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启智人——梁启超

    时间:2011年9月16日10:00
    嘉宾:梁启超先生的孙女 梁旋
    简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一段令人耳熟能详的话充满着对于国家的热爱,也充满着对于民族强大的迫切渴望。它的作者梁启超,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寻求中国的政治文化的进步和变革,他的一生也贯穿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将足迹深地融入了那一段历史。本期中国访谈邀请了梁启超先生的孙女梁旋女士,一起来聊一聊她的祖父,辛亥革命的启智人——梁启超先生。              [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1904年,梁启超先生在他的《新大陆游记》中可以说是严厉地批评了中国文化,说中国不如日本,更不如美国。但在1920年,他又在《欧游心影录》中高度赞美了中国文化。您认为是什么事情使得他思想上有这么大的改变?

梁旋: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他在那个地方差不多13年时间,在此期间,一方面他通过日本媒体了解了很多西方的情况,同时他在那段时间里去过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亲自考察一下西方的情况,在那边考察的所见所闻很多记录在《新大陆游记》里。比如当时看到旧金山华人和当地美国民众之间的一些差别,也有联想到中国当时民众的生活状况,在文章中分析了中国民众很多的缺点。他提到“中国民众有民族资格,而无市民资格”。他所说的“市民资格”其实就是“公民资格”的意思,“有村落思想,无国家思想;只能受专制,不能享自由”。

此外,他还从不同工作状态、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包括会场上的一些情况,因为他也经常在美国演讲,只要他一上台讲话,下面鸦雀无声,一百年前就是这样的。他讲完了之后,人家该有什么回应都有。但是在中国演讲,下面(的观众)咳嗽、打哈欠、擤鼻涕等各种各样的声音此起彼伏,包括走路的形态,相互辩论的情况,他有时候提到,在国外,如果这个人讲话是对一个人讲话,就是用一个人能听见的声音,对两个人讲话用两个人能听见的声音,对十个人讲话就用十个人能听见的声音。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尽管对一个人说话,他说话的声音大家都能听见,反而在重大场合下,就是需要大声的时候,说得特别小的声音,大家都听不见,类似这样。

他去分析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很多学者说他是对中国文化方面有一些批判。因为他的文章向来比较犀利,不太客气,当时学者认为他对中国文化不太信任,觉得不好的东西特别多。这是《新大陆游记》。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梁启超又一次深入到西方国家中,他和蒋百里、丁文江一起去的欧洲,他们差不多一年,游历了英国、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意大利等许多国家,在这些国家中又有很多所见所闻,还有很多感想,他就把这样整理出来,写成《欧游心影录》。

在《欧游心影录》中,提到很多让国外学者赞扬中国文化的地方,他和当地比较著名的记者、学者谈到中国文化方面的东西时,那些学者跟他讲,你们还向我们学习?你们那么多好东西,没看到我们这儿多么困苦,因为一战之后满目疮痍,民众生活非常不好,那些学者就跟梁启超说,我们还等着你们拿文明来救我们呢,类似这些。

由此他就想到像中国的孔子、老子、墨子这些先贤,像自强不息、各归其根、上同于天、天人合一这些思想,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全世界、全人类的精神财富。他当时提到这些。同时他也讲到,年轻人第一步要学好自己的文化,第二步要学好西方研究事物的方法,第三步要把西方的方法和我们的方法结合起来,第四步要把整合好的新的文化扩展开,让全人类都得到好处。这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也是用西方的分析方法讲这些东西,他说的这些内容也让学者们认为好像他和《新大陆游记》里的思想是有差别的,所以认为有变化,就分析这些变化。你们现在提这个问题,怎么看待这个变化。

对于这个变化,因为有很多学者有很多文章研究这个问题,我也同意他们的看法,其实就是几点:

1、他到了欧洲,亲历了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惨状,之前他也知道西方的物质生活当时比较多得高于中国,他去的时候,由于战争、经济危机造成了当时物资奇缺、通货膨胀非常严重,所以民众生活下降得非常严重。他当时在文章中说到,像我们原来的生活不是享受西方高档生活的人,到这里来都觉得挺困苦的,西方这些民众得有多大的落差呀。他当时就写分析,说我们还要学习西方的文明,他们的文明那么好吗?我们的文明需要改那么多吗?他考虑这些问题。

2、因为西方文明已经发展到一定时间,再一打仗,贫富差距非常严重,又打仗,造成社会民众生活动荡很厉害。他的信里也经常说,一个月里一会儿这儿罢工,一会儿那儿游行,大家好像忍受不了了,他就觉得这种看上去也不是人类发展很好的道路,等于你发展好了,到这个地方又得造反,相互冲突。他在那个时候又继续反思,西方文明和人类发展的道路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这也使得他以前想法有些转变。

3、对于科学的定位,梁启超觉得科学肯定是对社会发展有进步的,因为从他很多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也一直这样认为,也比较推崇科学。但当时他又比较深入地思考科学不能像以前那样这么推崇,推崇到科学万能的境地,所以他觉得也要分析一下。他也在一些文章中说,像西方对物质,对科学的推崇其实可能会让人有一种更为物质化、机械化,人的心灵往另一个方向去倾斜了。他也在想这些也还是需要思考的。

科学发展到底和人类进步是否可以等同,或者完全成正比,这件事情在现在其实也有需要思考的方向。比如现在大家特别喜欢苹果的产品,像iPad、iPhone大家都觉得非常好。但是就在前些天,中国环保组织出了报告,苹果很多代工厂都有很大污染问题,包括河湖受污染的程度高于其它河湖几十倍、一百多倍;还有代工厂排放污染差不多是其它工厂的几十倍、上百倍。因为苹果现在也是树大招风,会让大家都看到。但同样其它一些电子厂或者化工厂、制药厂的污染排放其实也都很严重,在他们厂周边的人民也受到了影响。

从整个人类来说,一方面我们得到了科技的好处,我们可以享受科技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乐趣,好像比较幸福,但那些厂周边的人的癌症发病几率上升,儿童畸形病发率也逐渐上升。从整个人类来讲,给人们带来的幸福更多还是苦难更多,也是一个问题。在90多年前,梁启超对这样的问题有一些反思,想科技进步到底和人类的文明进步是什么样的关系,考虑这些也是他思想变化的一个方面。

以上所说的都是说梁启超的思想有一些变化。我倒是认为,不管在《新大陆游记》中,梁启超对中国民众的意识或者文化里的一些不良东西的批判,还是在《欧游心影录》中他对西方文化波折的分析和对中华文化的一些赞扬,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我觉得其实都是梁启超一贯的思想、期望,他其实是在探求中华民族怎么样才能更好的开放自己胸怀,又能学到别人的东西,真正分析自己的不足,能够真正走向强大,我觉得这是他自始至终都没有变的一个思想脉络。

     1   2   3   4   5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