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欣解读神八天宫首次对接

   时间:2011年11月2日22:00
   嘉宾: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 陈欣
   简介:11月1日,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升空32天之后,神舟八号飞船也踏上了赴约之路。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他们的“太空牵手”将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今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陈欣做客《中国访谈》,对这次神八天宫对接进行解读。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陈欣解读神八天宫首次对接

活动描述

  • 时间:2011年11月2日22:00 嘉宾: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 陈欣简介:11月1日,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升空32天之后,神舟八号飞船也踏上了赴约之路。北京时间11月3日凌晨,他们的“太空牵手”将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今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陈欣做客《中国访谈》,对这次神八天宫对接进行解读。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在11月1日,我们共同见证了“神舟八号”的发射成功,在明天凌晨“神舟八号”将与“天宫一号”在太空实现“太空之吻”。针对这次太空对接,我们演播室邀请到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陈欣,请她对这个过程进行一个解读。陈主任您好!欢迎您做客《中国访谈》。

    2011-11-02 21:52:15

  • 陈欣:

    各位网友好,主持人好!

    2011-11-02 22:00:28

  • 中国网:

    明天凌晨进行的对接是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对接技术的重要一环,作为普通的观众来说,对“对接”这个词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性的认识,您能否首先给我们简要介绍一下,对接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2011-11-02 22:00:45

  • 陈欣:

    本次执行的交会对接任务,我们称为“交会对接”,交会是指从远方,飞船对接目标飞行器,对接是指的最后这个环节,就是飞船的轨道舱和空间实验室的实验舱进行了接触,然后双方形成一个刚性的连接,这就叫对接。

    2011-11-02 22:01:52

  • 中国网:

    这是一个对接的过程。接下来请您详细地给观众们介绍一下,这个对接过程到底分为哪几个重要的步骤?在这些步骤当中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

    2011-11-02 22:02:32

  • 陈欣:

    因为我们这次是“无人交会对接”,所以我想还是从无人交会对接本身的特点来介绍一下这次的对接过程。

    交会对接分为三个大段:一是远距离导引段,通过我们几次的变轨,使飞船到200公里近地点和330公里远地点,逐步和目标飞行器形成一个共同的轨道面,在这个轨道面里不断地接近。当我们在远距离导引段,也就是今天晚上10点-11点之间结束的时候,目标飞行器就在我们飞船的前方,它俩之间的相对距离就是52公里,这就是远距离导引段。

    2011-11-02 22:02:58

  • 中国网:

    昨天我们在航天城采访了刘世勇教授,他也给我们讲了远距离导引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过程。他说到了一点,就是在远距离导引阶段就进入到了自主导引的阶段,自主导引是怎样的过程?

    2011-11-02 22:04:56

  • 陈欣:

    自主导引我们现在分为三个小阶段:寻的段、接近段和平移靠拢段。寻的段,从这个词表面的理解就是要找到自己的目标。我们刚才说到远距离导引段,当进入52公里的时候,这两个目标飞行器之间的相对导航位置就确定了,通过我们不断的变化,让它们到一个轨道上去,进入到了5公里的停泊点,这就是第一个阶段寻的段。

    然后飞船要不断地接近目标飞行器,中间就有一个接近段,接近段之后,就会进入到140米的停泊点,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地逼近目标飞行器,叫做平移靠拢段。这一段的速度,比前面接近段的速度要慢一些。

    2011-11-02 22:05:37

  • 中国网:

    能不能把这几个阶段的名称再给我们梳理一下?

    2011-11-02 22:08:05

  • 陈欣:

    第一段是远距离导引段,然后就是自主控制段,也就是您刚才说的自主导引段。这两个大段是我们飞船和目标飞行器要接触的时候,一旦它们两个接触上,真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体,这个过程叫做对接段。

    2011-11-02 22:08:33

  • 中国网:

    那就是“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已经接触上了?

    2011-11-02 22:09:58

  • 陈欣:

    真正地接触上了。

    2011-11-02 22:10:41

  • 中国网:

    接触上以后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很多网友问,是不是会有一个弹开再接触的寻找过程吗?

    2011-11-02 22:10:52

  • 陈欣:

    首先两个目标飞行器要进行触碰,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并不是粘住了,要通过它们的捕获,慢慢校准两个飞行器相对的位置,把飞行器之间再进一步拉紧,拉紧之后通过锁紧机构再锁住,这样才能够形成一个好的刚性结构。

    2011-11-02 22:11:37

  • 中国网:

    这几个过程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也很复杂。

    2011-11-02 22:13:04

  • 陈欣:

    非常复杂。

    2011-11-02 22:13:23

  • 中国网:

    从它俩接触以后,再经过拉紧变成一个很牢固的组合体,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2011-11-02 22:13:26

  • 陈欣:

    从接触到形成组合体大约在15分钟左右。但是之前的工作,寻找它,刚才我们说的寻的段,到能接触上,中间要经历两个多小时。

    2011-11-02 22:14:08

  • 中国网:

    刚才您还说到一个词是“停泊”,停泊对于它们俩对接来说有怎样的意义呢?为什么要停住呢?

    2011-11-02 22:14:42

  • 陈欣:

    因为交会对接这个技术作为咱们载人航天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技术,我们对飞行器设计这样一个飞行程序,从远距离导引段到52公里,再到5公里之后就开始设计几个停泊点,主要是为了确定两个飞行器的状态,能够保证它们后续对接的成功。所以,设置了5公里一个停泊点,400米一个停泊点,140米一个停泊点,还有30米一个停泊点。这几个停泊点每个阶段都要检查飞行器的状态,确认它们正确以后才能再往前走。

    尤其在140米以后,因为这次是无人交会对接,所以中间有30米的停泊点,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也希望大家今天晚上关注这个阶段。

    2011-11-02 22:15:16

  • 中国网:

    这几个停泊点对于“神舟八号”来说,是要进行怎样的操控吗?或者还意味着什么?它要不断地寻找“天宫一号”的位置吗?

    2011-11-02 22:17:04

  • 陈欣:

    不用的。刚才说到,在52公里时它们就进入相对的导航,从52公里到5公里,它们的关系和位置已经相对固定了。再往后,要通过不断的测量手段,确保它们的位置和状态保持精准,最后能够对接上。但确实是需要做很多的测量工作,包括运用很多不同的设备。

    2011-11-02 22:17:50

  • 中国网:

    能不能理解成这是为两者交会对接进行的一个缓冲呢?

    2011-11-02 22:19:26

  • 陈欣:

    我们可以不用理解成一个缓冲,因为任何在轨的规程都是事先设定好的,按照原理,一步步利用轨道和我们国家的测控区来开展在轨载人航天的飞行任务,所以这和将来有人对接的过程也是基本一致的。

    2011-11-02 22:20:20

  • 中国网:

    也需要停泊?

    2011-11-02 22:21:06

  • 陈欣:

    对,但是只是我们目前设计在前端,刚才说5公里,400米,140米都是停泊点,但是140米这时候如果是载人飞行,航天员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操纵飞船往前飞行,所以这次30米的停泊点,将来要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航天员在这个过程当中可能是一气呵成完成整个对接过程。

    2011-11-02 22:21:14

  • 中国网:

    明天凌晨整个对接过程,从技术层面上来讲,有哪些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关键动作?

    2011-11-02 22:22:08

  • 陈欣:

    我刚才说了,比如说在我们的停泊点就要非常关注通报的两个飞行器的状态,包括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状态是否良好,测量的距离等相关的问题,逐步逼近的状态,这在每个停泊点都是需要非常关注的。之后,我们会从电视上接收到图像,是从飞船上直接看到的目标飞行器的图像,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去看目标飞行器清楚不清楚,将来假设说我们自己的航天员,能不能对上目标飞行器。另外再重点再关注一下我们传回来的图像。

    2011-11-02 22:23:27

  • 中国网:

    就是未来航天员在太空所能看到的一个形象。

    2011-11-02 22:25:56

  • 陈欣:

    是的,我们能提前看到。

    2011-11-02 22:26:21

  • 中国网:

    我们先模拟一下,未来航天员上去以后,他能否根据目前呈现的影像进行飞船的操控。如果明天凌晨对接成功以后,这就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掌握太空对接技术。我国在突破这个关键技术上面,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2011-11-02 22:26:34

  • 陈欣:

    我们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走,在“神六”和“神七”之前,我们把第一步走完了,第二步包括两块,一个是出舱活动,是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第二步还要突破刚才说的交会对接技术,交会对接技术对任何国家来说,都属于载人航天中间一个很关键的技术,飞行器研制单位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突破了很多的关键技术和难题。

    对我们来说,重点就是从航天员训练的角度,包括配套设备设施的角度去开展这个阶段的工作。当然,中间我们也会查阅很多国外的资料,包括借鉴吸收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来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一些很宝贵的参考。

    2011-11-02 22:27:53

  • 中国网:

    国外已经有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了,我们从其他国家借鉴了哪些经验呢?

    2011-11-02 22:30:14

  • 陈欣:

    我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我们可以看国外交会对接开始是怎么做的。

    可以说说前苏联的情况。因为我们查到前苏联是从1968年开始实施交会对接,最开始他们使用“联盟二号”和“联盟三号”飞船,联盟二号飞船先发射上去,也是类似目标飞行器在前面飞,然后发射“联盟三号”跟它对接。第一次的对接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是要测试,还要停靠。他们只是对接,因为两个飞船只有一名航天员,所以没有打开舱门进到那个飞船去,在上面主要就是为了看这个技术能不能实现,这是前苏联的第一次。

    后续还有“联盟三号”、“联盟四号”、“联盟五号”,也是做了这样一个对接,但是他们很有意思的是,对接之后又分开了,有两名航天员从这个飞行器通过出舱活动又进到了那个飞行器里面,这个有点像太空营救的活动。再往后,到了“联盟六号”、“联盟七号”、“联盟八号”三艘飞行器进行对接,70年代以后,他们才开始跟“礼炮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对接,这就有点像我们的目标飞行器,有点像我们的对接了,这是国外早期对接情况。

    2011-11-02 22:30:33

  • 陈欣:

    在这之前,60年代初,前苏联已经发射了第一艘飞船,他们已经实现了载人飞行,1968年之后他们还是重点对交会对接技术进行了突破,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只上了一名航天员,只是为了看这个技术能不能突破。像咱们国家,除了突破交会对接技术,我们还要突破驻留、中期访问、航天员从这个目标飞行器要进入到与它对接的另一个飞行器当中。

    2011-11-02 22:35:50

  • 中国网:

    在国外实践的过程当中,有没有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2011-11-02 22:36:55

  • 陈欣:

    成功的案例很多,但是我刚才也说了,交会对接技术是载人航天中间很关键的技术,所以也不能避免有一些失败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我们现在的研制是非常重要的资料。比如刚才说的“联盟号”和“礼炮号”空间实验室的对接,中间就出现过对接后不能进入飞行器,不能完成驻留任务的情况。包括1997年俄罗斯“和平号”飞行器在进行对接的过程中,进行例行检查,结果货运飞船没有控制好,一下子撞到了和平号上,太阳帆板也受到了很严重的损伤,整个能力减少了一半,对于空间站是很大的打击和创伤。我们再说近的,去年大家也都知道,俄罗斯货运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国际空间站在与它进行交会对接的过程中间,系统突然失灵,再做手控已经来不及了,货运飞船就没有对接上,导致整个国际空间站的航天任务计划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我们从中都要吸取很多的教训。

    2011-11-02 22:37:26

  • 中国网:

    我们也看到,很多案例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国际空间站的一些经验,像我们今天的“天宫一号”其实就算是一个比较大的太空飞行体了,“神八”与“天宫”的对接可以说是我国史无前例的一次空间对接实验。

    “神八”里面其实已经具备了航天员搭乘的一些条件。这次我们虽然没有派宇航员上去,但是很多网友提出疑问,如果派航天员上去的话,“神八”能不能符合载人对接的要求?

    2011-11-02 22:44:00

  • 陈欣:

    我们交会对接任务设计的飞船其实是按照统一标准设计的,它们的功能、性能、指标都是一致的。但是因为考虑到交会对接技术非常关键,我们需要先利用无人飞船进行验证实验,所以在里面把一些不需要使用的设备进行了处理,比如说换成了质量模拟件放上去。但是作为飞船基本平台,比如我刚才说的测量方面,导航制导方面,包括航天员将来在轨生活的环境控制相关系统等方面都是一样的。只是没有航天员进去了,主要是这个区别了。

    2011-11-02 22:45:27

  • 中国网:

    在“神舟八号”发射直播的电视画面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神八”舱内的小细节,有很多观众看到了“中国结”,这个中国结是一个美好寓意的装饰物吗?

    2011-11-02 22:46:34

  • 陈欣:

    我个人认为,首先要体现的还是我们对于国家的一种热爱,因为载人航天是靠国家发展起来的,因为有国家的强大,载人航天才能强大。所以在我们以前的飞行任务中间,包括无人飞行和载人飞行,我们都会带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上去,来体现我们对于国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

    2011-11-02 22:47:58

  • 中国网:

    这成了一个传统。

    2011-11-02 22:48:45

  • 陈欣:

    是的。包括以前无人飞行的时候,大家曾经看过,天上也是挂了一个彩球,包括“神五”我们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在天上展示了我们的国旗和联合国的旗帜,后来这个旗帜赠送给了联合国。到了“神六”、“神七”任务,出舱时带着小国旗,包括“天宫一号”发射的时候,大家看到了有一个更大的中国结,这些都是航天的文化传统。

    还有,就是我们作为地面,有时候参加飞行控制监测的时候,图像下传,中国结因为舱内气体的流动有一定的飘浮,挂穗会动,我们一看进入到测控区了,证明我们这个数据绝对不是造假的,是从天上传下来的、实时的图像。

    2011-11-02 22:48:56

  • 中国网:

    我们也在舱内看到了一个拟人的装置,这也是为了以后宇航员进入飞船的实验吗?

    2011-11-02 22:50:09

  • 陈欣:

    我们其实可以先回顾一下历史,再来看今天配的这个拟人装置。我们曾经在“神舟一号”搭载过这样的假人,我们叫它“形体假人”,它整个质量也是模拟航天员的形态和人体的质量分布,外面穿上我们航天员将来要上天穿的压力服,坐在座椅上,像航天员一样束缚带,可以看到有一定的感官效应,更重要的是可以模拟航天员的质量,提供质量载荷,这是很大的作用。

    在“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的飞行任务中间,我们都一直为飞船配置了这样质量的假人,在“神舟二号”和“神舟三号”上提供了产热耗氧的设备,还包括模拟航天员拟人的生理信号下传,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后续的载人飞行任务验证相关的技术和环境保障,为航天员上天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2011-11-02 22:50:46

  • 中国网:

    如果明天凌晨“神八”和“天宫一号”对接成功以后,原来“天宫一号”的“开间”就变成了“两室一厅”了。我们就想了解一下,在这“两室一厅”中,到底有哪些家具和设施是供以后宇航员来生活和工作用的呢?

    2011-11-02 22:52:07

  • 陈欣:

    我们来形象地比喻一下,就像您刚才说的“两室一厅”,在我们飞船没有跟目标飞行器对接上之前,我们可以认为轨道舱就像一个中间短途的旅行车,我们会在车上解决一些生活照料的问题,像睡眠、吃饭,还包括个人一些大小便的问题,这些都主要是在这个轨道舱进行。因为它的空间会比返回舱空间要大一些,但是轨道舱和返回舱加在一起,不如目标飞行器这个“厅”大。

    2011-11-02 22:53:16

  • 中国网:

    轨道舱比这个舱(返回舱)的空间要大一些,但是我们从体积来看好像它(返回舱)更大一些。

    2011-11-02 23:04:50

  • 陈欣:

    因为这个舱里面还要放三个座椅,还要放一些设备,包括航天员看的仪表板,所以空间是非常小的,三名航天员在里面也是相对比较拥挤的。

    2011-11-02 23:07:24

  • 中国网:

    主要是驾驶。

    2011-11-02 23:08:33

  • 陈欣:

    对。在这个过程当中,等我们对接上之后,航天员就可以到目标飞行器来开展他主要的工作了。但是因为设备配置方面的问题,我们还会在这个地方进行一些食品加热的工作,包括个人一些大小便照料的工作,都会在这个舱里面完成,厅(目标飞行器)就是开展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2011-11-02 23:09:50

  • 中国网:

    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两室一厅”里面到底有哪些设施是供他们完成这些环节的,比如说在厅里面主要是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哪些设施来供宇航员工作和生活?

    2011-11-02 23:11:09

  • 陈欣:

    因为我们原来在返回舱有仪表板,在这个厅(目标飞行器)里也有仪表板,仪表板供我们来监视飞行器的飞行状态、各个设备的参数运行是否正常。还有包括我们跟天地的一些通信和通话,主要在这个舱里面进行。当然航天员除了工作,还需要开展他一些个人方面的保障,比如说他要进行身体状态的检查,生理、生化指标的检查,要做一些锻炼、防护。

    2011-11-02 23:13:08

  • 中国网:

    就是自己给自己体检?

    2011-11-02 23:22:07

  • 陈欣:

    对。因为他检测到的这些数据传到地面,地面的医生才能给他提供相应的医检、医保的支持。

    2011-11-02 23:22:28

  • 中国网:

    这也是一个远程就诊的环节。

    2011-11-02 23:22:46

  • 陈欣:

    对。航天员在里面要进行锻炼,我们飞行的时间长了,进行失重下的防护。这个厅(目标飞行器)很大了,这和我们家里面的客厅不一样,我们家里面的厅不睡觉,这个厅设置了两个睡眠区,可以供航天员睡眠。这个厅里面可以提供比较宽敞的地方做一些个人的活动,包括开展一些空间实验。

    2011-11-02 23:23:03

  • 中国网:

    再往这里走,有两个室,我们先介绍一下这个室,相当于是厨房和主要的休息区了。

    2011-11-02 23:23:50

  • 陈欣:

    在咱们飞船没有对接上,以它(轨道舱)为主,两个合成一个组合体之后以它(目标飞行器)为主,这就是一个厅室的转换。

    2011-11-02 23:24:19

  • 中国网:

    合成组合体以后,这个作用就被这个过渡了一些。

    2011-11-02 23:25:32

  • 陈欣:

    对。我刚才说到吃饭,食品的准备还是在这个厅(轨道舱)里,包括我们一些大小便收集的装置也是在这个厅(轨道舱)里,不用配置两套了,所以在这个厅里面可以做一些基本生活方面的照料。整个的工作,基本上以目标飞行器的实验舱为主来开展工作。

    2011-11-02 23:25:56

  • 中国网:

    将来与“神八”对接以后,成为一个连接体以后,最远处的这一室(返回舱)会用来做什么呢?

    2011-11-02 23:27:53

  • 陈欣:

    返回舱我们原则上不再在里面开展主要的工作了,可能过程中间去检查一下它的状态,但是生活基本上是以这两个(轨道舱和目标飞行器)为主。

    2011-11-02 23:29:14

  • 中国网:

    如果航天员能够乘坐“神八”对接成功以后,他们的生活是这样的。这次“神八”还是要返回地面的,我们也知道,“神九”和“神十”也会有这样一个对接过程,很多网友也很想知道是不是在同一处进行对接的?

    2011-11-02 23:31:07

  • 陈欣:

    我们还在目标飞行器的实验阶段,我们只设置了一个对接口,必须“神八”完成对接以后返回地面,“神九”飞船再过来再返回地面,“神十”飞船再进来。等到将来空间站以后,我们会有多个对接口,这样就可以同时停靠两艘以上的飞船了。

    2011-11-02 23:31:47

  • 中国网:

    观众朋友们也非常期待着“神九”、“神十”能搭载着我们的宇航员进入到“天宫一号”当中。我们想了解一下,宇航员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经过了哪些准备的过程?

    2011-11-02 23:39:24

  • 陈欣:

    我们还是以交会对接来谈一谈航天员的准备。刚才说我们调研一些国外的情况,俄罗斯为了实现航天员叫做交会对接的技术,他会进行上千次的手控交会对接的训练,美国航天员也会进行数百小时的交会对接的训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这说明我们整个交会对接技术,尤其是航天员操技术是非常难的,为了确保我们的航天员能够实施,我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2011-11-02 23:40:17

  • 陈欣:

    今天我们介绍了无人对接过程飞行器之间的工作,航天员在140米之后开始手控操作飞船,这个问题就有一个全新的不同的难点和要点在里面。我们一般分析有这么几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

    2011-11-02 23:40:46

  • 陈欣:

    一是航天员的操作难度负荷非常大,因为在整个过程当中,刚才说到有十几分钟,交会对接过程中间航天员要监视仪表板,监视数十项的参数,要操作两个手柄,要看图像,同时中间还要发数十条指令,这些都是短短的十几分钟完成的,航天员的精力要非常集中,而且也不能像地面开车一样走走停停。因为我们对接的时间,包括我们的燃料都是有一定约束的,所以航天员必须要在天上一气呵成,对于航天员的操作要求,包括他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心理抗压力的能力要求都非常高。

    2011-11-02 23:41:12

  • 陈欣:

    二是操作要非常精准,在我们目标飞行器在5公里,400米、140米逐步逼近的过程,我们要去观察目标飞行器受到了很多的限制条件,包括我们的光照,飞行器之间的相对位置,测控条件,这些都对航天员去寻找目标飞行器去操控带来了一定不确定性的因素,而且对接之间,最后我们的对接精度要以厘米来计算,而不是偏差很大,那就会丧失我们最后的对接条件。这些要求航天员操作非常精准,才可以完成。

    2011-11-02 23:42:18

  • 陈欣:

    三是我们的协同性要求非常高。我们强调在天上的航天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一个乘组,可以看到“神六”、“神七”我们的乘组是非常优秀的,同样“神八”也需要优秀的乘组,不仅仅是天上的航天员,我们地面也需要协同配合,因为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观测大量的数据,要确定不同的应变对策,这个中间也要为航天员提供有效、快速、准确的决策意见。只有这样的乘组之间、天地之间,各系统之间全力配合,这个交会对接任务才能完成。

    所以,对于这样一项任务,航天员的压力非常大,我们也制定了非常详细紧张的计划,现在航天员也在按照计划实施。

    2011-11-02 23:42:39

  • 中国网:

    其实从航天员杨利伟之后,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空间里面的仪表非常多,我们对于航天员的要求,他们虽然达不到三头六臂,但是他们要实现有三头六臂的能力,去操纵这些仪表和器,我们也知道,航天员在“神八”、“天宫”,为了接下来的“神九”、“神十”升空能够更好的操作飞船他们也在做着努力,包括您刚才说的跟俄罗斯航天局那些航天员的交流。

    2011-11-02 23:44:37

  • 中国网:

    我们想问一下,在从航天员杨利伟到现在来说,我们在为航天员所提供的这些乘员的装备上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过程?

    2011-11-02 23:45:52

  • 陈欣:

    我们在无人飞行阶段,刚才提到有假人和拟人装置,都是为载人航天做准备。从神五开始我们正式进入了载人飞行阶段,在“神舟五号”是一人一天,也考虑了出现应急情况下的延迟返回所需要的个人保障物资全部集中在返回舱安装。到了“神六”,航天员就变成二人多天,在两个舱,我们就在两个室(轨道舱和返回舱)里面为他配备了相应的保障。到了“神七”三个人,但是由于“神七”同时又做出舱活动,整个舱里面的设备按照三人状态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到了目前的交会对接任务,我们除了配置飞船上的产品之外,还在目标飞行器这个厅里把我们的装备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包括我们医学检查的设备,航天员的吃喝拉撒相关的配套设备,还包括这个是舱外服,还有我们的假人,这次大家能看到的压力服等相关装备配置。

    2011-11-02 23:46:31

  • 中国网:

    我们航天员在做着这样一些升空的准备,我们也可以看到,将来我们会为航天员提供更好的设备。航天员升空以后,将来是一个怎样的蓝图呢?

    2011-11-02 23:49:22

  • 陈欣:

    我们现在考虑国际空间站,因为咱们国家现在已经宣布我们要做“空间站工程”。将来我们要发射更大吨位级的飞行器到天上去。空间站的任务,我们为航天员要配什么?这是我们现在论证开展工作的重点。首先还要讲一下我们航天员中心的任务,我是来自于航天员中心的一名科技人员,我们中心的宗旨是保障航天员的健康、安全、高效的工作。我们的产品安全配置就要围绕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现在关于长期载人飞行,我们在天上的飞行时间会更加长,从国外包括国内现在从认识上,在NASA二十一世纪载人航天系统当中提到了几大风险,其中包括我们健康保障方面的,医检、医保方面的,辐射安全方面的,心理安全方面的这些风险。其中我们医学方面包括骨质丢失、环境安全和心理问题这些小的项目,我们每次看到航天员飞到天空之后脸红肿,包括骨质丢失,在天上这个现象比地面上快得多,每个月航天员就有1%-2%骨质和矿盐的丢失,还有空间运动病。

    2011-11-02 23:50:20

  • 中国网:

    (空间运动病)症状是什么?

    2011-11-02 23:53:04

  • 陈欣:

    症状就是呕吐,嗜睡,不能开展一些具体的检测操作工作,但是重点的还是发生在飞行早期。长期飞行还有肌肉萎缩,下肢肌力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航天员回来之后腿围都会有一定很明显的变化,还有整个心血管的一些状态。所以这些都是我们要必须从航天医学研究的角度,包括从航天设备研制的角度为航天员服务,改善他这种现象。在围绕这个主题上,我们现在空间站要论证,就要提供相应的医健医保的设备,反映航天员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的设备,还有锻炼设备,现在国际空间站已经配备了大型的跑步机还有自行车,都是我们常规的这些设备。但是要在天上失重环境下应用,这些设备的研制也是很有难度的。还有我们通过货运飞船上行的这些食品、服装,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将来研制和保障的。

    2011-11-02 23:53:37

  • 陈欣:

    这中间还要说到我们将来的发展最大的问题,保障航天员健康,还有航天医学的研究,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我们必须在天上有一个很好的航天医学的研究平台,才能为我们解决刚才说的那些风险提供更好的保障。所以从交会对接任务开始,我们已经开始考虑着手建立这样的平台,开展研究,为我们以后的工作打下更好的基础。

    2011-11-02 23:55:15

  • 中国网:

    所以说以后的设计是更加人性化的,考虑到宇航员在太空中的方方面面。我们也想问一下这次“天宫一号”,包括以后的“神九”、“神十”如果对接成功以后,我们派宇航员上去,最多能够搭载多少航天员在上面一起工作和生活?

    2011-11-02 23:55:51

  • 陈欣:

    现在交会对接任务,现在最多的是三名航天员,因为我们的飞船大家应该知道,做了三个座椅,会有三个航天员上去,从“神七”飞船开始做了三个座椅。

    2011-11-02 23:56:21

  • 中国网:

    未来“天宫一号”这个连接体会不会像现在的国际空间站一样,以后也会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合作的空间的载体呢?

    2011-11-02 23:56:44

  • 陈欣:

    这次“神舟八号”任务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因为现在八号飞船里面装了一个中德合作的细胞搭载实验的项目,按照国际空间站当前是一个多国联合体来开展这个大的载人航天活动和任务,肯定在将来很多国家(合作)也是我们发展的方向之一。

    2011-11-02 23:57:01

  • 中国网:

    这次已经在进行了,是一个细胞方面的研究。您是从“神舟一号”开始一直参与到“神舟”系列的发射过程,包括这次“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经过这么一个过程,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2011-11-02 23:58:44

  • 陈欣:

    其实想想时间很长,最开始刚从学校毕业以后参加这个任务,什么也不懂,跟着老师,看着飞船上天,当时的感触就是,我能为它出一份力吗?那该有多么自豪!

    2011-11-02 23:59:10

  • 中国网:

    当时感觉非常遥远。

    2011-11-02 23:59:36

  • 陈欣:

    好像自己连颗螺丝钉都没有装上过。从无人到载人飞行,到看到空间站的起来,心里越来越为自己能够从事这个工作感到非常骄傲,非常自豪,也愿意和大家一起为这个事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2011-11-02 23:59:50

  • 中国网:

    您对于明天凌晨的交会对接有什么期许吗?

    2011-11-03 00:00:35

  • 陈欣:

    我希望它圆满成功,我也预祝它圆满成功。

    2011-11-03 00:00:54

  • 中国网:

    对于之后的“神九”、“神十”您希望能够达成一个怎样的结果?或者我们国家的空间实验达到一个怎样的高度?

    2011-11-03 00:01:10

  • 陈欣:

    我希望我们尽快地实现交会对接任务,我希望看到我们的航天员在目标飞行器当中生活,在里面进行实验,为我们以后空间站的任务打下更好的基础。

    2011-11-03 00:01:30

  • 中国网:

    再次感谢您做客中国访谈,也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再会!

    2011-11-03 00:01:44

  • 中国网:

    (责编:郑海滨 主持:齐凯 文字:董安妮 摄像:庞锐 高聪 后期:周珊珊)

    2011-11-03 00:02:10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zjxz/2011_11_02_tiangongchenxin_1320248797.mp4

图片大图: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 陈欣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楠

  • 自主导引我们现在分为三个小阶段:寻的段、接近段和平移靠拢段。

    中国网 杨楠

  • 从接触到形成组合体大约在15分钟左右

    中国网 杨楠

  •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总体室研究员 陈欣

    中国网 杨楠

  • 陈欣解读神八天宫首次对接

    中国网 杨楠

  • 对接是指飞船的轨道舱和空间实验室的实验舱进行接触,双方形成一个刚性的连接。

    中国网 杨楠

  • 我想还是从无人交会对接本身的特点来介绍一下这次的对接过程。 

    中国网 杨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