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常委袁熙坤和《女娲补天》

时间:2012年3月6日
嘉宾:全国政协常委,著名造型艺术家 袁熙坤
简介:他呼吁 “用艺术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看到报纸当中是“女娲补天”,他呼吁保护臭氧层,减缓气候变化。[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造型艺术家袁熙坤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易健两会特别报道”,今天做客我们中国网演播室的是全国政协常委袁熙坤。他今天带来这张报纸上有他自己的作品,他呼吁 “用艺术改变人类的生存环境”。我们看到报纸当中是“女娲补天”,呼吁的是保护臭氧层,减缓气候变化。可以说这幅作品和我们以往理解的“女娲补天”不太一样,有了一个全新的诠释。袁常委您是怎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呢?

袁熙坤:报纸的标题说“袁熙坤用艺术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不敢当,我认为重要的是遵循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名言,“一切艺术、宗教都是自然的附属物”;还有这一句话,“大自然和智慧”在任何时候都不存在分歧”,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科学发展”,这次贾主席在报告当中情真意切地、高屋建瓴地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我作为一个全国政协常委倍受鼓舞,我们看到将来是科学发展为要领,政协要服务于科学发展,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2011年11月13日我坐飞机飞往纽约参加一个学术会议,听到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的消息,我高兴得欢欣雀跃,实在睡不着,就起来构思了这幅图。标题叫做《绿色初吻》,就是两个青年人的影子是在接吻。

中国网:是,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绿色的人头像。

袁熙坤:当时的卫星正在进行对接,多么精妙,多么准确。这说明什么?我们的国力强了,我们的国力强不是排他性的,侵略性的,是服务于绿色的,是捍卫生物的多样性的。为什么现在极力地谈环保呢?可以说谈了半个世纪,我从小因为交不出数学作业本,然后数学本上画的都是牛和马,从小喜欢学小马跑,老虎扑跳,秉性所至,再加上在那个令人遗憾的年代里,我离开了喧闹的城市,在西双版纳密林里过了多年的丛林生活。我非常热爱大自然的,和大自然有缘,边陲土地和神奇的自然景色养育着我。

我为什么担心呢?因为我作为联合国环保艺术大使,但更重要的是我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生命,为什么说是作为一个生命呢?因为法国大哲学家说了,人类伦理最大的缺陷就是只涉及自身,没有普及众生,随着科学发展,我们越来越悟到了这一条,就是我们现在要关爱人类自身以外的生命,那就是科学发展。现在天空出现霾,也叫PM2.5,那个东西是一种最坏的妖孽一样进入我们的血液,那时就会影响到我们老百姓的健康,影响我们的社会稳定。所以,我一直要遵循贾主席所倡导的以生态文化为引领,用我的艺术向大家昭示,延缓臭氧层的破坏,使低碳生活进入每一个家庭。要明白,这个地球不是我们从父辈那儿继承来的,是我们向儿孙借的,那我们不要给儿孙留下一个大垃圾堆,一片汪洋和一个水泥森林,最后在100层楼的水泥森林的楼顶上,镀金的水龙头掉下两滴锈水的时候,那就是我们的眼泪。一定要明白。

中国网:是的,刚才我们谈到PM2.5的问题,这个事情在去年尤其最近几个月,您过来的时候可能也发现了,这几天天气都不怎么好,都是阴沉沉的。现在全国有17个城市已经开始了对PM2.5的监测,但有的专家说监测只是一种手段,并不能有效地缓解环境保护的问题,您怎么看呢?

袁熙坤:专家说的是对的,监测是诊断我们有这个病,但我们首先要从自身开始,环境保护要从全球着眼,从每个人的生活小事,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比如我们开汽车就不一定要开排放量大的了……今天我为什么带着奥林匹克纪念领带呢?因为我在追忆当年奥林匹克,开奥运时的天空,但是没有保持下来。现在我的金台艺术馆作为后奥运文化的展示地,还是要继续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学奥运,这三个东西,科学就是科学发展观;人文就是要有人文思想,不只是自己如何如何,而不关心其它;绿色就是刚才讲了,要考虑周围整个生物圈的关系。我作《女娲补天》实际上是我作为联合国环保艺术大使,是联合国的项目,但是我也想到了补天,我们让女娲的行动成了国外的题材,但我要注入中国的元素,女娲就是自然地走出了国门,而且它是最经得住推敲,最有历史依据,最感人的,我就是要做出女娲那种博爱、悲天悯人的思想,那种勇敢的东方女性,敢于担当的精神。我做了这个广告以后,我觉得要广而告之,所以我把部分稿费用于了在全国很多地方的宣传上,让大家提高对臭氧层破坏的警惕性。

中国网:谢谢袁常委,感谢您作客我们的演播厅,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