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广西马山县

简介:广西马山县地处南宁、柳州、河池市、百色 “四市六县”的结合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明显。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奠定了马山在广西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两区一带”结合部的战略位置。[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广西马山县视频文稿

广西马山县地处南宁、柳州、河池市、百色 “四市六县”的结合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优势明显 。我国西南出海大通道都南高速公路、210国道、马山—大化、马山—上林高等级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南宁—金城江铁路、来宾—马山、马山—平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红水河由南向北流经境而过,水运可达柳州、梧州等地。县城距广西首府南宁市96公里,都南高速公路直达车程不足1小时,是大南宁一小时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地理、交通优势,奠定了马山在广西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两区一带”结合部的战略位置。

马山气候宜人,物产丰饶。农业盛产水稻、玉米、甘蔗、水果、木薯等,尤以优质大米、黄玉米驰名。主要农土特产有黑山羊、金银花、旱藕粉、竹笋、苦丁茶、木耳、.花生、黄豆等 。其中黑山羊年存栏4.35万只。2003年被中国品牌保护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黑山羊之乡”,黑山羊品牌已获得国家原产地标识认定 。全县种植金银花5.5万亩,年产金银花650吨,是广西最大的金银花生产基地和广西金银花中药材产业重点县 。境内有20多种矿藏可利用开发 ,其中以锰矿、滑石矿、煤、高岭土、重晶石矿等储量最大。石灰石更是取之不尽,是发展水泥等建材业的最好原料。水力资源丰富,电力充足。享有“水电资源富矿”盛誉的壮族母亲河——红水河流经该县80公里,全国重点开发红水河10座大型梯级水电站中的百龙滩水电站、大化水电站、乐滩水电站距县城不足30公里,工业以建材、水泥、制糖为主,目前县内建有百龙滩工业园区、苏博工业集中区两个工业开发区,有5家大中型企业落户园区。

马山地处巍巍大明山脚下,滔滔红水河之滨 山高水长,钟灵毓秀,自然景观奇特多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有被誉为“世界十大溶洞之一”的金伦洞;有广西最大的岩洞式寺庙、千余年悠久历史的佛教圣地灵阳寺; “广西八大美景”之一的红水河两岸秀丽风光;有被誉为“天然氧吧”的广西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药物自然保护区弄拉生态旅区;有美丽神奇的广西可开发游览的最长暗河—永州定乐江地下暗河 ;有广西至今发现最大的石林城堡——金钗石林城堡以及千姿百态的红水河奇石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景点和南国壮乡风景,是大南宁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山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风纯朴、风情独特 。马山是民歌之乡,被誉为“中华民族文化瑰宝”而蜚声中外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发源于此。有“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誉称的壮族扁担舞多次参加区内外民歌艺术节展演。有千余年历史、气势磅礴的壮族会鼓先后被选为2008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南宁站火炬传递仪式表演节目、2009广西“两会一节”开幕式表演节目、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西馆参展表演项目。2008年,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和壮族会鼓分别入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4年马山县被自治区命名为“广西民间艺术之乡”。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称号。2011年再次荣获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成为广西获此殊荣的12个县区之一,也是南宁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

壮族会鼓、壮族扁担舞、壮族三声部民歌被誉为马山传统民族文化“三宝”。

马山壮族会鼓历史源远流长。据考证,它始于宋末元初,盛于明清两代。其最初的功能为驱鬼镇妖,外袭警报,祈求吉祥,最后逐渐演变形成壮族民间一种娱乐活动而流传至今。马山壮族会鼓使用的道具主角是鼓,配角是锣和钹。鼓者声音洪亮、浑圆、厚重,钹和锣声则显得十分清脆。会鼓有很多打法,有混鼓打(序曲)、狂欢鼓、舞龙鼓、扁担鼓、花灯鼓等,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插曲鼓。敲打时,多人协作,鼓声撼动四面八方。如今,每逢节庆之日或重大的群众活动,会鼓是必不可少的表演节目,千年会鼓已经成为马山县人民节庆的主要吉祥物。2008年马山壮族会鼓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圣火传递南宁站火炬传递仪式表演节目和2009年广西“两会一节”开幕式表演节目,参加2010年8月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欢腾广西”广场文艺展演。

马山壮族扁担舞源于打榔,两者为姐妹活动项目。据民国《隆山县志》记载:“槽榔由于浑木大,近颇难得,舂堂之鲜用矣,妇女每用木板以代。其法以一米左右长坚硬之木板,两端垫以长凳,两排列妇女二三,手执扁担上下对击,或附和锣鼓,逼拍轰冬,高下疾徐,自成声调。”这说明,由于环境变化,大的树木逐渐被砍伐,村民要制作的木槽就显得困难了。为此,则用扁担和板凳来代之。打扁担比打榔灵活多变,演员时而交击,时而转身,时而跳跃,动作文雅优美,扁担敲击发出的响声明快而脆耳,往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马山壮族扁担舞被誉为“广西民间舞蹈一枝花”,曾获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表演一等奖,多次荣获自治区文艺表演奖,曾进京向中共十二大代表汇报演出。至今盛演不衰。2010年5月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参加2010年8月上海世博会广西活动周“欢腾广西”广场文艺展演。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旋律优美、欢快,如天籁之音,被称作壮族民歌的“活化石”。主要流传于马山东部地区的古零镇、加方乡、古寨乡一带及上林邻近地区,群众叫做“欢哈”。其中常唱的有蛮欢、卜列欢、加方欢、结欢等,其旋律优美,声部间相互协调,音色柔和,风格统一;其结构完整,一声部和二声部具有独立音调,三声部起到陪衬和声作用。歌词一般是五言四字句和五三五言六句式。严格要求腰脚韵。据学者推断马山三声部民歌最早出现在唐宋,流行于明清时期。1981年,壮族音乐家范西姆关于发现壮族三声部民歌的调查报告发表后,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美国的《华侨周报》转载后,三声部开始在国内外引起广泛关注。马山三声部民歌曾被多家文艺团体搬上舞台,多次进京演出,并到过埃及、芬兰、 阿曼等十几个国家演唱。1999年、2000年、2003年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参加南宁国际民歌节比赛荣获金奖;2005年、2006年,马山县三声部民歌农民歌手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天籁之音原生态民歌展演、“广西文化舟”宣传周活动,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6月,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作为广西惟一代表曲目参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所到之处,壮族三声部民歌得到各界的赞誉。2010年8月,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作为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代表展演上海世博会。

马山饮食文化独特,原生态食品丰富多样。马山黑山羊、马山土鸡、周鹿香牛、红水河水产系列、黑豆菜肴系列、马山豆腐、永州鱼片、永州米酒、林圩酸粉、白岫汤圆等风味小食享誉区内外;金银花、旱藕粉、竹笋、彩色竹豆、开心红薯等原生态食品风味独特,让人回味无穷。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