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京泰:崛起于大西部

    时间:2011年9月16日15:00
    嘉宾: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然劳
    简介:伴随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放战略,广袤的西部正在崛起一批重要的民营企业。他们立足西部、放眼全国,依靠技术创新和管理能力书写着西部的大情怀。同时,他们不忘本不忘根,造福当地帮助百姓。本期节目中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然劳做客访谈,讲述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之路。[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陕西京泰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然劳做客访谈 中国网 王锐

 

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说起古战场五丈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不仅流传着三国时期诸葛亮等许多历史名人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而今经过历史的变迁,它又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而这也成就了陕西一家民营企业——陕西京泰集团,还有它的掌舵人王然劳先生。今天我们特别高兴把王先生请到了我们演播室现场,让他和我们一起分享在五丈原这块历史宝地上的沧桑巨变。王总您好!

王然劳:大家好,主持人好。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中国网,作为一个农民企业家能在这里代表农民心声,在这里向全国人民问一声好。五丈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50年前,在这里看到了历史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沧桑,五丈原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东面是石头河,北面是渭河,西面还有麦里河,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当时五丈原的脚下就叫做魏延城。五丈原四处是庙,有几个大的堡子,堡子过去就叫古城墙,上面修建着高大的门楼和古建筑,过去打仗用兵都在城墙上面。

中国网:说起这些来,您的感情马上回到儿时,对于五丈原这块土地上的感情特别深厚,而且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相信您肯定也是如数家珍,印象特别深刻。您个人对于这块土地有着怎样的特殊感情?

王然劳: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是这里的水养育了我,是这里的人民培育了我,在这个地方实现了我一生的想法,使我才有今天的机会能在这里跟大家交谈。

中国网:您说自己作为农民的儿子,时时刻刻都想着农民,时时刻刻都想着自己要不忘本,所以做的每一件事,包括现在成就陕西京泰集团,也处处都在考虑当地农民的利益。在当地,您建造了一个比较有特色的门楼,建筑风格也比较有特色,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吗?

王然劳:在学校读书时,我就一边读书一边学建筑技术,我16岁时父亲去世后,在家里挑起了重担,当时跟着建筑公司学习测量、规划、设计。改革开放开始,生产队解体后我就办起了建筑队,到现在已经发展了30多年,这个建筑队从3个人拓展到现在8个项目经理部,1000多名技术专业工人,我当时想怎样能把我们建筑的能力、技术、传统文化和五丈原历史文化结合在一起,当时就想修一座像过去诸葛亮在这里打仗时魏延城的古城楼。

中国网:其实由自己专业开始,有了初步的想法,开始集结所有力量一起建筑这个比较有特色的建筑,也是和当地文化的结合。

王然劳:对。门楼修建以后,在当地引起了轰动,很多老百姓看了以后也特别的高兴,这也是对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播,老年人也高兴,年轻人也高兴。最近几年在门楼前照相,文娱活动、大型活动、群众文化活动都在这里搞,体现了地方特色的文化象征。

陕西京泰集团董事长王然劳在访谈录制中    中国网 王锐
 


中国网:当时您建筑这样一个门楼时,或者这样一个企业建筑时,初衷是什么样的?

王然劳:我是搞建筑的,把古老的建筑艺术发扬光大,传承下去,是我的责任,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做这件事情,等于传统工艺即将流失.大家看到城楼上的斗拱,都是用木刻出来的,用了当地很多老技工、老匠人,他们有的是无代价做这件事情,目的就是把古老的建筑艺术传承下去。

中国网:对,他把自己一项手艺或者对于古人一种相思寄托在这样一个建筑风格之上。刚才您讲到五丈原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怎么和您的企业建筑或者企业文化结合在一起呢?

王然劳:从企业文化方面来说,这是五丈原标志性的建筑,这个建筑可以联系到五丈原古老的文化和深藏在里面的很多东西。

中国网:您是把几代人的愿望全都寄托在这样一个建筑中,甚至企业文化中。这样一个具有特色的建筑也是京泰集团的一面镜子,因为不仅印证了历史的继承,还印证了我们现在的发展和传承。对于京泰来说,它和经济硬环境、文化软环境的结合是怎么做的?

王然劳:从硬环境来说,我们建筑的建成标志着京泰集团有能人、有实力,五丈原也有能人,传统文化工艺在我们这里没有丢失,这是硬的设施。从软的环境来说,我们是教育下一代人,让他们都要知道过去的五丈原比现在更加宏伟、更加壮大,很多这样的城楼、鼓楼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都破坏掉了,这次在文化底蕴里给我们下一代传播出京泰人就像这座标志性的建筑,让人们都要看到京泰的发展,从软环境方面要看到这些文化能够传承下去。

中国网:您对当地文化有一种特殊的情结在里面,源自于哪里?

王然劳:源自于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在我没有钱的时候,党给了我40元的照顾款。

中国网:给我们讲讲来龙去脉。

王然劳:当时我的父亲去世以后,家里特别穷,家里一个桶、一个锅盖都没有,我的母亲也不会说话,弟弟都很小,在这种困难的时期,队里的人帮助了我们,党给了我们40元的生活费,当时是1972年,那时候对共产党有了深厚的感情,当时就想我做成事情以后,要为当地老百姓做一些有影响的事,对老百姓有发展的事。

中国网: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当时很小,由于遇到生活的困难,家庭的困难,受到了别人的关注和帮助之后,自己心里也留下了这种温度,想着将来如果有机会的话一定再回馈于社会。

王然劳:对,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感觉到作为一个农民来说,现在生活好了,尤其80后、90后感觉到社会的发展没有什么压力,当时70年代的生活很艰苦。

1   2   3   4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