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文俊:历史、现实与梦幻的缔结大师(下)

时间:2013年8月28日
简介:很多以摄影为媒介来表达艺术观点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纪录式的呈现体现出人生、责任、甚至是历史前进的脚步,也洗涤了人们的心灵。今天做客访谈的是著名摄影大师傅文俊先生。[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您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朋友,他们会拿起单反相机或者是一个普通的手机,来拍摄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看到的一些景物或者是人物,那么我们从这些作品当中,只是说能够看到符合我们日常的审美就可以了,而有一类人,他们叫做以摄影为媒介来表达艺术观点的艺术家,这一类的艺术家们拍摄出来的作品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往往会反映作品,能够体现出一些人生、责任 、甚至是历史的一些前进的脚步,作为一种纪录式的来呈现给大家,那么这些作品不仅能够洗礼我们的心灵,而且能够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振奋,今天我们的节目就非常荣幸的请来了一位著名的摄影大师,傅文俊先生。你好,傅先生!

傅文俊:主持人好!观众朋友大家好!

解说词:艺术家傅文俊有很多头衔,国家一级摄影师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职业摄影师协会成员、大印图片与独立映像两家艺术机构的创办者,广告公司总经理、创意总监、并多次担任各类艺术比赛评委。艺术家傅文俊出生于1955年,从小就对绘画深感兴趣,怀揣着对艺术的喜爱从懵懵懂懂的在画纸上涂抹,到确定报考艺校的决心,至此艺术家坚定的走上了艺术之路。

中国网:其实应该这样说,任何的创作它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那么在傅老师的创作作品当中,我们不难发现有很多都是从我们的实际生活当中,我们周边能够看到的东西当中去采集出来的,那么在这个过程,大家就可以想像有多么的艰辛了,因为就像刚才您说的,这幅作品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那么像这种作品这种程度的应该也会非常多,我相信在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发生很多很多的故事对吗?

傅文俊:是啊!有的时候你去拍一些作品,其实也是很危险的。比如我拍那个《十二生肖》在圆明园,当时圆明园晚上是要把人赶出去的,就是不能在里面过夜,因为它是国家一级保护的地方。但是我要想拍它的那个就是时辰,因为《十二生肖》这组作品,它是从子时到亥时,就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就是它代表一整天的时辰,我当时想表现的就是要这个天象的交替变化,但是遗憾,有的时候是没有办法把它完整地呈现出来。其实有的时候我就是躲在里面的,然后把那个时辰拍下来。后来他们有关的领导看到我的那个作品以后,不是跟我合作过一次嘛,就问我怎么没有发现你,这样好像是不对的,应该通过有关的方式进行联系协调一下,但是那个不可能的,你知道在北京办点事是很难的。然后我把它做出来之后,引起了很多的关注。作为他们的领导,相关的这些人士对这个也就非常理解了,就是觉得艺术创作其实是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那么这件作品他们也配合我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运行,我们就谈远一点吧,它这个就是看到2010年的今日美术馆,做这个展览的时候,他们的领导过来看了以后,觉得非常震撼,然后就要收藏我的这么一套作品,给我的条件就是配合我做展览,把那个圆明园的解说石拿了十五块出来,然后运到上海,当时正在进行世博会,那么跟它在上海做了一个展览,然后又从上海到重庆,在重庆图书馆做了一个展览。

在2010年4月18号那一天,也就是一百五十年前,第一次圆明园被烧毁的那个时候,英法联军烧毁的那一天叫圆明园罹难一百五十年,我们中国国家政府对这个有一个纪念活动。在这个时候,然后又把我的这个作品,从重庆拿到废墟的旁边做了一个月的展览,最后就留到那个圆明园,现在就永久展览,这个东西就是我,一个是他收藏,第二个是我捐赠,他给我颁发证书的时候就是两个,一个是收藏证书,同时又给了我一个捐赠证书,就是说这个是(不给钱)的,反正因为他们那个单位也没有钱,但是它的价值是多少呢?当时在那个展览上面就有六张作品被荷兰一个大学的教授买走了,他是以一万美元一张作品买走的,当时那个领导也看到这件事情,所以他说如果按一万美元的话,你十二张十二万美元,当时的比价大概就是一百多万人民币了,他肯定付不出来,所以我也就捐给他们了,就有点慈善吧,因为它永久在那个地方展示,现在到圆明园去参观的人都可以看得到。

中国网:对, 这也成为圆明园的一个景点。

傅文俊:就是,我觉得这样的话对我来讲非常有意义,也是有价值的。作为一个文化人,作为一个艺术家,作为一个文化知识分子,尤其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站起来的中国人,我觉得这是一种骄傲。

中国网:当然, 这一定是一种骄傲,而且不仅仅是对于咱们这一代能够看到的,那么对于子孙万代来讲,每每有中国人以及外国人、游客,到圆明园去参观的话,说起十二生肖,尤其现在十二生肖还没有完全回到国内,那么我们相信有一天也会完全的在圆明园再一次的聚首,这时候再参照您的艺术作品的话,那么我相信这种感觉,这种感受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解说词:傅文俊曾创作多个系列的观念摄影作品:《退场》、《十二生肖》、《万国园记》、《回响》、《哥德巴赫猜想》、《街坊邻居》、《他心通》、《幻化》、《无界》、《图腾》等大型观念摄影系列,作品受到法国巴黎大皇宫、美国纽约JACOB K. JAVITS 展览馆、日本东京都、横滨美术馆、香港大会堂、阿联酋迪拜文化艺术中心、泰国曼谷艺术中心、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今日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云南博物馆等国际、国内专业美术馆、艺术机构的展览邀约,大放异彩。傅文俊于2009年获日本AJAC国际艺术家邀请展金奖,2012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艺术家,获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称号,其新作《图腾》系列在香港举行的第十五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上,获得了“国际金奖”。多年来,傅文俊作为观念摄影艺术家开始出现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舞台。

中国网:当然了,说起这个来其实现在有很多的摄影大师们,他们都希望能够把东西方的文化进行一个杂糅融合,但是却很少有人能够比较完美的呈现出来,做到这一点。而您是如何来做到这一些的呢?为什么说傅老师做到了,因为在很多的一些国际摄影的展览上,傅老师的作品得到了国际同行们的认可,您能跟我们稍微的讲解一下,也跟我们大家分享一下?

傅文俊:关于这个问题,就是说,其实文化的发展它从来都不是孤立的,这个艺术作品它其实也是文化脉络中的一个点,但是它虽然是一个点,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对文化的脉络要有一个梳理,这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文化的差异归纳为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那么恰恰相反,艺术作品的创作需要进入到那个时空之中,就是说做一个横向纵向的定位,简单地说,就是需要在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当中,与他者共生的多元发展之中要找到自己的文化符号,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那么一个艺术形象的意义,它的体现也就在这个方面,那么我所有的艺术作品它在这个问题上,它可能比其他艺术家可能考虑的深刻一点,也许考虑的多一点,然后就是说从文化性这个方面来讲的话,就是说好像显得更主流一点,按现在的一个词汇来讲就是正能量的东西多一点,所以它引起的关注就会大一点。

中国网:没错,而在您的很多作品当中其实我们都能感觉到,它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现象,还有文化传承的体现,而且也有一种文明冲击在里面。那么在这里要跟大家说一个背景,那就是傅老师有一幅作品叫做《万国园记》系列作品共八幅,占据展线约十五米,分为上中下陈列,而这个摄影作品采用的是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组合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这种表现手法,它的主题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当中英 法 德 日 意 奥 美 俄八个国家馆的场景,这个展品一经展出的时候受到很多很多人的关注,当时应该说都沸腾了。为什么呢?您能详细地先从这个当时您创作这幅作品以及它展现出的画面等等,跟大家再一次的重现一下,我想大家也都特别想知道在这幅作品创作的背后到底我们的作者是如何去考虑的?

傅文俊:这个作品其实我也做了很多的那种梳理,思考当然那就是更多了,其实我用一句话来说吧就是我在我的那个创作的笔记中,我曾经写了这么一句话,就是它们静静地见证和亲历着历史,诉说着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个它们就是遗留至今的遗迹和文物,那其中也包含了圆明园的废墟遗址和十二生肖,这个是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东西,然后我的这两组作品其实并不是想教人来忆苦思甜的,主要的是要借助思考历史去思考当下文化人的那个中国文化的发展以及它的那个走向,这个我一再提到的文化发展和文化走向,它是不要偏离这个我们正常的发展的轨道。而且我有意的将这种历史进行拼接,以电脑技术的合成把它们呈现出来,实际上电脑技术只是现代的一个东西,一个技术的发展的产品,那么它跟过去的那个东西好像是一点毫不相干的,但是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一起呢?就是说它是有一个时代的进步和一个发展,你一看到电脑然后再一看到圆明园的废墟,就肯定知道那个当中有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一个过程它就出来了。

那么为什么它要这么出来,那就是主要是用这种形式,其实我有一个担忧,用这种形式来表现的话唤起人们对它的一种关注或者是一种思考,就是因为这个现代的人他们很容易受到现代社会的一些精神,物质和优越生活的那种诱惑,而忽视了过去这么一段历史,这是我一个比较担忧的问题。由于担忧他们这样的话,就导致思想的退化,如果我不将这种建筑放在一起对比的话,那么恐怕很多人都不会去想象一百多年前的这么一些烧杀掠夺破坏,而逝去的人就无法想象一百多年之后的这种文化的共建与融合,那么那些侵略者更不会想到一个国家的重建与复兴。

从这几个点来讲的话,也是我当初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一直尝试着讨论这个文化,那么就是因为现代文明的发展,那个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它冲破了人类想象的空间,一直昂首前进,当然这个其中也有一种伪善的,就是叫什么遮蔽历史与伪善的一种行为,那么让人不再去思考这个历史,这个是我们很不愿意看到的,作为一个艺术家,尤其是我是这个作品的创作者,不能看到一个民族的整体迷失,那么对这个记忆的迷失,我觉得这是我千万不愿意看到的,所以我用这么一种方式表现了我的这种作品,而且这个作品出来之后通过了这么多次的巡展和很多的报道之后,唤起了恰恰就是这个我所要期望的这么一个现象,它出现了。

中国网:起到了我们之前预期的这种目的。

傅文俊:对, 至少是我自己的期望,达到了。我是这么想的,所以这个作品它的重要的意义就在这里。

中国网:其实说起这幅作品来,那么很多人对于那段历史来说也是记忆深刻的,并且这段历史,应该说大家都对它比较敏感的,那您在创作这个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顾虑在里面呢?

傅文俊:当时,其实主要是有一种民族情感,这个民族情感在哪里呢?就是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们对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历史它必然是历史,但是怎么样让人记住,因为时间会让人忘记一切,这个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我的顾虑当时来讲的话也没有,就像我们不是去制造问题,我们是解决问题的,我本着这么一个出发点来讲,就像西方人对我们东方人的那种看法,他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是他们也很率真的,表现他们自己的主张,我们作为中国人来讲,尤其是艺术家一般比较感性,而且他表现他的艺术观点也是很主观,所以我觉得这个我是这么想的,那我就要这么做,所以我没有什么顾虑。

中国网:那么您刚才提到西方的人看到这幅作品的一些表现了,那他们主要的表现或者是他们的评价是什么样的呢?

傅文俊:就是西方的,《万国园记》吧,这次威尼斯参加展览的时候,有很多国外的电视台来采访,其中就包括了意大利的国家电视台,他们问我,就是说我们意大利当年参加八国联军在1900年的时候侵略你们中国,你现在把那个作品拿到我们意大利来展览有没有什么政治的目的?我说完全没有,主要就是完整的呈现那么一段历史,其实我们也在思考我们当初为什么这么弱,那么你们欧洲离我们这么远,尤其是其中很多都是很小的国家,欧洲的国家都很小,但是你们为什么能把我们这么强大的东方的一个大国打垮,而且把东方的园林瑰宝它可以跟希腊的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的这么一个万园之园,你把它烧毁掉了,那么这样的行为就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我拿到这里来,一个就是让你们看一看,因为这个1900年的八国联军,他有六个都是在欧洲,那么两个不在一个美国 一个日本,那就是值得思考,既然是值得我们中国思考,那么现在一个国际舞台展现我们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我们把它拿到欧洲来,实际上也是让你们欧洲人进行一些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段历史,那么将来的发展会是怎么一个样子的,我觉得它是有这个意义的。

中国网:其实应该这样说,对于一种文化,对于文明的传承,还有对于文明来说的话,全人类应该共享这种成果,而不应该去破坏或者是践踏,所以在这里您的作品当中也让我们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并且时时的警醒我们这一点。

 

 

解说词:2013年傅文俊先生可谓收获颇丰,更是艺术生涯的巅峰,三月份的第35届纽约国际艺术博览会,是世界华人艺术精品大展——中国文化精髓环球展览中的一站。在这次展览中,傅文俊参展的两幅作品之一《失之交臂》获得了极大的好评,获得了“国际金奖”的荣誉;5月29日,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迎来开幕式。在本次双年展大型平行展《未曾呈现的声音》中,中国当代著名艺术家傅文俊的作品《万国园记》系列安排在历史部分展出。《万国园记》系列作品共8幅,占据展线约15米,分为上中下陈列。此组作品采用纪实摄影与观念摄影的组合,运用后现代主义手法表现出上海世博会中的英、法、德、日、意、奥、美、俄八个国家馆的场景,此作品一经展出,即引起了巨大轰动,对于圆明园、八国联军这个对于中国人而言比较敏感的历史节点,展出一组隐含了一段一百多年前欧洲侵华历史的作品,其中不可言喻的关于政治、道德、文化谴责的考量成为第55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国际艺术节的焦点。

中国网:很多的作品无疑来说它也是有一种政治的隐喻和历史的再现在里面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会顾虑了,说会不会有一些作品,比如说不管是摄影作品、绘画作品等等这些艺术作品,它会变成艺术,它会变成政治的一种工具,而不再是原我的一种自我的表达了,有些人有这一部分的担忧,我不知道傅老师您对这方面是如何考虑的?

傅文俊:其实作品当代艺术当中,最多的一种表现的方式,其实就是跟政治挂钩,过去有一种说法叫当代艺术去技术化,倾向于政治化,那么很多当今成名的当代艺术家,他们最早的成名之作都是跟政治有关的,那么作为当代艺术,如果说完全跟政治没有关系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就是说因为毕竟我们是生活在当下,那么在当下的发生的一切它都是关乎着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民生民情的,那么这些东西它或多或少它都有这么一些政治上的一些符号,或者一些隐喻在里边的。

作为艺术家来讲,你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你选取一个什么题材,你选取一个什么点来讲的话,这个方面当然你是有所思考的,这是有所思考的,当然我们不能完全的依靠,我尤其反对依靠就是艺术政治那种倾向来炒作自己,把自己提高到一个很高的阶段;比如我这次在威尼斯双年展上有一个叫(《矿工之死》)的一个行为艺术,我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那个作品就非常失败,他那个就是穿一身矿工衣服,一个艺术家搞得蓬头垢面的,然后看到很多人的地方就躺在地上,他的那个寓意就说明中国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不够,反正就是让他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低的,非常不好的一个状况里面,其实他的这种观点还是比较片面的,其实不是这样的,是他想用这种方式在很多很多的老外的面前马上就躺在地上,然后其他很多老外就跟着起哄了,就躺在他的身边,这样一来的话就造成很多轰动的效应。

但这个当时就有很多人批判这个做法是不对的,那么在国内很有批评家,写文章对这个进行抨击,就说他的这个想法完全是用政治的手段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这一种艺术家我觉得是不值得提倡的,你说完全一点没有他真的是不可能,就像我刚刚说到的一些东西比如我的那个《万国园记》当中,它其实也有一点这个因素,因为我们是中国人,当时佳士得拍卖的时候,我们中国有一个强大的反响,那么这个反响它实际上就是一种情感的共鸣,那么我们不能把情感的共鸣都看成是一种什么,一种政治的一种倾向,或者是考虑,一种骚动吧。从这个角度来讲,所以我说那个当代艺术作品,它最重要的就是要选一个什么样的点来关注我们当下所发生的一切。

中国网:确实是这样,我们说在艺术的表达手段和方式上一定要合适才可以,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您也收获到了很多,在您表达艺术作品的同时别人也对您的肯定特别多,刚才我们提到了有一些称谓等等,当然说起这些称谓来其实我知道您个人不是很看重别人对您的评价,而更多的是看重自己的作品,自己的这种思想能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这才是最重要的。那么我们再回到刚才您说的这个作品《万国园记》当中来,您的作品呈现给我们的第一个直观的感受是一组对比,

说曾经的这种破坏和今天的这种建造,还有通过网络的形式能够让它们连接在一起成为一种桥梁的作用,破坏的是对古老文明的一种践踏,而现在我们建造的是对世界文化的一种阐释。而网络正好是连接它们的一个中间的桥梁,那么您是如何做到这三者网络,过去的和现代的进行一种融合的呢?

傅文俊:其实我是这么认为的它本身这个不应该构成是一个问题,作为个体来讲的话,艺术家这个个体,我指的是艺术家,那么他始终是生活在一种延续下来的生活里面的,这个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比如我们一个人他总是有父母有双亲,那么内在的文化传统以及心理的得失,便是以此来作为一个延续的,我们可以统称这些过去了的为历史,因为它毕竟是过去了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认识到我们也必然是生活在当下的生活当中,那么这种当下的生活当中,他就无法离开当代社会,成为另外一个鲁宾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那么因此个人必须他的必须和必然不能摆脱历史以当下的那种生活和这种生存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就觉得我们的艺术更是如此了,因为一个艺术家他必须保持自身对历史与社会的深度的思考,那么这种深度的思考的话,他就是可以恰当的完成一个叫知识分子艺术家的这个角色的存在,那么这个知识分子和艺术家这个角色的存在的话,他很多都是用他的作品,用他的艺术呈现,用他的艺术成就,而且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来把我们中国的许许多多的这么多一些我说的就是正能量的这么一些文化方面的东西传承过去,然后就是进行一些广泛的交流,让世界通过艺术这种形式,艺术家他个人的影响力,来更多的了解我们中国的过去,现在,包括我们寄予厚望的未来。这是一个艺术家他应该做到的一个事情。

解说词:傅文俊作品中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摄影本身的美感,更融入了艺术家本身的第一直观感受和强烈的视觉及心理对比,使摄影成为一种连接产生文化对撞和视觉冲击的力量。在傅文俊的艺术视野里,摄影,已经突破了一般意义上的纪实意味,镜头以傅文俊特有的艺术方式,演绎着现时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状态,成为当代艺术观念表达的新方式;在这里,傅文俊的艺术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图像,而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中国网:没错,而且这也是一个艺术家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价值的一种体现了。那么我们刚才提到这么多,我们也说到傅老师的很多作品都是观念摄影,观念摄影可能很多人很陌生,那么它究竟是一个什么含义呢?

傅文俊:其实这个观念摄影它就是一种艺术创作的媒介,以摄影为创作媒介的就是观念摄影艺术创作,它主要是在传统摄影的基础之上来自于西方的那种现,当代艺术的一种综合的一种呈现,那么这一种呈现的话,它主要就是它里面包含的思想,这个艺术创作它用摄影的形式来表现,那么它就有一个强烈的倾向性和主观导向性,这个就跟传统的艺术就不同了。那么这里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一个杯子放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反映一个什么问题,其实无从去表现,那么我们只好用纪实的方式把它拍下来,它就是一个水杯,就放在这个地方,但是如果说我把它翻过来,用那个水杯的底部上边再装上一点水,那么这个观念就出来了,然后大家也看得明白就懂了,那么再给它一个命题,那么我们可以说它是三十年、四十年之后的水杯,这种观念就有了,明白了。这就有一种思考在里面了,而且这个思考是全球化的。就是说对水资源的破坏,对水资源的依赖和对水资源的保护,它自然就出来了。那么几十年之后我们装水只能用这么一个方式了,因为水少了,没有了。这个观念就出来了,很直观而且很现实。可以说到这个方面,这个就是跟传统摄影不同的。传统摄影主要是强调客观性,这一点是反复都谈到了的。

还有一个就是,传统摄影它很反对后期的PS这个技术,之前也说过,为什么它反对电脑的PS那种技术的介入呢?就是它觉得这个不真实,那个是假的,好像是PS出来的东西都不是好东西。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现在有这个认为,之前在我们摄影界还有人说:你那个作品是抓拍的还是摆拍的,或者是后期合成的,一直为这个事情争论不休。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这件事情一定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我个人的认为就是说我们的后期的PS技术它其实本身那个软件是很强大的,西方人发明出来的Photoshop这个软件,它就是拿来做图片的后期处理的,那么我们要不用,为什么不用?那么就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可能从主观上情绪化的一种抵触,这是一个东西,然后对那种顽强的坚持传统纪实摄影的人来讲,这实际上也是一个挑战,对于他们来讲也是挑战他们底线的,这么一个东西那么我个人认为,凡是这个观念摄影作品通过后期处理之后它会更加完美,而且它会更加漂亮,更加具有思想性,那就跟传统摄影不一样了,传统摄影无非就讲究光影调,那么光影调构图你学过美术的人来拍这些东西,那么构图和用光用颜色这些都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情了,完全不能拿出来说这是一门技术或者是一个技巧,这些方面都不可以这样去讲的这个问题了。另外还有一个就是你看一件观念摄影作品的好坏,主要就要看它对问题的针对性,还有一个就是对作品的敏锐性,也就是智慧嘛,那么从中你就可以辨别的出来观念摄影作品优和劣了,这是一个很典型的一个标准。

中国网:在今天的节目当中您也向我们真的是普及了一项知识,可能平时我们对这个了解太少了,也许看到过但是并不了解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摄影方式,当然了在您的很多作品当中也融合了东方的审美,这种情趣和思考思想在里面,那么之前我们也说过很多人都想把中西方的文化进行一种糅合,但是没有很好的达到,不过在您的很多作品当中尤其是在一些展览,别人对您的评价当中就能够看得出来。那么未来应该说整个的时空的变换、科技的手段、还有我们生活的条件等等,都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的。您刚才跟我们阐述的这些也说明您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那么未来的路您是怎么样考虑的?

傅文俊:我是觉得这个就是说无论是绘画还是摄影,其实它都是一种表达的方法,一种方式。那么绘画也是存在观念绘画的,它也是有这个方向的,它跟观念思想是一样的,其实就是一种形式表现。主要是根据你创作者自己的那种创作主题而发挥的这种个人的风格,那么我想的话,我这个人可能一直以来就是对历史和文化这个方面研究的比较多,而且我所有的作品它都跟它两者是没有分得开的,那么我就想我今后的创作的话,肯定是会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因为现在摄影它已经跨越了它本身的那种边界,已经走得很远,而且作为艺术门类来讲的话,它现在也是存在一种跨界的趋势,也就是说一个艺术家他不仅仅可以做摄影,他同时也可以做绘画,也可以做雕塑,以做装饰,可以做行为等等等等。那么在这些方面,中心思想就是有一个一定是要具备有它的那种思想性和学术性,那么没有思想性学术性,当然文化性是不用说的了,我们就是文化人,做的事就是做文化的事。那么思想性和学术性在那个其中它都要超越很多的那种平庸的这么一些作品,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我们要下更大的功夫来进行思考和创作,这是一个想法。

中国网:那么其实在您的未来之路上,我相信您肯定会倾注更多的心血在里面,因为在所有傅老师的作品当中,都能饱含着对过去的历史,现在的纪实以及未来的一种前瞻性的展望;一张图片不仅仅是记录了一段历史,那么傅老师不仅仅是一位历史的见证者了,在这里,更多的还是一种传承,还是一种文化,还是一种对于整个的精神文明的思考和表达,所以在这里也祝愿傅老师未来的艺术之路越来越顺畅,我们的艺术攀登的这种高峰不断地在向上发展,那么我们也希望傅老师身体健康!

在这里非常感谢您参与我们这一期的节目,当然在我们的节目当中,希望您能够收获一些,然后见证这样一位历史大师的发展。非常感谢您收看我们这一期的节目,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