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连昆讲述《运河之母》背后的故事

时间:2012年9月19日
简介: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它为我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流、物资的运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感恩运河,弘扬中国文化,今年上半年由安徽建工学院程连昆教授创作的《运河之母》在镇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为此《中国访谈》栏目来到运河之滨--镇江,和程连昆教授一起聊一聊创作背后的故事。[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您的收看。京杭大运河自古以来便是我国重要的南北交通大动脉,它为我国南北方文化的交流、物资的运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感恩运河,弘扬中国文化,今年上半年由安徽建工学院程连昆教授创作的《运河之母》在镇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中国访谈》栏目就来到了运河之滨--镇江,采访程连昆教授,和他来一起聊一聊创作背后的故事。

第一个问题我就想请教您,您就是安徽土生土长的人,并没有在运河边上长大。

程连昆:对。

中国网:那为什么会对运河有这么深厚的这种情感,来做了这样一个《运河母亲》的这样一个雕塑,奉献给镇江人民?

程连昆:我觉得,我们国家历史上最伟大、最重要的工程有两个:一个是长城,一个就是运河。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运河的传说,就知道运河沿岸是中国最美丽的地方、最富裕的地方,但是我没有来过运河,没有见到过运河。在我上初中的时候,我们的课本上曾经对运河,对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做出的卓越贡献有过很高的评价和介绍。但是,我没有亲眼见过运河,同时我也了解运河像长城一样,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历代的帝王和统治者都非常重视运河的开化,因为中国的河流主要是东西走向的,那么运河是南北走向的,为什么要挖这条河流?就是为了促进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实际上它对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这就加深了我想亲眼见一见运河的这样一个愿望。

中国网:那您第一次见到运河是在什么时候?

程连昆:第一次见到运河应该就是说两年以前,因为我想象的运河应该是非常开阔的,但是当我亲自见到运河的时候,没想到因为运河由于常年失修、没有使用,它已经变得很窄了,已经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美丽了、那么宽阔了。但是我对它的情感并没有因为它变得窄了而减低,相反,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让它恢复美丽,恢复历史的那种繁荣,让人们向往。当我接受了要为这个运河沿岸创作雕塑的任务的时候,我的情绪非常激动,我觉得多年以来我对运河的向往、对运河的崇敬的这种心情,我有一个表达的机会了。所以我是带着一种虔诚的、崇敬的这种心情来从事这个创作的。

中国网:当时是谁给您的这个任务呢?

程连昆:是上海交通大学的王云博士,他接受了整个运河这一段的景观设计,因为我和他过去有过合作,所以他就邀请我为运河的这段景观来设计景观雕塑。

中国网:这段景观就指的是镇江沿岸的这段景观?

程连昆:流经镇江城区的这一段,就是我身后的这一段。

中国网:哦,是他给您的这样一个任务,当时您也欣然接受了。

程连昆:我非常愉快地接受了,可以说是诚惶诚恐,我觉得我非常乐意为运河做一件理想的雕塑吧。

中国网:那么关于京杭大运河这个历史价值您是如何理解的?它的历史价值。

程连昆:运河的历史价值与中国的历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就是当中国历史上经济繁荣,社会发展繁荣的时候,也是运河最繁荣的时候,当中国出现动乱、出现灾难的时候,也是运河出现灾难的时候。所以运河的命运和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历史息息相关,对吧?它是一条所谓大动脉,北至北京,南至杭州,这一段是中国最富庶的地方,那么这一段也是中国经济、文化、政治最发达的地方。有了运河,使它的物资可以得到交流,当时的所谓,为什么叫做漕运?漕运就是官粮基本上是要经过运河的。秦始皇最早是开凿运河,历代的皇帝,包括隋炀帝下江南,乾隆皇帝下江南,基本上都是从运河来过的。所以呢,运河的命运和我们的民族的命运,和我们国家的命运是密切相关的,和我们经济的繁荣它做出过非同一般的贡献。我觉得它和长江、和黄河不一样,对吧?长江、黄河是天然的河流,长江是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宽阔雄伟。黄河是奔腾不息,奔腾咆哮。淮河是喜怒无常,经常发生水灾。运河是慈祥而安宁的,它像一个母亲一样,令人敬爱,令人崇敬,令人感到亲切。

 



中国网:那刚才您也说到这个运河绵延几千里,运河两岸的城市有很多。那为什么把《运河母亲》这样一个雕塑放在镇江呢?您觉得镇江它为什么能够承担起这样一个责任?

程连昆:我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当时我接受到为运河景观创作雕塑的时候呢,首先我觉得一件城市雕塑要反映什么呢?要反映一个城市的特色,特别是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那么所以我就首先研究镇江它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它的主要特色是什么?首先是这个城市的特色。镇江这个城市处在长江与运河交叉的地方,而且古代的运河还从这个运河城中穿城而过,就是说整个镇江市是跟水交融在一起的,或者说是被水包围着的。

中国网:围绕在中间的。

程连昆:围绕着。那么它和水的关系非常密切,那么又使我想到什么呢?这是从它的地理位置来看,从它的自然环境来看。还有一个就是我说过去了解的运河是怎么了解的?第一,比如说我们小时候看到的戏曲、连环画中有什么呢?有“白娘子水漫金山”,这就是发生在镇江,那么这里有个水。秦始皇开凿京砚山,开挖江南运河,这又是和水联系在一起的。还有王安石的著名诗句,是“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又是和水联系在一起的。那么这个附近,这旁边的这个丁堡桥,这又是一个历史的名桥,也是和运河的水紧密相连的。那么更有历史上镇江被称为“黄金十字水道”、“水运枢纽”,还有一个说法叫“城以水生,水为城用。”所以,我觉得水文化是镇江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那么我要围绕水文化来做文章。

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历史上镇江的水文化已经有了非常深厚的积淀,就是我刚才讲了,有很深厚的积淀和内涵了。那么在我们这个时代怎么来发展、创新,用创新的手段来发展这种水文化,用一个形象的可视的雕塑作品来体现这种创新的水文化,这是我的使命、我的任务。当我确定了这个目标之后呢,所以我就开始了对这个雕塑方案的研究和设计。

第二个呢,我觉得我为什么要在镇江做的原因呢,就是运河我觉得它可以称作是“镇江的母亲河”,为什么这样讲?如果没有当年秦始皇开凿京砚山,开挖这个江南运河的话,那么不会有两岸的繁荣、两岸经济的发展,也不会有这么多人聚集在这里形成一座城市,所以镇江城市的诞生与运河有关。那么以后镇江城市的发展繁荣与运河的水上运输是密切相关,从这种意义上讲,我觉得把运河称作“镇江的母亲河”这个是合理的、合情的,不为过的。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我觉得镇江人民对运河有着特殊的深刻的情感。因为这座城市的历史、这座城市的发展和繁荣与运河息息相关,虽然今天的运河已经不像过去那样成为一个交通的主要的河流了,主要的通道了。但是它的历史贡献不能抹杀,镇江人民对于运河的这种崇敬、怀念、感恩的这种心态,这种情感还是要表达的,还是要表达,还是深深地扎根于镇江人民的心中的。另外一个,我觉得镇江是运河上的一个重镇,为什么说它是重镇?从某种意义上讲,因为这个江南运河所以能够开挖,是因为秦始皇最早凿了京砚山,然后开始始挖这个,就是最早开始开挖这个江南运河。那么这样才有了从这里延伸发展,就是江南运河越来越长,它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那从这种意义上讲,镇江既是江南运河上的第一座城市,也可以说如果没有镇江古运河的开挖,就没有江南运河。那么对于这样一个运河上的重镇,塑造一个《运河之母》来表达镇江人民的情感,来歌颂它在历史上的贡献,我觉得这也是合情合理的。

第四个,我觉得由于这座雕塑的完成,它将促进运河景观的改造,环境的改造。因为一个城市,它不仅需要优美的生态自然环境,同时也需要有很好的文化环境。那么就是说有了这个文化环境以后,比如说有了景观雕塑,有了周边的一些建筑小品,那么人们肯定会想到运河的水质、运河沿岸的自然生态环境,那么这样相辅相成会促进城市环境的改变。将来这座雕塑的历史作用,就是在镇江能起到的作用,我想,第一个,它可以树立镇江文化特色的一个名片,或者是一个标志。第二个,它可以改变、美化镇江的城市环境。第三个,它可以提高镇江的知名度。第四个,它能促进镇江旅游经济的发展。它具有这样多重意义,所以经过研究和思考之后,我决心要做一个能够体现镇江文化特色的雕塑,就是《运河之母》。

中国网:那我们看到这个《运河之母》,它是一个女性的一个头像,并不是一个完整的躯体的一个形状。那您是怎么样用这样的一种大胆的艺术语言来呈现这个《运河之母》的这种形象呢?

程连昆:这就要谈一下《运河之母》雕塑的创作、设计到制作完成这样一个过程了。首先呢,当我把这个主题确定之后,那么接下来就是形式,就是你有了这样一个主题,这样一个想法,那么你怎么用雕塑语言,用恰当的语言,就是所谓形式服从于内容,来表现这个内容,表现这个主题。那么这样呢,我想第一个,就是你刚才讲到的,为什么只做一个脸部而没有做全身。在这个之前做以“母亲”为题材做的雕塑中呢,我们知道有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先生完成的一个叫《黄河母亲》的雕塑,在兰州,她是塑造了一个慈祥的、宽厚的,具有北方女性那种特点一个慈祥的母亲和一个小孩,一个婴儿,两个母子亲切这样一个情感的雕塑。那么这个雕塑很准确地表达了我们中华民族诞生的摇篮,黄河与人民的关系。

但是如果我创作《运河之母》的时候也采取这种表达方式的话,我觉得那就不行了,为什么?艺术不能重复。要找到自己独特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具有镇江特色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语言。第一个呢,我感觉艺术创作、雕塑创作和写文章一样,它要能抓住重点。如果说一个人的面部能够全面地深刻地表达他的情感、表达他的内心,就是表达我对运河的理解,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一定非要做一个全身的塑像。恰恰是这种形式可能使我的作品区别于其他的类似题材的作品,如果就是我在这件作品的创作中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我觉得就没有创作的必要,没有必要。只有有了自己独特的语言,你才能在艺术创作中有你的一席之地,你才能站得住脚。所以我经过一番思考之后,因为这个呢,我也还要强调一点,就是我以前有一个成功的经验,就是中国美术馆收藏六届全国美展我获了优秀奖的作品《村娃》,他没有过多的表现,不是一个从头到脚完整的娃娃,他就是一张娃娃的小脸,然后是一个襁褓,甚至于他的虎头帽我都没有进行很深入地刻画,都是很朦胧的,整个襁褓也是很朦胧的,只有一个面部是比较清楚的,但是这个面部很生动、很感人。所以在安徽众多的作品中它最后能够入选,获奖。

 



中国网:获了全国的优秀奖。

程连昆:而且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那么在城市雕塑中,我觉得仍然可以有发挥这种雕塑语言的可能性,所以在这里我做了大胆的尝试。另外一个呢,有一件雕塑,比如美国的《总统山》,它是一个山头做了四个总统的头像,这个雕塑很有视觉冲击力,很震撼。那就是说头像也是一个艺术,就是我们大学入学的时候,会学美术专业的,艺术学除了画静物,往往就是先画头像,很多头像作品也同样是一个完整的可以做到很优秀的作品。所以我觉得呢,用一个头像来完成《运河之母》的这个创作是,在艺术上讲是合理的,也是完全有可能的。

中国网:那我们看到这个头像非常美,像一个女神一样。

程连昆:对。

中国网:和我们传统的对女神的这种膜拜是不是也有关系呢?

程连昆:是的。我在创作的时候,首先我就有一种非常崇敬的心态。另外呢,我觉得镇江人民对待运河也同样会有崇敬,因为它在历史上对于镇江的贡献太大了。那么从内心讲,我觉得它是神圣的,那么怎么把它塑造好?那我就在中国的神像塑造语言里来找一些我可以吸收的元素,比如说中国传统观音的塑像中有一个说法叫“菩萨低眉,金刚怒目”,菩萨低着头,为什么低着头?她要体察人间的疾苦,她不是高高在上,她面对的是普通的芸芸众生,普通的老百姓。所以普通的老百姓才非常的爱戴她,信奉她。那么我的这个《运河之母》的塑像,我想她跟运河应该是融为一体的,她现在微微地低着头,就是亲切地观察着、体察着和自己融为一体的运河,她看的是运河水,而且水上出现了她的倒影,雕塑和水融为一体。她飘逸的长发,本来作为艺术表现,长发的韵律和节奏给人一种美感,那么为什么要延伸那么长?实际上我想她是要和运河的河水融为一体,她象征着运河水的源远流长。另外一个,我最后选用金色,也是有着所谓金色黄金水道这样一个,容易引起这种联想吧。

中国网:那最近我们也看到网上有一些声音在质疑这件作品,就是认为它好像不是很好看,那您是看到这样的质疑之后,您的心态是怎么样的?

程连昆:首先,我觉得应该以平和的、宽容的心态来看待这件事情,因为我们是一个自由的网络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就一件作品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那更重要的是我想检查我自己,就是我创作这件雕塑的时候有没有什么疏漏,有没有什么不严肃、不认真的地方。那么我简单地介绍一下,就是说这件雕塑历时两年,从我接受到任务的时候,我先进行了文字、文化方面的考察和研究,然后做出了平面的设计图。在做《运河之母》形象的时候,我前后做了大概几十个,与甲方沟通,与相关方面的学者沟通,镇江这边的组织者他们也非常的慎重,就是说多次地组织专家进行审查、讨论,然后让我回来修改,这样反复地修改、讨论、讨论、修改,这样至少进行了十次以上。

中国网:做了大量的工作。

程连昆:做了大量的工作和大量的探讨,最后才决定了这种形式。就是说整个创作过程我们是非常严肃认真的,它的加工过程也同样,就是我是亲自监督和加工过程的。那我们的内部结构就是请了专业的结构师进行设计的。由于时间比较紧,就是后期加工制作的时间,包括安装的时间比较紧张,可能会有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一些小的不满意的地方,那么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在进行中,还没有最后完工,周边的环境还都是在做。如果网友们提到了一些合理的意见,我觉得呢,就像我们通常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可以吸收,在以后的过程中把它更加完善,做得更美,因为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我相信镇江广大的网民和我的愿望一样,希望镇江能有一件更美的、更好的、更能表达镇江人民情感的雕塑,这也是我的目标,也是广大网民的目标。既然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美好的目标,有什么意见不可以接受呢?如果是正确的话,有什么不能理解呢?所以我觉得从我的心态来讲,我希望网民他们的意见能够给我以新的启发、新的灵感,让我把这件作品做得更完美、更好。

中国网:应该时间能够检验一切。

程连昆:对,这一点我是坚信的,从我内心我坚信,因为我从接受这个任务开始,我是很真诚地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完成的,态度是认真严肃的,所以我对这件作品是充满信心的。我相信由于它是一件创新的作品,比如说它的面目比较大,它的颜色比较亮,可能一开始很多人不容易接受。这个亮的颜色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也想顺便讲一下,就是我们安徽有一个九华山,包括四川的峨眉山,就是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中,在它们传统的寺庙建筑中都有体量巨大的金色的神像,这种神像上了金色以后给人感觉很崇高、很富丽,在人们的心目中有一种崇高感。实际上这个像所以最后我采用了金色,与这种启发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中国网:刚才您也说到这是“黄金水道”,可能它用金色能够让人联想起“黄金水道”的意义。

程连昆:对,也有这样的一种寓意在里边。整个雕塑,我用了全部是用三个厚的黄铜板,它的面积,高度,就是中间头部最早的地方是9.9米,宽度是53米,整个面积是525个平方,就是垂直面积是525个平方,因为过去媒体上讲说是有半个足球场大,但是实际上我觉得它这个可能不够准确。就是说它的宽度53米与足球场大概一般110米,相当于长度的一半是可以,但是宽度最高地方才9.9米,而足球场大概有70多米。足球场的面积是1400平方,我这个是500左右平方,500多平方,只相当于它的1/14面积,它是7000多平方,我这是500多平方。

中国网:对,1/14。

程连昆:所以呢,过去也没人家讲的面积这么大。

中国网:是的。那您觉得来到镇江以后,您觉得镇江这边的风土人情,还有老百姓的这种感觉和镇江的这种地域环境有什么关系吗?

程连昆:我觉得呢,镇江确实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有山有水,山清水秀,而且这里边的民风朴实,物产丰富,我觉得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在我雕塑安装的时候,20多天的时间,我每天几乎都拯救,看到一些群众意见,有很多是退休的老工人、老干部,也有一些老奶奶,我都问他,我说:“你看,这个雕塑怎么样?”他们说:“哎呀,这个很大气,很漂亮。”所以这些老百姓的朴实的语言增强了我的信心,我觉得我当初的这种选择应该是正确的,也使我觉得我的前面的艰苦劳动没有白费。

中国网:那镇江当地的相关的领导部门,包括一些领导,他是怎么样看待这件艺术作品的?

程连昆:应该说镇江的领导对待这个,特别是我们主管的领导,对待这件作品的态度还是很严谨的,很负责任的。曾经安排《镇江日报》、镇江电视台两次去我的放大场所去拍摄它的制作过程,回来在镇江报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所以后来有一些我的修改意见也是来源于镇江老百姓的意见,就是我在做方案的时候、做稿子的这个过程的时候有的意见是这样的。另外一个呢,在我制作的过程中,镇江的相关领导也组织了专家,包括园林的,甚至是文学方面的专家进行讨论,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我从内心讲还是感激镇江领导对于这件作品的支持和关爱吧。

中国网:那很多城市它都有一个自己的雕塑,能成为这个城市的名片了。那您认为《运河母亲》这个雕塑能不能成为我们新镇江的一张新的名片?

程连昆:应该说这是我的愿望,也是我的初衷,更是我的期待。我想举一个例子,比如说广州的《五羊》,深圳的《开荒牛》,青岛的《五月风》,包括我们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是这些城市的标志性的雕塑,或者说是建筑。那么这些雕塑对于这些城市的知名度的提高、旅游经济的发展、文化氛围的形成,都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我们的镇江不能有一件这样的雕塑为我们镇江的城市文化、旅游经济知名度做出一些贡献呢?我希望,也是我的初衷,这是镇江最大的一件雕塑,我想在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镇江《运河之母》的这个雕塑的影响的不断扩大,那么期待它成为镇江一个标志性的雕塑。

中国网:那镇江应该是一个山美、水美,非常有文化底蕴的这么一个城市。你认为这样一件雕塑对我们打造城市的这种,新型的旅游城市的这种形象,有怎么样的一种积极的贡献吗?

程连昆:我觉得是的,如果《运河之母》成为了镇江的一个标志性的雕塑,那么到镇江来旅游的人会来看一看它。那么对于镇江水文化的传播,对于镇江知名度的提高,对于镇江文化特色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我觉得都有积极意义。那么会对镇江的知名度提高和旅游经济发展和文化,包括环境的提高,都会起到它一定的作用。

中国网:那这个工程进行程度如何?

程连昆:目前工程还在进行当中,比如说现在那个字还在刻,周边的环境还在做,而且我们约定好了,星期天的下午还要就《运河之母》的灯光,请了两位专家,一位是南京的,一位是上海的,两位灯光专家,来对这个《运河之母》的灯光配置进行研究、协商,到时候我也会来参加这个灯光配置的研究的。

中国网:最近我们听说您也去了一趟台湾,包括台湾的一些政要连战先生也接见了您。

程连昆:对。

 

中国网:那可见您在艺术当中的这种造诣是非常高深的,不然的话不会有这么高规格的接待了。那您这次去台湾主要的行程是怎么样的?

程连昆:我这一次去台湾呢,主要是应邀为台湾塑造一座6.6米高的刘铭传铜像,总高暂定11米。和我一起考察的是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的会长,刘铭传的第五代孙,直系的五代孙刘学宣,和他的第六代重孙叫蔡亮亮,我们三个一起去的。刘铭传呢,是我心目中的一个英雄,我不是现在才开始做刘铭传塑像,三年以前我就开始塑造刘铭传塑像了。因为我是安徽人,对安徽的历史文化名人应该说是情有独钟。

我认为,刘铭传是一个了不起的民族英雄,就是他在保卫台湾和建设台湾的这个事业中有过卓越的贡献。其实当时的台湾的现代化建设等于是给大陆,就是整个清政府做了一个榜样、一个表率。比如铁路在上海修不了,很多人反对,说是修了铁路就动了龙脉,就震动他祖宗的坟了,祖宗不能安宁。当时很多人不觉醒,很愚昧,怎么办呢?刘铭传就在台湾把上海的这些铁路、铁轨运到台湾去,在台湾第一个实现了中国的第一条铁路,他很了不起,他有灼知远见,他最早就有我们今天讲的改革开放的思想,就引进外资开发。所以呢,出于对刘铭传事业丰功伟绩的敬重,出于对他人格的崇拜,我带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来进行刘铭传雕塑的创作。特别是刘铭传的后人,安徽省刘铭传研究会的会长刘学宣先生,他能够和我积极配合,共同商讨,最后我相信这件作品一定能够做得比较理想。

中国网:那程教授,回顾您三十多年的创作之路吧,应该是酸甜苦辣尽在其中。您觉得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程连昆:我觉得我的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体会就是事业不辜负人,就像我刚才讲过的一个例子,比如我在中央美院学习的时候,打了一个雕塑叫《村娃》,打的过程中一个手提砂轮不小心打到我的膝盖上,把我膝盖的骨头都打出来了,但是我并没有停止创作,我包扎一下,继续打,大概一个月的艰苦努力,我每天中午去幼儿园观察小孩儿,幼儿园小孩儿睡觉的时候我带一块泥巴去做,连续去一个星期,把他们的头像做下来,回来做创作参考。经过了这样艰苦的努力和创作之后,当时我从中央美院回来的时候没有办法把它带回来,太重,放在中国美院雕塑创作室的图书馆里。当六届全国美展的时候,它在安徽众多的雕塑中被选送北京,然后北京又选送参加入选全国美展,最后获了优秀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

所以从那我就感觉到,就是我为这件作品付出了心血,它没有辜负我,它最后加倍的丰厚地报答了我。所以在我做这件雕塑的时候,我没想到以后它会不会报答我,会不会有这有那,没有想那么多,我只觉得我热爱,我热爱我就愿意全身心地投入,我对我的事业是忠诚的、是虔诚的。从那很早我就觉得事业对我很重要,而且我相信我以虔诚的、执著的态度来对待我的事业,它不会辜负我。相反,社会、作品、人都不会辜负我,这个是我一生中从来没有怀疑过的,就是可能有这样的那样的挫折,那样的不幸,那样的不愉快,那样的坎坷,但是最后我觉得它会给我一个完美的回报。

中国网:那您认为做艺术、搞创作最重要的应该坚持的是什么呢?

程连昆:我最坚持的,首先是我的热爱。如果你不热爱,你不要做,如果你热爱,你就要奋不顾身地去做,这样你才可能成功或者是有出息。

中国网:这样的作品才是真实的,就是有灵性的。

程连昆:才是真实的,才是真正发自内心深处的东西才有意义。它可能是被社会认可,可能是被承认,可能是有一个什么辉煌的结果,那也可能是一直没有被认可。也可能被冷落,也可能被嘲笑,常常被质疑,但是你觉得是发自内心的真实地、执著地完成的作品,没有什么可遗憾的,历史将会证明一切。

中国网:说的对。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本期访谈就到这里。希望您今后创造出更多的作品。感谢各位网友的观看。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