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安志寻找梦境之地香巴拉

    嘉宾:美籍作家 龙安志
  时间:2008年7月16日15:00
  简介:一位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国人,出于对中国和西藏浓浓的爱,执著寻找着“香巴拉”的真正意义。在徒步穿越了中国西部的几个省市,一路寻访的过程中,最终他领悟到真正的香格里拉原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念,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梦境之地可能永远是暂时的,需要用一生去追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龙安志寻找梦境之地香巴拉

活动描述

  • 嘉宾:美籍作家 龙安志
            时间:16日15:00
            简介:一位旅居中国20多年的美国人,出于对中国和西藏浓浓的爱,执著寻找着“香巴拉”的真正意义。在徒步穿越了中国西部的几个省市,一路寻访的过程中,最终他领悟到真正的香格里拉原来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念,一种生活方式。这个梦境之地可能永远是暂时的,需要用一生去追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现在是在一个老北京的四合院里,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就是在中国待了二十多年的“中国通”,美国人龙安志先生,非常高兴您邀请我们来到您工作的地方采访。先跟我们的网友打声招呼吧。

    2008-07-16 15:02:26

  • 龙安志:

    谢谢,还要谢谢你过来。

    2008-07-16 15:03:36

  • 中国网:

    其实我们今天来主要是因为您的一个系列丛书,就是《香巴拉宫随笔》。我非常感兴趣,作为一个外国人,您对西藏的迷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一直在追寻香巴拉这个地方,这是很不容易的。给我们讲讲您为什么出这样的丛书?

    2008-07-16 15:04:14

  • 龙安志:

    其实香巴拉宫是我住的地方,是我自己在拉萨的家,和我开的宾馆都是在香巴拉宫,这是一个老房子,我经常在夜里写文章,我的工作室在那儿。

    我在写随笔,其实这些书比较另类,谈一些感受和感觉,包括我徒步西藏快五年的时候,去过很多藏区的地方,包括云南,最初的一个概念是香巴拉。开始的时候我们问哪里是香格里拉,因为大家都说“香格里拉”,和各种各样的人交流。

    2008-07-16 15:04:45

  • 龙安志:

    我非常深刻的印象是我跟一些放牧的农民在迪庆州,现在叫香格里拉县,我们在那边问过他们香格里拉在哪里。他们说这儿就是香格里拉。我说是不是因为政府说那个名字是香格里拉?他说不,就我这个地方是香格里拉。其实是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家、环境、动物、自然姿态的关系非常和谐,他们就说这些就是香格里拉。

    2008-07-16 15:05:18

  • 龙安志:

    其实香格里拉不存在,“香格里拉”是一个拼错的词,其实意思是“香巴拉”,“香巴拉”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概念,是一片净土,代表一个完全和谐的社会。人和环境有非常好的关系,而且各种民族都是互相尊重。你没有很多物质化或者消费生活的烦恼,或者幻想的追求,基本上这是“香巴拉”的一个理念。

    2008-07-16 15:05:49

  • 中国网:

    是一个非常融洽的社会形态。

    2008-07-16 15:06:05

  • 龙安志:

    对。

    2008-07-16 15:06:22

  • 中国网:

    您刚才说的迪庆,其实我也去过,我以为那里就是香格里拉了,就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但是我觉得很奇怪,您是找到了一本《香巴拉经文》,然后根据经文去找您心中的香巴拉,有点探险的色彩。

    2008-07-16 15:06:39

  • 龙安志:

    是。

    2008-07-16 15:07:07

  • 中国网:

    你怎么会想到以这本经文去查香巴拉这个地方?

    2008-07-16 15:07:22

  • 龙安志:

    那个是2003年因为非典的原因,我们就没有去。因为我一直是在追求香巴拉,然后我们就去了云南拍茶马古道。非典过了以后,2003年向巴平措主席邀请我到拉萨,他看过我的书,也看过我拍的东西,他很支持,很赞成。他问我有什么想法?我说我想去古格、阿里,因为这些地方有可能是香巴拉。

    2008-07-16 15:07:59

  • 龙安志:

    因为古格里面有一个消失的王朝,我说它在历史上是不是香巴拉的出发点。他安排一些学者跟我谈话。我听到一个老婆婆跟我说,班禅喇嘛可以随时去香巴拉,每天晚上梦想到香巴拉。后来一个学者说,你知道第六世班禅写了一个经文,叫《香巴拉经文》,如果你根据这个经文,像旅游指南一样的,会告诉你什么地方去,什么地方不去,按照这个就可以到香巴拉。我说那我得拿那个《香巴拉经文》,所以我们借经文复印了以后,就把经文当我的书本,开始拍那个电影《香巴拉经文》。

    2008-07-16 15:08:23

  • 中国网:

    最后就找到了古格那个地方?

    2008-07-16 15:10:06

  • 龙安志:

    古格找到了,香巴拉没找到,还得找。

    2008-07-16 15:10:23

  • 中国网:

    非常有意思。我也看了这本书,你在寻找的过程中,认为香巴拉主要是一种态度,是一种心态,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地方。我想知道你觉得你找到了香巴拉吗?

    2008-07-16 15:10:43

  • 龙安志:

    其实香巴拉找到或者没找到都不重要。

    2008-07-16 15:11:03

  • 中国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香巴拉是吗?

    2008-07-16 15:11:18

  • 龙安志:

    看怎么说,因为这个是藏佛教非常核心的概念。其实这个东西是看每个人的态度,对某个事情的态度。我举的例子是因果关系的例子。如果一个人今天和出租车司机吵架,他办某个事骂他的秘书,这个秘书突然不高兴,她回家不做饭,打他的儿子,儿子功课做得不好,第二天老师骂他,其实这是一个循环,一个链一个链的。但反过来如果你的积极性很好,在车上和司机很客气地交流,上班对秘书很好,秘书工作态度好,回家安排家里的事情很好,儿子很开心,好好学习,这就是另外一个结果。

    2008-07-16 15:11:29

  • 龙安志:

    其实香巴拉的概念最核心是人的理念、人的积极性、人的态度。人不要太追求物质生活,很多事情其实物质生活是有的,但是不高兴,而且在追求过程中有很多的烦恼和冲突,整个的状态是这样的,社会的状态也是这样的。

    2008-07-16 15:12:22

  • 龙安志:

    反过来,如果你用一种修行的态度审视自己,你自己有一个比较好的态度,你的理想、你的追求是比较开朗,那天天的生活也都可以到香巴拉。其实你把你的心、慈悲传达给别人,别人再传达给别人,整个社会就开始到一个比较和谐的状态,基本上这就是香巴拉真正的概念。

    2008-07-16 15:12:49

  • 中国网:

    是一种很平和的态度。

    2008-07-16 15:13:13

  • 龙安志:

    对。

    2008-07-16 15:13:36

  • 中国网:

    这可能是每个人要一生追求的,可能在年轻的时候根本体会不到这些,要保持这样的心境。

    2008-07-16 15:13:49

  • 龙安志:

    这是人的心境。另外,是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因为这几年我看中国的改革开放,我看到了很多变化,中国原来非常穷,我来中国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学生,我的同学在南开大学,一只笔用完了,必须放墨水进去再用那个笔,扔掉是不可能的。每张纸,每个东西是很宝贵的。

    2008-07-16 15:14:13

  • 龙安志:

    但是现在通过改革开放,其实很多好的事情,中国什么都可以买到,几乎所有世界上的东西都是中国做得,中国已经不缺物质。但是反过来很多精神文明的东西是很缺的。可以说生活数量上去了,但是质量下去了。因为人一天一天过,什么都有,但是心里很多东西都没有了。

    2008-07-16 15:14:30

  • 龙安志:

    以前我在沿海的地方做过律师工作、顾问工作,但是后来觉得其实什么都有了,但是并不高兴。应该是挖回中国的传统,中国的根,这种东西在沿海的大多数地方找不到,你只能够去西藏、云南等地方才能够找回来这些精神。

    2008-07-16 15:14:51

  • 中国网:

    其实你第一次去西藏是在1992年。

    2008-07-16 15:15:02

  • 龙安志:

    没错。

    2008-07-16 15:15:15

  • 中国网:

    到你打算拍《香巴拉传记》是2002年的时候,中间有十年的时间。您刚才也说了,在这十年做了很多工作,投资顾问、政府顾问。为什么在这十年里还一直要再进西藏,把这些拍下来?

    2008-07-16 15:15:26

  • 龙安志:

    我91年去了尼泊尔,92年去了西藏,两个地方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后来我就工作,开了我的咨询公司当律师。十年的时间可以说我是没有精神文明的时间,就是忙谈判、吸引外资,做这些工作,和那些金融界、商务界打交道。然后我也参加讨论中国政府改革开放的经济货币措施,我所有的兴趣和精神都是放在那边。

    2008-07-16 15:15:42

  • 龙安志:

    到了2002年,我已经写了一本书《中国的世纪》,当时一个美国作者写中国的崩溃论,我写中国的世纪论。那就是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应该是中国的世纪。但是写这本书以后我不想再写下去,后来我写了一本书是关于朱熔基的经济政策、改革开放十年措施。后来我突然间觉得这些对我来说没有意思,中国经济改革是完善的,没有什么要谈的。

    2008-07-16 15:15:56

  • 龙安志:

    但是中国如果没有精神文明,没有一个理念,那么这个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问号。其实应该是追求这些东西,每个发达社会,包括美国,美国是很物质化、商业化,很发达的,但是总是摆在那儿是美国的一种精神,人民的一种价值观,这个在前。但是你没有这个东西,那你做那么多经济成绩会消失,会有灾难,其实还是要追求精神。后来我把所有商业的东西关掉,就到西部追求精神世界。

    2008-07-16 15:16:18

  • 中国网:

    其实你刚才谈到要追求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还是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在西藏这么多年的追寻和研究,你觉得真实的西藏是什么样的?

    2008-07-16 15:16:40

  • 龙安志:

    什么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观点,因果不同的事情。但是我可以说西藏可能是世界最后一个干净的领土。干净的意思是没有被污染,这是很宝贵很宝贵的,从环境来说是没有被污染的,从人民的心来说也是没有被污染的,所以这是很宝贵的。

    2008-07-16 15:16:55

  • 龙安志:

    其实西藏开放,旅游过去,商业过去仍然会有,但问题是怎么让文化可持续发展,这是最重要的,对我来说这是非常关键的。这不只是西藏问题的一个问题,这是人类的问题,因为很多当地文化是经过商业化、全球化逐步消失的。我讲一个概念。我们不要谈全球化,所有人一样,我们要看怎么把文化可持续发展。因为每个文化都是靠经济来发展的。

    2008-07-16 15:17:31

  • 龙安志:

    文化可持续发展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文化可持续发展在中国有非常好的机会,给世界一个模式。中国文化是怎么发展的,原来有黄河和长江,里面可以种麦子、有洋芋,其实是因为有经济的基础,才可以发展文化。你没有那个经济基础,文化发展不了。

    2008-07-16 15:17:44

  • 龙安志:

    所以现在西藏面临的问题是全球化,所有的民族或者少数民族在各国也是面临同样一个问题,就是怎么做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你可以通过旅游、工艺和各种各样的方法,让产业逐步发展。你没有必要所有的人不做地毯,都在宾馆做服务员,这不一定是发展。但即使是我做一些项目,比如我投资地毯项目,当地妇女有这个技术,如果她们不工作,那个技术很快就消失了。很多特产在西藏不是西藏自己做得,是中国别的地方做得,或者印度做得,这是文化冲击。

    2008-07-16 15:18:33

  • 龙安志:

    比如我组织她们,她们可以做一个生产线,这是她们自己的生产线,她们卖多少地毯钱是归她们的。她们可以做老虎地毯,为什么做老虎地毯?概念一是保护环境,告诉人们要保护环境,包括绿松石,西藏很多绿松石,但很多首饰不是西藏自己的东西,都是尼泊尔、印度进口的,所以这种东西是可以发挥自己文化的。而同时,很多人也有经济收入,有经济来源。反过来他们可以为自己的文化骄傲。其实很传统的东西反过来是非常现代化的,所以我觉得在西藏很多人做文化,就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可持续发展。

    2008-07-16 15:18:57

  • 中国网:

    其实文化跟经济是相互的。

    2008-07-16 15:19:07

  • 龙安志:

    是相互的。

    2008-07-16 15:19:24

  • 中国网:

    我知道您在西藏做了很多工作,修路、建学校,建医院,做了很多这样的事。刚才您还谈到做手工艺品,把这种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这些年中国也开始意识到这些问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想知道您在西藏追寻了这么久,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008-07-16 15:19:44

  • 龙安志:

    其实人民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他们非常善良,而且他们生活的节奏非常舒服。

    2008-07-16 15:20:03

  • 中国网:

    但是你有没有觉得他们的节奏和现代的快节奏相比是非常慢的?

    2008-07-16 15:20:15

  • 龙安志:

    好。我有时候在北京早上去写字楼,就看到写字楼的人上上下下忙,打电话。我很同情他们,我觉得他们的生活特别惨。其实他们各种各样的名牌都挂在身上,但其实他们心里是很惶恐的,其实对生活可能并不高兴,而且他们追求什么?今天的工资,明天我的工资,后天我的工资,我能够辛苦一年,可能年底就放几天假。其实他们现代化的生活并不一定使他们很快乐,其实在西藏他们的生活有节奏,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社会里面的人互相认识,也有很多的宗教活动,一个月里面有很多事情,这是很舒服的。其实人有生活,他们的生活不一定是物质化的,但是我觉得他们的生活很现代化。

    2008-07-16 15:20:29

  • 龙安志:

    你看什么是现代化。如果现代化说是最近生产了什么样的名牌,什么样的车,这很现代,其实我觉得这并不现代,这种思维方式是很落后的。其实他们的生活跟环境非常和谐。现在中国正在追求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什么概念?我们怎么把这个概念进入到很物质化的生活,现代化的生活。其实已经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已经在这儿了,应该学习他们的生活。

    2008-07-16 15:20:58

  • 中国网:

    但是你说商业气氛非常浓,西藏也要开发旅游业,西藏的人民是非常朴实的,这个我也有非常有感触。因为我去的时候,当地的人你很少能够见到没有物质追求,没有物质化生活的人。但是随着旅游业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他们。

    2008-07-16 15:21:12

  • 龙安志:

    变化是永远的,人是天天的变化的,环境的变化。西藏的文化原来是什么样的,或者你说中国的文化原来是怎样的,就是怎样的。其实文化是不断发展,不断改变的,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技术、不同经济、不同来源、不同角度,文化仍然在变,仍然在发展的。

    2008-07-16 15:21:43

  • 龙安志:

    问题是怎么样让文化可持续发展,这个不会断,不会消失。前几天有一个采访,有人问我,他说“旅游在西藏开不开放?”我的态度是仍然是开放。不能说不开放,但是怎么开放?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其实开放是怎么引导、怎么让文化能够可持续发展,让旅游发展的好处是收入可以西藏本地人的手里,让他们利用这个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

    2008-07-16 15:21:57

  • 龙安志:

    反过来我发现很多游客,不管是从内地,还是从国外的,到西藏以后,他们就发现人和环境的和谐,包括他们对慈悲的概念,很多人把这个概念带回来。其实不是到西藏去花费、旅游,反过来是很多人到西藏把那边的精神带回来的。我看了很多游客到我宾馆来,他们待的时间长,回来以后整个的生活都变了,整个的思维方式都变了。他们自己对工作、对人的态度,对生活、对环境全变了。其实这是一种交流。

    2008-07-16 15:22:07

  • 中国网:

    您是1981年作为留学生来中国留学的,可以说那个时候刚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初期。经历了这么多年,我想中国的巨变您也都看在眼里,给您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2008-07-16 15:22:22

  • 龙安志:

    谈北京,最深刻的是朱熔基跟我的谈话。因为当时我问他一个问题,我记得很清楚,我问他“你做经济决策,你怎么做?怎么做得决定?”比如说晚上十二点以后批政策,他说要考虑人的思维方式。你的经济理论多好,但是人民不买账,这是没有用的。

    2008-07-16 15:22:39

  • 龙安志:

    从这里给我很大的体会,后来影响我在西藏做事情。其实不管是某一个国家,特别是美国,很多观点是把一个理论,不管是经济理论还是政治理论,把这个砸在别人的头上,说我们的理论那么好,学者都同意了那我们就形成一个政策。后来的事情是很乱的,其实是不从自己人民基层来收集资料,来了解人要什么。

    2008-07-16 15:22:54

  • 龙安志:

    其实这个问题跟西藏,跟各个少数民族的地方,包括非洲、南美洲、美国本土,很多问题要思考,人民自己的文化,还有自己的宗教、自己的生活,一些非常本质的东西。从这个来发展,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政策是最重要的。这是我觉得最深刻的一个事情。

    2008-07-16 15:23:16

  • 中国网:

    所以您也一直在中国西部地区接触当地的人们,我知道你去了很多的省市。

    2008-07-16 15:23:36

  • 龙安志:

    对。

    2008-07-16 15:23:55

  • 中国网:

    一直在追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2008-07-16 15:24:08

  • 龙安志:

    其实这几年我不止在西藏,我也去周边的国家,巴基斯坦、尼泊尔、印度、不丹、斯里兰卡、孟加拉,因为我觉得喜马拉雅山有很多非常宝贵的文化,那个文化包括很多的宗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道教,很多的理念、哲学,就是人类要追求的东西。包括跟经济、政治的结合。

    2008-07-16 15:24:28

  • 龙安志:

    其实我发现很多要做的经济项目就是要减少人的贫穷,要压缩有钱人和穷人的贫富差距。其实从这方面来说,在各个国家的文化中,他们已经有很多的理念、追求,我觉得这些是可以互相学习的,而且有很多的成功例子。比如我非常好的朋友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他是搞微观金融的,叫“穷人银行家”。其实这个概念非常好,用很少的钱可以改变很多人的命运,让他们能够有自己的生意,能够可持续发展,能够自力更生。他不是把钱全部投进去,他是让人培养自己的企业。

    2008-07-16 15:24:41

  • 龙安志:

    其实在喜马拉雅山两边、南亚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个例子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模式或者新的经济状态。这个东西是帮人改变他们的生活,保护他们的文化。我一直是追求这个东西。

    有一次我问过一个拉萨的高僧,我说香巴拉在哪里?他说香巴拉是你天天的生活,你的生活状态,而且你做慈善的东西,这是有功的,会有反馈,这是最重要的。其实你把你的实际理念和实际生活结合,那你就到了香巴拉,这是很实际的概念。

    2008-07-16 15:24:57

  • 中国网:

    在去西藏追求香巴拉之前,你一开始来到中国对北京的传统,像四合院也是非常感兴趣,而且找了专门的传统工匠把它重新修复。对中国的文化可以说一个外国人可以做到这样,让它保持完好是非常不容易的。你为什么一直这么致力于把文化恢复、保持下去,在比较商业化、追求物质的现代社会中仍然突出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008-07-16 15:25:09

  • 龙安志:

    如果你让文化消失,人们没有根,树没有根,可能塌了。如果有蚂蚁咬破根,风一刮树就倒了。其实你说那么多的花、叶子、果都没有用,肯定散去了。其实从这个方面来说,中国也面临这样的问题。

    2008-07-16 15:25:25

  • 龙安志:

    我自己到中国来已经二十多年,其实我的生命都在中国了。但是如果我看那么多的经济成绩将来散出去了,我觉得太可惜了。因为你的果太多了,但是根越来越少,根缺水,而且没有人重视,没有人觉得它重要。但是文化是人的根,这是你的理念,你的价值观念,你的精神,如果都是纯物质的东西,肯定将来中国会面临很大的危机。

    2008-07-16 15:25:42

  • 龙安志:

    从这方面来说,我认为根是在文化里。文化不只是一本书,一个课本,而是你的生活。文化开始从什么地方?很重要的一个角是建筑,建筑是表示人民和环境的对话,你怎么把这个空间变成一个建筑,这个建筑是代表什么?其实是代表很多人的理想和追求,还有他们的价值观念。可以说很多的雕刻都是表示过去中国人的理念,但是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这个东西都是在人和自然框架中发展的,这是必须要保留的四合院。

    2008-07-16 15:25:53

  • 龙安志:

    其实我做这个东西原来不是觉得这是一个好投资,是一个房产,如果我要搞房地产,我会做别的,肯定会做写字楼,当然那是发财的,四合院不是发财的。我必须保护房子,必须让房子能够活起来,能够让这个文化还有一个平台,让那些精神落到那个平台上。所以其实我想四合院也可以当饭馆、客栈,其实原来这个地方是人住,人吃饭,人生活,那就是旅游也是生活。其实很多外国人、内地人都可以进来这个院子。好几次有北京年轻人跟我说,首次来一个北京四合院是到我的饭馆里。

    2008-07-16 15:26:06

  • 中国网:

    我也是。

    2008-07-16 15:26:17

  • 龙安志:

    首先我听到这个很开心,但同时我也非常的难过。因为这是北京的文化,而且这是你的根。你就住在四合院里,或者待在四合院里,或者喝杯茶思考,起码很多东西会体会出来。其实现在的东西都进来,全是西方的东西,跟中国没有关系。说实话,我觉得西方洋酒是现代的鸦片,就是把人弄晕,这个东西都是垃圾。

    2008-07-16 15:26:41

  • 龙安志:

    其实我做得东西的范围很少,保护四合院,起码我们通过街道办事处和东城的领导不断交流,我们就把东四这片全保留下来。其实对我来说,北京那么多的四合院,那么多的胡同,只有那么少的地方保留下来是很可惜的。但是我很高兴能够保留这一块,给下一代的人看过去的北京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很好。

    2008-07-16 15:26:56

  • 龙安志:

    现在我到西藏去继续做这个事情,在古城里面把老房子保留,很传统的保留。而且每次保留一个房子,比如我做一个四合院,或者我在拉萨做一个鼓楼,起码用50个工人做他们的工艺。那些人刻石头、刻木头,肯定保持他们的文化。原来他能刻这个东西,过四五年不刻,那个工艺就没了。其实我也希望更多的人会做这种工作,工艺也能够可持续发展,工艺也有经济来源。但反过来,那个精神也是给人类的。基本上是这样的概念。

    2008-07-16 15:27:13

  • 中国网:

    而且每次你做这样的保护,它的设计、装修你都是要亲自参与的。

    2008-07-16 15:27:34

  • 龙安志:

    全是我亲自参与的。其实我对那些建筑很了解,开始不了解,每一个石头怎么放进去,怎么做,木头怎么截,我非常清楚,而且我没有学过建筑。现在我对四合院的建筑不只是设计图做过了,包括西藏的建筑,把那些石头怎么做,其实很多人类的思维方式就是表达在建筑中。如果你思考这个建筑,你就思考了自己的文化。如果建筑没有,那是什么,你去博物馆看照片,过去我们的照片是这样的,历史是这样的,那这太可惜了,把自己的东西全丢掉了。

    2008-07-16 15:27:48

  • 中国网:

    其实在你拍摄《香巴拉宫随笔》的时候,我知道您也是一路走过去,在沿途也碰到了很多的艺术家、画家,您和他们有一些对话。

    2008-07-16 15:27:59

  • 龙安志:

    对。

    2008-07-16 15:28:08

  • 中国网:

    那您感觉一下,在跟他们的交流中,他们的这种传统文化的概念,他们对文化的理解和保护是什么样的?

    2008-07-16 15:28:21

  • 龙安志:

    其实每一个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是你积累这些观点在一起,可以说是一个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共通。我举个例子,有一个喇嘛成立一个残疾人的工厂,残疾人的工厂生产什么东西?是藏工艺品。我说美国什么玻璃瓶,你给我生产,不,你给我生产一个藏饰什么东西,可以。他养50个人做这个工艺,50个残疾人养100个孤儿,有学校,这是一个社会。保护他们自己传统文化,也是保护他们自己,也给他们自己一个发展的前途。这是给我很大的一个震撼。

    2008-07-16 15:28:31

  • 龙安志:

    还有一个例子,是杨丽萍,当时她做“云南映象”,没有名之前没有人理她,她很艰苦,她的一个目标是把那些少数民族,村子里面的小孩,很多的音乐和舞蹈能够保留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她的节目,慢慢这个东西就消失了。人要到城市里面打工,舞蹈、跳舞、唱歌没有了。

    2008-07-16 15:28:45

  • 龙安志:

    另外一个喇嘛,他在青海,他到差不多5000米海拔成立了一个奶酪厂。我到那问他为什么放在这个位置?你做奶酪,奶酪要出口,要到大都会,城市里面,交通很不方便。他说:方便不方便不重要,天天有牧民能够给我送牦牛奶,我用牦牛奶做奶酪,其实是我要提供他们方便,不要我方便。我要他们能够养自己,他们能够有收入,他们能够保护他们的牧民传统的文化,而且那些牦牛吃这些草,这是一个整个的环境,如果你破坏了,牦牛不在那里,那环境马上就恶化了。

    2008-07-16 15:29:02

  • 中国网:

    是一个生态圈。

    2008-07-16 15:29:14

  • 龙安志:

    是。从这个来说,他是考虑这个问题,才做这个生意,让他赚的钱做什么呢?投资学校,给牧民的孩子上课。包括我最近几年对眼科很感兴趣,有个朋友从美国大学毕业来西藏,收入很低,他主要的想法是要帮人治眼睛。他经常带医疗队下去,用国外的科技、技术治人的眼睛。因为有很多盲人,盲人怎么生活在高原,很小的钱可以让一个人看见。后来我开始赞助很多医疗方面的,我开始做医疗中心,我也培训和尚和尼姑做医疗。为什么?他们更快给人民治病,而且你不需要很高级的医生过来,很多的问题是很简单,有一些就是卫生的问题,就是一个药的问题,但是你可以改变人的生活,也保护你的文化。其实这个东西就是一个善,还有一个就是行动,就是做这个东西,其实很简单。

    2008-07-16 15:29:35

  • 中国网:

    在你的《香巴拉宫随笔》里面,您自己是作者和摄制组的成员,拍摄了整个过程。我特别想知道,您以前学过专业的拍摄技巧吗?

    2008-07-16 15:29:50

  • 龙安志:

    没有。

    2008-07-16 15:30:07

  • 中国网:

    那您是怎么样构思做这样一个系列呢?

    2008-07-16 15:30:16

  • 龙安志:

    这个跟建筑一样,我是律师,我学法律,我也学了经济,这些东西都是很理性的,但是这些东西我都扔掉不做。我现在拍电影、拍纪录片,做建筑,我也设计很多东西,包括我在西藏做的灯笼是我设计的,我是设计师,但是我没有学过设计,我没学过艺术。但是其实这个东西都不重要,你学多少东西根本不重要,是你的哲学,如果你的哲学平台已经很完善,所有的东西都是工具,一个照相机、一个摄像机、建设的工具,就是工具,没有别的。主要是理想的概念,这个概念能够发挥,概念完善,这个东西都很容易,可以随时找。

    2008-07-16 15:30:27

  • 中国网:

    在跟您的交流中,我也发现您确实对中国非常的有感情,而且非常的了解。我知道,您在刚刚来到中国时学习中文还有诀窍,经常在北京的胡同里穿来穿去,吸引一些老百姓和您交流,是这样吗?

    2008-07-16 15:30:42

  • 龙安志:

    你好象研究过我。

    2008-07-16 15:30:52

  • 中国网:

    我查过一些资料。

    2008-07-16 15:31:02

  • 龙安志:

    对,我基本上不上课,我上课非常不好,我当一个学生是非常非常不好的。

    2008-07-16 15:31:21

  • 中国网:

    那您怎么把中文学的这么好?

    2008-07-16 15:31:52

  • 龙安志:

    我的考试基本上差一点都不过,因为我主要是学毛泽东写的诗集,就是实践论,我就是这样,教室里面的东西对于我都是空虚的,其实我学中文,有的时候我上课没兴趣,就翻翻字典,用这几个词去上街用。经常有人笑我,因为我的中文非常的糟。我在街上变魔术,主要和人们沟通,我想把沟通的障碍消失,想办法沟通。我可以用魔术,用一些别的工具,和人在一起可以有一个沟通。慢慢的,中文就可以一步一步地进步了。就是沟通,没有别的。

    包括我现在学藏语一样的,很多藏语的老师说:你现在字不写,没有规则,你就是瞎抓那些词。我就这么做,瞎抓词汇,然后去用,有人就笑我,觉得我这样发音都不准确。但是逐步能够沟通,就是这个目标。我觉得现在很多世界的问题,就是一个问题,沟通不够。

    2008-07-16 15:32:14

  • 中国网:

    我发现您是一个特别喜欢学习的人,你感兴趣的东西你就要想办法把它学到,不管你是不是专业你都要通过各种方法去想办法做到,是吗?

    2008-07-16 15:32:40

  • 龙安志:

    我不是学到,我是做到,绕过学习,学习也是一个障碍。

    2008-07-16 15:33:07

  • 中国网:

    刚才咱们聊天,我了解到,您现在在北京的时间比较少,基本上是在西藏。

    2008-07-16 15:33:19

  • 龙安志:

    是的。

    2008-07-16 15:33:34

  • 中国网:

    下一步的计划还是要在西藏继续寻找香巴拉吗?

    2008-07-16 15:33:46

  • 龙安志:

    我现在是这样,我下一步是把我的精力投入在环保旅游。

    2008-07-16 15:35:23

  • 中国网:

    是在西藏吗?

    2008-07-16 15:35:35

  • 龙安志:

    是的,我想把理念不是说到,而是做到。我还强调发展旅游是可以通过这个来保护文化,因为这是会给文化一个很好的经济平台,能够让文化可持续发展。3·14以后很多人不想投资在西部或者是西藏,但是我有很大的决心,我会继续投资,我们现在还在收购房子,还是要找一些地。而且我喜欢每一个项目,不只是做一个商业,通过刚才我说的,找当地人把他们的文化放进去,让当地工艺人能够在宾馆里面做他们的工作,而且将来他们的工艺品,比如说在客房放一个地毯,那个地毯的生产线可以可持续发展,他们可以继续卖,可以继续有收入,可以保护他们的文化,而且发展他们的文化。

    2008-07-16 15:35:48

  • 龙安志:

    我想在藏区的很多地方做,做一个网络,就是一个旅馆的连锁,希望这个事让外国人也过来,他们可以感受到真正的西藏,了解到这是他们梦想的香巴拉,梦想的香格里拉,也让他们带走一些精神文明。包括内地很多朋友过来,他们到香巴拉宫,有很多的精神震撼,也带走很多想法。从这个来说,这是很实际的,不只是它的理论、思想、追求,你追求或者永远追求是不够的,要把东西落实到一个实际的东西,而且让那个东西能够发挥。从这个来说,做了以后我想在我们有限的平台可以跟海外谈,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别的国家也考虑怎么把文化保留,通过经济的手段或者是工具把文化可持续发展,而且把他们自己的精神,或者是他们自己的精神文明发挥。

    2008-07-16 15:36:02

  • 中国网:

    非常好。我们知道北京奥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很多外国人都要来到中国,像您在拉萨也开了香巴拉宫,在北京也有这样的四合院,我想很多外国人都会问您,如果来中国的话,有哪些值得去的地方,有哪些特色。您是怎么给他们介绍中国的?

    2008-07-16 15:36:14

  • 龙安志:

    其实我觉得我介绍或者是光说还不够,最好是我们有这些四合院,我们有这老客栈,让他们来自己享受,自己感觉,自己感觉是最好的。我跟你说的,不如你自己体会的,然后我能够做到这个,已经对他们来说是最有意思的。

    2008-07-16 15:36:34

  • 中国网:

    现在有朋友跟您预约了吗?

    2008-07-16 15:36:47

  • 龙安志:

    很多人过来,为了奥运。包括我自己的家,我有很多朋友都会住这个地方,很多人来了。

    2008-07-16 15:36:59

  • 中国网:

    奥运会期间您会在北京吗?

    2008-07-16 15:37:17

  • 龙安志:

    我会在北京。

    2008-07-16 15:37:32

  • 中国网:

    今天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跟您聊天非常的愉快,让我们感觉到文化是要可持续发展,是要传承下去的。虽然经济是如此发达,但是根不能丢。非常感谢您。谢谢!

    2008-07-16 15:37:50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btamedia/wms_content/fangtan/2008/318_080716b.wmv

图片大图:

  • 龙安志在四合院家中接受中国访谈主持人采访

    中国网 杨佳

  • “香巴拉”是一个非常和谐的概念

    中国网 杨佳

  • 香巴拉的概念最核心是人的理念、人的积极性、人的态度

    中国网 杨佳

  • 我91年去了尼泊尔,92年去了西藏

    中国网 杨佳

  • 龙安志的酒吧中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老物件

    中国网 杨佳

  • 龙安志的四合院门口停的那辆大红旗

    中国网 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