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长黄兴国谈新区建设

时间:2013年3月13日
简介: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动机,也是农村统筹发展的一个大命题。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创造供给,最大的内需源泉在于城镇化。[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在北京开幕,全国人大代表、 天津市市长 黄兴国就新区建设、生态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记者:黄市长您好!您在一篇文章中说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基础设施现代化是未来二十年推动持续发展的5个发动机,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动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天津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城镇化之路。您认为怎样做好城镇化这篇大文章,真正让农民能够安居乐业有保障?

黄市长:城镇化是最大的发动机,这个话我是在一篇文章当中讲到的,这也是农村统筹发展的一个大命题。因为城镇化创造需求,工业化创造供给,最大的内需源泉在于城镇化。发展像牛鼻子一样,抓住城镇化这个牛鼻子能够解决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城乡差别的扩大、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拉大,还有内需动力不足,还有社会管理难题,这几个问题统筹起来,用城镇化这个总体思路来解决,这像下棋一样,下一个子全部能活。

天津市近些年也做了一些尝试,我们从2005年开始搞试点,在不减少耕地的前提下,运用宅基地换房的办法,建设市外小城镇,建设了一大批市外小城镇。这个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老百姓实现了安居乐业有保障这七个字。

你说天津怎么做?简而言之讲,分四步走。第一步是宅基地换房,解决农民安居问题。我们天津现在搞了8个市外小城镇,涉及到100万农民,到今年下半年,将有60万农民进入新建的小城镇。

第二步叫“三区联动”。什么是三区?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农民的居住社区,这三个区联动发展。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农民有就业岗位,要有收入,小城镇要有资金来源可以持续发展。光搞商品房、楼房,让农民上楼,但没有产业支撑,它哪来的就业岗位,哪来的收入?这个小城镇不可能持续发展。所以,我们第二步搞的社区联动。现在搞了一个市外工业园区,20个县的农业设施园区,解决农民就业问题。

第三步是“三改一化”。什么是三改一化?就是村合作经济组织改为股份经济企业,量化到每个农民,大家都有股权,可以参与分配,这是第一个改。第二个改,农民的身份改为天津市居民身份,户籍制度改革。第三个改是在第二个基础上,村民委员会改为居民委员会。这个排序是有讲究的,第一个改什么,第二个改什么,第三个改什么,最后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让农民变市民。所以,天津150个村庄现在已经改好了,改了以后的农民基本上成为“四金农民”:现金、股金、租金、保障金。

第四步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申办村镇银行,草根银行服务草根经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我们在城乡统筹上的四步改革是环环相扣的,主要是推动农村能够持续发展,把“三农”问题彻底解决好。作为一个大城市的郊区,完全可以在全国走在前面,把统筹城乡发展这篇文章做好。

关于城镇化的实践,我向朋友介绍两点。我们体会,城镇化的关键是什么?特别是农村的城镇化,最关键的是“四化”的结合——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城镇化本质上讲必须是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结合的,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不行的。所以,这是一个关键。落脚点是什么?落脚点是解决七个字:一定让农民安居,有房子住;乐业,有工作做;有保障,起码是两项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

记者:刚才提到天津为了进一步发展滨海新区出台了十大举措,请问黄市长这为天津未来的发展带来哪些促进?天津一直是港资北上的热点地区,也请您解读一下,这些举措如果和香港方面对接会有怎样的吸引力?在您看来有哪几个领域对港商有商机?

黄市长: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也是我想说的一个题目。滨海新区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天津发展进展过程中做出的一个重大的战略部署,而且是全国东西互动下的一步棋。这些年我们有很大的发展,经济实力已经到了7200亿的GDP,这6年增长24%,增幅是相当快的,包括基础设施、港口功能、高端产业、生态环保、综合配套改革都有较大的突破发展。天津的领导班子对此高度重视并且详细规划,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出台了十项推动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十项措施,这十项措施都有文件。

我认为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对整个天津未来的发展,乃至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服务带动将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这十项措施是实打实、硬碰硬的,含金量很高,我认为是一个比较大的举措。

刚才你讲到对津港合作会带来什么影响?因为我们同香港已经有较好的合作基础了,双边贸易额现在增长得很快,香港也是最大的境外资金进入天津的来源地。特别是人文各个方面基础非常好,未来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就是加强港口航运合作,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航运中心,有丰富的港口建设和管理的经验,我们希望参与天津港的开发建设,参与天津东江保税港区、自由贸易港区的开发建设,拓展双方之间的航运物流业务。

二是我感到可以加强金融的合作,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人才也比较密集,经验丰富,所以,我们希望香港金融界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天津金融改革创新和于家堡金融区的建设。我们的于家堡金融区到明年7月份第一期就可以投入使用了,从北京的南火车站到于家堡金融区15分钟通达,于家堡金融区可以讲是非常有特点的,欢迎你们明年7月份去看一看。

三是加强服务业方面的合作。因为香港的商贸物流和中间服务方面非常发达,希望能够与天津共同来分享。天津在旅游资源方面,在中国天津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今后在沟通方面,我们都可以加强合作。

四是加强人才方面的合作。天津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特别是金融人才,我们希望更多的香港金融界、法律界、咨询界、中介机构人才到天津来施展才华。

五是可以利用香港这个大平台,因为香港是一个国际化的都市,我们天津也愿意利用香港打通向世界筹措资金的渠道。我们利用香港这个平台可以面向国际招商引资。

总而言之,香港和天津是我们祖国南北两端的港口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经济的互补性很强,合作的空间巨大,我们愿意与香港各界的朋友加强合作交流,谋求更大的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记者:请问黄市长,今天天津代表团开放日正好赶上了北京一个非常严重的沙尘天气。事实上最近很多城市都饱受雾霾的困扰,天津也不能幸免。我们知道天津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应对大气污染,比如建立PM2.5的监测站,这个监测站是每个小时更新数据。但老百姓更关心的不是这个数据的更新,而是怎么能够把这个数值降下来。所以,现在我想问市长一个问题,天津现在出台了什么新的具体的措施,来应对雾霾问题?根治大气污染?提高空气质量?

黄市长:你这个问题问得很好,这是天津市民广大人民群众都非常关切的问题。

现在雾霾天气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天津的个别点位也是严重超标,人民群众对此都非常关切。你刚才讲的老百姓关切的是实际行动,让他看到希望,那么我们在去年7月份出台了一个2012-2020年8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措施。在这个基础上,最近又做了研究,加大力度,具体的我们也在媒体上做了公布,概括讲要采取12项措施,我给你说几个主要的。分析了雾霾天气在天津市产生的原因以后,再来采取措施,这样会更有针对性。

第一项,我们加大火电机组污染的防治力度,所有的火电机组都要脱硫。同时我们想增加外电输入天津的比重,已经向国家提出了要求,通过特高压在天津开一个口子,这样未来天津的电力依赖于外电输入的比重就要增加了,煤耗就会降下来。

第二项,加大供热煤改气的力度。三年之内天津烧煤供热的锅炉全部取消,改为烧气,现在和平区就实现了无煤区,所以和平区这一小块都非常干净。

第三项,加大黄标车治理力度。最近这两年将取消12万辆黄标车,排气浓度很高的取消掉。

第四项,加大施工和道路扬尘污染治理力度。采取措施喷淋、覆盖,用土把它盖起来,这一系列措施都很具体。

第五项,加大中心城区电厂搬迁改造的力度。我们中心城区有两个电厂,第一发电厂、陈唐庄发电厂,这都要花大钱搬走。搬走以后用燃气来发电供热,这到今年年底就可以实现了。这是实实在在的措施。

第六项,加大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现在我们搞了四条线,一条是废旧汽车,一条是废旧包装物,一条是废旧电子产品,还有一条是废旧家电,把它搜集起来统一处理,变废为宝。

第七项,加大清水工程设施力度。能够实现一个目标,叫做72沽清水河,因为津沽大地,就体现在72沽清水河,建70多个污水处理厂,这个在今年年底要完成。

第八项,加大郊野公园建设力度。在天津东南西北郊建四个特别大的公园,都是几十平方公里,要在滨海新区建三个大的郊野公园,使它们能够起到吸附的作用。

第九项,加大湿地生态修复力度。

第十项,加大机动车燃油标准提升力度,现在天津还是国三标准,今年年底已经实施国四,明、后年再向国五(升级),燃油如果到国五了,它的PPM就可以降到15了。

第十一项,其他包括信息披露、告诉市民。

第十二项,加大宣传的力度,形成社会参与,同呼吸共行动,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每个人都动手。因为我们每个同志都是参与者,都有责任。

还有一条很重要,空气是要相互串门的,它没有省界、国界,刮这个风的时候就弄到这边来了,刮那个风的时候就到那边去了。所以,我们与兄弟省市要建立一个联防联控机制,加强合作,携起手来不断地改造空气环境,让老百姓看到希望。

记者:住房问题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国也出台了很多调控措施来稳定房价,这其中建设保障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请问黄市长,天津市近年来在推进保障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有没有一些非常好的举措来完善保障房的管理,让保障房真正惠及那些有需求的群体?

黄市长:保障房问题关系到民生问题,我们每年把它列入20项民生工程之一。我们总的一个想法,有三句话:困难有保障、改善有支持、政府有管理。

这五六年以来天津建了47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解决了50万户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占到天津城镇户口家庭的22%,国家到“十二五”是20%的目标,我们现在已经达到了22%,到“十二五”末我们可以为35%的城镇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你问有什么具体的措施,我们也实事求是给你介绍了,有几点是很重要的。

一是构建政策体系,完善保障的方式。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三种住房三种补贴,叫做“补人头不补砖头,明补不暗补”这样一个政策体系。三种住房是经济适用房、解决拆迁户的困难家庭;限价商品房是解决改善的,比市场价便宜20%,改善的家庭,要支持,他要改善一下,人均在20平米以下,家庭年均收入3万元以下的,这种家庭可以买限价商品房,便宜20%。还有一种是公租房,政府给补贴,给重要保障,符合条件的来津摇号,这个现在基本都可以满足。这是一套体系。

二是要科学规划设计,确保建设品质,绝对不能认为保障性住房就可以马马虎虎,我们的标准是不低于一般商品房的标准,百年大计来考虑。设计是有具体规范的,质量是由专门机构来监督管理的,建设单位要负终身责任的,我认为第二个这点很重要。

三是政府要扩大投资渠道,政府来主导,但必须是市场化来运作。我们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公司运作,它收费收租金都依照市场来收的,政府的补贴是补到困难家庭的人头,符合条件的就有补贴,不符合条件的时候补贴就停止了。这样公租房住进去以后就不会搬不出来了。现在你不用这种方式,他住进去了以后就出不来了,就占在那里了,当他家里条件好了,可以买房子了,这个老房子他也出不来了。我们是补人头不补砖头,用公司来做的,你困难的时候我给你补90%,有些补充75%,有些补45%,三种补贴,不符合条件的就停掉了,租金还是要交给公司来运作。

四是依法管理,我们出台了中国第一部法规,天津市基本住房保障管理办法,有力地保障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准入、运营、管理、退出一系列的监督措施,住建部也把我们这个法规要去参考了,所以,现在还是比较规范的。谢谢你提问。

记者:我是天津人,现在虽然主要在北京生活,但是我有很多朋友在北京工作,但是住在天津,每天坐着城际列车往返。现在城际列车开通后,北京和天津来往更加密切了,我想知道北京和天津在将来还有哪些合作的可能?天津在这方面有哪些机会?

黄市长:天津和北京是两个特大城市,紧紧地靠在一起,唇齿相依,在世界上也不多见。我们这两个城市多年来确实关系很好,民间交往感情很深,领导人的联系也非常密切,现在在基础设施建设、口岸合作、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合作、旅游合作上都有很大的进展。

天津利用国内资金搞建设,三分之一来自首都。我认为现在高铁通了以后,就更方便了,基本上是同城效应慢慢都已经产生了。所以,我们认为天津的优势就是北京的优势,北京的优势就是天津的优势。

春兰同志要求我们服务首都、服务北京,借助首都资源发展天津经济,我认为这个指导思想非常明确。未来我们还是四句话,叫做服务首都,发展自己,优势互补,合作共赢。首都资源非常丰富,是国家的首都。像您刚才问到哪些方面可以合作,我认为这个合作是全方位的,你如果要举一些例子,重要的点一点。比如,第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两个机场今后怎么连同,天津港怎么为北京提供服务,促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这是一个大的问题。

第二,产业转移可以对接,我们京津之间可以打造一个共建科技产业园区。在产业链方面来加强连接和拉长。

第三,可以共同打造教育科技的高地。比如高等人才、高校人才一地可以两用,加强交流,办高校、办学校的合作,科技研发方面的合作。

第四,深化航运物流,因为我们天津港不光是为自己服务的,要为北京、为全国服务。所以,在港口的运输方面,口岸合作方面,进一步降低成本,优化服务质量,提供便捷的港口口岸服务的条件。

第五,加大人才共享互通。现在是讲柔性人才管理方式。像张伯礼院士现在是一身兼两个地方的领导。一个是在北京医药科学院院长,一个是天津中医大学的校长。所以,人才可以共享互通,高端的人才可以共享。

第六,可以推进文化旅游会展方面的合作,文化产业大型会展,打造一个同城的文化旅游市场。

第七,加快金融一体化的经济。有些总部可以在北京,分支机构可以在天津,创新型的金融总部可以在天津,也可以在北京搞分支机构。

改善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质量,我们可以联防联控。加强社会管理方面的护城河建设,历来天津、北京、河北都是一体的。总而言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文章大了。我们真诚地希望与北京的合作继续深化下去。

(责编 王瑞芳 记者 佟静 董超)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