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隆:科学发展铸就来宾10年辉煌 |
中国网 | 时间: 2012-12-07 | 文章来源: 中国网 |
纵观来宾十年的成长之路,走的是科学发展之路。十年前,中央作出了撤销柳州地区成立来宾市的英明决策。十年里,我们来宾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取得了比较可喜的成绩。今后,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十八大的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推动来宾市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 来宾的发展实践表明:科学发展不是发达地区的专利。越是后发展地区,越要坚持科学发展。正如广西区党委书记郭声琨同志所说:“后发展不能后科学发展、欠发达不能欠科学发展,越是后发展欠发达,越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越要重民生重生态重长远。”作为后发展地区,一个最重要的后发优势是:可以选择不走发达地区先污染后治理、先粗放后集约的老路。当然,走科学发展之路,会很难,会有一些经济指标的牺牲,但为了老百姓的利益,为了子孙后代的利益,我们义无反顾。
中国网:来宾要打造成为广西发展特色工业和现代农业的标兵,一直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走这条道路,产业的优化升级就显得尤为重要,来宾是如何做好产业优化调整的呢?这一调整是否是对于中央提出的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一种尝试? 张秀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加快转变生产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为此,我们来宾市委在深入调查研究、客观总结建市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08年将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调整为“环境立市、工业强市、城建塑市、农业稳市、商贸旺市”,把发展环境作为立市之本,明确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化化建设,力争在发展新兴工业和现代农业方面成为广西的示范和标兵。 在工业发展方面,我们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变生产方式,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努力做大做强做优工业。我们主要抓了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我们按照土地集约、产业集群、要素集中的要求,连续3年开展工业园区建设大会战,加大对园区水、电、路、排污及供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了“一区四园五带”的工业格局,武宣县、忻城、象州、合山工业区及市河南工业园区相继获得自治区A类园区,目前我市的自治区A类园区达到5个。特别是我们建成了1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成为广西节约集约用地的典范。目前,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工业园区,全市标准厂房企业入驻率已达80 %以上。 二是巩固提升传统产业。重点加强对传统支柱产业的技改升级,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力度,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仅2011年,我市在工业技改投资方面就突破100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已经达到137.5亿元。通过技术革新、延长产业链、实施新项目,冶金、制糖、电力三大传统产业不断优化升级,年总产值均突破了100亿元。 三是培育壮大十大新兴产业。我们把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作为引领全市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银海铝业、华润水泥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投产,塑料光纤、建陶基地等一批投资几十亿元的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实现开工或落地,铝业、农林产品加工业发展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建材、石材、制药等特色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建陶、修造船、电子信息、汽车配件等新兴产业填补了我市产业发展的空白,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四是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企业。我们积极推进“抓大壮小扶微”工程,着力破解企业融资、用工等难题,抓好企业发展壮大的帮扶工作,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了177家,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60家。 五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广西首创“热电联产”模式,以河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龙头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初步形成。铝产业链不断拉长,铝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实施百亿元糖业工程,积极打造全国一流的糖业循环经济基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糖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走在了广西乃至全国的前列,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
在农业生产方面,我们高度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打造广西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兵。这几年来,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都保持在5%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增速达到6.3%,排在广西的第5位。一是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举全市之力推进总投资80多亿元的桂中治旱工程和桂中农村土地整治项目这两个“天字号”工程,3月28日,这两大工程在忻城县胜利会师,正在逐步发挥效益。 其中,桂中治旱乐滩灌区一期工程总干渠和北干渠共8个标段全线开工,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取得突破,已经进入国家发改委的审批程序,自治区发改委、水利厅也同意我市同步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的控制性单项工程;桂中农村土地整治工程第一批40个项目平均完成投资进度为100 %,第二批86个项目平均完成投资进度为77.82%,将于2012年底全面完成。这两大工程全部建成后,我市农业农村的发展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二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我们按照“优化粮经、做强蔗糖、主攻桑蚕、发展畜牧、扩大水产、提升林果、培育花卉”的工作思路,不断发展壮大特色农业。粮食生产稳步增长,有6个示范片被农业部列为全国粮棉油糖高产创建万亩示范区,甘蔗产量稳居全国第二,鲜茧产量居广西第二,内类、水果等产量居广西前列。养殖业不断壮大,全市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33万个,武宣金泰丰夏南牛养殖场成为广西最大的肉牛养殖场。 三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我市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77家,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739个,其中来宾东糖集团被评定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我市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零的突破。我们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区率先实现屯屯拥有动力农机,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48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38%。 中国网:早在2008年初,来宾市委、市政府根据广西自治区党委提出要把来宾市建设成为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要求,重新调整了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来宾市未来五年,也就是建市10周年时,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翻番、四突破、三改善、二下降、一提升”的目标。目前这一目标的完成情况如何? 张秀隆:2008年,我们市委、市政府根据来宾的发展实际,提出到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五翻番,四突破,三改善,二下降,一提升”的目标。这几年来,我们切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实现“54321”奋斗目标,全力加快发展步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在经济指标完成方面,2008~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1%,达到了511.6亿元;工业增加值比2007年翻了1.6番,达到了2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5.7%,达到了422.7亿元;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6.3%,达到了47.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6%,达到了94.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3%,达到了192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5%,达到了5382亿元;粮食总产量稳中有涨,达到了72.52万吨。有一些指标已经提前完成了任务。今年以来,全市经济继续保持着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
在民生工作方面,我们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努力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城乡居民收入基本实现翻两番的目标,教育、文化、卫生、扶贫、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明显提高。在为民办实事好事方面,我们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从城区拿出100亩城建用地进行拍买,所得上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为民办实事工作,迄今为止已经在市城区实施了公园整治、路桥建设、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惠民工程,在农村实施了“三求”惠农工程、行政村建垃圾池及配备垃圾运输车、行政村公厕建设、农村幼儿园等基层群众急需解决的30多个民生项目,老百姓非常满意。 特别是我们创新实施了“三求”惠农工程,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市成功列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和“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市试点”。我们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行警务改革,公众安全感从广西第8位跃升到了第3位。我们始终狠抓安全生产工作,今年以来全市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各类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三项控制指标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9.6%、20.9%和14.6%。 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本着“既要经济发展,又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力争创生态示范市,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完成造林面积65.83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1.83%。抓好金秀大瑶山区生态保护和忻城大石山区石漠化改造,金秀森林覆盖率保持在82%以上,忻城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12万多亩。合山废弃矿山治理也取得了良好成效。继续抓好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村沼气建设增加4万多座,累计达到16.75万座。全面开展了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各县(市、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全部投入运行。同时,我们狠抓节能减排工作,掀起了针对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节能减排风暴”,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指标任务。 在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我们坚持“富规划、穷建设”的城建理念,五年来,先后投入1亿多元,高起点地开展城市规划修编工作,为城市科学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按照“科学规划、建新改旧、西进北扩、突出特色、完善功能”的城建工作思路,全力推进城市建设,市区人口从建市之初的1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0万人,建成区面积从18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32平方公里,几乎扩大了近一倍。我们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数十条断头路,10多条城市道路相继竣工投入使用,现在正在抓紧建设红水河三桥、四桥以及10多条城区道路,城区28公里内环线在10周年市庆前将实现通车;市区三大公园、市体育馆、来宾大剧院等重点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市城区增添了一批高标准的大型休闲类公益设施。 我们注重改善人居环境,在中国九大旱片之一“桂中旱片”的中心地带打造“桂中水城”,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列入了自治区统筹推进的四大水城之一,全长20.8公里的主渠道全面贯通,顺利实现通水,项目主体工程将于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实现通水通航的目标。我们树立了“向空中发展”的理念,坚持建高楼,市城区新增20层以上高楼封顶达到170多栋,到今年底将超过180栋。我们认真抓好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在市区主干道种植大树名树达8250株,市区建成区各项绿化指标比建市之初翻了一番,我市荣获“广西园林城市”称号。为了统筹推进来宾新老城区的协调发展,2011年我们启动了旧城改造工作,目前有2个片区正在建设,另有7个片区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为加强城市的管理,我们以创建自治区文明城市为契机,加大对“脏、乱、差”等现象的整治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成立城市综合管理执法局,出重拳打击非法买卖土地和违法建设行为,市区违建抢建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可以说,经过10年的快速建设,来宾已初具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城市的模样。 总的来说,在来宾建市十周年之际,我们将能够基本实现五年前既定的“54321”发展目标。 中国网:据我们了解,2010年5月,在总结2008年以来全市督查和目标考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来宾市专门成立了一个内设机构——督查考评局,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它的权利职能,以及是如何开展工作的?有哪些成效? 张秀隆:为有力促进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的全面落实,确保政令畅通,2010年我们将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目标考评办、市绩效办的职能进行充分整合,在广西首创成立市督查考评局,形成了工作、督查和考评三位一体的大督考工作新格局。市督查考评局主要履行七项职能:一是对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二是对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或交办事项落实情况进行督办、查办;三是对一些重要专项案件进行调查、督办;四是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行督查调研;五是对全市年度主要工作目标进行编制、分解和督查;六是对贯彻落实不力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以及向市委提出相关责任人调整意见和建议;七是对全市目标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考评。 目前,我们市督查考评局领导班子成员9人,处级督考员17人,科级督考员3人;同时,我们将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市考评办、市绩效办等单位共15人一并充实到市督查考评局。目前,我们市督查考评共有干部职工44人,下设办公室、综合处、考评处、督查一处、督查二处、督考一至六处等11个处室。从工作分工上看,各处负责督查考评工作范围基本上涵盖了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大项目建设等工作,形成了“全覆盖、全程跟踪”的工作格局。在制定分工内容上,我们既明确分工又注重团结协作,一方面,我们把市里的重点工作、重大决策都明确下达到各处,由各处跟踪督查,各司其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紧急、突发的重要工作(如抗洪救灾工作等)和一些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工作(如年终目标考评工作等),我们又注意强化“统”的意识,发挥“联”的效能,把各处室人员组织起来集中开展工作。通过有分有合的分工合作,有效推动了工作的落实,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市督查考评局成立后,我们督查工作主要放在全市的重点工作、难点工作和紧急工作任务上,通过督查、调研,提出建议,破解难题,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比如,在督查工作机制方面,我们创新实施了“领导督、督领导”和“倒督”工作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两年来,我们共开展重大决策督查150次,其中市四家班子领导带队开展了40多次综合性大督查,极大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在创新目标考评机制方面,我们认真分析各县(市、区)和各部门的基础条件、产业方向等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实行差别考核、年终统一考评、行风评议、巡回检查和“三报”等考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了目标管理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经过两年多时间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成立市督查考评局,完全符合来宾的发展要求,并且为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