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专家解读中非关系55年

    时间:2011年2月23日 10:00
    嘉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刘友法
    简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这55年的对非政策是怎样的,面对友好的主流声音和西方炮制的“新殖民主义”,中国应该应对?中国网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就这些问题与您共同探讨。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非洲专家解读中非关系55年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2月23日 10:00 嘉宾: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刘友法简介: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走过了55年的历程。这55年世界经历了动荡诡谲,但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的友谊却没有受到大的动荡。迄今为止,中国已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这55年的对非政策是怎样的,面对友好的主流声音和西方别有用心抛洒的“新殖民主义”,中国应该在这中间做出怎样的选择?中国网邀请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就这些问题与您共同探讨。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收看本期的节目。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个数量占到所有非洲国家总数的80%,从新中国成立得到广泛非洲国家的支持,到从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以至后来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而进行的非洲国家的工作,到与台湾建立所谓的外交关系极少数非洲国家的博弈,从种种迹象表明,中非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外交史上最值得关注的环节之一。下面我们就中非关系与嘉宾进行交流,首先介绍来自“中国访谈”的嘉宾,他是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刘友法先生。

    2011-02-21 09:58:45

  • 刘友法:

    大家好。

    2011-02-21 09:59:51

  • 中国网:

    刘博士,在这一期节目请您归纳出55年中非历史发展史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在节目之初,请您带我们一起走进中非关系的发展史,给我们举出转折性或关联性的事件,就是那些最精彩的时刻,请您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2011-02-21 10:00:38

  • 刘友法:

    中非关系55年简单起来可以由三件大事概括:第一,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铁路,简称坦赞铁路。第二,联合国2758号决议,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三,2000年成立的中非合作论坛,这么短的时间内介绍这么多事不允许,在国际关系上,尤其在中国外交史上可以大书特书的就是坦赞铁路。

    朝鲜战争以后,以美国为首的敌对势力在我周边树起了一道军事、政治、经济、安全的封锁。为了打破外交孤立,为了谋求发展空间,毛主席确立了一个外交战略,这就是从中间地带国家寻求突破口。大约在这个关节点上,非洲大陆区域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通过武装斗争和议会道路取得民主解放和民主独立,这些国家在脱离了殖民主义统治之后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建设,它们更面临市场的问题,资金的问题和技术的问题。它们首先缺的是资金。这些国家纷纷要向国际社会寻求资金的援助。这个时候我们如何寻求外交突破?

    2011-02-21 10:01:52

  • 刘友法: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当时做出了一个很大的政治决策,就是在我们的国民经济和财政十分吃紧的情况下,决定向非洲朋友们打出一个信号:我们愿意提供发展的援助。非洲国家在我们这个信号面前面临一个两难的选择,它们要资金是肯定的,但在冷战这个条件下,它们怕我们资金过去了,要把我们所谓的共产主义的观念、制度也带过去。还有,因为它们怕因为赢得所谓红色中国资助以后,失去发达国家原来的宗主国提供的援助,这时候它们有点犹豫不决。但是毛主席、周总理老一辈领导人就把握住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思想脉络,知道非洲它们想要什么和需要什么,就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作为突破口来展开我们的外交攻势。

    赞比亚是东非国家,南非当时实行种族隔离主义,国际资产过不去赞比亚,全部通过别的道路寻找出海口。同一时期,坦桑尼亚的总统也想发展它西部的煤矿,想拉动沿海的经济发展。这两个国家向世界银行,向美国和其它西方发达国家寻求资金来建立这个铁路的时候都吃了闭门羹。原因很简单,说你这个地质构造太复杂,这条铁路的开支太大,不可能提供。当时赞比亚和坦桑尼亚两位国家的总统不约而同的把目光转到了北京,转到了中国。

    2011-02-21 10:02:02

  • 刘友法: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两国的领导人先后访问中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与中国在战略上各有所需,外交上一拍即合,正式宣布同意中国铺设一条连接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出海口,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坦赞铁路。它差不多有京杭运河的长度。当时中国提供了将近10亿外汇人民币,当时我们的外汇储备总量不到三位数,当时拿出这些钱来,可以说是倾国力帮助非洲朋友建这条路。这条铁路1966年开始谈,1970年开始建。1972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在76个投赞成票的国家中有26个是非洲国家。当时毛主席说:是非洲朋友把我们“抬进了”联合国。这个路当时花了几年时间建成了,到现在它还在发挥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效应。维修、养护这路,到现在为止,有66个人先后长眠于这条路的沿线,留在了坦桑尼亚烈士陵园。我连续六年在那里工作过,在那里扫过墓,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这条路的效果是迅速帮助中国打破了国际上的外交孤立,迅速掀起了一波建交的高潮,使中国可以赢得足够的朋友,赢得我们周边,当时是美、苏两个大国的威胁。简单来讲,坦赞铁路以前发挥了它的历史作用,现在还在发挥作用。它对中非关系的意义怎么讲都不为过。

    2011-02-21 10:02:30

  •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的坦赞铁路,虽然地理上是在非洲修建的一条铁路,但一定意义上它构建了中国通向非洲的一条路。

    2011-02-21 10:03:00

  • 刘友法:

    是的,中国通向非洲,走向世界的一条路。

    2011-02-21 10:03:25

  • 中国网:

    把您刚才说的事件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史上不可磨灭的一段历史,在历史的发展中,虽然有外部环境的推动作用,但更多的是内部发生了变化。在这段时间,中国的内部和非洲的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才使中非关系发展到目前的状况?

    2011-02-21 10:03:53

  • 刘友法:

    中非关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大家一提中国近代史就是郑和下西洋,主要的是去非洲大陆,当时我们走的不是后来西方发达国家走的殖民主义道路,我们带去的全部都是友谊,我们是一种特别的接触和交往。新中国建立以后,总体来讲中非关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验,政治上已经成为了全天候的朋友,经济上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文化上成为很好的兄弟,外交上成为很好的战友。

    追根寻源,中非关系能够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援助、贸易、投资、产业合作一系列的关系综合体,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有国际方面的,有地区方面的,也有中国和非洲国家各个方面的原因。我想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地勾勒一下。从历史上看,在半个多世纪以内,中国和非洲国家都始终面临在一个旧有的基础上,就是要摆脱殖民主义留下的烂摊子,中国经历了半殖民主义的统治,非洲也经历过殖民统治,中国和非洲国家都面临把自己发展起来的艰巨的重任,都面临着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的漫长历史使命。这些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使命使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形成了自然合作的政治动力。

    2011-02-21 10:04:20

  • 刘友法:

    从经济上说,中国和非洲国家都是属于发展中的国家,都面临贫穷和落后,面临建设自己的国家,发展经济的任务。他们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资金、市场、技术、信息方面的外部条件。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几个层次,发达国家是一个层次,中国和非洲国家是属于南方国家,是一个层次,在这两个层次上,中国和非洲都找到了相应的合作窗口,这就是政治基础。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和非洲国家相互以平等相待、以礼相待,相互尊重主权,相互尊重对方的关切,尊重促进对方的利益,形成一个共同发展的态势。

    在技术上,中国经过改革开放引进、消化形成了自己的成熟企业,我们的技术和发达国家技术相比是中下游的技术,但我们的技术是成熟的,是比较容易接受和应用的。还有,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已经都是历史了,它是几百年前进行的。而我们工业化的进程是1949年以后才开始的,这起到一个“实验场”的作用,可以供非洲国家来参考。我们在这中间的经验它们可以借鉴,我们的教训他们可以共勉。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客观和主观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中国和非洲国家历代领导人自从建立外交关系以来,都非常的重视与对方合作的关系,几代领导人的政治决策和政府之间协力执行使中非关系能够保持一个经久不衰发展的势头。我想简单地就做这样一个描述。谢谢!

    2011-02-21 10:04:50

  • 中国网:

    刚才您用的一个词非常好,就是“经久不衰”,2006年1月12日,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可以说这个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中非关系发展的一个“白皮书”,这份文件到今年已经有五年的历史了,您作为一个研究中非关系多年的专家,中非关系这几年也在发生着一些变化,您觉得这份文件对中非关系发展有什么意义?从外交工作层面上来说,它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2011-02-21 10:05:22

  • 刘友法:

    国际国内舆论界和学术界的朋友都很关心这个问题,我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简单来讲,这个文件有几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政治上的意义;第二,经济上的意义;第三,文化上的意义;第四,外交上的意义。

    政治上表明中国和非洲各国之间建立政治上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关系。它画了一个路线图。经济上,表明了拓展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途径。文化上,表明了相互借鉴的一个思路,国际事务中确立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共同推进议程,促进共同发展利益的一个纲领。

    2011-02-21 10:05:53

  • 刘友法:

    具体来说,关于这个文件的政治意义是不是可以这么看,我想主持人和观众朋友们,你们要看看最近几年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开年首次访问确立在哪儿?毫无疑问是在非洲。我刚才讲过了,中国和非洲绝大部分国家的领导人都重视双边关系,这样就为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奠定了一个不可缺失的政治基础。我们想想,非洲有些国家从规模上讲不可以跟中国比,那不是一个规模上的,但是非洲国家不管它的国土大小,它们来了以后,无一例外的都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这就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特点。

    关于经济意义,从这几个方面讲,我们的援助历来是真诚的,中国从来不附加任何的政治条件,我们对非洲的援助和发达国家提供的援助的条件是毫不相干的,那些发达国家是满足它的条件以后它才提供援助。我们之间在贸易上是互利互惠的,投资上、贸易商是双向的。我们的技术合作,成熟技术比较容易被非洲国家工业所吸收,所应用。我们的文化合作也体现了相互尊重、相互借鉴,中国和非洲文化都有渊源的历史根源,中国文化和非洲文化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过历史性的贡献。

    2011-02-21 10:06:47

  • 刘友法:

    文化领域的合作,我们在非洲建立起来的孔子学院,通过建立奖学金、志愿者和项目的援助,对于双方促进共同的文化事业和合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从外交上看,中非关系的第二个关键时间那就是联合国2758号决议,在76个赞成票中有26票是非洲兄弟们投给中国的。毛主席当时说是非洲兄弟们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这是历史的经典。

    新形势下,中非在外交上都面临这几个方面,在“后危机”时期,中国和非洲国家如何把各自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相互的合作来促进各自的发展,促进共同的发展。互相开展贸易使双方的市场做得更大,经济规模做得更大,通过技术的合作使各自都逐渐摆脱跟着发达国家屁股后面“爬行”的“怪圈”,这是打破这个“怪圈”的有效载体。

    这是我简单地从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四个方面看待它。五年回顾一下,它的生命力还在,新形势下,有些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整,但总的框架我想它的生命力还在。

    2011-02-21 10:07:52

  • 中国网:

    据我们了解,目前仍有部分的非洲国家与台湾建立着所谓的外交关系,我们的态度是什么呢?您认为这个问题最终的解决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条件呢?

    2011-02-21 10:08:27

  • 刘友法:

    我很愿意跟广大的观众和听众分享我个人的见解。我们回顾一下国家的历史或近代史,回顾一下国际近代关系史,中国是唯一一个还没有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的大国。为什么这么说,台湾问题是我们十三亿中国人民心中的一个痛,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所以我要说,中国的国家统一是历史必然,同时国家统一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需要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尤其需要非洲国家的理解和支持。

    刚才主持人说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觉得台海这个关系现在已经处在良好的发展势头当中。我们要解决国家统一问题,既急不得,也拖不得,看起来是个矛盾,但实际是个辩证的过程。国家的统一在于中国大陆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我们社会持续地进步,它就是一个“吸铁石”,慢慢就是一个融合、渐进的过程。看看欧盟的发展史,27个国家,慢慢各个国家都在消融,更何况是统一呢。还有非洲国家领导人政治的决策也很重要。

    2011-02-21 10:10:06

  • 刘友法:

    三,中国政府一再阐述这一条,国家在外交选择上,我想它不是强迫给予以及强迫被接受的状况,非洲国家有自己的权利决定跟什么样的国家保持外交关系。但是我们赞赏绝大多数非洲国家所坚持的“一个中国”的政策,也赞赏与台湾现在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做出的承诺,就是“只与台湾保持经贸关系,避免与台湾当局发生官方的交往”,我想这个政策还会继续。

    第四,继续进行国际之间的合作。在这个过程中上述几个条件满足了,我想我们中国的国家统一将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局。

    2011-02-21 10:11:10

  • 中国网:

    我非常欣赏您对这个问题斩钉截铁的回答方式。众所周知,中美关系的发展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同时我们也把非洲国家的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您认为这两者如何平衡?

    2011-02-21 10:11:19

  • 刘友法:

    各位亲爱的朋友们,要看我们国家的布局,大国是首要,周边是关键,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发展的根基,非洲国家清一色由发展中国家构成的一个大陆,五十几个国家都是我们外交必须经营的板块,都是我们外交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因此,外交关系对中非关系来说,或者反过来说,中非关系对我们外交大局来说,它是一个必须要做好的外交大文章。

    第二个层次,这些年来,中非关系已经由过去的纯粹的我提供援助,你接受援助的关系,到现在已经发展成贸易、技术、产业综合的合作的关系。中国政府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在改变。中国的企业过去了,中国的人过去了,这就产生一个结果,我们有意无意地触碰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非洲苦心经营的既得利益,在这个触碰的过程中,会有误解和矛盾冲突,这是自然的。但是中国和美国在非洲产生战略冲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大家的安全,全球的重点肯定不在那儿。这是第一。

    2011-02-21 10:11:51

  • 刘友法:

    第二,中国和美国在非洲都有自己的利益,现在的国家关系,纯粹的、道义上的利益关系已经不存在了,它是综合利益结合的整体。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和美国都有自己的利益,美国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我们也有自己发展利益的诉求。这两个利益如何平衡?一,我们认为政治上要有一个相互的对话,可以通过战略和经济对话机制,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是从政治层面避免矛盾失控。二,中国和美国的企业在非洲都应该遵循国际公约的经营规则,按国际交易规则去做,你这么进来的,我也这么进来的,井水不犯河水。三,非洲国家需要通过跟发达国家,跟中国这种新兴国家从不同的方向进行合作,谋求发展利益,我们进去了,也给非洲国家提供了新的谋取资金、市场、技术的窗口。在这方面,政策的协调,交易规则的透明度,以及中国和美国能否合作起来,不但在那里谋求经济,也在那里提供合作的援助。我本人有幸参加了中美合作以及向非洲国家提供卫生援助的可行性研究,我觉得这就是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非洲未必需要刀兵相见。我们可以通过合作促进共同的利益,非洲接受援助的国家和我们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我想这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总体来说,中美在非洲应该通过政治协调,通过技术的合作,尽量避免正面的冲突,这是我们在新的时期,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期需要解决的一个外交课题。

    2011-02-21 10:12:28

  • 中国网:

    有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报道称:中国的对非援助和对非投资是新的“殖民主义”。它们并趁机在此期间抛出“中国威胁论”。中国和非洲国家的一些政府官员已经在不同场合驳斥了这些不实的言论。也可以说,这些歪曲报道最初的意图是想离间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关系,但结果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您对这个事件是怎么看的?

    2011-02-21 10:12:58

  • 刘友法:

    这个问题也是我经常碰到、遇到的问题,我很愿意与大家分享我的看法。现在在国际上,确实有那么一些政界的人物,学术界的人物和理论界的人物,他们心照不宣地朝一个方向去努力,那就是炒作中国的问题,把中国和非洲国家发展的问题混到一起谈,指责中国在非洲的存在是中国对非洲实行的新的“殖民主义”的经济政策。

    我是搞经济研究的,关于搞新“经济殖民主义”我做了一些探索,我认为这些人要么对新“经济殖民主义”的概念无知,要么他对中国的经济发展看不惯,看到你发展就要损你,就要贬低你。就这一点我想给观众和听众解释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实际上新的殖民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原来的宗主国在失去了殖民地以后,它的政治特权没有了,在经济上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手段。同时发达国家与本国跨国公司合作起来,把目标国家锁定在自己分工的框架之内,使这些国家继续成为他们的原料供应地、产品销售地、政治的附庸。这就是新的“殖民主义”。中国在非洲没有任何殖民地,这与新殖民主义毫不相干,所以他们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新殖民主义的概念。

    2011-02-21 10:13:23

  • 刘友法:

    新殖民主义有几个特征:第一,通过附加不合理的条件来提供援助。我刚才给大家介绍过,中国对非洲提供的任何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的条件。

    第二,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来占领市场获得高额的利润。我想中国的公司在进入非洲市场的时候,大部分市场,成熟的市场,可以开发的市场,都已经被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瓜分得差不多了,中国公司去的地方都是开发条件比较艰苦的地方,开发成本更加高昂的地方和项目。中国要在不熟悉的领域上与发达的跨国公司竞争,谋求超额利润,这是不可能的,也不现实的。

    第三,低价收购发展中国家的原材料和初级产品进行不等价交换,这要两方面看。现在所有的国家公司在国际上进行投资、生产和交易都必须遵循国际公用的交易规则,我想中国公司在国际规则的框架内进行生产和交易,也谈不上是新的殖民主义的经济做法。

    第四,利用技术优势进行技术垄断,让技术转让成为掠夺超额利润的一个工具。我们中国转让的首先是成熟技术,它拿过去就能用,就能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我觉得这个跟源头的技术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引进了技术再出口的技术,它的成本是一次性的,我们引进的源头技术再出口给它们是两次性的。

    2011-02-21 10:14:40

  • 刘友法:

    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与非洲国家进行的经济、技术、产业合作,基于的都是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三大原则。在援助方面,我们提供的援助从来不附加任何的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公司到非洲去了,个人过去了,但是这些公司和个人绝大部分是遵循国际的交易规则,不否认有一些坏的“苹果”,它确确实实败坏了中国产品的信誉,败坏了中国公司的形象,但并不代表中国整个系统。中国政府在推动公司、个人去到非洲实行所谓的新的经济殖民主义政策,中国没有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

    还有一条,中国政府一直在教育鼓励我们在非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要尽力按照国际的标准去实行或兑现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通过这些帮助项目和公司生产所在地,改善周边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我想这不是新的殖民主义者想做或愿意做的。

    2011-02-21 10:15:17

  • 中国网:

    最后我们还是展望一下中非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您对中非关系发展的美好前景有什么期待?有一个词叫“穷朋友”,中国和非洲国家关系可以说是“穷朋友”的关系,那么今后中国富裕了,还会与非洲国家同舟共济吗?未来中非关系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2011-02-21 10:15:41

  • 刘友法:

    我认为这是战略的问题,也是发展的问题,现在中国还谈不上是“富朋友”,中国的人均GDP还不到4000美元,可能观众和听众朋友们还不知道,非洲有12个国家人均GDP高于中国。中国和非洲国家发展南南关系当中还有一个层次的问题。

    第二点,我们要搞清楚的,在过去55年来,中国与非洲国家有援助关系,从投资贸易,技术合作、产业合作等发展程度,这种不断深化的合作对我们双方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个势头通过中非合作论坛,通过中非两方面国家领导人的会晤会得到继续的关注。在国家政治中,领导人的观点非常重要,中国以胡锦涛为首的中央领导人非常关注中非关系,非洲国家领导人也非常关注它们的国家与中国的关系。这是一个保证。

    第三个层次,中国和非洲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外交上的合作都是基于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四个原则。有了这几个基本的认识点,我想在未来的中期或者长期的时间当中,中国和非洲的关系将可望继续沿着这个轨道向前发展。

    2011-02-21 10:16:03

  • 刘友法:

    作为一个学者来说,要谈出他的关注点,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回忆了一下,胡锦涛主席访问尼日利亚的时候有过一次非常中肯的,关于中非关系未来发展的演说。按照胡主席演讲的思路,我提出下面几个可以关注的点:

    第一,政治上互信。主持人刚才也提出来了,很多观众可能也在问,我们中国发展了,中非关系还要不要保持?原来兄弟般的情谊和兄弟般的合作关系还要不要保持?我想这个合作关系是可以得到保持的,它的基本点是中非之间的政治互信关系要保持,中非领导和普通领导人都要更好的认识到本方的国情和对方的国情,把双方的情况都了解清楚了,再理解各自的领导人在共同会晤当中做出的政治决策,只有这样做出的政治决定才有执行的基础。

    这种政治合作、互信体现在联合国多边层次,体现在中国和非盟地区的层次,中国和多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地区和双边、双多三个层次,我想它的政治基础就有了,有了政治基础以后,经济和其它关系基础都不在话下。要注意的问题是,要形成新的共识,要扩大利益汇合点,要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各自的关切,要实实在在地解决存在的问题。如果不解决问题,问题越来越多,门槛越来越高,这个行动是不畅的。做到了这几点,中非关系在政治上就有了依靠。

    2011-02-21 10:16:43

  • 刘友法:

    第二,经济上要不断地扩大互利共赢的合作途径。现在中非之间贸易在不断拓展,回顾一下,到2000年,中非贸易经过差不多四十年才达到100亿美元,到1000亿美元才花了十年。去年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情况下,中非贸易还保持在900多亿美元的水平。我想随着各自经济回到发展的轨道,随着非洲经济继续的发展,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不断地增加,将来投资拉动的贸易会拉动中非贸易更加高速的发展。

    经济是一个,第二是投资,现在非洲在中国的投资越来越多,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增长的速度相对可以说更快一些。这几年据我个人的统计已经超过200亿美元了。大家可能要问了这么多,是不是最多?不是。非洲吸引国 际投资的总额超过将近4000亿累计量,我们只有200亿,可以说只是一个零头。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市场潜力还大得很,就看政府怎么引导,企业怎么开拓。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也给非洲企业寻找投资的场所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所以,双方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确保贸易和投资。

    第三个合作的根本保障就是技术合作和产业合作。举个例子,非洲现在很大的一个软肋是基础设施,现在还没有一个连接整个非洲大陆的铁路和公路系统。你想想,许多内陆国家要靠航空运输、发展经济,这个成本你想它可以承受吗?几十个国家就只有几个小的板块市场,非洲大陆要实现共同振兴一定要解决互通的问题,尤其是通信和交通,这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方面。

    2011-02-21 10:17:23

  • 刘友法:

    还有一个是民生合作问题,中国和许多非洲国家面临确确实实的民生合作问题,我们的政治在不断改革,经济在不断发展,如何把经济利益不断惠及到普通老百姓上,中国和许多非洲发展中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相互借鉴社会发展,宏观管理上,中非之间还存在很大的合作领域。

    在文化上,非洲的文化,全球的文化某种意义上都可以追溯到非洲文化的根上去,中国的文化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追溯过去。中国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非洲是人类最早的祖先,有证据考察具有340万年的历史。在发展当代文化过程当中,中国可以在很多领域向非洲进行借鉴。

    安全、外交上,现在中国和非洲许多国家都存在多种意义的安全问题,非传统意义的安全问题中非都需要携起手来,比如海盗的问题,我们的军队已经过去了。另外还有流行病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解决,另外还有气候的问题,这些都是安全问题。非洲正在面临另外两个问题,水资源的安全和粮食安全,这两个问题都需要中国政府和非洲国家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更好地展开战略的对话,政策的协调和产业的合作。这些都是安全上的合作。求人不可以,就是求自己,“穷朋友”帮“穷朋友”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帮助。

    2011-02-21 10:17:55

  • 刘友法: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给国际社会一个非常明确的警示,就是现有的国际经济机制已经彻底地失去了功能,要改,怎么改?它的着力点是什么?要照顾我们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受到保护,也就是说如何确保这种改革不是以牺牲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利益为前提,你改革首先是为了保证发展中国家,世界的发展离开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既然现行的不合适了,要改,最重要的是建立新的,符合绝大多数国家发展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这有经济的,安全的,政治的。中国和非洲国家如果形成一个声音,提出共同的议程,提出共同的主张,来促进我们共同的利益,提出我们的主张,使我们能够通过新的国际机制的构建,来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2011-02-21 10:18:17

  • 中国网:

    好的。今天我们与刘先生由点及面地一起回顾了55年中非关系的发展史,在这里要祝愿中非关系能在互信的基础上,共赢的状态下更好地发展下去。再次感谢刘友法先生作客中国访谈,感谢各位朋友的收看,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了,再见!

    2011-02-21 10:19:01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mms://wmv5.china.com.cn/VOD/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02-20-lyf_1298344458.wmv

图片大图:

  •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 刘友法

    中国网 杨楠

  • 坦赞铁路的效果是迅速帮助中国打破了国际上的外交孤立,迅速掀起了一波建交的高潮。

    中国网 杨楠

  • 访谈嘉宾与主持人深入交流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在非洲没有任何殖民地,与新殖民主义毫不相干,损中国的人应该好好学习新殖民主义概念。

    中国网 杨楠

  • 这些共同的历史,共同的责任和共同的使命使中国和非洲国家之间形成了自然合作的政治动力。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政府一直教育鼓励在非洲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公司要尽力按照国际的标准去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网 杨楠

  • 中非之间要注意形成新的共识,扩大利益汇合点,拓展新的合作领域,更重要的是照顾各自的关切。

    中国网 杨楠

  • 非洲大陆要实现共同振兴一定要解决互通的问题,尤其是通信和交通,这是具有很大潜力的方面。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