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悦:您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今天我们跟您分享的是重庆的雕塑艺术,这些雕塑艺术不仅仅是山城重庆的灵韵,而且可以留给世人无尽的遐想和历史的留念。
今天我们特意请来了国际知名的雕塑家,也是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郭选昌先生做客我们的节目,和我们一同分享他的精彩作品和精彩人生。
您好!郭教授,您好!
郭选昌:观众好!大家好!主持人好!
方悦:在2011年您刚刚获得的是国务院侨办颁发的“全国归国华侨先进个人”称号,这样一个称号从侧面也展现了这么长时间以来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包括对您的艺术作品的肯定。您回国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所做的主要作品和一些情况吗?
郭选昌:说起从美国回到祖国的怀抱,来到重庆大学,首先我是感觉到回到祖国的时候有一些非常令人难忘的情景,就是特别想把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那些经验和一些成果来运用到我们祖国的艺术教育事业里面,还可以把我们的一些设计运用到我们的城市文化建设里面,所以这里都特别想做很多的事情。可是当我刚刚接下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这一职务的时候,刚好就迎来了教育部的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评估,而且这个事情对高校的办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生命线。那么经过两年多的这种风风雨雨、日日夜夜的那种工作、那种积累,和我的同事,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一起以完美的这种教学成果的汇报,以优秀通过了教育部的教学质量评估,这一点是我回国以后做的第一件最重要的一个大事。所以非常荣幸。
方悦:那是不是重庆大学会以新的一种面貌出现在大家的面前呢?
郭选昌:当然,因为我们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建院时间不长,正因为它的建院时间不长,所以我们的教育功底,我们教育的资源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家的努力,我和大家一起用新的理念,以一种新的姿态,把这个教学评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作为我们办学的一个重要的宗旨,所以我们在这个时候赢得了如此高的评价,这个是非常来之不易的。
方悦:确实是,而且这也归功于您和您的学生,还有所有这些人的努力。那这是第一件事。
郭选昌:同时我又接受了重庆市政府有一个关于打造我们重庆市的民俗民居风貌的一个设计主题,那么这个设计主题就是在我们的重庆渝中半岛的洪崖洞这个片区,当时这个片区在抗战的时候,日本飞机把重庆整个城区轰炸的面目全非。但是在这个地方我们为了彰显重庆的建筑文化和重庆的民俗历史,那么我们要设计一个表达重庆历史风貌、建筑文化的这么一个风貌区。我接受这个任务以后,就用我的雕塑的语言跟我们的建筑师,跟我的建筑师(尹湘北)教授我们一起配合,我们用很短的时间,28天时间,就把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整个设计用立体造型的方式把它呈现在我们市政府规划局,包括我们投资业界的面前的时候,大家一看就惊了。用山城的建筑文化,就是重庆的吊脚楼,而我们这个民俗风貌区的中心核心,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吊脚楼的《记忆山城》的一个核心主题雕塑。
方悦:就是我手中的这个《记忆山城》。
郭选昌:对,这个《记忆山城》就是让我们用艺术的形象回顾过去,让我们重重叠叠的山城的建筑,重庆人民坚韧不拔的这种生存的精神,构筑了一座雕塑。大家看到我们的人在山中,山在城中,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就像巨大的一个很稳定的一个中国的象形的“山”字一样。所以这个意义上讲呢,它就感觉到特别的亲切,让人们回顾重庆的过去,而看见了我们今天重庆建设的新的时代的风貌,这种不忘记过去就是象征着未来。
方悦:那说起《记忆山城》来,首先我们来鉴赏一下,您是行业专家,那您能带领我们的观众从这个《记忆山城》它本身的作品角度,可以分哪些层次来欣赏它呢?
郭选昌:我们首先看到这是一个像我们象形的一个“山”字,对吧?我们中国文字的山里面它就是一个“山”字,在中央它有一个山城,一个大字,那么重重叠叠的吊脚楼它就让我们把生活的真实概括到艺术的真实,让人们感觉到在这种爬山爬坎的这种生活阅历当中,体现人的一种深层的力量和向往。那么这种高低不平错落的空间艺术让我们把建筑艺术跟雕塑艺术它是高度地融合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在欣赏我们这个民俗民居风貌区的时候,看到这一座雕塑,哦,人们就看懂了,这是我们回首一种过去艰难艰辛的一种生活场景。而我们今天生活在如此美好的现实社会当中,让我们不忘记过去,同时我们在展望于未来,享受我们今天艺术给我们带来的一种愉悦和快乐,同时它彰显着这个城市的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人脉的这种关系,所以说我觉得你要从这个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个主题雕塑的一个作品。
方悦:那郭教授您看,我们的《记忆山城》这幅作品可以说是比较立体地展现了重庆山城以前的旧貌,以至于它的所有的历史,那它可能与我们平时欣赏到的其他艺术作品,比如说比较写实的这种实景的描述又有不同,又有区分,那您这方面是怎么来考虑的呢?
郭选昌:因为一个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无外乎就是以写实的功底来表达我们生活的场景,而我们这个东西它是基于现实主义的这种基调,但是又运用浪漫主义的这种构成。你像好莱坞的蒙太奇的构成,他用放大、缩小、比例的穿插,实际上我们把这种艺术创作的构思运用在这个雕塑的里面它是恰到好处。而且我们在这个里面我们还设计了一些空洞,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从空洞的涵洞之中穿越,在穿越过程中去体会历史的这种生活的一种阅历。所以每当你到了夏季的时候,人们都在周边玩耍,中外游客到了这里以后,很多人看到这个洞子他就想穿过去。当你看到这种场景的时候,我认为我的设计是成功了,我看到很多的中外游客在他的塔部前面去攀爬,然后去接触,我们这个铜的雕塑被磨得铮铮发亮的时候,我觉得我跟观众沟通、互动的这种意图我已经达到了。所以在这里面它有很多的人文精神、互动精神,还有我们设计家的一种理念与城市的文化,构成立体的一幅画卷,所以它就呈现了它自己顽强的生命力。
方悦:的确,而且我认为一幅好的作品,它不仅能够展现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更能够让大家同时体会到、欣赏到它的美才可以。
郭选昌:对。
方悦:那这幅作品呢,主题雕塑《记忆山城》也荣获了“2005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大奖”,以及2008年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发的“国家创意产业基地”,2009年荣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4A级旅游景区”的称号。而且这样一幅作品带给重庆山城的不仅仅是一幅面貌的聚集,它也获得了国家许多领导人,比如说包括江泽民、贺国强、汪洋等专程前往观看、视察,并且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说起这幅作品来,可能在郭教授的心目当中它的比重占的非常的重,因为这也是多年来的心血凝聚而成的一幅作品了。其实郭教授不仅仅是这样一幅作品,我们大家知名的有很多很多作品,您给我们介绍一个吧。
郭选昌:如果说《记忆山城》是我从美国回到重庆给家乡的第一个作品的奉献,那第二个作品如果给家乡可能就是建国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代表重庆的雕塑彩车,从天安门徐徐开过,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的时候,我以一座《三峡放歌》的作品,代表了我们三峡库区移民百万的这么一个伟大的事业,为建设西南、建设重庆的这么一个宏大理念,那么我用雕塑的形象把这一批百万移民的,可以说是伟大的形象,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这么一个国家精神展现在天安门的时候,我觉得这个可能算是我第二个给重庆人民的第二个有影响的一个作品。
方悦:那郭教授说起这样一个大的作品,也要不得不和大家来提一下,就是很多人在六十年大庆的时候可能也有很深刻的印象,就是代表了我们重庆的一个彩车雕塑《三峡放歌》,那正是郭教授的作品。说起这样一个作品,我相信也凝聚了您许许多多的心血、日日夜夜的奋斗。可能有很多观众朋友不太清楚,说这个雕塑家他和平时我们看到的画家,以及其他的艺术家有什么不一样?咱们就拿身体方面的付出来说,那一幅雕塑作品不仅仅是凝结了他所有的心力,包括一些投入的精力,而且在身体上的付出也是非常多。那比如说据我了解,可能一些雕塑作品它这个材料是有一些放射性,应该说是有一些放出来的一种气味,或者是一些其他的东西,对身体还是有损害的。那您这么长时间的从事这样一个行业,为我们大家呈现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相信您的付出也是非常多的。您也可以给我们讲讲在这样一个大的作品的背后您都付出了什么?让我了解到这后面的辛苦。
郭选昌:其实作为一个,要说付出,我个人认为,当我们从一个孩提时代咕咕落地的时候,我们得到的是这个社会,是自己的家庭,和养育自己成长的父母,还有自己的师长对自己的关爱。那么我从小一生下来就得到社会和亲人的那种爱护,那么当我长大成人,我在他们的呵护之下长大成人,当我有力量的时候,我觉得我是应该一种回报的时候。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觉得比如说我们要做成一件事情,没有说不吃苦的,没有说不花出代价的,有时候付出的艰辛艰苦可能甚至是外行的人他是很难知道的,这里面包括像你说到的一些专业上面的一些材料对身体的影响,或者有一些特殊的历史阶段给人提出的影响的时候,这个特别令人打动。
我举一个例子,1997年香港回归是全世界瞩目的一个大事,而小平同志提出了香港回归的这个政策、这个理念,是为全中国人民所欢呼。我生在中国,我住在美国,美国的华人对中国的这个伟大的壮举是持有极其大的一个期待,那我作为居住在美国的一个雕塑家,我用什么方法来迎接这个节日?我和我们当时美国的邓小平基金会,还有当时我们的重庆同乡会、四川同乡会,包括在中国驻洛杉矶的中国总领馆的支持之下、帮助之下,我创作了一尊邓小平的铜像。而这尊铜像我们的理念是小平同志在他那个百年之日他没有到达香港,但是我想通过我们的雕塑艺术,我要让小平在美国的土地上感觉上他回到了香港。那么我们的主题,我们同样做了一个雕塑彩车,这叫《小平赴港》,那么《小平赴港》是什么呢?就是在我们香港回归的一个彩车上,小平迈着健步和喜悦的那种心情看到“一国两制”的实现,他走在这个上面,我就站在小平的前面,扛着一面五星红旗,在美国洛杉矶学院的广场上,我们在这里举行一个盛大的游行。在举行这个游行之前,我们花了日日夜夜来塑造邓小平这个铜像,那个艰辛是我们没有其他人能够所知道的,在很短的时间内进行塑造、进行创作。大家也知道,美国的人力是非常紧张的,我在美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助手来帮我,都得靠自己和自己的亲人来帮助自己来做,用泥土来做,用泡沫来锯,最后我们终于把《小平赴港》这个主题做出来了,而且就是小平的香港回归的这个政策实现的时候,在美国的大地上我扛着五星红旗实现了小平的这个意愿。
很有趣的事情是第二天的《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幅由我在前面扛着五星红旗,小平在后面走,报道美国洛杉矶在海外最大规模的庆祝香港回归的大游行,我没想到美国的记者把我从这个场景当中拍下来,放到了美国的头版上面去,我感觉到非常非常觉得有价值,觉得再苦再累也觉得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为小平同志实现了他走到香港看到祖国统一和回归的这么一个场景的时候,我就觉得非常的有价值。
方悦:那当然通过这样一个事情也是从艺术家的角度为祖国这样一个盛大的节日,这样一个盛大的事件,给予自己的一种付出和一种辛勤的体现。其实说起郭教授的其他事情来,那我们也是社会上有很多的支持的力量,比如说2007年星云大师曾经到重庆举行他的书法艺术世界巡回展,在这次展览之后呢,他专程前往郭选昌雕塑艺术馆为我们的开馆仪式做剪彩,并且还印了一个青铜手印模板。那这个模板呢,目前一幅藏于台湾的佛光山,一幅藏于郭选昌的雕塑艺术馆。可以说这样一个事件是佛教文化与咱们的艺术交流的相容性,这次事件我相信在当地也好,在您的心目当中也好,留下的印象一定是非常深刻的。
郭选昌:对,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我觉得这个也有必要值得谈一谈。因为我记得当时在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同志,汪洋同志代表我们政府给星云大师以极高的礼遇,在招待星云大师的宴会上,汪洋同志说我们感谢星云大师给重庆带来了佛气,同时也感谢郭教授给我们重庆引来了星云大师。所以我觉得这个作为国家政府领导人,所以给我的这个评价的时候,我也觉得我很欣慰。星云大师他曾经在美国的时候,我跟他一起交流的时候,他说他想去重庆看看重庆的大足石窟,我说大师你一定要去,重庆的大足石窟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它是中国的佛教石刻艺术达到顶峰的一个名胜之地,我说你一定要去,我希望你去,你去了我来给你安排所有的活动和程序。结果星云大师没想到2007年他就来了,所以来了以后我们就非常高兴,而且政府,当地的政府、党委政府都极其重要,包括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都是全程陪同。所以呢,在这个事情过程当中,我觉得我把星云大师引到了重庆,跟重庆的佛教界、佛教协会、宗教事务局举行非常广泛的这种宗教文化艺术的一种交流。当然这个时候我又请了星云大师来为我的雕塑艺术馆的开馆剪彩,星云大师欣然接受。所以说在离开台湾佛光山之后,星云大师他能够到重庆来为我的艺术馆开馆,这个是根本想象都想象不到的。但是星云大师他来了,他来了以后,他为我们的雕塑馆揭幕剪彩,而且亲眼看到了我塑造的星云大师的铜像陈列在我们的雕塑艺术馆,他非常开心,非常高兴。
方悦:那我想这样一个事件也是充分说明了一点,就是文化与艺术应该相互交织、相互交流,应该共同地谋求发展。那么除了这样一个事件之外,在2012年到2013年之间,中央电视台元旦新闻节目当中我们看到由郭教授主持设计的贵阳城市文化标志筑城广场这样一个大型的景观雕塑,可以这样讲,那这样一个雕塑也是投入了不少心力在里面了。
方悦:贵阳的这个城市文化标志,筑城广场的《竹韵》雕塑,可以说应该是在我毕生从事雕塑艺术教育、雕塑艺术创作的过程当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次挑战。挑战就在于它的文化太普及了,贵州的文化、贵阳的文化太普及了,普及的让你就没有办法去说它能够凝聚到什么样的艺术形象来表达。
方悦:对,因为这个到处都是文化,处处都是景色,处处都是需要展现的地方,太多了,不知道从何下手,那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郭选昌:我觉得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们贵阳的市委书记李军同志,他给我解读了贵阳的历史文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他特别强调的芦笙这个音乐的乐曲就是贵州苗族人民、各族人民凝结的一个结晶。李军书记他给我这个提示以后,特别让我感觉到震动,为什么呢?我说我们天天都在看到芦笙,大家也看到那种节目,为什么就没有人去想到呢?在这个提示下面,我运用艺术家的那种创作,把它深化成一种巨大的艺术形象,我们这个芦笙,就是那个竹韵,何为竹韵?就是说用芦笙演奏的这个韵律,它体现了贵州贵阳人民的这种文化传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在载歌载舞的时候人们唱出的一种心声,所以它叫《竹韵》。我觉得《竹韵》这个主题点得非常到位。那么我们现在的造型你看见了,去年中央电视台的新闻和今年的中央电视台的元旦新闻都报道了《竹韵》这个主题雕塑在筑城广场人民载歌载舞的民族团结、民族联欢的这个场景,它体现了贵阳人民这种欣欣向荣的一种,走向二十一世纪发展的场景,我感觉到这个真的是让我感觉到没有想到我们这么一个艺术创作,这么一种城市文化建设,能够给当地的百姓带来如此大的一种振奋的精神,而且还让全国的媒体、中央的媒体给予如此大的关注,甚至我在美国的时候,在美国的媒体上,美国的电视节目上,都也看到我们贵阳的筑城广场《竹韵》雕塑的展播,所以这次我感觉到非常非常的欣慰。
方悦:那我们说到这样一幅作品,您是怎么样把您的思想还有艺术凝结在这幅雕塑作品当中呢?
郭选昌:这个事情说起来话长,如果真正要谈的话可能谈三天三夜可能也谈不完。但是给我最深的印象是,通过这个主题的城市文化标志的设计、制作,包括它的安装,包括它的所有的程序的时候,我觉得有三个人我忘不掉。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贵阳的市委书记李军,他在我的创作构思上,跟我一起揣摩、一起深入构思的时候,他给了我至关重要的一个帮助。第二个人我忘不掉,就是我们的广场建设的指挥部刘市长,刘文新先生,他亲身地辅佐在这个广场,住在广场,让我亲身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事业,在文化事业建设的时候,这些说起来是当地的父母官了,但是他跟我们一样,住在现场,吃在现场,吃着盒饭,冒着贵阳的冻雨,在创作这么一个重要的工程的时候,我心里面真是感到我是永远没有办法忘掉。第三个就是我们进行广场建设的中天城投的董事长罗玉平先生,罗玉平先生与我们一起,他作为一个很大的上市公司的一个董事长,可是跟我们在现场,我们一起穿着棉衣,冻在冻雨下面,半夜凌晨一起熬更,在寒冷的天气下面冒着雨进行现场指挥,我当时看到好像,我觉得这应该是我们艺术家来做的事情,可是我没想到在我身边有政府的领导、有我们企业的那种重要的管理层跟我们一起,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的百姓,我们可以说是通宵达旦的在那儿干,人们在冻雨当中,我可以告诉大家,贵阳的冻雨是人们没有办法联想到的,它是在零度左右下着雨,下了以后就定在地上成了冰冻,人们走路都会滑倒。而我们在这种场景下面不停地完成我们的雕塑组件的加工,雕塑的安装,我看到真是.......
方悦:太不容易了。
郭选昌:所有的老百姓,所有的领导都是我们一个集体的创作,都是作者,都是参与到贵阳的这种文化事业的一个建设当中的人员,所以我说我最感动的就是我看到这些场景历历在目,我永远也没有办法忘记,这是我一生当中所经历过的是最惊心动魄的一个场景和一个创作任务。
方悦:其实说起郭教授的作品,那么我们也要提到您的新作品,就是重庆大渡口艺术城堡,这样一个艺术城堡现在基本上大的轮廓已经成形了,已经用了四到五年的时间了,那接下来的时间可能更要精雕细琢地去做更多的工作,您也给我们介绍一下您的这个新作品。
郭选昌:这个新作品一定要让大家跟我一起来分享,因为这个作品它是当地政府与我共同携手来共同打造的一个新的城市文化的一个,可以说是标志性的一个作品。这个作品也可以说是与我的《记忆山城》是一个姐妹篇。如果《记忆山城》在那里它是界定了民俗民居的一个文化精髓的话,那么这一个《艺术城堡》可能就是说它涵盖着我从事艺术雕塑创作的一生的那么一种归宿。我用我一生的艺术的经历和我一生积累的可能是资金、财富那些,我用它跟政府一起配合,来打造一个属于重庆市的一个文化事业,这个文化事业,为什么我把它叫做《艺术城堡》?它是取自于我们重庆的建筑文化,川东地区的一种文化,然后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我们这个时代对艺术的一种创作结合起来,这个60多米高的建筑,其实就是我的一个新的雕塑作品。
我有一个双峰塔,双峰塔的顶端我塑造了一个群雕,这个群雕是以我们人生的轮回的一个展示来表现的这个主题,它的主题叫做《长江儿女》,但是表达的是我们从人从小孩生下来,慢慢成长、成年,然后再抚育下一代,这个轮回的一个群雕放在了我们这个塔尖,就像我们城堡的一个塔尖一样。塔尖是一个母亲举着一个新生的孩童,就像我们的新的生命的一种诞生,我也想以它来寓意我们人生的那种无止境的探求,一种无止境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这个《艺术城堡》它是融合我毕生的这种艺术经历,我也想把我的艺术经历的所有的创作的作品融合到这个《艺术城堡》当中,今后建成以后,这个艺术的城堡我们就将把它作为我们对外交流,我们在美国的艺术家,在欧洲的艺术家,在中国的艺术家们到这里来共襄盛举,来展览你的作品,来秀出我自己的艺术成果,然后大家在这里探讨城市文化的发展,探讨我们共同追求的艺术的梦想,所以我想把它建成这样一个艺术家的一个乐园,建成艺术家的一个城堡,同时分享给我们所有的市民,分享给中外的宾客。那今后当我百年之后,我会把这个建筑的艺术城堡我会捐献给我们的这个城市,捐献给我们所有的人民,让大家一起来分享我们文化的传承、艺术的传承,所以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方悦:没错。而且我想这也是郭教授毕生经历凝结的作品。回顾您这些作品,包括以后我们现在正在创作的,以后将要创作的作品,还有面对您的学生,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郭选昌:我的心情就是希望我要鼓励我们的学生在国内学习,但是你的思想要放得更开,你要走向世界,你要走到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去体验你学习的一种运用。我告诉同学们,我说你到了美国,你到了拉斯维加斯去,你可以看到你的老师在这里创作的作品,你走到圣地亚哥,美国圣地亚哥去,你可以看到你的老师创作的作品,你走到美国的洛杉矶去,你同样可以看到老师创作的作品的时候,你就觉得你应该用你自己的知识深化、强化、加强,然后把你自己的艺术走向世界,到世界上去展现我们中国文化、中国艺术的魅力,那个时候你就是一个富有世界眼光和世界胸怀的一个艺术家,我就告诉我的学生你们要从这样的路去走,那才是更有意义。
方悦:这也是给予他们的一份老师的心意和希望。那我们在节目过程当中也提到了,说其实不管是从事雕塑艺术还是其他的艺术,都会在这中间存在着很多心力上、体力上,甚至很多方方面面的困难和困惑。那我相信不光是郭教授您和您的学生,包括这些艺术家们都会存在的,可能在其他的行业也都会存在。那面对一些可能比如说一些困难面前,或者是可能思想上,比如说我们在设计一个作品,灵感的来源,有的时候会很困扰我们,在面对这些困难的时候,您是怎么样带领他们解决的呢?
郭选昌:这个可能就是说要奠定一个人,包括我自己,我的学生,一个人你要多读书,要读万卷书,在读书的过程当中去领悟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精髓。当你读下10本、100本,甚至几百本书、上千本书的时候,你会发现,哇,原来有那么多的历史沉淀、历史的智慧在里面,那你就会扛起历史的传承这个智慧,再加上你自己的勤奋,那你一定会在这个智慧的运用当中发挥出你自己的独到的这种智慧的闪光点。我觉得我也是这样,我往往在有时候创作的时候,当我感觉到一种困惑的时候,那我会去看书,我去看我们前人大师们的那种思想,他们怎么来看待社会,他们怎么看待自己,在这里面去,可能会发现一个地方对你有用,那这样你就把它用起来以后,你把自己还原到那个时代去的时候,往往这时候你会出现一个闪光的地方,让你在你的设计做出决策的时候就是成功的一个起点。包括我做的那个贵阳的筑城广场《竹韵》的雕塑的时候,也是在苦思冥想之中,在一觉睡来的清晨之中,你会发现有一个亮点,当你发现这个亮点的时候,你立马拿起你手中的笔,很快地把它勾画出来。所谓的这个勾画的了了几笔,就是一个新的一种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的出现。
方悦:这点我非常赞同,我也觉得在书当中我们不但可以解惑,而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心。那在节目的最后您能不能给我们展望一下您个人未来的一些打算?包括我们雕塑艺术的未来。
郭选昌:雕塑艺术我记得有一句名言,这也是我们的前中国美术馆馆长,我们中国的雕塑界的泰斗刘开渠说的,“当我们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人民就开始喜爱雕塑艺术了。”那么中国的今天发展到二十一世纪,可以说已经是从一个半殖民地封建社会的发展到崭新的一种民主社会,一种小康社会的阶段的时候,我们的国家已经以极大的关注力在发展我们的城市文化,提升人民的文化素质,在这个前提来说,可以说雕塑艺术迎来了又一个灿烂的明天。那么我相信在中国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面,有数不尽的历史值得我们去缅怀,值得我们去张扬、去弘扬。那么雕塑艺术作为一种历史的载体,上下五千年,哪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不是由于雕塑的这个载体而发掘出来的吗?所以今天的雕塑艺术同样在我们国家欣欣向荣的时候,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的时候,雕塑毫不犹豫地会扛起这么一个历史的机遇的一种大旗,为我们新中国的这种新的历史谱写它应该谱写的篇章。
当然,当这个重大的任务落到我身上的时候,我义不容辞,我仍然会为我们的这个国家贡献自己一生的经历。但是呢,我同时也会运用我有限的这种生命和经历,我还要走遍更多的世界,我要去浏览更多的世界的历史和文化和民情,然后丰富他们也是丰富我自己,丰富了我走向世界的阅历,同时也是丰富我创造世界的一个宝库,我想通过这种走出去走进来、走进来再走出去的这种历史的足迹,来丰富我们的这个社会的文化,来丰富我自己自身的阅历,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人来说,那就是死而无憾了。
方悦:而且我相信对于您的所有的晚辈和学生来说,也是一件特别快乐、特别荣幸的事情。那当然今天和我们的郭教授聊了很多,其实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么艺术不仅仅是一种美的呈现,更是一种文化,一段历史。
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和我们分享了这么多关于雕塑艺术的美,也希望您以后继续关注我们的节目。我是方悦,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