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钢: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时 间:2011年12月31日 15:00
    嘉 宾: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张继钢
    简 介:张继钢是一位传奇的艺术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创作了500多部艺术作品,舞蹈《千手观音》、《肩上芭蕾》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等作品,令世界为之惊叹。最近,他出版专著《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又一次让世人瞩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中国访谈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艺术世界。
文字实录 图片实录 返回访谈页

活动标题

  • 张继钢: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活动描述

  • 时 间:嘉 宾: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 张继钢简 介:张继钢是一位传奇的艺术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创作了500多部艺术作品,像舞蹈《千手观音》、《肩上芭蕾》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等作品令世界为之惊叹。最近,他出版专著《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又一次让世人瞩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中国访谈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

文字内容:

  • 中国网:

    “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各位的收看。张继钢是一位传奇的艺术家,是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他创作了500多部舞蹈作品已经家喻户晓,像舞蹈《千手观音》,舞剧《千手观音》,杂技《肩上芭蕾》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残奥会开闭幕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等等,令世界为之惊叹,他最近出版了一本专著名叫《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那么,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今天我们演播室非常荣幸地请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张继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世界,张院长您好!

    2011-12-27 13:50:16

  • 张继钢:

    你好!

    2011-12-27 13:50:28

  • 中国网:

    欢迎您作客《中国访谈》,首先要祝贺您在过去一些年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尤其是您获得了第三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和“文娱十年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的称号,回顾您的历史,我们发现您担任过有很多职务,比如说您是舞蹈家,又做过编导,又当过团长,当过副部长,当过院长,现在《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这本书的问世,是否意味着您今后要成为一名作家?,您能够为我们介绍一下这本书是怎么诞生出来的呢?

    2011-12-27 13:50:40

  • 张继钢:

    作家还不敢当。主要是来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工作,来到了一个教学单位。教学单位对于我来说,应该说是比较陌生的,来到学院以后,(知道这里)又是全军的最高学府,艺术的最高学府,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的军队的综合性艺术大学,来到这么一个人才济济、学养深厚、治学严谨的单位,感觉当院长很有压力。你刚才说作家,作家不能这么讲。我在奥运会结束以后,在全国几十所大学,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的大学做过讲学,用过最多的题目就是“文化的力量”。

    谈到这本书,起初没有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但在工作当中,生活当中,创作当中不断有文字上的积累这倒是真的。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以后,我们开展了一个“图书馆的系列学术活动”,在这个系列学术活动当中,每周三的晚上都是我们学院的学术节日。第一个礼拜三的节日是“院长学堂”,第二个礼拜三的晚上是“名师开讲”,第三个礼拜三的晚上是“佳作导读”,第四个礼拜三的晚上是“学子同习”。既然我作为院长发起这个事情就应该带头来做这个讲座。

    2011-12-27 13:50:52

  • 张继钢:

    在一所大学里谈艺术美学,特别是你的着眼点是艺术创作这样一个理论的时候就得格外谨慎,就得翻阅大量的资料,对于以往自己曾经写过的很多东西要重新的审视,这样作为一个总结。也就是这么开始了,第一讲是“绝处逢生”,第二讲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第三讲是“经典参照”,第四讲是“起手就在巅峰上”,第五讲是“寻找原点”,第六讲叫“麦芒上能站几个人”。这么一气儿,一点点讲下来以后,这时候我们学院有的老师或教授就提醒我说,讲得这么好,为什么不集结出版呢?我觉得出版也是一件好事儿,这样就重新整理整理,把这本书就出版了。

    在这里我也可以很坦率地告诉大家,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北京海淀区学府路上,应该说在学府路的核心区的核心。每当我在讲“院长学堂”的时候,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农业大学的师生们就是济济一堂,很多同学都是席地而坐。经常来了以后,就使得我们学校自己的学生没地方坐了,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是军人,排着队就得离开。后来我们学院的老师就说,是不是对外面大学的人员要限制一下,要不然我们学校的学生就听不着课了。我说不行,真正的天堂来去自由,学术、文化、艺术的学问应该是属于(所有人),任何渴望它的人都应该得到它的知识。所以我们这个学院的大门就没有关闭。这个图书馆系列的学术活动就成为解放军艺术学院在学府路上一个知名的品牌。这本书就是这样的产物,就诞生了。

    2011-12-27 13:51:06

  • 中国网:

    其实从您的讲述中我们也体验到了一个艺术家的胸怀,因为一个讲堂吸引了众多其它学校的学生来旁听,这也是这本书要出版的缘由,因为它的出版会惠及到这些学子们,这些青年的身上。

    刚才您也说到了有六堂课,有六讲,第一讲就是“绝处逢生”,这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标题,它的含义是什么?

    2011-12-27 13:51:20

  • 张继钢:

    我们都是在讲创新,实际上我认为真正的创造就是创新,创新就是创造,我看这两个词汇之间的区别不是很大,要说创造,我认为必然的本质就是创新,艺术贵在创新。在我的艺术实践当中,无论是奥运会开幕式的创作还是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我带着我的团队,应该说绝大多数的时候都是很苦恼的,很艰苦的。因为经常面对一个细节,一个艺术处理,我们找不到一种崭新的,让“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的艺术方法,这就是一种创造性。因为艺术贵在创新的话,一个有使命感,有责任的艺术家是不愿意重复别人,也不愿意重复自己的过去。所以只要你不愿意重复别人,不愿意重复你自己的过去,就已经达到一种绝处。这种强烈的创新愿望,强烈的不愿意重复别人,不愿意模仿别人的信念就已然使你站在了绝处。这个“绝处”是什么意思?这是我们的前辈艺术家形成的一座座艺术巅峰,它就摆在那儿。你不重复它就无路可走,或者有时候是你自己创造的一种……

    2011-12-27 13:51:40

  • 中国网:

    障碍?

    2011-12-27 13:52:10

  • 张继钢:

    不是,这种绝处也是自己创造的,比如我创作舞蹈《千手观音》的时候,当我再去创作舞剧《千手观音》的时候,这个绝处是我自己制造的,那就是舞蹈《千手观音》给我自己造成了一个难以过去的逾越,这就是绝处。

    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可以到达这个绝处,因为不是任何一个艺术家真正具有这样的使命和责任,或者说能够觉悟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巨人的高度,那么这就是绝处。我认为一个艺术家应该主动地去寻找这种绝处。

    所谓“逢生”,逢生就是一种破旧立新,就是一种崭新的理念,甚至是崭新的艺术观念促使你有了崭新的艺术语言陈述和表达,形成一种崭新的艺术语言的陈述方式,形成了风格。这种绝处逢生,事实上它逼迫着一个艺术家创新的一种清醒的过程。怎样面对绝处,怎样能够逢生?我在这一课里提到了一些方法,比如说四两拨千斤,顺势借力等等,就提出了解决绝处逢生的一些具体的方法。这些方法就是我在实践当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然后拿笔把它记下来,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感受。

    因为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我这本书全部的语言几乎都是我从实践的土壤的缝隙当中生长的一种真实的感受,然后出现在我的笔端,它都是真实的。

    2011-12-27 13:52:54

  • 中国网:

    实践得真知。就我理解,不知道理解得对不对?绝处逢生是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解读?

    2011-12-27 13:53:05

  • 张继钢:

    如果真正做到绝处逢生就是超越所有人,不只是超越自己。因为你又站到了一个新的前沿,一个新的里程碑,新的坐标,所以你不光是超越自己,就是你所见到的同类问题的艺术处理的一种创新的态度或结果是对所有人的超越,否则谈不上创新,“新”是你没见过。

    2011-12-27 13:53:18

  • 中国网:

    这是“绝处逢生”。第二讲也特别有意思,它也是这本书的标题就是“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这也是很吸引人的词,“限制”所在的章节,您为什么把这一章节作为该书的标题呢?

    2011-12-27 13:53:26

  • 张继钢: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地方的艺术家,部队的艺术家,常常谈到我们限制过多,不够自由,所以影响了我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说这样话的人真正的症结所在是在自己本身的才华有限。大家想想,对于艺术家来讲,这个世界存在过绝对自由吗?从来没有过,即便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也不存在绝对自由。比如说米开朗基罗,请米开朗基罗来教堂进行绘画,教皇一定告诉你,你这幅绘画不能画在墙壁上,一定要画在天顶上,这是空间规定;不能画别的,你只能画圣母玛丽亚,这是内容规定;你只能画五米不能画三米等等,绝对的规定不能限制大艺术家的。李白写诗自由吗?七个字就是七个字,诗要押韵就是要押韵,不能随便来,包括西方的十四行诗都是如此。

    这种限制我们认为不是政治含义,而是艺术上的含义,没有限制就没有独特,没有独特就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你的作品就没有永恒。舞蹈《千手观音》大家都看过,我创作舞蹈《千手观音》最值钱的就是队型上的那条直线,那条纵线,这条纵线决定了观音一个头部的形象,然后背后出现千万只手,所以这条直线我轻易是不会打散的,站在这条直线上我一演就将近四分钟,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

    2011-12-27 13:54:45

  • 张继钢:

    对于一个编舞家来说,对于一个导演来说,你说我老站在一个线条上,这不是束缚了我的一种语言的塑造性和发挥吗?但正因为如此,它就逼迫着你闪出了杰出的艺术光芒。这种例子很多很多。

    2011-12-27 13:55:00

  • 中国网:

    刚才您也提到了舞蹈《千手观音》,其实这就讲到第三讲“经典参照”这个环节,里面有很多我们熟悉的作品,我注意到一个词“参照”,其实第三章它可以叫经典展示等等之类的,但你用了“参照”这个词,是参照谁呢?

    2011-12-27 13:55:12

  • 张继钢:

    那就是艺术的经典,我们说经典参照就是拒绝经典模仿,在同一时期我们看到一些艺术家在不厌其烦地做经典模仿,我们只是不太愿意用“抄袭”这个词,说模仿,反正我觉得缺乏创造力。经典告诉我们的就是经典参照,经典自身,经典本身并不期待你去模仿它,如果经典期待你去模仿它的话,那么这是阻碍了人类文化向前发展。所谓艺术经典,文学有文学经典,音乐有音乐经典,建筑有建筑经典,诗歌有诗歌经典,这些经典昭示我们的仅仅是参照,注意,这个参照仅仅是让你区别于它,而不是去模仿它。

    当我作为总导演,在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时候,我给所有的创作人员,第一天会议我就提出两行字“拒绝常见的歌舞晚会品质”,常见的,打开电视就可以看到的,大同小异,千篇一律,前面一个人唱歌,后面跑出一百个女孩子来,撩一下裙子,打一个滚儿,踢一下腿跑下去,这个人还在唱歌,跑出一百个男的来,打一个滚儿,踢一下又跑下去。你看大大小小的晚会都是如此,难道创作这些晚会的人不觉得他们在模仿别人吗?一千次、一万次的重复,这样重复下去对于我们民族文化的创新究竟有什么好处?所以我提出来,拒绝常见的歌舞晚会品质,拒绝肤浅的光怪陆离。什么叫肤浅的光怪陆离,我们在舞台上经常看到一些大型晚会,亮闪闪的,男的女的浑身上下都是亮片,一眨巴眼,感觉像猴似的,感觉衣服上、脸上全部都是亮片,我看到那么多的亮片唯独看不到角色,看不到人物,也看不到性格,我当然看不到生动,只能看到亮晃晃的……

    2011-12-27 13:55:31

  • 中国网:

    一个表面上很炫,但缺乏实质内容的场景。

    2011-12-27 13:55:51

  • 张继钢:

    肤浅,所以拒绝肤浅的光怪陆离。我们创作《复兴之路》的提出要紧紧盯着两样东西,一是紧紧盯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注意这是经典参照,我带着所有的演员一遍遍看《东方红》,因为《东方红》是经典,为什么?绝不能和它一样,因为任何舞台上的处理,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歌词,我们的音乐编排,我们的舞台空间,我们整个音乐舞蹈史诗陈述的方式都要和《东方红》不一样,这就经典参照的目的。(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盯着当今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知道他们是怎样做的),就是这样,逼迫着我们自己清醒地、勇敢地去做艺术探险,这就是经典参照的意义。

    那么在这一课里我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怎样去做经典参照。我觉得谈出了我的一些体会,或者告诉人们一些方法。

    2011-12-27 13:56:03

  • 中国网:

    确实是,这一讲的“参照”这个词语对于很多艺术家,艺术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新的理解和新的借鉴,也是让他们更好地去寻找一些新的,更具有代表性,更富有自己特点的东西。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四讲,第四讲更有意思,您说道“起手就在巅峰上”,这和一个词语就有矛盾了,这个词语就是“白手起家”,您如何看待这两者?

    2011-12-27 13:56:26

  • 张继钢:

    我一出手就在巅峰上,怎么才能做到我一出手就在巅峰上?不能说我这一个作品创作了一年始终在山脚下,任何一个艺术创造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雅俗共赏,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做到独树一帜,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流传百世。我是很坦率的人,没有任何一个艺术家说希望自己的作品演一下没人看,不会的,这是说假话的,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受观众的欢迎,世世代代能够流传下去。

    可是为什么很多艺术家那么辛苦,国家投入那么多,在我们旁观者看来,这些作品成功的系数很有限,也就是说没有做到“起手就在巅峰上”,所以我提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怎样去做到起手就在巅峰上,这一讲我重点谈的是创意。如果你有了一个独到的,非常好的创意,你就已然做到了“起手就在巅峰上”。

    2011-12-27 13:56:38

  • 张继钢:

    我在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我们对于世界各国的历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进行了研究,悉尼的、美国亚特兰大的、巴塞罗那的、东京的、汉城的都研究过。我作为主创人员之一,感觉到在我的内心最具一种威胁感的是希腊的雅典奥运会。为什么?因为希腊雅典奥运会,当观众第一次走进这个体育场的时候,发现这个体育场的中间是一湖水。

    2011-12-27 13:56:50

  • 中国网:

    很震撼。

    2011-12-27 13:56:59

  • 张继钢:

    对,注意,它还没表演。如果用我这一句话来说就是“起手就在巅峰上”,这个景象就证明了这个总导演颠覆了前27届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方式,不在陆地,而在水中,这个水是希腊的爱琴海,这个创意是很高级的。它还没有表演,你就看到它的一湖水,就看到了希腊人的高贵,起手就在巅峰上,创意对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是多么多么得重要。

    所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剧作家谈他的创作构思的时候,我也跟他们说,你最好三句两句就把这个本子讲完,如果三句话听不出个所以然,你这个作品基本上要作废,就不行,就不好。很好的一个作品两三句话你的创意就能够谈清楚,我就能够听得明白,一下子就知道好创意,起手就在巅峰上,就这个意思。

    2011-12-27 13:57:08

  • 中国网:

    刚才我也提到了一个词叫“白手起家”,其实就是想谈到现在一些比较流行的草根艺术家,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资本去创造一个宏大的艺术,但他们往往具有很灵性的想法,其实他们在社会上生存也有了环境,因为他们也是起手就在巅峰上,他们巅峰的构想也招来了很多的投资,来给他们创作,比如北京798的创作,我们看到商业和草根艺术家的结合就是很好的形式,也体现了您的“起手就在巅峰上”这样一个思想。

    2011-12-27 13:57:18

  • 张继钢:

    798的很多东西是很有创意的。创意我们还要做具体分析,有些创意是做到了独特,独特是极端重要的。但我们同时也要很清醒,并不是任何独特都是在巅峰上的,您可以首先要做到与众不同,但是不是做到与众不同以后就代表了人类文化或目前发展的最高峰?那还要另当别论。我觉得做到独特并不难,难的是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都得统一。我要仅仅做到独特的话,那你穿着衣服上街,我披着被子上街不也很独特吗?你鼻子上光光的,我鼻子上安一个疙瘩不是也独特吗?仅仅做到这种独特还是远远不够的。

    2011-12-27 13:59:06

  • 中国网:

    还要追求艺术性。

    2011-12-27 13:59:21

  • 张继钢:

    还要像我在这本书里开头讲的那些话,你的艺术创作要能够做到推开一扇门,点燃一盏灯,照亮一条路,实现一个梦。

    2011-12-27 13:59:32

  • 中国网:

    是不是就像您第五讲“寻找原点”的问题?

    2011-12-27 13:59:48

  • 张继钢:

    我们越讲越专业了。“寻找原点”,原点比灵感大,比构思小。当我们分析一部作品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事实上它的问题发生在它的原点上,它的原点,它的基因就决定了这个作品质量好不到哪里去,基因好不到哪里去,这是返回去看的。当我们懂得这个道理了,起初在这个原点要出发的时候就应该看到,我们这个作品的魅力,它的生命力是一年,还是十年,还是一百年,还是一千年。我们通过这个原点可以看出,这个作品的生命力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是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这就是一种更加清晰的创造意识了。

    2011-12-27 14:00:32

  • 中国网:

    这个工作应该是在艺术创作的起初阶段去确定?

    2011-12-27 14:00:46

  • 张继钢:

    差不多。但是你要作为一个很成熟的艺术家的话,你看别人的作品或看自己的作品,拿这个方法一下就找到问题的所在了。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研究和分析任何问题,必须找到它的症结所在,要找到最正确的方法去寻找它的问题,否则无济于事。

    2011-12-27 14:00:58

  • 中国网:

    要有的放矢,否则要做的无用功太多了。

    2011-12-27 14:01:08

  • 张继钢:

    否则就无济于事,我们总结过去工作时会发现其实那些方法是不正确的,那些方法的不正确就意味着你总结的要害不正确,也就不会去指导今后的工作,“寻找原点”在艺术上主要是讲这么一个问题。

    2011-12-27 14:01:17

  • 中国网:

    接下来第六讲,是很多网友关注的问题,就是“麦芒上能站几个人”,很多网友说这也是很散文的标题,这到底是要讲些什么呢?

    2011-12-27 14:01:32

  • 张继钢:

    谁也不相信麦芒上能站人,既然不相信麦芒上能站人,那么怎么说它能站几个人。它其实是一种生活的比喻,麦芒就是生活。请注意,我没有说草和树是生活,而是说麦芒是生活,因为麦芒是劳动的产物,这就预示着我们要谈一个问题,就是生活和艺术的关系问题。我们是照搬生活还是要表现抽象?我们当然要源于生活还要高于生活,这就是麦芒上能站几个人的问题,如果一个艺术家站在生活的大地上,向生活学习,面对生活要进行一种艺术的感悟,你就会感到麦芒上站了一个人就是艺术家,但请注意,这不是我的观点。我认为真正正确的是麦芒上站着两个人,麦芒上首先站着一位哲学家,在哲学家的肩膀上站着的是艺术家,哲学对于生活本质的认知,理性的认识,艺术家站在哲学家的肩膀上,也就是说你的艺术作品能够反映出生活的本质,概括出生活的一种精髓。我这一讲里主要指的是,真正的艺术创造不要照搬生活,要源于生活,要高于生活。

    2011-12-27 14:01:41

  • 张继钢:

    举个例子,照搬生活或基本上忠实于生活也是创作方法的一种,我们叫现实主义,但不能永远如此。为什么?我们在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时候,光表现长征就有九个节目,整整一场戏“万水千山”有九个节目来表现万里长征,里面有离开瑞金,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爬雪山过草地等等,一共有九个节目才能表现万里长征,整个舞台的语言比较写实。扔手榴弹一定是咬一下扔出去,拿枪瞄准,瞄准以后对准。然后红缨枪、盾牌等等,过雪山、过草地要拿着拐棍,背着锅。

    在做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60年,还是从1840年说起,1840年到2009年一共是169年的历史,我们要表现,在两个小时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里,还要拿出九个节目,半个小时的篇章来表现万里长征吗?不可能了,时间跨度如此之宏大,只能由一个节目来表现,原来半个小时的节目在这里只能用5分钟来表现,可见你再照搬生活已然办不到了,你必须概括本质,表现抽象。就是麦芒上要站着哲学家,哲学家肩膀上要站着艺术家,现在的艺术家回头看长征那段历史就会想起毛主席所说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那种宏大的革命信念的,艰苦奋斗的,不怕牺牲的概括精髓地来表现,这个例子就能说清楚。如果我们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还要表现万里长征,我相信难度就更大,我坚信它们会更加抽象。

    2011-12-27 14:01:52

  • 中国网:

    麦芒的重要性是基础,它是真实,麦芒上要站着哲学家和艺术家,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才能统筹出一台很好的节目。这是这本书里的六讲,接下来还会把其它几讲也表现出来。

    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到要推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鼓励文化创新的自觉性,您也提到说没有创新就没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您对这个观点是否认同?

    2011-12-27 14:02:04

  • 张继钢:

    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当我在报纸上读到了西方媒体有一些文章嘲笑中国,说中国永远不会创新,中国永远会模仿别人。既然中国全部都模仿了,那就(等于)嘲笑中国创新无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觉得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前不久全军的专家进我们学院去考察的时候我也特别主张,我提出两句话,要把它写出来,要给全院师生看到,首先就是“高质量才是排头兵”,在我们部队经常讲排头兵,争当排头兵,排头兵就是引领嘛。但在今天高质量才是排头兵,现在不是卖力气的时候,不是说我不怕死就行。不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要有它深刻的内涵和创新力的,所以我提出两句话:高质量才是排头兵,影响力才是软实力。

    我在十几年前去南美访问的时候,在墨西哥、巴西,住了很多很多的大饭店,在大饭店大堂里边我可以看到日本的文字和印度的绘画,就是看不到中国的只言片语。但商店里可以看到中国的帽子、玩具、鞋,但是看不到中国的文化。在南美那么遥远的国度来说,一说亚洲是什么概念?那就是日本,那就是印度,中国是什么样子的?还是那样的神秘,总感觉中国很大,很神秘,可见我们的文化辐射力是有限的。

    十七届六中全会里还提到了文化产业的问题。文化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是要占到GDP的5%以上的,在发达国家都有10%以上,美国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仅次于军事工业,日本占到15%(20%)以上,仅次于汽车产业。我们国家文化产业占到GDP的2.5%(2.6%)。

    2011-12-27 14:03:28

  • 中国网:

    差距还是很大的。

    2011-12-27 14:04:08

  • 张继钢:

    如果我告诉你说这个地区下雨的概率是2.5%,这就意味这什么呢?常年干旱,不会下雨,所以说差距很大。仔细想一想,我就觉得我们国家每年创作的晚会那么多,创作的艺术作品那么多,我估计我们国家所创作的晚会是几十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多。可是它在这个世界上的影响有多大呢?它对整个地球,整个人类的影响有多大呢?如果对整个人类,对其它国家影响是有限的话,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话说出来了,可是我们的话说出去了吗?说到他们心里去了吗?这些东西是要我们思考的。

    反过头来再看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唱着美国歌曲,穿着牛仔裤,以前看到很多孩子耳朵上扎着眼,现在看到鼻子上面挖个眼,带着鼻环。可见西方的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他们的价值观通过艺术作品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那么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艺术作品怎么就没有出去呢?或者出去得远远不够呢?这就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

    我在这本书里提到“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创造,崇高的使命激发崇高的激情”,我们确实要创造无愧于时代,甚至要代表这个时代的,具有这个时代标志的作品。在这里我也可以告诉你,我创作的舞蹈《千手观音》在纽约时代广场已经播放了8400次,是作为中国(国家)形象来播出的,在欧洲访问的时候,在巴黎街头我可以老远就可以看到我的杂技作品《肩上芭蕾》的大幅照片在那里,他们看到这个作品就可以知道中国。可是你知道吗?现在满大街,全世界很多都已经跳起肩上足尖了,但你不能忘记,全世界都知道这首先诞生于中国,是我们创造的。所以我认为应该创造属于这个时代标志性的作品,呼唤真正的创造。

    反过来说,我认为的确应该激发,或者我们国家应该用更强有力的办法来鼓励、激励那些真正具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和文化人,而应该更大地去鼓励他们。我觉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是第一位的,应该培养人才,培养人才的创造性,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这在我们解放军艺术学院这方面的呼唤就非常得鲜明。

    2011-12-27 14:04:20

  • 中国网:

    张院长,创新这个词虽然我们老提,但它还是一个很难具象的词,您能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吗?

    2011-12-27 14:04:46

  • 张继钢:

    创新多好理解,创新不难理解,创新是很难做到,但并不难理解。中国杂技界有九个“金小丑”,我为我们国家拿回了三个“金小丑”。我在很多年前去广州军区给他们创作了《女子大跳板》拿下了第一个“金小丑”,后面他们团希望我为吴正丹和魏葆华创作一个节目,其实他们已经有一个节目,叫《对手顶》,就是男演员把女演员抛在空中然后把她接住,然后两个人做一些技巧。当时我就不肯编,理由是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们两个演的《对手顶》已经很精彩了,而且编排得非常之漂亮,在我看起来已经很好了,我没法超过人家。第二个原因,我觉得我不能修改别人的作品,我觉得我修改别人的作品或者把别人的作品稍微改改就写上我的名字,是极不道德的,是鞭挞的行为,所以我坚决不能做。

    但这两个孩子和他们团长就缠着我一定要给他们弄。话说这就到了1997年了,我们就去了阿姆斯特丹,去了荷兰,有一次在去鹿特丹游艇的船上,这两个孩子过来又缠着我给他们编。我说这样,就现在的《对手顶》的话,我肯定不会给你们创作,因为我无论如何超不过别人。吴正丹这个女孩身体特别薄,一看就是个舞蹈演员,男孩身体也很俊朗,我说吴正丹你只要立足尖,穿上足尖鞋我就给你编。她说张老师,我穿上足尖鞋就怎么着呢?我说我让你把足尖在魏葆华的肩膀上立起来,在魏葆华的头顶上立起来。她说老师你骗我的吧?舞蹈演员在地上立足尖都站不稳当,你还让我在他肩膀上站起来,你不是骗呢我吗?我说我给你讲一个道理,我小时候我是红小兵,是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的队长,我们每天放学以后都要去排练厅打扫卫生,我们厅里有鸡毛掸子,然后把鸡毛掸子放在手心上这样,怎么也掉不下来。这个游戏告诉我一个道理,如果你在魏葆华的肩膀上锁死一个造型,就是你的腰、身体摆一个造型,锁死它,这个男演员在你的底下就像手一样找重心,怎么也掉不下来。这个孩子,我给他找了芭蕾老师,给她穿个足尖鞋,从此以后她开始立足尖,然后给他编了芭蕾舞的术语,阿拉贝斯,阿提久这样的动作让她训练,这是芭蕾舞的术语,吊在房梁上,在男演员的身上开始练足尖。

    2011-12-27 14:05:05

  • 中国网:

    就像您说的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俩受了不少苦吧?

    2011-12-27 14:05:24

  • 张继钢:

    几乎每个礼拜这个孩子都要给我打电话,一打电话就哭,说全团都告诉我搞杂技的还练什么芭蕾,我说一定要坚持,不要听任何人讲,天天练足尖,就是这样动作。注意,从此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足尖立在人体之上,芭蕾是欧洲人发明的,把足尖立在人体上是我们创造的,他们在模仿我们,抄袭我们,这是我们创作的,这就是创新的意义,因为我们的创造,杂技诞生了一个新的品种,现在叫“芭蕾对手顶”一个新的品种诞生了,这难道不是创新的意义吗?

    2011-12-27 14:05:38

  • 中国网:

    这就和奥运会体操一个新的动作命名是一样的。

    2011-12-27 14:06:04

  • 张继钢:

    奥运会还大了一点,具体到节目就很好讲清楚,小到一个节目,大到一个很宏大的艺术作品实际上都离不开创新,如果你没有艺术创新人们不爱看,一千遍一万次地重复别人,别人不新鲜,不爱看。

    2011-12-27 14:06:14

  • 中国网:

    现在观众的视觉疲劳程度已经很高了。

    2011-12-27 14:06:24

  • 张继钢:

    不疲劳也不愿意看,全世界都不愿意看不出新的东西。

    2011-12-27 14:06:35

  • 中国网:

    其实这本书,虽然它是一本理论著作,但并不枯燥,很多人通过这本书联系到您个人的工作,您是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您是如何处理好理性严谨的工作和艺术家激情创作两者之间的关系呢?

    2011-12-27 14:06:49

  • 张继钢:

    这个问题就很难回答,我觉得艺术家也不仅仅只有感性,艺术家也有理性;艺术家也不仅仅有形象思维,艺术家也必须有逻辑思维,我想作为今天的艺术家,已经不是像民间艺人没谱那样的年代了,我觉得这些应该都能够统一地很好。

    2011-12-27 14:07:04

  • 中国网:

    很多的观众也想知道您,尤其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和2012年整个艺术创作和艺术表演的安排,您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2011-12-27 14:07:15

  • 张继钢:

    一般情况下我现在正在创作的艺术作品是不讲的,就是一定要等到它首演的那天才能讲出来,除非是国家的任务,比如奥运会、《复兴之路》,那当然大家都知道了,我个人的艺术创作来说一般都是不讲的,像舞剧《千手观音》我做了七年都没有讲,今年才开始首演。

    2011-12-27 14:07:28

  • 中国网:

    在大的方向上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点?

    2011-12-27 14:07:37

  • 张继钢:

    也不行。

    2011-12-27 14:07:47

  • 中国网:

    现在很多年轻人比较喜欢艺术,也在追逐艺术,从艺的道路上有很多的坎坷和障碍,对他们来说,您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有很多的经验,在今天的节目里能否给他们讲一些的经验和感受,给他们指明一下方向?

    2011-12-27 14:07:55

  • 张继钢:

    指明方向我不敢说。

    2011-12-27 14:08:06

  • 中国网:

    给他们一点建议。

    2011-12-27 14:08:20

  • 张继钢:

    建议的话,我觉得从事艺术创作的人永远要尝试一种新鲜的东西,永远要尝试一种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我们常常说再去嚼别人嚼过的馒头不好吃。我希望中国的青年人甚至中国的少年都应该勇敢地去进行一种艺术探险,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我特别希望能够这样,如此我们中国的艺术将会非常有希望。

    2011-12-27 14:08:44

  • 中国网:

    张院长,以前大家是从你创作的不同类型的舞台艺术中去感知您的艺术世界,接下来大家可以从这本《限制是天才的磨刀石》中去感知您的艺术世界,这本书的封面也写得特别好,你看,启迪智慧的宝典,艺术创造的秘籍,而且它值得我们大家摆放在床头,携带在身边,跟随去旅行,写得非常好。

    这本书已经包含了六讲,还有其它的九讲会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出版,这九讲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分别是《打开关键》、《再解矛盾》、《拿捏剃度》、《独处》、《持续着的美更可怕》、《地平线的微光》、《对比就是视觉矛盾产生记忆》、《虚拟与时尚》,《与完美对望》,这些课程不仅标题美而且内容也同样的精彩,让我们一起期待。

    再次感谢张院长作客《中国访谈》,也感谢各位的收看,再会!

    2011-12-27 14:08:56

图片内容:

视频地址:

    http://mp4.china.com.cn/flv/olderDataft/olderDatawhmr/2011_12_29_zhangjigang_1325294170.mp4

图片大图:

  • 张继钢:在奥运会结束以后,讲学用过最多的题目就是“文化的力量”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在中国访谈现场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在一所大学里谈艺术美学,特别是你的着眼点是艺术创作这样一个理论的时候就得格外谨慎。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真正的天堂来去自由,学术、文化、艺术的学问应该是属于所有人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艺术贵在创新,不愿意模仿别人的信念就已然使你站在了绝处。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所谓“逢生”,逢生就是一种破旧立新,就是一种崭新的理念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我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家,我这本书全部的语言几乎都是我从实践土壤缝隙中生长的一种真实感受。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没有限制就没有独特,没有独特就没有风格,没有风格你的作品就没有永恒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对于艺术家来讲,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存在过绝对自由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经典告诉我们的就是经典参照,经典本身并不期待你去模仿它。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经典参照的意义,就是逼迫着我们自己清醒地、勇敢地去做艺术探险

    中国网 杨丹

  • 张继钢:如果你有了一个独到的,非常好的创意,你就已然做到了“起手就在巅峰上”

    中国网 杨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