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记者谈采访感受

中国网 | 时间: 2010-10-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上海世博会主题给人们留下哪些城市印记?

年代电视台、上海特派记者 宋育菁:越南馆就是用一些可回收的建材。比如竹子,他们会把这些建材再回收,运用到其他部分的学校的兴建。有几个案例馆也很不错,比如说马德里馆,它的空气树和竹屋到时候都会复制,在中国的一些城市里面重新复制和兴建。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中国网:就是说它今后会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一些影响。

年代电视台、上海特派记者 宋育菁:是的。我举个例子,台北案例馆有两个重点,一个就是无限宽屏,一个是垃圾资源回收。大家很难想象定点进行垃圾回收,我觉得这是台北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我觉得可以在上海,甚至整个大陆的城市都慢慢拓展起来,这象征着可回收再利用的环保议题。

记者:我相信会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虽然很多人到世博会,最初的理由就是来旅游,但是所接触到的各个场馆,和各个场馆表示出来的对宜居城市的理解、对环保生活的理解,总是有一些火花。无论这些火花是大是小,我们总是接触到了,应该会在以后的生活当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我还是觉得,是不是一两个活动能够改变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或者是改变我们在既定环境当中已经养成的习惯?我觉得这并不是三个月,或者是一、两次参观可以解决的。我觉得这需要更长远的规划,或者是更完善的措施,或者是意识形态上的改变。

文汇报记者 刘栋:我觉得会留下很多影响。整个世博会从最简单的角度看,对上海这个城市的文化程度的提升是很高的,到上海的人都有印象,都觉得上海的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各个方面的市民素质也在提高。更重要的是城市发展的理念,我们原来并不是追求绿色、低碳的理念,我觉得如何让城市更加满足人们的生活,能够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这样的主题,原来我们并不是特别清晰。通过这次世博会,对每一个城市的发展都有自己独特的收获,可能上海的收获更多一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于中国访谈

  智慧的对话,思想的交锋。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人、国际友人做客中国访谈,解读政策法规,阐释新闻热点,讲述世界风云,倾诉人生故事。秉承权威、人文、开放、深入的原则,为网友展现不同人生的精彩历程。
中国网地址:
中国北京海淀区西三环北路89号中国外文大厦B座
邮编:100089

访谈热线

如果您想做客中国访谈,嘉宾请联系:
电话: 010-88828267 010-88828056
传真: 010-88828105
如果您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我们:
E-mail:duomeiti@china.org.cn
网友可进入论坛直接参与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