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
中国网:网友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中国访谈。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黄友义就中国文化走出去、国际上汉语翻译的现状,以及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好自己参政议政职责等话题,接受我们的采访。
黄局长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今天我带来的第一个问题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您如何理解这里面提到的现代传播体系?当前我国对外传播的效果怎么样?有没有哪些地方需要突破和改进?
黄友义:传播体系,我理解就是全媒体的体系,就是过去的传统书刊、报纸、广播电视,这些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同时又出现了互联网,在互联网的技术基础上又出现了社交媒体,比如微博,特别是现在年轻人用微博的更多,因此就形成了七雄争夺的一种局面。很难说某一种纸质媒体没有用了,也很难说新媒体一定取代老媒体,我觉得各有各的读者群,各有各的功能。
最简单的例子,去年美国《新闻周刊》不再印刷了,世界以为从此这个70多年的杂志就不存在了。我刚从国外回来,我发现这个杂志又以新的面貌出现了,还叫《News week》,只有在美国没有纸质版,在亚非拉还有纸质版。就是说一本杂志纸质媒体的离去是很难的,不大可能离去,还有市场。
但是新媒体的作用非常大,中国现在加强国际传播能力,也是利用多种手段、多种媒体。包括我们外文局有纸质的杂志,有互联网,也在开微博,同时我们又开了一个完全电子版的《中国文摘》,这是一个发展和进程的问题。当然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光是技术性的,在国际传播能力方面我们还是弱势,西方还是强势。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在技术上,而是在人的思维习惯和我们的表达方式上。我们要向西方介绍中国,你了解西方的理解方式吗?你了解西方的思维模式吗?你了解西方的语言体系吗?这是对我们最大的挑战。
中国网: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掀起了一股莫言热,我们说莫言的作品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同,一方面是他的作品有吸引力,另外还有一个优秀的翻译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国际上汉语翻译的现状怎么样?这种现状对我们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什么样的影响?
黄友义:正如你说的,莫言的作品有吸引力,然后又得益于翻译。莫言获奖在他之前有很多有名的作者,跟他同期的有很多知名的作者,他们作品的吸引力不亚于莫言的,但是没有获奖,原因是他们翻的外文版本太少。莫言采用了一种国际通行的办法,就是聘一个国外的文学代理商,由他去找不同的出版社,这样让他的翻译版本特别多,看的人多,他的知名度就高,因此获奖的几率就高。
有一个莫言,还有第二个莫言,第三个莫言,需要有更多的人来把中国的文学作品翻译出去。全世界能把中国的文学作品很好翻译出去的人为数不多。一个莫言不够,十个莫言还不够,因此需要在国内外尽快的形成一支中译外的文学的翻译队伍,这个对促进文化交流有好处。
另外我们也趁热打铁。莫言的作品获奖,开辟了中国文学商业市场,在出版业上是一个商业市场,我们应该马上更多的占领和扩展这个市场,最好的办法是中国人和外国人联合起来一块做。
文学作品和别的翻译不同,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方言,所有翻莫言作品的人,要么就是有个中国合作伙伴,要不就是跟中国人结婚的人,还有一种办法就是由中国人来翻,再请外国人来润色。这个任务不仅是翻译界,不仅文学界,这是整个中国面临的问题。我们要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播能力,因此我们要更快的以多种方式组建、形成一支强大的高水平的翻译队伍。
中国网:借着这股莫言热,我们外文局有没有考虑在中国文学输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有没有采取相关的措施?
黄友义:我们当然是这么做。很多人不知道,莫言的作品第一篇稿子翻成外文是外文局翻译的,这是在80年代,就是他刚完成了《透明的红萝卜》,那是我们外文局给翻成英文传播出去的。有一段时间,90年代我们的文学作品翻译比较少。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改革开放的经济、招商引资、法律的翻译方面。现在有一个新的文学市场形成了莫言热,我们正在分三条线来翻译文学作品:
第一,和中国作家出版社合作,把一些文学作品系统地推广出去。
第二,利用外文局在海外办的出版社,多语种的把文学作品推广出去。
第三,通过转让版权,我们掌握了英文版权,比如一本文学作品的英文版权,我们没有能力出德文版、意大利文版,我们就找一个合作伙伴转让给他。
莫言获奖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是令人非常振奋的,说明我们做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们在这方面只能是进一步加大努力,采取多方合作、对内合作、跟作协合作、跟作家出版社合作,对外跟外国出版社、跟外国出版发行商合作。
中国网:莫言的作品目前跟外文局有相关合作吗?
黄友义:有,比如这次获奖以后。首先我们说要翻他的语言的世界语版,尽管他在国外已经出了那么多版本了,但没有出过世界语的。莫言还会继续写,我们也在追踪他。实际上还有跟他同时代的,甚至比他年轻作家的作品,在国外也引起别人注意了,这些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也是需要我们更多翻译出去的。
中国网:这就是文化走出去的非常成功的案例。前不久网上热议,我们的宫廷剧《甄嬛传》要进军美国了,这里面除了文化背景的不同,翻译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您怎么看像这样的文化输出,如何能更好的让美国受众接受?您作为一个翻译家来说,您怎么看《甄嬛传》走向美国?
黄友义:很抱歉,《甄嬛传》一集我都没有看过,但是因为它是新闻事件了,所以我也了解一下,它是一个历史剧,它语言有当时时代的特色。我认为中国文化产品是多元化的,不能排斥任何一种,像古典剧应该翻,但是外国人更看重中国人今天的生活,中国人的家庭矛盾,中国人的追求,所以现在很多反映当代生活的电影、电视剧也很有市场,也应该翻出去。
外国读者群也是多元化的,有的人可能愿意看《甄嬛传》,有的人可能更爱看现代的,现在不是多的问题,而是少的问题。
中国网:现在响应国家文化体制改革的号召,我们各大新闻媒体都纷纷转企改制,也在稳中求进。您觉得长远来看,像我们中国网这样的以对外传播为主要任务的媒体,如何能更好地平衡好外宣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黄友义: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你要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验,是两方面的经验都有。比如BBC,它是国有的,它不是公司,它是事业单位,政府拨款的。美国对国外影响最大的是美国之音,美国政府全资拨款。我们一提起英美就认为人家都是商业化的,但是我们恰恰忽略了它最主流的、最主要的几个关键的涉外媒体,是政府拨款的。我说的BBC,就是说BBC的国际部分,它对国内有一个商业市场,对外是靠政府拨款的。
美国前年国会通过了一个决议,搞了很多调查报告,就是强调美国政府要加强拨款,支持美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所以不要以为西方国家是完全通过商业化,当然有一些美国商业化的运作也很成功,也扩大了美国的影响。
我认为现在没有一个成功的经验说绝对公司化就能把你的文化传播出去,事业单位的体制就不行,还是要摸索一条适合中国的道路。中国的道路就是媒体发展道路,跟中国的经济实力有关系,跟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关系,更跟中国面临的国际挑战有关系。在宣传媒体上,西强我弱,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因此我认为这种应该是多种手段全面出击。既要有公司化管理的道路,同时还要依赖国家的实力和国家的支持,这样双管齐下才能达到我们对外传播的效果。
中国网:作为政协委员您比较关注哪些方面的问题?今年您将带来什么提案?
黄友义:第一,推动翻译立法。因为我是翻译界的代表,刚才咱们谈到莫言,谈到中国文化走出去,对外翻译是一大瓶颈,这是业内的共识,因此要尽快形成一个强大的中国翻译队伍,要有一个健康的翻译市场,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否则文化走出去会非常的困难,因此我会继续根据上一届我们了解的情况,要推动翻译立法。
第二,要尽快建立一个翻译人才库。为什么这个翻译人才库要作为一个提案,因为它需要不同的部委、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社会团体一起来做,把这个人才库设想做成一个公益性的,哪个单位需要哪方面的翻译,中译外、外译中,什么类(经济类、文学类等)你就能找到。现在是需要翻译的人和能翻译的人互相之间不了解,如果有一个人才库,比如一个电子平台,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这个靠一两家是建不起来的,所以我希望引起社会的关注。
第三,要建立一种全面阅读机制。因为发达的英美德这些国家,一些新兴的国家,比如新加坡、韩国等等,都有一个由国家高层领导,甚至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挂名的,推动全民阅读的机制,鼓励大家阅读,当然这个需要很多的措施,我觉得我们国家也需要这种机制。当然这个阅读不止是指阅读图书,印制的图书,包括网上的也应该阅读,就是推动大家的知识更新。我们一直提中国要发展要创新,创新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要学习来的,阅读是最大的、最容易的学习渠道。
中国网:您刚才说的第一个提案是翻译立法,能不能具体展开谈一谈?
黄友义:翻译立法,现在如果你举办一个国际会议,你有一大堆材料要翻译,你找谁首先不知道,然后到网上搜索,就找到某一个翻译公司。这个翻译公司说我有多大本事我就有多大本事,没有办法核实,因为翻译公司成立的时候,不需要对它的资质进行认证,它到底实力如何需要用他的人是没有办法掌握的。
怎么掌握呢?就是立法,就是说它进入市场的时候,注册公司的时候,应该经过严格的检验证明它有翻译能力。当然这个能力还要细分,外翻中、中翻外,还要分专业,要有这样的市场认证机制、准入机制。不能靠行政手段,我们国家是一个法制国家,必须根据法律。
比如律师,医生,他们是有准入机制的,准入环节是受法律限制的,翻译要想在市场上建立准入机制就必须有一个法律,才能把市场管理好。为了翻译事业的健康发展,保护有能力的翻译的权益,让不符合翻译水平的人不要打着旗号招揽生意,这个需要法律。推动这个立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指望一次提案就能达到目的。
中国网:今年已经是您连续两届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些年您觉得您的提案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在建言献策道路上有没有使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事情?
黄友义:政府部门对政协委员的提案是重视的,过去都认为你提了也白提,人家也不会理你。实际上你提提案的时候,你可以提出要求,你把提案交给一个政府部门,然后这个政府部门要以书面形式答复就会以书面形式答复,如果当面沟通它一定会当面沟通,所以我现在觉得各个政府部门比过去越来越重视政协委员的提案。
它能办到的是什么?有的是你提了它正在办理当中,可能两三年之后就实现了。还有不能实现,为什么不能实现,为什么不能接受你的提案,也会告诉你。
比如我的翻译立法的提案,上一届我是提给工商总局,应该建立翻译公司成立时的认证机构、认证资质。工商总局就说你的意见很好,但是认证必须有法律依据,你没有翻译法我们不能随便设立认证的标准,根本问题是解决立法。那我就去追踪立法,有关立法部门跟我说你得有一个政府主管部门跟我们一块开展调研研究。我这次的提案就是追踪的第三步,我建议哪些政府部门介入,跟国务院法制办一起来对这个问题先进行调研。
这样的过程,对于委员来说五年不长,一年提一次提案,一年之内进行跟踪,根据人家反馈你的意见,你再改进你的提案,有的时候是需要很多年才形成的,特别是涉及立法。立法不是闹着玩的,要听各方面的意见,要有大量的数据,所以这个过程还是会很长。你是感觉到在进步,你感觉到你说的话人家能够听,能够给你解释,能够跟你一起来解决。
中国网: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之后提出的“中国梦”引起了国内热议,您怎么理解这里面提到的“中国梦”?放眼全球来看,这个“中国梦”将会对世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黄友义:“中国梦”应该给它细化,尤其跟外国人交往的时候,你说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外国人很难理解,如果他搞不明白还会引起一定的误解,甚至造成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
比如问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是物价不要再上涨,我的“中国梦”是中国网能够在技术手段和争取读者方面有更大的进步。我的中国梦是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我的“中国梦”就这么具体。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中国梦”,因为我们谈“中国梦”的时候,中国网作为一个媒体,一定要把“中国梦”具体化、个人化,这个梦才是真实的。尤其跟外国人谈一个大的空洞概念,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中国人200年的梦想,但外国人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们对外国人更应该讲出个人的梦想,个人的梦想汇集在一起就是国家的梦想。
中国网:谢谢黄局长!
黄友义:不客气。谢谢!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