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记者谈采访感受 |
中国网 | 时间: 2010-10-28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外国游客对世博会有何感受? 环球时报、上海版记者 林琳:因为我做的世博人物报道很多,都是比较国际化的,我们接触的外国人比较多。我个人觉得,举办过世博会的,比如说法国人他们很积极,还有德国人也从很远的地方来看。还有西班牙、葡萄牙,他们历史上在近10年、20年举办过世博会,他们有民众的传统。我看到的是,北美地区的热情没有那么高。但是我接触到的外国人,他们都觉得这次世博会很大。不仅是规模的问题,而是说这次可以真正看到了中国。因为2010年世博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上海又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所以他们在这里看到了真正的中国。以前他们是通过网络来了解,不是面对面的了解。但是现在他们通过来上海,看到了中国人、中国的游客。而且在世博会园区外,他们也接触了很多中国人,所以给他们很多接触到中国人的机会,他们对世博会的评价很高。 我接触到一些游客,游客的称赞也很高。我接触到一些自费来的游客,有的是退休以后的,70岁的,和太太一起过来好几次。他说第一次是5月份过来,太热,9月份天气凉快一些,可以多看一些展馆。我举个例子,之前城市最佳实践区这一块也是被忽略的。大家去的很少,其实那里非常精彩,真正懂行看门道的人都会去看。 我在那天看到葡萄牙馆的可移动观光塔,就是一个酒瓶做成的屋子,木头的、三层。它做成了个人居住的地方,有卫生间、卧室、阳台等等,一应俱全。这是一个设计的概念,就是我们不一定要住在这么大的房子里面,我们也可以住这种很灵巧,对生态很好的地方,因为它是可搬动的。我看到有两个外国游客,是一对夫妇。我和他们聊天,他们说这个创意很好,在上海世博会看到这么好的点子,他说他以后也想在海边买上这么一套房子。所以说上海世博会带来很多很新鲜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是让中国人开了眼界,外国人也开了眼界,所以这一点他们的反映普遍比较好。 还有一个,对我们整个园区的配套和服务方面,他们也觉得非常好。我举个例子,比如大家都说的志愿者,世博会的志愿者服务非常好。还有园区的公共交通,饮用水和排队方面的人性化服务,外国游客对此评价很高。还有许多外国游客都没有看过地铁是在园区里面通过的,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所以他们觉得这是无法想象的。所以这次和往届不同,因为往届举办他们都有了审美疲劳,但是这次上海的世博会他们觉得有很多新鲜的东西。 我在园区里面采访到一个日本人。他收集了1000多枚章,他自费从日本来这里8次,他是一个很普通的日本人。我觉得是有很多的事情,就是说世博会在海外的影响的确很大。这个日本人和我说,他没有办法去旅游全世界,但是在世博会园区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东西。就是各个参展方给大家带来了新鲜的东西,让大家都来开眼界,我自己也开了很多眼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