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欢迎收看。
翡翠呢,自古就是皇家奢华艺术的代言。当代人提及翡翠雕刻艺术,马上就会想到一个名字,那就是王俊懿。他的扛鼎之作《冰蝴蝶》今日强势登陆国博,为中国国家博物馆带来了百年周年的隆重献礼。很多人和专家学者一提到了王俊懿和他的《冰蝴蝶》,认为他犹如齐白石和他的“墨叶红花”。他的《冰蝴蝶》艺术以全新的解构艺术和创作理念带来了一个翡翠领域的全新流派与思路,并且催生了国宝重器《冰蝴蝶》这一独具创造性和前瞻性的艺术品。今天我们的栏目组非常荣幸地来到了王老师的翡翠艺术馆,与他一起探讨一下翡翠艺术。
您好!王老师。
王俊懿:主持人好!网友好!大家好!
中国网:首先想请您为我们的广大网友解读一下,这件被评为是玉文化史上首件当代艺术作品的《冰蝴蝶》,那么它里面所蕴含了一些美学的价值,对于它来说还有一些环保的理念,请您给我们解读一下。
王俊懿:这个《冰蝴蝶》这件作品的诞生是在一种巧合下,也是碰到了这么一块能表达大自然当中另外一种现象,就是我们说的冰山。现在冰川在融化,地球全球在变暖,那整个世界呢,其实我们现在已经是非常的不自然。那对于我们说同是大自然的结晶,顶级的翡翠冰种能非常的形象地去反映在大自然当中的这种融化的现象,冰块在融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创作了这么一组在融化的冰块,用顶级的翡翠的这种冰种。那这个里面呢,我们用当代的装置艺术,然后把这个顶级的这些翡翠,就是非常大胆地用现代美学的这种,包括非常有视觉冲击力的这种手法,用钢丝给它悬挂在我们的一个钛金属的一个壳这个里面。那这个钛金属其实整个表现呢,它是在一个如融化的一个地球,或者说是一个即将重生的蛋壳,或者是一滴水的这么一个造型,一个抽象写意的造型的一个球体里面,去把这个翡翠装置在中间。而这个翡翠呢,其实它呈现的是,不同的角度是如宇宙星空的陨石在时空中漂移,但同时又被束缚着。
我们在整个假如围绕着这个《冰蝴蝶》这件作品旋转,会在一个比较大的窗口发现、呈现,这所有的13块冰块呈现出一个蝴蝶的形状,而这个蝴蝶呢,它又正呈一个在解体的状态,而且是一个抽象的蝴蝶。那这个里面其实它引喻着更多的是我们想表达的冰在融化、蝴蝶在消失、幸福离我们远去。那蝴蝶它有两重寓意,一个是象征着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层也是“蝴蝶效应”,我们讲的这个恶性循环是从小开始的。所以一个小的不注意,我们说我们随便的一些碳排放对大自然的这种,我们这一点无所谓,但是点点滴滴组成的,它就是一个大的恶性循环。
所以呢,这个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我们由着这种工业革命的到来,由着现代科技发展,其实我们的人类文明的发展已经对大自然的破坏是不容疏忽的。而特别有意思,在2012年这么一个特殊的年份,我们这件作品诞生了,我们希望也能更多地提出大家对生态和环保的重视。当然了,这是一个警示的作用。但同时我们里面这件作品还孕育着一个更深层的,就是新时代的到来,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那为什么呢?就是说冰块在融化,它有两个现象,一个说,我们说被大自然破坏以后,这个幸福离我们远去了。但是如果说我们尊重自然,大自然是和谐的情况下,那是什么呢?那是春天的到来。如果说冰融化它象征着春天马上要来了。这件作品里面它夹着一些草花,还有一些,有一个发现一个黑点,我们把它假想是一只蚂蚁,是一个生命,那其实万物的复苏,那这个蚂蚁的复活,或者是我们的草春暖花开,这个草在生长、重生等等,就是说这个对于我们想表达的理念,就是说在自然当中我们更多的是迎来了一个新的开始。那里面我们把这个作品翡翠的部分装置在这么一个蛋形里面其实也有一重意义,常规的理解来说,这个蛋是一个新生的开始,那由内而外也是生命的开始,所以我们把这个冰块装置在这个蛋壳里面,那也是代表着我们在接下来就是一切的新的开始。
那一滴水,如果我们远看是一滴水,或者我们在展馆现场给它呈现出我们整个展厅就是一个装置作品,那就是我们的顶、我们的穹顶和我们下面的那个台,我们做的那个,像等于天坛,也像水的漪涟产生的那种圆形的台、地台,然后和顶上的那种我们的穹顶,表现中间这个球体,悬挂在中间的话,就像从宇宙形成了一滴水即将落下来。那其实我们当想到水的话,它又跟冰又融在一起了,因为我们想到水的话,它又跟冰联系在一起了。那因为这个水和冰是幻化中在不同的形态,那它们有轮回的关系,那其实我们前面说的这个走向消亡和重生也是一种轮回的关系。所以这个作品其实最后面表达的更多的是一种宇宙,乃至这个世间所存在的一种大道,我们说所有的世间的轮回,包括宇宙的轮回,我们都要去遵循它的自然。但是我们相信我们对未来也是抱有一种很大的寄予,就是希望2012年以后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也是一个全新的一个时代。
我觉得可以很有意思的是,我们刚好碰巧在十八大以前有这么一件作品,我觉得能在国博能作为国博一百周年,刚好我们也是作为一个国宝级的作品,因为整个材质的价值已经是,这个是我的几个合作方他们提供支持,然后这个原材料本身现在市值就已经过亿的这样的一种材质,没有人,可以说历史上没有人敢拿这么奢侈、这么珠宝级的材质去创作当代艺术作品,更不可能去创作一个反映当代环保的声音的这样一个作为对宇宙、对哲学、对世间的很多大道的东西去探求的这么一种抽象的作品。那这个我觉得刚好我们更多的是希望能有这么一个契机,那我希望,我觉得中国因为十八大以后也将要进入一个全新的里程,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那我觉得这个诞生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很多新的时代的诞生,或者说我们这件作品它可能也有人说是一件划时代的作品,那我们希望我们通过这个作品它所表达的内涵和它的表现手法,包括它的当代意义,能真正让我们的玉文化进入到一个新的历程,那至少我们愿意去做这样的探索和尝试。所以这件作品其实还是带有很多这种尝试,突破传统,并且能真正跟当代融合,并且不仅是当代的题材,而且要从当代的这种审美和更多的我们这件作品是国际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法,所以我觉得这件作品最有意思的就是在于我们刚刚说的几个点上。
中国网:我觉得您说得特别好,昨天我看了这个作品以后,可能想象不出来它有这么多的这种美学价值和哲学感。但经过您这么一解读呢,对它有了一个更深的了解。这次您的个展不仅有着这种象征着王者归来的《冰蝴蝶》,还有12件经典的这种传世作品,这种“12+1”的这种模式,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宗教轮回?或者是复苏重生的概念?好比是一种凤凰涅磐、王者归来呢?
王俊懿:说老实话,我觉得这个王者归来或者说凤凰涅磐呢,可能只是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看法,对于我本身来说,除了我觉得我姓王以外,没有别的任何的我觉得能跟这个王者归来能去贴切,因为对我来说我们还是一个探索者,就是我们是一个开路先锋,我觉得一直这么多年我是在玉文化这一块,我是一个敢于去创新、去改革的人。
中国网:一直都走在前面。
王俊懿:对,我们去走在前面的,但是并不是,我觉得王者这个并不是那么的对我有一个更准确,我觉得对我来说呢,其实就是说我们更愿意作为在这条路上真正去探索和发现。那其实呢,这个展览它倒是可以作为我们的一种里程碑的一种成果,就是发现了很多,这一路走过来,对于传统文化、对于当代艺术、对于现代的艺术,包括我们中国人的这些哲学思想和情感上的,包括人文的关怀,那我觉得这十多、二十年,我觉得是更重要的这份积累,那这次作品我们选了13件,一个是我们前面这12件也代表着我们十多年探索翡翠艺术道路如何走过来,当然件件我相信都是含金量很高,都是我们的心血作品,都是用心并且去感悟的。
中国网:那我们都知道翡翠本身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东西,而您赋予它的这种艺术价值,我觉得更是一个无价之宝了。而且您本人还是两次问鼎了中国玉雕最高奖“天工奖”,回首这些过往来说呢,您对于自己取得的这些传奇成就有什么看法吗?
王俊懿:其实呢,对于获奖来说呢,我觉得作为我们一个对于艺术,并且热爱玉文化,这么多年付出,我觉得都是,获奖是一个对我们的这种热爱和付出这种执著的一种肯定和一种奖赏吧。但是这个成就其实对我来说不是我们值得去拿以去……因为这个对于我的心态一直认为是比较平和的,就是说我一直说我很幸运,就是说我走得在别人前面,第一,我起步得早,第二,我经历的跟别人不一样,我说起来这里面就有很多故事。就是说更多的是我觉得这些年我一步一步地去理解翡翠、去理解玉文化以后,我被它深深所吸引,并且痴迷,并且狂热,所以呢,我的这份精神可能说打动了很多,就是说如果说我们当时参奖,那也是说很多评委和观众对我们作品的认可,是因为我们用心、用感情去创作它。那其实对于这些来说只是更多地激励我们,或者说是,就是说让我们更有责任和动力往前,因为我的获奖其实说到“天工奖”,也算是,就是我这一生其实创造了很多先例,就是说对于我第一次获“天工奖”金奖的时候,我那年才30岁,就是8年前我获了第一个金奖的时候,那时候全中国也就是两个金奖,那种状态就是不知所措,就是怎么才做了10年就获了金奖,而且那个时候的整个的玉雕状态、玉雕艺术,包括这一块的发展,都的的确确存在着很多需要大家去重新审视,就是说那一次对我的触动最大的就是责任感,就是说为什么在业内大家都没有办法去突破一些,就是说去表达,就是说我的作品可能跟他们就是有一种完全脱离的状态,所以我也觉得,哎呀,其实想来想去,也就是说可能是因为我太热爱这块,我是一个疯子,他们都说我不计成本、不惜代价去创作它,最后成就了很多经典的作品。
中国网:您提到刚才很多经典的作品,我们看到您的作品中有很多是“金玉结合”的这种理念,您是怎么想到的这种独具匠心的理念呢?
王俊懿:“金玉结合”是我近十年摸索的一种翡翠艺术的表现方式。其实在两千多年前,我们中国的祖先、我们的先辈就已经有了“金玉结合”的这样的作品,很知名的像汉代的“金缕玉衣”,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那这些就是金与玉最早在几千年前我们祖先去发现它们有非常微妙的关系。然而中国还有不低于200个成语是在表达金玉良言、金童玉女、金玉满堂,一直金与玉都象征着最美好的象征。金玉结合我们说的金,我所用的金不是只是黄金的金,而是各种金属,包括这一次《冰蝴蝶》的钛金属,那么尝试用金、用银、用铜,用各种材质,就是金属的材质来表达,那它的每一种金属它的美感、它的特性都不一样的。你像钛金属,我们这次的《冰蝴蝶》的钛金属,它是体量最轻,然后它的硬度非常高,所以这个材质也很有意思,那它是用在火箭、宇宙飞船上,它是能走向宇宙最远的金属。那你说我们把中国最古典的这种材质,因为它在历史的长河里面也是最远的,一块顶级的翡翠要经过几十亿年,就是说二、三十亿年的这样的一个历史的长河才能形成,然后我们用金属、钛金属来代表我们对未来探索,它装置在这里面,它像一个宇宙飞行器,它能穿越时空,去探索未来,探索宇宙的奥妙。
那在这里面其实每一种金属都有它的独特的语言,我们说的黄金和银都有它的气质。而它所有的表现手法都能为我们的思想、我们的理念所去表达,那这个时候我们的艺术的部分就能更好地去诠释了。所以我后面发现金与玉的这样的特别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追求,首先第一层境界就是我们的翡翠的天人合一。翡翠的天人合一就是我们把翡翠的部分去解读,这块料的天在创造设计它到底为什么是这样,那我们去其糟粕、现其精华,那把最美的部分呈现出来,那已经在做一个天人合一的动作了,就是说我们人是尊重自然、尊重天,然后配合它合一去创作一件作品,后面很多,你看这件作品,哎呀,分不清楚是我创造还是天创造的,因为它就是它,它太完美,它不可以变成第二个题材、第二个造型,因为它就是这么一个形态,我们把它最美的形态表现出来,但是它又是我所创造的。所以这层已经出现了一层状态,天人合一。然后我们再用金属再来一次天人合一,这个金属的部分我们去表达我们所有的想法都能装进去,因为前面的翡翠创作还是比较被动的客观创作,因为我们还是有很多想法无法在翡翠上体现的,那金它完全能体现我们所有的想法。那这样的一个作品系列风格出现,像我们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作品,那我们的《化蝶》,我们的《白度母》,我们的这次展览的,应该说大部分作品都在金玉结合的这样的一种形态下产生。我觉得这些作品其实它一方面可能树立了一种新的翡翠艺术风格,或者说是流派。但是同时它也是,就是说让我们去思考其实翡翠艺术的表现方式其实是非常广阔的,当然现在我外面有很多学生,他们也在按照这种风格在仿制、在思考,他们也在蜕变,也是在感染着很多我们业内的在做这一块。我觉得其实也不是我的什么高明或者我开创了什么,这是历史都有。包括西方大型的珠宝艺术、金玉结合,它们不是金玉结合,它们是金和宝石的结合、矿石的结合、钻石的结合,那也是两种阴阳的这种材质很有意思地在结合。那其实包括我们现在女孩子最喜欢的首饰、珠宝也是金和矿物质。那我们说如果说在这个理念当中,其实本身就是一直存在的,只是说我们把它重新发现或者说发掘,重新去表达,那我后面把这个系列风格,我给它取了一个名叫《翡翠金生》,特别有意思,就是翡翠与金属在这个时代的重生,是这个意思。
中国网:说了这么多,我觉得这件《冰蝴蝶》呢,不仅在艺术上已经突破了一个非常的一个极限,而且它也觉得必将转换成一个巨大的收藏价值。现在咱们的翡翠收藏界也正在热议您和这个《冰蝴蝶》,您会怎么看待这些来自收藏界的声音呢?
王俊懿:这个呢,我没有想过,真正想过对于收藏价值,对于我们这么多年在创作作品,我之前说了,所有人都说我是一个疯子,因为如果我要去想它的收藏价值,我们就不可能花太大的成本,因为我们没有办法评估最后收藏价值,因为对于一个艺术品,我的心里面认为,一个真正好的艺术品或者一个艺术家好的作品,应该是很难去估价的。那这个是留给时代、留给一个行业或者后人,那对于我们来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去评估它的价值。那收藏领域呢,我觉得这是各种,收藏圈是很大的一个范畴,因为各种门类、各种爱好都有各种审美和他们的价值观要去判断,最后这件作品是应该值多少钱,是否可以买,是否值得收藏,等等。那我觉得这些年呢,我们有很多作品也有很多收藏家在向我们去收藏,或者去……那这个里面其实我觉得可能对于艺术的解读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那真正的认可,就是我们说这个《冰蝴蝶》这件作品,首先来说,我认为它的特殊性有好几点,就这好几点的特殊性可能决定了它未来的收藏的方向。那我觉得其实作为传统玉文化发展到今天,我们的祖先真的在几千年前就在热爱这样一种,玉这样的一种材质,然而翡翠到今天作为玉中之王最高贵,就是价值被认可最高的一种玉料,那把它作为与现代的我们的这种国际艺术和当代的理念结合,并且创作出这么一件算是划时代也好,或者说里程碑也好,或者是突破也好,这么一件完全跟传统是已经不在那个概念当中,但它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的这么一件作品,它的时代性,它的艺术性,包括这个材质的重量性,整个反映题材的,它是一个真的,就是反映全球、全人类的心声的这么一个大的题材,和反映一种大爱、一种大的,我觉得这种所有人的应该说是追求的一种精神,我觉得这样的作品其实可能很难是个人才去收藏。当然从我的意愿来说,我觉得最好的收藏,因为是希望作为一个国家来收藏,那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我觉得是我们的一种心声,当然是否能代表着一个时代,或者说是我们至少作为这么一个一直在这个领域领先的一种探索的,能作为我们的一个,应该说在当下,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里程作品,或者说代表作品,但这个我觉得可能更多的是需要大家去理解或者去关注。所以这个呢,对于真正它的趋向可能目前我们没有真正深入去思考。
中国网:您的很多的作品中还体现出了翡翠三彩和巧色,那么这个理念或者是观念您是怎么看的呢?
王俊懿:这个翡翠的三色、巧色,我们说三彩翡翠或者多彩翡翠,其实这些年是我一直在关注和研究的。因为我觉得这块很有意思的就是翡翠的最大魅力是它的变化,它的不断地种水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每一块翡翠都是非常具备个性,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没有雷同。所以这里面最有个性的其实就是这个三彩翡翠,一块原材料上面带有几个大自然形成的颜色,而它们的颜色有些都非常之艳丽,而且它们并且长在、生成在这么一个玉质这么细腻和通透的一块玉料上面,形成这样的颜色,我觉得是非常神奇的。所以这么多年,我在十几年前我就特别喜欢三彩这样的原材料,那每一次我觉得当碰到这样有特点的原材料,我都非常愿意去解读它,因为翡翠,三彩的翡翠是非常有难度的,因为它非常有个性,非常的……就是说它是布局,颜色的布局,形态的大小,种水的变化,包括裂纹、瑕疵、杂质都不是我们所控的,我们要去掉所有的这些不好的东西,然后把最美的东西体现出来。然后还要融入我们的题材,融入我们的思想和精神,那这个我觉得特别有挑战性。我又一直喜欢做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所以我特别喜欢创作三彩翡翠。而三彩翡翠一旦被解读,一旦把这个谜底解开,它就成为一个经典。就是我们这些年,包括我2004年获金奖,获“天工奖”金奖的那个《仙螺王》,它就是一个三彩翡翠,它非常的就是完美地诠释了这个作品它的这种题材的这种独一无二的个性,就是那块料来说有四个颜色生成。那我们创作用它的大的部分,这个螺壳是发红色的红粉,然后它螺里面长出来肉身是泛绿色的,我们做了一个绿的肉身。然后在头部呢,我们又带着一点黄皮,我们给它做了黄色的发须。然后在头的下半部分又发现一块白,我们给它创作了牙齿。其实说老实话,这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我看它们就长在各自位置上,只是我解读了,我就说就这样做吧,几个颜色,红色的壳,绿色的肉身,黄色的发须,白色的牙,而且它们都在各自的位置上非常和谐。但是这个螺一做出来人家说这个四不像,因为它不是我们世间看到的螺,螺是没有牙、没有发须的。我说这个是西班牙那个超现实主义大师达利,我当年,在十年前我在上海的时候,我去上海博物馆看过达利的个展,很受触动,我觉得很梦幻的,他在反映着梦境、真实和虚幻之间,超现实,他又在真实,所以我觉得这个螺就像是超现实当中的一个螺。而最后面直到两年前很有名的一部电影《阿凡达》,就是《阿凡达》上映以后,我说,哎呀,我那个螺就是《阿凡达》里面的潘多拉星球的生命,就是在一个跟地球很像的一个星球,它长着跟地球很像的生命,但是它还是有区别的。所以我说我们的螺长着牙、发须,这绝对是可以存在的,所以这个对于艺术的探索,就是对于这种翡翠的原材料本身的这种特性的表达,我觉得它是绝对独一无二的。如果我们说那块料把它放到另外的一个题材,它是完全表达不出来的。所以翡翠的三彩的这种创作特别的有意思,也是作为翡翠艺术最有魅力的一个部分,所以是这样子。
中国网:那很多人都说您是当代的翡翠艺术家,您怎么看呢?
王俊懿:作为翡翠艺术家呢,我觉得这么多年对于我来说,我是非常愿意并且热爱作为这么一个身份能去真正把翡翠放到,就是说真正地用翡翠这种载体去表达艺术,就是说真正地把翡翠的玉雕部分这么多年所谓的被停留在一个所谓的工艺美术或者说工匠,这么多年,千百年来,可能最后面都逃不出一个“工匠”的概念。而我进到这个领域,我觉得当年我们最早的时候也在研究工艺,也在探索,我说工艺我们已经取得了成果,在我26岁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工艺已经可以非常的有精细和高度。但是呢,我觉得后面我突然发现一步步走过来,我觉得工艺只是个表面现象,真正的作为艺术作品,要成为艺术来说,它必须具备它的原创性和它的思想性,和它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所以在这个里面,其实我就继续地不断地探索蜕变,然后去发现,我觉得在翡翠的领域是完全可以去表达很多艺术思想的。那在这个过程中,当然我们作为有想法去蜕变、去改革也好,去开拓一个新的一个空间,那我们在不断地探索。但是作为传统的玉雕,包括我在2006年就被评为“中国玉雕大师”,我觉得这个玉石雕刻大师,所谓的大师听着也是非常,好像大家叫着大师、大师的,好像也挺好,但我的年龄说老实话,我真的不太喜欢人家叫我大师。而且的的确确我个人感觉,作为一个艺术来说,真正我们作为一个艺术的这么一个工作者、从业者,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真正理解艺术是艺无止境。那在这个里面我们能作为一个专业的艺术家去面对它,我觉得这是我们真正的一个态度,我们应该是以这种艺术的角度去关注翡翠这个领域,我不是停留在工艺的层面,我们更多地要去思考艺术层面所去给我们带来的一种角色,我们应该怎么样去扮演好这个角色,或者说去称职地对得起这个角色,不管别人怎么叫我,我觉得其实玉雕大师也好,翡翠艺术家也好,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们做出了,人家一看,这个不是工匠的东西,这个是艺术作品,那我觉得这是我们真正要去追求的。
中国网:那对于当下的这种翡翠艺术来说,您觉得它处于一个什么阶段呢?
王俊懿:其实说到翡翠艺术,应该说十多年吧,最早在十多年前,中国包括玉雕界,有玉雕艺术,没有翡翠艺术,全中国都没有一个人有这么一个概念。那时候是我最早提出这么一个观念,真的全中国、全行业我说我用我的作品称为翡翠艺术作品,不是翡翠玉雕作品,或者说玉雕艺术作品,就是我们不再强调玉雕的部分,而是强调艺术与翡翠直接对接,就是翡翠就是能表达艺术的一个载体,艺术又需要翡翠来表达它的思想,所以它们两个就是最完美的,它们就是那么简单。所以“翡翠艺术”这四个字其实是最好的诠释。但是这个“艺术”两个字这些年也被用烂掉了,就是说很多人都会打艺术、艺术,其实弄得很多人,就是对艺术没概念的人也一直都是云里雾里。所以真正的艺术是什么?艺术的纯粹性等等,其实到今天还是全球都在探讨,都在关注,有当代艺术、有传统艺术、有现代艺术,所有的艺术的表现形式,它都是我们大家去思考的。所以作为今天的翡翠艺术,其实它还是非常的,一个早期发展得非常的不成熟,应该说处在非常落后的状态,中国就是说最早提出用“翡翠艺术”这个概念,就真正去做翡翠艺术,其实时间非常之短,希望有更多的学艺术、学美术或雕塑,就是各个门类,真正艺术门类的人进来,尝试翡翠艺术在怎么样才能真正在未来呈现一个更好的翡翠艺术的一个领域,那我觉得今天可能还是非常的不容乐观的,我们应该说任重道远地要去面对翡翠艺术这条路。但是我本人来说,我是这么多年我会非常坚定地朝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并且也希望有更多的后面或者是我们同时在面对这么一个工作的,一起来进入研究它,去更好地把它发展起来。所以我觉得真的是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
中国网:我们刚才提到艺术,就是我们的国家目前也正处于一个大的文化艺术的一个前叶。那么对于这种推广中国的玉文化,或者是说作为一个玉的前行者来说,让全世界倾听《冰蝴蝶》的声音,您有哪些想法呢?
王俊懿:我们其实这件作品通过了五年的这种积淀,然后各方面的摸索,终于在这两天能呈现出来,在国博能跟大家见面,首次亮相。但对我们来说其实它也只是一个开始,对于用这样一件作品,我们用真正能具备国际艺术语言去表达中国几千年传统玉文化的这么一件当代艺术作品,我希望能在接下来,也就是明年我们希望拿到美国去做展,也可能去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我们去真正尝试在当代艺术领域,或者说是在全球的对艺术的理解和关注的一些领域,更多地让大家看到这个作品,去对这个作品就是说提出他们的观点也好,无论是批评也好,或者说是赞美也好,或者说是各种声音,我们都希望能得到,也是一种更好的交流和学习。那我觉得其实因为我太热爱,真的是我对翡翠的这种感情太深,所以我一直觉得应该它是在我们这个时代可以走向世界的。那我们也希望通过《冰蝴蝶》来达到更多人去关注它,更多人去理解它,更多的这一件作品也不是我这个人,而是背后的中国的千年的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并且更重要的也是这个时代的大家的这种环保的声音,或者文化的交流,或者说是真正的形而上的正面的一种成效吧。我觉得还是很多工作要做的,接下来。
中国网:最后请您给我们大家指点一下迷津,就是翡翠艺术它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
王俊懿:翡翠艺术的魅力呢,我觉得只有人真正去感受、看到它,它的魅力其实不需要我说。玉本身的这种通灵,几千年我们民族对它的这种浓于血脉的这种情感是与生俱来的,这种人与自然的互动吧,我觉得美玉首先它就已经能打动人。而艺术的存在,如果艺术真正地被表达出来了,那这样的一个翡翠艺术作品,那它是会深入人心,并且会停留在人的心灵的深处。那我觉得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也就是我们所有人所追求的,说我们精神的升华和我们灵魂的这种向导。那我觉得翡翠艺术它也许,我可能说是夸张了它,也许它真的就是能把我们带到一个真正的艺术空间去释放我们所有的情感。所以我觉得翡翠艺术的魅力其实可能不是我说的这么一些,可能更多的是每个人自己用心去感受它。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它所感染和打动,因为它的确是非常迷人的。谢谢!
中国网:好的,观众朋友们,本期的《中国访谈》就全部结束了,感谢您收看,我们下期同一时间再会!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