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燕代表谈再生能源与循环经济

时间:2012年3月15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 冯燕
简介:国家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加大力度推进,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把我们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要站在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都要有社会责任,能够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 冯燕

 

中国网:冯代表您好!我知道您这次带来了关于环境保护的议案。今年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温家宝总理也是提出了今年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说要在2015年的时候,在所有的地级以上的城市覆盖PM2.5的监测手段,您能不能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您这份议案是关于环境保护的哪个方面?您对于这个方面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冯燕:现在我们的城市环境处理率及净化率在50%的指标。“十二五”规划,国家要求环境净化率达到80%的水平。据我在参加“两会”之前的调研,在城市生活中,有200多个城市存在垃圾围城的情况。

我关注的是关于环保、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的利用。能不能把我们城市的生活垃圾推向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的利用,这样能够按 “十二五”规划80%的净化水平和指标,完成城市的净化率。

特别是再生资源、循环经济。怎么叫再生资源和循环经济?我要谈谈我的倡议和我的观点。比方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利用循环经济、再生资源,把能够分捡出来的再生资源,如钢材、塑料、有色金属、铁、玻璃,拿废塑料来讲,废塑料占到20%。据全国的指标来看,一天产生的垃圾是1.5亿吨。废塑料占20%,现在的资源白白地埋在填埋场,或者以焚烧的方式把资源给烧掉了。我的倡议是把它资源化,循环经济、再生资源的利用。

就旧塑料来说,20%,现在的市场平均价格是2600元/吨,如果按全国1.5亿吨/天的垃圾量来看,它会产生39亿的效益。如何把再生资源的利用和循环经济结合起来,这个问题就摆在我们的面前。

第二个问题,是生活垃圾、废物的处置和处理源头标准化,到末端的处理达到标准,这就是说我们如何利用循环经济,把再生资源再利用,我们应该尽快倡导这种模式。因为现在我们国家处理垃圾是两种方式,一是填埋,二是焚烧,可以说把生活中有效的资源烧掉或埋掉了,能否把这些资源源头标准化,分类、分选,一直进入到我们标准的再生资源,不但能够有更好的效益,同时还让废物变宝。

中国网:冯代表,您也是一个企业家,您觉得中国企业在再生资源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当中应该充当一个怎样的角色比较合适?

冯燕:我先从我作为一个老百姓谈起,在我们生活当中所接触的废弃物和垃圾,能够再生利用的,可以说白白的埋掉了,白白的烧掉了。我们国家现在这种经济环境和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一定要加大力度推进,用循环经济的模式把我们的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我们应该全员动员起来,老百姓要有一个居住的环境,我们无论作为运营商,投资人还是我们站在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都要有社会责任,能够用循环经济的模式带动我们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

中国网: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我们在国家地级市以上的城市都会设置PM2.5的监测站,您觉得这种监测对我国的环境保护有没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冯燕:监测站的建立非常重要,它能够还我们园林生态,百姓生活一个好的环境,所以我非常赞同。一定要推动,政府给力,一定把这项工作落实好。

中国网:温总理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您今年带来的这份议案也是提出了对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您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对环境保护的建议是什么?

冯燕:我倡导的就是用循环经济的模式,能够实现再生资源的利用,能够把有效的资源分类、分选,让我们循环经济的模式,让我们的垃圾处理率达到“十二五”规划80%的指标的要求,同时也能还我们老百姓在生态园林建设,居住环境,安居乐业,这样能够有更好的、健康的环境当中生存。

第二,我为什么要倡导循环经济的模式,让我们再生资源的利用发挥它的作用?因为我们得根据现在经济环境和城市园林建设的需要和百姓安居乐业工程的需要,和我们要更好地让资源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发挥它的作用,我建议政府应该尽快推进,对全国的再生循环模式做示范工程,推动再生资源的产业化。我们国家是站在一个高度来战略性规划我们行业的发展和立法,谁产生的垃圾谁买单,能既带动经济又还百姓一个原生态的面貌。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