,他们说:我带你们去后院,看一看当时米勒大师带着孩子种地的地方,是一块土地。后来我们就上了二楼,那个小楼梯是用原始的,带树皮的牛杆,像牛栏的感觉,然后就走上去。他说,这就是大师的床,当时他去世的时候就在这个床上。后来先生参观完之后说,老伴儿,那有片瓦你去拣起来,我不好意思。我就去拣起来了,当时我用纸巾包一包,装在毛衣的兜里。我又回头看先生,别摔着,又怕人家看到,说你看中国人怎么一片瓦也要。实际上是什么?所谓的收藏就是这样。回来之后,他把瓦洗净以后,就放在案头,经常和大师对话。

    2008-06-05 09:35:12

  • 中国网:

    我觉得刚才说到这一片瓦,这块木头会让他产生很多联想。但是听了夫人叙述以后,给我的感觉就是古与今、中与西的结合,真的是一种非常棒的艺术的体验。

    2008-06-05 09:35:26

  • 一凡:

    在洛阳画展的时候,先生说咱们这次有一个地方是必须去的,就是颜师墓,就是里面有颜真卿,他应该是书法家的祖师爷,去他的墓上看一看。我们俩去的时候买的花圈,买的烟,买的布匹,实际上就是五彩色的纸,买的香等等,倒不是说迷信,就是一种怀念。

    说收藏,我觉得这也应该算是我们俩的收藏,实际上我们什么都没有带回来,可是我们俩去纪念了大师,而且看到坟特别大,上面有三头牛,两个大的,一个小的在那儿。我说真是不敬啊,就想办法把牛打下来了,可是我又怕它,又不敢动。后来拿着农民的扫帚,把坟的一圈都扫下来,把香烧上。然后先生说,“大师,你那个时候也许不流行抽烟,你不懂什么叫抽烟,但是现代人都抽烟,你也享受一下吧。”

    你说这算收藏吗?先生对朋友也好,对同道也是,包括对古代的大师们说,先生说“大家就是大家,成为大家自然有他的道理。”先生对古人的尊敬,包括他的品德很让人感动。先生去看谁的展览,看谁的作品,从来不说:“哎哟,你看这字写的。”我说:“老公,你认为这幅画怎么样?”我自己已经有感觉这画到底怎么样了,但因为我不懂,我想问一下他。后来他出来说我:“好与不好你自己感悟,大家都不容易,不要在里面说。”

    2008-06-05 09:35:42

  • 中国网:

    对人对物都有一种尊重。

    2008-06-05 09:36:00

  • 一凡:

    先生是那样的。尽管艺术家不在场,他说你不要评论这个东西好与不好,你自己感悟,他说要百花齐放。我经常说这不是毛主席在延安会议上的讲话吗。

    2008-06-05 09:36:13

  • 中国网:

    非常感谢二位的分享。我们也知道,都老师和奥运也是有非常深厚的渊源,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您和奥运的渊源?

    2008-06-05 10:21:44

  • 都本基:

    你可能还能赶上,像我们这一辈子再想赶上一次奥运就很难了。我想作为国人真的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们搞艺术的能够为奥运添点彩,这是最朴素的心理。我又是中国文体明星奥运助威团的成员,所以我从去年就开始介入,只要奥运需要的,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我主要还是写、画。

    2008-06-05 10:22:07

  • 一凡:

    “天下奥运”,奥组委助威团秘书长王琪先生说:“奥组委收藏天下粮仓”。因为先生的“天下粮仓”已经封笔了,不写了,我很为难。结果这个同事也很聪明,他说:“搞一个天下奥运怎么样?”因为奥运是天下人的,先生就创作了“天下奥运”。香港回归十周年,“天下奥运”就在里面,“天下奥运”在画册里面也有。

    结果“天下奥运”一出来,我们感觉比“天下粮仓”还好,更有意义。

    2008-06-05 10:22:44

  • 中国网:

    有一种世界的意义。

    2008-06-05 10:23:29

  • 都本基:

    有世界的意义。奥运会首先是世界性的,因此我也为奥运会的圣火传递,为奥运会的召开有的已经成为书法作品,有的出邮票,有的是在奥运的长卷里。为北京做的这一首是“奥运圣火亮北京,五洲精神九州同”。五环就是五大洲,“零八八月第八日,环球共此唱大风。”这是为北京奥运做的。为奥运圣火登珠峰我也做了一首叫做“五星五环上珠峰,奥运圣火耀苍穹”。另外这次国际的形势也在变化,藏独分子捣蛋的事我们也很气愤,他们要破坏奥运,所以奥组委明星助威团让我再写一首,奥运圣火进拉萨的,我又做了一首诗。

    2008-06-05 10:23:44

  • 一凡:

    像“奥林匹克风”是我先生题词的。

    2008-06-05 10:25:01

  • 都本基:

    我为奥运做了很多的工作。

    2008-06-05 10:25:20

  • 一凡:

    还有一个事情,应该是一件大事,就是中国的运动员拿到金牌的,先生在奥运会期间将为中国拿到金牌的运动员每一个人做一幅嵌名对联,就是用名字做的对联。

    2008-06-05 10:25:31

  • 中国网:

    这个影响应该很大,所有人对中国的运动员都非常有信心,都先生的工程肯定非常大了。

    2008-06-05 10:26:01

  • 都本基:

    而且我要求他们在第一时间就把他们的名字告诉我,给每一个人做一幅嵌名对联。

    2008-06-05 10:26:20

  • 中国网:

    我们非常期待都先生下一系列的奥运作品。最后我们还想问一下,现在您是国内外知名的大家,在今后您还有什么样的打算呢?

    2008-06-05 10:26:39

  • 都本基:

    我想在有生之年多出点作品,为后人留点什么。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题。

    2008-06-05 10:26:58

  • 中国网:

    非常感谢都先生,我们也非常的期待,也衷心的祝愿,期待您能够创作出更多、更优秀,被世人都认可的伟大艺术品。非常感谢今天二位老师的到来,也非常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见!

    2008-06-05 10:27:25

  • 都本基:

    再见!

    2008-06-05 10:27:5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273_080529a.wmv

图片大图:

  • 访谈开始

    中国网 杨佳

  • 都本基与主持人对话

    中国网 杨佳

  • 都本基的夫人一凡女士

    中国网 杨佳

  • 凭借自己对先生的尊敬,对艺术的崇尚和这种爱,尽量把琐碎的、俗的事情做好

    中国网 杨佳

  • 我很愿意收藏,我收藏了许多古代的名扇

    中国网 杨佳

  • 镜头中的访谈

    中国网 杨佳

  • 都本基先生的作品

    中国网 杨佳

  • 都本基现场在中国网题字

    中国网 杨佳

  • 都本基先生与中国网工作人员合影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