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长赵风楼谈承德钒钛产业发展

时间:2013年3月13日
简介:承德在钒钛资源利用上,钒钛产品的开发上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可以拿出来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扶贫开发,用于民生事业。[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     摄影 杨佳
 

中国网:各位好!这里是中国网201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今天我们非常荣幸邀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

赵市长您好,首先请您跟我们中国网的网友打一个招呼!

赵风楼:你好!中国网的网友,大家好!我是来自承德市的全国人大代表赵风楼。

中国网:赵市长您好,日前可以说大家非常关注,也非常期待的机构改革终于露出了它的真容,您对机构改革的情况怎么看呢?

赵风楼:昨天听了国务委员马凯同志关于我们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说明,听了以后感觉到我们国家这次国务院的机构改革,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方向、改革的力度都非常大,对这个改革方案,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非常拥护。我感觉到机构改革的核心主要是在职能转变上,我觉得这是我们机构改革应该坚持的方向。

作为国家政府机关,机构应该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来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机构变动的幅度不应该太大,应该是在职能上进行调整,把该放的权力放下去,把该管的要管好。尤其是作为中央政府应该加强它的宏观调控职能,把更多的微观行为放到地方政府、基层政府,或者交给市场来进行管理和调节,尤其是一些资源的配置,更多的应该让市场发挥基础性的作用。

这次的机构改革很好。这次提到对一些重点领域的投资,中央财政要加强一般性的转移支付,就是对专项的转移支付中央政府进行投资方向和投资重点的指导,具体项目的确定由地方政府去做,中央部门加强事后监督。

对于职能调整上,比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把它的职能不论是生产环境、流通环节都归一个部门来管,这样减少了重复管理和部门之间的扯皮,能够把责任分清,把权力用好。

这次对一些政府职能的转变,比如有一些下放到地方政府,有一些要转出去,转移到社会中介组织,关于各种行业协会,这次提出来不搞有政府指定的行业协会,而是根据市场的需要,由行业协会通过自身的发展,对这个市场主体提供服务来进行发展。一个行业可以有多个协会,这种改革的趋向就非常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政府把微观管理进一步放到基层。比如鼓励全民创业上,企业在工商注册上降低了门槛,鼓励公民创业,注册企业在注册资金的比例上,尤其是实缴注册资金的数量上门槛降低,这样有利于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各类人才进行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承德市市长赵风楼接受中国网专访     摄影 杨佳

中国网:这次“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建议呢?

赵风楼:因为我们承德既是一个旅游城市,同时整个承德地区又是一个山区,也列入了我们国家第二个十年扶贫纲要中的特困、连片贫困地区。这个地区在温总理的报告当中也专门讲到,要对特困连片地区的扶贫开发加大支持力度,所以我们承德作为国家十四个特困连片地区,我们是燕山、太行山片区,我们请求国家加大对我们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尤其像承德环首都这样的区位,我们请求能够享受到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支持。

另外,我们还请求国家在生态补偿机制上:1、加大生态补偿机制的执行力度。2、补偿的标准要有大幅的提高。这次在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出来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的支持。

我们承德作为首都北京的水源地,作为北京的上风上水的区位,我们是首都的生态屏障,我们承担着为首都阻沙源、送水源这样的重要任务。承德尽管是一个贫困地区,但是我们也在承担这样的责任。整个承德现在39500平方公里,373万人口,其中人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的农村群众是116万,占我们总人口的近33%,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相对比较贫困。

但是我们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达到了55.8%,我们有3300多万亩的森林资源,有2000多万亩的草原资源。据有关方面给我们测定了,每年这些生态屏障消纳二氧化碳超过1000多万吨,可以生产氧气700多万吨,我们被誉为“华北之肺”,所以我们请求国家在生态补偿标准上提高,在生态补偿机制上更加的完善,让生态功能区,让首都的绿色屏障能够可持续下去,能够为首都阻挡更多的沙源,为首都送更清洁的水。

中国网:可以说承德市的区位非常的重要,也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也非常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也知道日前《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2012—2020年)》获得了省政府的批准,可以说承德国际旅游城市的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了,这一规划的获批将给承德的发展带来什么呢?

赵风楼: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我们承德也自力更生,加快自己的发展。我们国家对承德支持的力度很大,党和政府对承德非常关心、关注。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承德高度关注,2010年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到承德视察,就对承德国际旅游城市建设作出指示,给予很高的评价,对承德避暑山庄世界文化遗产的修复和保护给予了支持。中央财政拨款6个亿,在“十二五”期间进行文物本体的维护和修缮。全国政协的领导多次到承德进行调研,支持承德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开发利用世界文化遗产,来发展旅游业。

作为承德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领导的指示,做了承德国际旅游城市规划。我们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也多次到承德调研,对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高度重视。我们承德的规划出来以后,省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省政府常务会听取汇报专题研究,明确提出要把我们的国际旅游城市发展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上升为省级战略以后,对于我们承德来说又赢得了一次发展的机遇。

第一,这个规划上升为省级战略以后,带来了全社会对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认同。省委省政府支持,省直各部门的认同和支持对我们的发展至关重要。省里支持了,国家有关部门也就重视了,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支持也就都有了依据。

第二,国际旅游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以后,对我们承德各级党政组织,承德人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我们各级党政组织要按照经过省政府批准的规划,扎实推进我们的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发展。承德的老百姓看到省委省政府这样重视、支持承德,他们就更加有在承德创业发展的信心,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尤其是承德本土的企业家在承德投资。有的是原来搞矿业的,搞其它产业的也投向文化旅游业,他们搞二次创业信心更足了。

第三,有利于承德重大项目、重要基础设施向上争取支持。比如争取项目立项,争取上级的支持,包括对外招商引资我们都有了依据和规划。

第四,对我们承德各项工作的要求也有了规范。国际旅游城市是有标准的,我们承德既有了目标又有了规范,我们要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来建设,我们的城市规划,我们的产业发展,我们旅游设施的完善,旅游景点的管理,旅游的各种服务和设施怎么样能够适应国内外游客按照国际旅游城市的要求来进行建设、完善、提高,这个规划的实施都将对整个承德城市的转型升级会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网:无论在政策的支持上,还是大家信心的鼓舞上,还有标准上等等,都为承德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难得的机遇。对于广大的网友来说,来了解承德的时候可能更多的是知道承德是一个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的旅游城市,但实际上,承德的钒钛资源非常的丰富,承德是钒钛产业发展得非常好的城市,您能不能给我们广大的网友介绍一下承德钒钛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它发展的前景是什么样的?

赵风楼:关于承德大家了解的是有一个避暑山庄,更多的清史专家一讲到避暑山庄就会说“一座山庄,半部清史”。大家看到的各种电视连续剧,尤其是讲清王朝,涉及到清朝的这些故事,这些连续剧都与承德分不开,一讲就讲到避暑山庄。

承德有四大优势:

第一,区位优势。距离北京200公里,承德历史上,尤其是清朝时期,承德就是我们国家的第二政治中心,北京、承德密切联系。康乾盛世时期,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每年有近一半的时间住在承德,避暑山庄,主要是暑期,这是一个区位优势。

第二,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的优势。5000年的红山文化,300年的满清文化,尤其是300年的清文化对承德造就了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外八庙。

第三,生态优势。我们的生态优势良好,森林覆盖率55.8%,草原2000多万亩,尤其我们的坝上风光非常美好,虽然老百姓收入少一点,因为它工业少,当然它的自然风光好,我们承德可以说叫山水园林城市,我们是“八山一水一分田”。

第四,资源优势。各种资源都有,这里主要说钒钛资源,我们承德的钒钛磁铁矿,尤其是钒钛伴生的铁矿储量达到80多亿吨,钒钛资源是一个战略资源,钒钛金属是稀有金属。在我们国家整个储量,长江以南是攀枝花,攀西地区,它的储量占我们国家的45%,我们承德占国家的41%,这两家合起来就占全国储量的近90%。我们整个钒钛储量占世界的30%,这个资源非常大,这是一个优势。

我们的钒钛资源在承德开始开发也比较早,建国以后我们国家就在承德对钒钛资源进行开发、研究,现在承德钒钛特种钢,尤其是承德钢铁厂生产的钒钛钢,各种钢材在国内无论是民营建筑还是军事工业,都有很多的应用。

但是从目前开发的情况看我们比不上攀枝花,我们开发的无论是从品种还是规模都比攀枝花少。现在对钒钛资源的开发不够,但是对钒钛深加工的需要量很大,所以我们有这个基础,也就是资源条件,我们国家搞的钒钛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十二五”规划,已经将承德钒钛集体建设列入了国家“十二五”规划,现在我们也正在加大推进的力度。

河北钢铁集团和承德市政府已经进行了多轮的谈判,也达到一致,要对承德钢厂进行改造提升,我们要采取结构调整,对钒钛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对承德钢铁进行改造提升,能够使钒钛的提取、综合利用效益更高。我们按照河北省政府钢铁产业的调整规划,按照国家“十二五”期间钒钛产业发展和综合利用规划,对我们承德钒钛资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细致的规划,怎么样进行更合理的开发、利用,我们会一步一步扎扎实实往前推进。

中国网:可以说创新对于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承德钒钛产业的发展在创新驱动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赵风楼:承德对钒钛资源的开发利用,尤其是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进行的非常早,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的深入,现在在承德钢铁和其它的民营企业,省一级的钒钛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已经有两个,研究人员、技术人员队伍也不小,仅承钢省级工程中心就有200多个工程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争取建立国家级的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开发中心,对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对钒钛这个新产品进行更广泛的开发。

比如怎么样发展利用钒电池,用钒来对电作为一个“蓄水池”来储电,对我们发展风电、光伏发电,这些电发出来以后直接上电网可能会对电网产生影响,不利于电网的均衡供电,它需要有一个储能的设施进行储存,然后均衡的送到电网上,那我们就开发怎么利用我们的钒,我们承德独有的资源,来搞开发。现在钒电池的研究终试已经搞完了,效果、效益都很好,现在就想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推进。在这个创新上我们怎么利用我们的资源,再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推向工业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技术创新、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我们现在也在积极推动,政府积极推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联合,推动我们的研究机构怎么和企业联合,我们引进科研院所,尤其是一些对钒钛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在这些技术的前沿领域里面的专家吸引到我们承德来。

我们现在也在积极的争取建设国家的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这样通过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我们的钒钛制品企业和电力企业的联合,生产出钒钛深加工的产品,让产品变成商品,又为我们国家生产清洁能源服务,这样一个机制需要我们政府来积极推动。

中国网:可以说在创新上面投入了很大的力量。那么,如何解决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呢?因为大家现在非常关注环境保护方面的情况。

赵风楼:我们既要发展,又要环境保护,这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但做起来它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发展了我们才能更好的保护环境,没有发展,保护环境我们也没有资金,没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也没有那种制度的建立,也没有要求。没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的发展就没有意义,甚至发展了,环境遭到了破坏,与其那样还不如不发展,我们要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我们承德这样的国际旅游城市,环境对我们的要求更高,尤其我们在发展工业、发展生产企业的同时,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对环境承载力、对环境保护的要求,所以我们不但新上的企业要搞好环评,要符合国家和省里的环保标准,我们对现有的企业,尤其是我们对钒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企业,都要进行技术改造提升。

一方面采用新技术,使我们的资源能够做到充分的利用,比如提钒提钛的技术,过去提取量可能是35%、40%,我们要大幅的提高,能够提高到70%、80%,甚至更高。另一方面,在各种排放上面要上脱硫脱硝的技术和工艺,减少排放。

这样我们新上项目采用的是先进的技术,符合环保要求的设备,严格限制了排放量。老企业原来排放多,我们进行改造,改造提升以后产品质量好了,排放少了,效益也会提高。

中国网:承德钒钛产业的发展能给咱们承德的老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实惠呢?

赵风楼:承德钒钛产业发展可以说既可以富民,又可以强市强县。比如对钒钛铁矿的开采,老百姓可以务工,直接增加自己工资性收入。

资源在哪个地方,企业和村里面要共建,要工业反哺农业,有一点就是村里面修路、村庄的建设等。当然有的企业做得很好,有的做得差,这就需要我们地方政府引导和规范。

第一,老百姓一个是可以到矿上就业,老百姓直接的增加工资性收入。

第二,可以在开矿当中工业反哺农业,矿要给村庄共建一些道路,共建一些公共服务设施。

第三,企业如果富了,企业有钱了,可以帮助老百姓办一些公益事业。

再一个方面,我们在钒钛资源利用上,钒钛产品的开发上增加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加了,财政可以拿出来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用于扶贫开发,用于民生事业。我们市地方财政收入近70%是用到民生上的,我们要保民生。比如给农村老百姓增加社会保障这块,我们95%以上的农民参加了养老保险,养老保险要有政府的配套资金,对农村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老百姓医疗方面的补助,对农村的学校、幼儿园的建设等。我们财政的钱近70%也是用到了老百姓身上,直接用到民生上的,所以我们的钒钛产业发展给老百姓,给当地都会带来很好的既有经济效益,更有社会效益。当然我们在开发过程当中一定要注意环保和安全生产。

中国网:可以说承德的钒钛产业的发展是利国利民,也非常希望能够得到广大网友,尤其是得到国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希望承德市能够发展的越来越好。最后,再次感谢您做客中国网,谢谢!

赵风楼:谢谢!

(责编 王瑞芳 记者 郑海滨 齐锐)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