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标题
- 杨卓舒:善心是成功的前提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6月13日 14:00 嘉宾:卓达集团董事长 杨卓舒简介: 从最初的英雄情结,到后来的产业报国,再到后来的慈怀济世,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希望每个人都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公正、阳光、合理、安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在他的眼里,有一颗善良的心是成功和幸福的前提,也是社会和谐的前提,他希望每个人的善心都影响自己的孩子,影响自己的家庭,影响到这个社会。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您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今天我们很高兴地邀请到了卓达集团的董事长杨卓舒先生做客我们的节目。杨总,您好!在见到您之前,我们了解到,四十岁之前您都是从事新闻记者工作的。那么四十岁之后开始弃文从商,与其这样说,我们还不如说您有更多的追求和更高的理想了。您是如何联系到这两样的事物,并且让它们做到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呢?
2011-06-13 09:10:10
- 杨卓舒:
有的人从文就从得很好,但是从商就不行;有的人会从商从得很好,但是从文就不行;也有的人能从商,也能从文。能从商从文好像就是人既喜欢吃苦的又能吃甜的,喜欢吃辣的又同时能吃酸的,也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2011-06-13 09:10:32
- 中国网:
比如说要是以笔杆子为生的人,他可能在观察社会的角度等等,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是有的。但是如果说让他去做实业,让他去做企业、做商业这些的话,也许他没有这种机遇,或者说没有这种勇气。那您是哪儿来的这样的勇气,四十岁之后开始从商的呢?
2011-06-13 09:10:52
- 杨卓舒:
关于从文的人对社会的认识深刻,这个也不一定。我们现在很多专家、学者都是从文的人,对社会的认识就非常肤浅。说不从文的人,从事企业的人,对社会的认识不深刻,也不见得。因为从事企业的人是在社会的最深处、第一线,时时刻刻感受到这个社会,社会所有的方面都要亲历、都要感受。所以说,人对事物的认识不是因为从事什么,而或者是切肤之痛,或者是感触特深、亲身经历等等这些。所谓切肤之痛,你比如说体制的不健全、改革的不到位、市场经济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企业发展就遇到很多障碍、很多困难。所以,办企业的很多人都有切肤之痛,这个认识就比从文的人要深刻得多。比如说某一项政策,它是切合实际,推动经济发展,那办企业的是最直接能感受到的,或者整个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包括国内物价的问题、劳动力上涨的问题,专家、学者很多是脱离实际的,他并不懂得企业的艰难。
2011-06-13 09:11:21
- 中国网:
您觉得这个其中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呢?
2011-06-13 09:11:31
- 杨卓舒:
就是说只有在企业里,只有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的人,才能深知办企业的艰难,才能深切地感受到。比如现在我们不说房子,但是我是做房子的,还是说房价的问题,房价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要把房价搞高了、谁决定把它搞低就能办得了的事情,不能无视规律,就像春天一定要来,来后一定是夏天,夏天后一定是秋天,秋天之后一定是冬天,四季轮回,规律是不可改变的。人所以说能够由自在到自为,这是一个哲学范畴的概念,就是由不能自主的、被迫的、随波逐流的,变成自为的,这个过程,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上,这个过程实际就是认识规律、掌握规律,而不是跟着规律对着干的过程,是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四季能改变吗?改变不了。谁能把地球倒转过来?倒转不了。谁能改变地球、月亮和太阳之间这三者的恒定关系?谁也改变不了,那是自然形成的规律。所以,规律是不可以随便改变的。
2011-06-13 09:11:43
- 中国网:
您从事地产行业已经有18个年头之多了,应该说在地产界做得也是非常的不错,也创造了很多老百姓都安居乐园、家园,您对于未来这个房产方面的规律刚才也讲过了,这个春天可能会来到,或者说这个规律是必然要遵守的。那您觉得在地产界这样一个规律,未来的发展趋势什么样呢?
2011-06-13 09:11:59
- 杨卓舒:
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市场,政府做事是政府的事情,你比如说廉租房、保障性的住房,这个政府应该做,政府就是干这个的,政府的职责。要不收了税干什么去?除了用于国防、科研、教育,其他以外,用于民生、解决住房。但是属于市场行为的,人是干预不了的,它是规律,也不存在什么高尚不高尚或道德不道德。你能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给所有东西以生命,春天就道德吗?春天道德在什么地方?你也不能说夏天万物繁茂它就道德了。
2011-06-13 09:14:09
- 中国网:
四十岁之前您是做新闻行业的,从文的这些年当中,您认为给予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呀?
2011-06-13 09:15:49
- 杨卓舒:
我觉得最大的收获不是当不当记者,也不是过去搞没搞过新闻工作宣传等等,不在这个,而是读书。不从事文字工作者的,几十年前读书,特别是童年、少年坚持读书,一生也是非常有益的。我觉得我能有一点点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读书。我前段时间又重新读了《巨人传》,因为有一个大学生毕业了,招到我们这儿来,来实习了。我问他理想是什么?这是我在二十年间第一次见到有一个说理想要做政治家。我说:“你读些什么书?”他说:“读《君主论》。”读了六遍《君主论》。 他把《君主论》里头做了很多眉批,写了心得,然后我就把这本书要过来了。
2011-06-13 09:16:18
- 杨卓舒:
看了看他的笔记本,因为这本书我在很早很早以前,比他还小的时候我读过。我感觉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时代的感受,一个人对同一本书在不同时代读,也有不同时代的感受。但是所有这些书对人起最重要作用的而是那些能使人产生崇高情感的,能使人产生远大抱负的、宏大志向的,这些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群伟大的英雄在激励着自己。所以,到现在如果要是从幼儿园开始就是考试,一直考到大学毕业,人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精神营养需要,没有给孩童、学生很多业余读书的机会,读那些非常能够使人充满远大理想的这样的书,所以,想成长起来一些国家栋梁、民族的希望是不可能的。
2011-06-13 09:16:57
- 中国网:
我们可以从您的作品当中,就能够感觉得到您是有着自己信念和理想的人,比如说您有一部著作叫《论英雄》。刚才我们也提到了,可能从小读的很多书当中,从中吸取到的东西,给了您一种信念,甚至给了您一种英雄的模范榜样。那在您心目当中,什么样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英雄的形象呢?
2011-06-13 09:17:47
- 杨卓舒:
这个英雄,他的表现方式是很多的,但是他又有它的共性的东西,崇高、献身、理想主义,我们常常说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献身的,这是所有英雄的共同的东西,不具备这个,他就不能成为英雄。我那部《论英雄》,前后一共论了六七十次,得有四十多万字,那是一个偶然,看到张艺谋拍的《英雄》,关于秦始皇和刺杀秦始皇的故事。一个是刺杀秦始皇的人是一时的英雄,而秦始皇是最亘古不变的伟大的英雄。刺杀秦始皇的人也不能成为英雄,因为刺杀秦始皇,你在主观上也没有要解放谁,要如何如何。秦始皇就更不能是英雄。而在我们的民族价值观当中,胜者王侯败者寇,谁不择手段获得成功,谁就是英雄。
所以,这涉及到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问题,这又回到刚才读书的问题,当一个民族的价值观,这个价值取向不正确的时候,人们读书也读不好。况且我们还错过了很多读书的机会,他应该在童年读的书,你拿到大学去读已经没有意义,就像你见过有二十多岁的人在吃母乳的吗?吃了和儿童时期也不一样了。读书也是这样,少年应该补的钙,应该滋生的心灵营养,到青年再补,已经来不及了。
人的成长是两个体系,一个是生理体系,一个是精神体系。生理体系该补哪个阶段,有什么样的食物、营养,这是必需的,精神体系也是如此。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说的英雄的问题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不能滋养和产生出一大批,一批又一批的、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这个是没有希望的。而且所有的繁荣都是虚假的。
2011-06-13 09:18:11
- 中国网:
对,刚才在我们看来已经讲了一些关于英雄在您心目当中大概的样子。您觉得现在作为一个企业和企业家来说,我们怎么去,时势造英雄嘛,您觉得从哪些方面可以去帮助现在的年轻人,可以去树立更多的真正的英雄?
2011-06-13 09:18:59
- 杨卓舒:
应该说这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是不是一个产生英雄的时代,是一个呼唤英雄的时代,也是一个匮乏英雄的时代。英雄的产生背景,他应该是一个伟大的、崇高的、充满激情的,哪怕是有缺陷的这样一种生活。比如说我这次来到烟台,偶然间听说这里某一个区长的老父亲在几十前年人民公社时期,一个党支部书记,是全国劳模,我认为他比当年大寨的陈永贵要伟大得多、要崇高得多、要英雄得多,他是真正的英雄,连陈永贵来了也感叹不已。当五十年代,全国“大放卫星”,亩产十万斤、二十万斤的虚假胡吹的时候,他坚持他的亩产就是六、七百斤。虚报了十万斤的,就得多交公粮。全国可能也仅有他这一个村子没有挨着饿,但是他老是被批判,别人都举红旗,他老是举白旗。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叹。所以,我说我最近我要去凭吊这位老人,他已经故去了,这是英雄,这是了不起的英雄。我说他救了一村人,就等于救了一个世纪。
2011-06-13 09:23:55
- 杨卓舒:
因为他在那个位置,他就对这一村人负责,这一村人就是一个世纪,这一村人就等于全中国,就等于所有的人。什么是英雄?这是英雄。时代过去了,但是这种英雄精神应该永远激励着人们,历史是由英雄和民众共同创造的。
在一定的条件下,英雄起的作用就是决定性的。没有英雄,都是老百姓,行吗?当然,英雄也不能脱离老百姓,但是没有英雄肯定不行。所以,英雄才是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最宝贵的东西。这个不是谁希望谁读点书就能成为英雄的。
2011-06-13 09:25:11
- 中国网:
当然,在现下和平年代更有更多种的解读方式,那我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有这种英雄的情结,比如说对自己的要求上?
2011-06-13 09:25:35
- 杨卓舒:
这个也是没问题的。因为自童年、少年起,几十年,这种英雄情结一直萦绕在心头,这是没有问题的,也在激励着自己。所以我说,我本人不是英雄,但是我非常敬慕英雄。
2011-06-13 09:25:48
- 中国网:
您之前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的时候,我有在注意到,您提到过个人,还有社会的责任、理想,包括一种崇高感。在这种讲述当中,我明显能够体会到您不管是作为一个自然人,还是作为一个企业的带头人,那种真的、发自肺腑的那种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包括自己的一种盼望。
2011-06-13 09:26:07
- 杨卓舒:
我说过,我希望自己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公正、阳光、合理、安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边,我也希望我的孩子、孩子的孩子都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边。当然,有人说你何必呢?如果你感觉到它达不到,你可以带一些钱走啊,哪还不能去呢?但是我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产生了这样一种不可更改的、不可动摇的东西,那就是我但有一口气在,我就得不停地希望、不停地追求我自己所生活的国家应该是这个样子的。
2011-06-13 09:26:22
- 中国网:
当您的这种个人的想法、理想、追求与现实当中的一些事情发生矛盾、冲突、不匹配的时候,您会如何去面对呢?
2011-06-13 09:26:31
- 杨卓舒:
一方面坚持,一方面逐步地调整。但是本质的东西是不能变的,是改不了的。时代不一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不应该是矛盾的,我们也看到了,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完全市场机制的国家,在特定时代,它也有一大批英雄。比如说日本核电站泄漏,日本核电站泄漏那些志愿者,那些自卫队的成员,那些核电厂的工人、工作人员,奋不顾身,明知在辐射之后,有的是必死无疑,明知必死,但仍然非常从容、争先恐后。招募志愿者的时候排着长队,是争先恐后,这就是英雄。所以,这时候如果没有英雄,老是按照我们原来教科书的思想,人民群众,这时候人民群众起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这时候只能是英雄在起作用,一种英雄主义在起作用。
2011-06-13 09:26:40
- 中国网:
评为“全国十大慈善家”也是社会对您的肯定。您和您的企业都为此做了很多的事情,做慈善现在很多有责任的企业和企业家有了余力之后,都会来这样做,但我不知道对于您来说,我想听听您的初衷是什么样的?
2011-06-13 09:27:23
- 杨卓舒:
也没什么初衷,就是觉得我没能力,那没有办法;我要有能力,我觉得不做不应该,做是应该的,不做是不应该的。所以,这也不存在什么崇高不崇高的问题。而且我也讲了,我从来不因为自己做了,认为那些不做的人或者做得少的人就不崇高,我也从来不认为自己做了就有多么崇高,我愿意,你愿意做,你有能力做。个人和个人的心理感受不一样,我觉得我有能力,我要不做,我就觉得我很对不住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我是站在这样一个底线上,我觉得我对不起人家,我要有能力。而且我一再讲,这个慈善如果仅仅局限在靠企业家、靠有钱的人来资助,这个不行,整个社会都应该是慈善的、慈世的。
2011-06-13 09:28:08
- 杨卓舒:
爱、善是美好的,整个社会都应该如此,无处不在,这个慈善。我曾经讲过,上电梯给别人让出空间来,自己靠边;到医院踮着脚、侧身,关闭手机,开门的时候轻开、轻关;吃完饭在餐厅,把椅子给推回到座位里边去,服务员来收盘子的时候,给服务员帮助递一下盘子,方便一下,给提供一系列;走在路上,随手扶别人一下;别人推车帮别人推一下;别人的孩子可能到了危险的地方,你先于父母到达的时候,你帮助引领、照顾一下,慈善无处不在。前天,我们在这儿熟悉考察项目,那边正在开发建设,有一条比较窄的水泥路,没有任何标识。尤其是夜晚,没有任何标识,很危险。我看到路边有石头,就和工作人员,一起搬石块都垒出一块警示来,这样人们在开车的时候,晚上和白天远远看到有石头堆在那里,他就会减速。这个需要你付出什么?什么都不需要付出,对不对?
2011-06-13 09:28:39
- 中国网:
确实。您提到这个,我感觉它更加亲民化、更加的平易近人、更加的是每个人都能够切实去做的一些细微的小事,一些细节,而可能更多我们听到的所谓的慈善,它是戴着一个很高的帽子,甚至是只是有钱人的专利可以去做的,今天从您这里面,我得到了不同的解读。那另外一方面,我也在想,作为一个做实业的人来讲,那我们可能对于慈善的理解,包括未来的发展,这种定位都是不同的。那您有没有思考过,可能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例如说像有的人那样来成立基金会,或者某些慈善机构,或者以更好的方式去继续这种慈善呢?
2011-06-13 09:31:49
- 杨卓舒:
也许会成立一个机构,但这个机构到底是以基金会的形式还是什么样的形式,还得需要细细地研究。我不希望用社会的钱,如果成立基金会,也就是做大自己,把专用的一笔慈善款拿出来,然后用它或者再投资、再扩大、再增值,然后让它能够永续利用,也包括可能要办,或者将来三两年后一定会办养老院、孤儿院等等这些,办慈善学校,包括医院类的,这些一定会做的。但是,有人出主意说出一部分资金,然后经过国家批准以后,还可以吸纳一部分社会资金,我还不想这样做。
2011-06-13 09:32:18
- 中国网:
您是在做我们这样一个实业之前,就会有想法说我将来要做什么什么样的事情,例如说养老院、孤儿院,可能这是最终的目标。但是我通过我的其他方面的努力,去为我积累一定的,等于说积累一定的资本也好,或者一些基础也好,让我去最终实现我的目标,我不知道您是哪一种?
2011-06-13 09:33:04
- 杨卓舒:
都不是。我办企业之初不是为了将来能够办敬老院、养老院和孤儿院、办慈善学校,和大量的做慈善的事业,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但是本质上是一样的,因为我自少年到青年,我的理想一直是从政,献身给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然后再写着千古不朽的文章,这是中国文人士大夫这种几千年来“读书做官为天下”这样一种情结,毕竟已经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后来发现自己性格不适合从政,于是转向做实业,去搞房地产。搞房地产也一直在探求,刚刚有了一些积累的时候,就想多办些实业,能给国家在几个方面做成一些样板、模型,社会模型,能在全国推广等等。
比如说我们实业上做过服装产业园,现在又搞文化产业、养老产业、现代农业等等这一系列,包括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等等。说产业报国,报国,国是谁组成的?国也是老百姓组成的。社会,好人关心社会,这是我一句话,社会是谁?社会也是群体。所以说,做企业也是这样一种初衷,这样一种想法,而且一直念念不忘从政,老觉得企业不管办得多大,这一生不能从政。
2011-06-13 09:33:33
- 杨卓舒:
这对于我来说也是很遗憾、很悲哀、很不成功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有了经济力量,做一些慈善的事情,就是很自然不过的,它和自己的初衷、追求都是一致的。
2011-06-13 09:34:41
- 中国网:
我知道贵公司刚刚推出了一项低碳建材产品,以及产业化的新技术,由此产生的技术创造,可以使新型的住宅年限在百年以上。那您能不能给我们很简单地来说一下,这到底是一项什么样的技术?
2011-06-13 09:34:55
- 杨卓舒:
这是由22种国家专利形成的一个综合的技术,这个技术通俗讲,就是它的全部成功的诀窍就是一种黏合剂,这种黏合剂不仅有极高的黏合强度,而且零毒素,没有任何毒素,并且能够释放出来负氧离子,这是在全世界目前唯一的。它的极强黏合度能达到什么程度呢?经过美国500次速冻、速温实验,就在瞬间降到绝对零度,零下271度,然后又在瞬间升到1000度,500次之后,我们所合成的材料不发生任何质量变化,没有任何变化,1000度它不燃烧。
2011-06-13 09:35:12
- 中国网:
它主要应用在什么上面?
2011-06-13 09:35:32
- 杨卓舒:
它无处不在,你比如说我们整体造的房子,墙板、屋面、屋外面,包括桌子、椅子,我们所能看到的,除了像皮革类的,它代替不了纤维品,代替不了导体,就是它不能导电,不能透明。此外,无处不在,什么都能做,没有它不能做的。我们已经在用,一开始主要就是国家发改委扶持的一个重点项目,前三年主要是在俄罗斯、在沙特、在南非生产房屋,现在已经在一些省,比如河北,它已经被省建设厅强制推广。这样一种新型材料,它是绝对低碳的。因为它的原材料是建筑物的垃圾、石粉、秸秆之类的。它百分之百就是环保,百分之百就是低碳,完全符合国家的发展方向,是这样的一个材料,是新型材料。在造价上与传统的基本相等,但是工期大大缩短,房屋的抗震能力大大提高,空间由于它墙板变薄,空间变大。所以,效益也是非常显著的。
2011-06-13 09:35:42
- 中国网:
您将来的目标是什么样的?发展到什么程度算好呢?
2011-06-13 09:37:52
- 杨卓舒:
能办到国际水平,非常优秀的企业,现代的大企业,这是我们的目标。在这个同时,能够搞全国最好的慈善机构。要这样联系起来看就是,办好企业,多产生效益,然后用效益再去多做慈善事业。大体就是这样。
2011-06-13 09:38:30
- 中国网:
您既是董事长也是企业法人,手下那么多人,作为您来讲的话,最想对他们说一些什么?
2011-06-13 09:38:42
- 杨卓舒:
每个人都应该善良、高贵,这是成功和幸福的前提,也是养育孩子一代一代幸福的前提,这是我对我员工、对所有人的一种期望。如果你不善良、不高贵,你就要影响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不善良、不高贵,无论他处在什么社会,最坏的人他都反对、他都厌恶,最坏的人都喜欢好人,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好人也同样能给坏人带来好处,这是最基本的利益关系。所以,你善良、高贵,你还未必能够成功;如果你要不善良、不高贵,你的生活也将一塌糊涂。常言讲“积善人家必有余庆”,我特别希望我们每个员工都能够用自己的善心影响自己的孩子,影响自己的家庭,一代一代传下去,这就是我对我员工的期望。
人之初,性本善也罢,性本恶也罢,这句话它本身不是为了要表达善和恶,这句话的目的是后来社会在使人变恶,后来社会也可以使人变善,这种教化的作用,教化特别重要。所以很多人在争来争去,都争在到底是性善呢?还是性恶呢?没有意义,之初什么都有可能,也可能善,也可能恶,没有任何意义,争论这个问题。关键在后来的教育,在社会。所以说,这才是本质的东西,就是教化,而这个教化不但是这个东西,是生活本身在完成对人的教化。如果生活是丑陋的、肮脏的,人久而久之,很多人也将变得丑陋和肮脏,是生活本身。
2011-06-13 09:39:08
- 中国网:
卓达现在做得非常大了,您觉得最主要依靠的是什么?
2011-06-13 09:40:32
- 杨卓舒:
卓达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产业地产。所以,产业地产就是为地方政府带来永远长久的税收、巨大的税收,安置就业,拉动当地经济,从而也发展我们的房地产,或者交换来我们的房地产,这就是卓达现在能够做大一个最根本的原因。你看我们在山东,我们给政府建三十万吨的大港和临港工业园区,还有新型建材(项目)。我们在天津,就是北京东南五环外,大约二十分钟的车程,我们给地方政府带来了养老和养老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高科技产业,这在北京也是绝无仅有的,在京津这儿。这是我们的发展基本模式,这和卓达讲的产业报国、社会理想,包括后来又做了一些慈善的事情,都是一脉相承的,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奉献社会,先予后取。
2011-06-13 09:40:48
- 中国网:
目前为止,在您的生命历程当中,让您比较遗憾的和比较欣慰的事情是什么?
2011-06-13 09:41:21
- 杨卓舒:
比较遗憾的就是没从政。比较欣慰的是,我认为我是一个真正的人。真正的人应该是内心高贵的,不等于说没毛病,我是一个时时内疚、时时批判和反省自己的人,但是这种时时内疚,时时批判、反省自己,恰好是这个民族所匮乏的。我几十年来,不论对父母、对兄弟姊妹、对朋友、对我的下属、对我的同事、对社会,我都竭尽全力往好了做,竭尽全力往好了做,所以我就特别累。但是每做完之后,我又反省自己做得还不够,于是就老处在内疚、精神折磨当中,老觉得内疚。我非常非常孝顺,我才是中国第一大孝子,我对我父母的孝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然后我又把这种孝推广到养老当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才叫真孝。
但是我还是觉得我做得不够,我觉得我做的对不起我父母,人们都说天下无双,我对此,对父母的孝顺,但是我还觉得我做得很不够,而且我发自肺腑的感觉,我还后悔,我还是做得不够。我父亲卧在床上十年,我用16个人护理他,人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这时候他已经没法感受了。我的母亲现在还健在,用9个人在护理她,她已经不能交流了,她也无法表达什么了。我记得我妈妈在过去生病的时候,我去看我妈妈,赶到医院,我妈妈把弟弟妹妹赶出去了,我妈妈拉着我的手就哭了,说:“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我不仅是你妈,我们还是朋友,你不点儿,五岁就开始做饭,从小就帮着妈妈担负家里的责任。”所以,我觉得这些都是应该的。
2011-06-13 09:41:42
- 中国网:
其实您做的这些,您的孩子都会看到,您的员工都可以感受得到。在最后呢,我们也是送上我们的祝福,当然也希望您能够越来越接近自己的理想。
2011-06-13 09:43:28
- 杨卓舒:
非常感谢!
2011-06-13 09:43:40
- 中国网:
谢谢您!我们今天很高兴地和杨总聊了他对慈善的理解,当然在他的身上我感觉到了很多的理想和想法。好,欢迎您再一次地关注我们的《中国访谈》。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责编:王瑞芳)
2011-06-13 09:43:55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sjmj/2011_05_27zhuoda_1306473778.mp4
图片大图:
-
希望能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公正、阳光、合理、安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
中国网
-
慈善仅仅局限企业家、靠有钱的人来资助是不行的,整个社会都应该是慈善的。
中国网
-
卓达集团董事长杨卓舒做客访谈谈他的慈善观
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