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锦华:探索土壤修复机制

时间:2013年9月12日
简介: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首,可以说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有很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来到了太原锦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探索资源再生利用及土壤修复的长效机制。[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中国访谈》。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我国的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新兴产业之首,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有很重要的作用。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说土壤污染,土壤修复可以说可以改善人类的生活。今天我们来到太原锦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他们一直致力于探索资源再生利用及土壤修复的长效机制。张总您好,您认为土壤修复会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贡献呢?

张利荣: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一直以来,山西采矿业损毁和污染了大量的土地,采矿或者矿业加工不同程度的土地都受到污染。比如说山西有一块在全国也数得上的一块硫铁矿,它占的区域涉及到两个市、三个县,一个就是晋中市和吕梁市,涉及到三个县,像这种硫磺矿去采的时候,目的是为了提炼硫磺。然后在提炼硫磺的过程中把富硫铁矿使用了,平矿就都扔到沟里了,这是一个污染源。第二个就是炼硫磺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硫磺渣,这种渣现在这三个县里边大概有两三千万吨的储量,漫山遍野的沟里,污染着四五个乡镇,污染着几十个自然村。

这个硫磺矿的危害有多大呢?第一,这些矿渣在地上堆着,要污染土地。第二是采矿的过程中,土地形成了地裂缝、地塌方,农民土地是不能耕种的。再一个,炼硫磺的区域是寸草不生的,因为硫磺的危害很大,过去都是土方炼硫,然后产生了这几千万吨的废渣以后,整个把这些流域,就是水体全部破坏了。比如说下雨的时候流出来的水是黄颜色的,这个区域的土地只要有硫磺渣的地方寸草不生,然后麦田再受着大气的、受着阳光的照射,或者是雨水的冲刷,麦田要氧化,麦田要挥发,所以说造成大气污染的后果也非常严重,许多人畜都会长得奇形怪状的这种现象。

中国网:污染导致产生这种疾病。

张利荣:不仅是大量土地不能耕种,而且这个后果非常严重,这是一个区域。我们从事这个项目以来,找了三个这种废弃矿物污染土地的区域,这是其中的一个。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大同的浑源。大同的浑源县过去开花岗岩,花岗岩开过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里边有好几个国家的人在这个地方开花岗岩。这个花岗岩很珍贵的,据说全球像这样密度,像这样光泽度好的花岗岩没有几块。但是在我们中国山西的浑源其中有一块,大约地上储备量1亿立方左右。但是近些年来,他开采的时候,他不是用高科技来开采,他也很不规范,他是用炸药炸,一炸以后产生很多废渣,它的成材率仅仅是20%。所以说每年有大量的几百万立方的这种废渣就排到沟里边,不仅是开矿本身要破坏好多,要损毁很多土地,而且这些废渣也要填很多沟,占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修复以后,当地的农民可以耕种,可以发展林业、牧业、农业。现在一片荒凉,有个别村庄也拆迁了,有一些老人和一些什么在村庄里边留个三个五个,十个八个看个门,其他的人都转移了,带来的社会情况,你比如说教育问题,有好多学生,好多小孩全要跑到城市里边去上学,即便有土地也荒芜了,也都被这些烂矿石、烂矿渣都给侵占了。

中国网:已经不适合生存了。那您觉得现在正在做的土地修复,它会对社会带来什么样的贡献呢?

张利荣:我们是从两方面来的,一方面我们把这些废弃矿渣吃干炸尽它,把它里边的有用的东西取出来,你比如说硫铁矿,硫铁矿里边,它炼硫磺以后,它还剩余大量的铁,然后里边含有黄金,含有白银,含有贵金属,比如锂、磷、钴这些有色金属和贵金属,我们把它通过工业化,通过资源化技术把它提取出来。提取出来以后,提取以后的尾渣,它里边含有30多种微量元素。因为这种矿石通过两次的工业的使用以后,第一次是煅烧了,第二次我们在提取有色金属和贵金属的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一次比如说球磨磨细、磨粉这种工艺,它的尾渣可以作为盐碱地改造的改良剂,盐碱地改良的,土壤改良剂。这个量很大,而且像我们山西,从大同盆地,大同朔州到忻州这一带,据农业部门统计,有500多万亩盐碱地。如果说把这个东西要运用到盐碱地改造上,确实效果很好。因为我们和农业部规划设计院在之前也签过一个意向合同,就是说要把这个东西变成盐碱地专用改良剂。如果说我们把这些矿渣利用了,我们把这些矿渣侵占这些土地复垦了,这个能还给当地农民再耕种,我们也可以在这块土地上发展农业,发展林业,可以种树、种草、种花,对当地老百姓来说那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而且是对子孙后代都非常好的一件事情。

中国网:那您研究这项技术研究了多长时间?

张利荣:我们是从2007年的时候,有人在我们山西搞煤,搞铁,搞各种矿产,我们自己发现他们搞完的这些尾渣、尾矿,因为里边伴生着其他的一些金属,很有用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在我们山西广灵县一带,里边的煤矸石,煤矸石里边含锗和镓很高,这个品位很高的。如果是把它,就是采煤的时候把它拣出来,或者采后我们把这个东西拣出来,把有用的渣拣出来以后,大概里边可以每吨提到30克锗或者50克镓,镓的价格很高,而且是国家工业很紧缺的一种贵金属。但是他在采矿的时候全和渣土一起推到沟里了,所以说这种东西很,如果说我们把这些废渣在矿区回收和拣选的时候,拣选的同时,我们能带动当地的成千上万的老百姓就业,他们有活干了,他们可以到损毁的矿区里边去拣这些有用的矿产去,拣回来,我们收购回来以后,我们再生利用,再加工它,再提取它的有用的东西。我们从2007开始的,我们找了很多专家,比如说我们找到了北京科技大学原来的一些老教授和老校长他们,他们从事一辈子的有色金属的提取这些行业,我们找到过去的国家冶金部的一些离退休的一些高级专家,我们也通过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因为我们这个公司是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会员单位,他们也在协助我们找全国各地的一些专家,其中也找过中科院,比如说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也找过一些冶金行业的、化工行业的,比如我们山西的化工研究院这些。再加上我们自己现在已经组织了离退休的这些专家20多名,有各行各业的,有从事矿山的,有从事地质矿山、冶金、化工、基建、农业、林业这些方面的专家,我们有20多个。

中国网: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环保工程起步比较晚。那您认为目前山西的环保工程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张利荣:山西的环保近些年来工作成绩是很大很大的,过去我们的山西,比如说九十年代,到处都是炼焦炭的,到处都是挖煤的,小煤矿、小焦化厂、小铁厂到处都有,空气到处污染,比如说经常开车公路上就像大雾一样,都看不清楚。但是近些年来我们山西治理的非常好,比如说我们山西省委省政府的煤矿资源整合,这是近年来我们山西省委省政府的最大的一个资源整合的一个政绩吧,搞得非常好,把这些小煤矿都关闭了,然后都整合成大型的国有的,或者产业结构调整。你比如说焦炭行业也一样,也是这样整合的。像冶金行业,炼铁、炼钢也整合的都很好。所以说现在在太原不像过去了,已经看到蓝天白云,都挺好的。

中国网:那山西省这边的政府有没有对尾矿处理或者是土壤修复有一些什么样的政策呢?

张利荣:2010年我们向山西省发改委申报过几次项目,就是单独也申报过,也做过多个科研报告,当时我们省发改委领导们对这个项目表示非常看好。直到2012年,我们省政府非常重视,我们省发改委组织了十几位省内外的专家,比如说其中有北京科技大学的,河北理工大学的,好像有昆明理工大学,反正我们省里边比如说环保的,环保厅、国土厅、农业厅、林业厅这些方方面面,省发改委、山西综合改革办公室都来集体论证这个项目。当时给我们的结论非常好,说这个项目可以为山西的转型发展做出引领和示范。

中国网:那您当初加入环保行业的这个初衷是什么呢?

张利荣:其实这个收益很大,这个收益分三块。第一块是社会效益,比如说我们修复好一块矿山,这一片区域的老百姓就能很幸福地去耕种他的土地,能很稳定地维持他的家庭,这一方政府政绩也很大。这是一方面的,这是第一个社会效益。第二个就是经济效益,我们有这么多的伴生资源伴生在铁矿中,也伴生在硫铁矿中,也伴生在煤矿中。因为这些资源在采煤或者采铁或者采硫磺的时候,全部把这些伴生的资源都扔掉了。如果说我们把这些资源拣回来,我们用高科技去把它分解出来,我们的效益也还是有的。

中国网:那第三方面呢?

张利荣:经济效益还是有的。第三个效益就是政治效益了,我们都年龄不小了,因为我们这个公司都是一些年龄比较大的,都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一些老同志,他们在长期的工作中他们总结的一些经验、一些理念,他们总认为我们山西在过去为经济增长付出了现在的环保方面的代价,现在我们应该把它修补,应该把它恢复整治。所以说如果我们这些老同志们能做出这样的一个表率来,做多做少,反正我们是为社会在做贡献。反正年龄大了,做别的也做不了了,这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做完以后,对我们来说我们是很自豪的。

 

 

中国网:那么在这个土壤修复的过程当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呢?

张利荣:困难其实很多的,第一我们资金很紧张,原因是什么?原因是大家都在集资搞这一块。集资搞这一块,我们的唯一的收入就是再生利用这些废矿资源来置换我们现在要治理的土地和置换我们要所做的这一切吧。但是这个废矿资源比如说现在一些烂硫铁矿也好,或者是一些烂花岗岩也好,这些东西我们不治理的时候也没人管,没人问,或者是没人,由它自由自在地在那个地方氧化和风化。如果说我们要治理的时候就有人会说,哎呀,这个东西这是我的,那个是他的,怎么怎么,有的要钱的,有的要什么的,也很难的。

中国网:土壤修复的过程可以说比较艰辛,那到底是什么来支撑着你做到今天的呢?

张利荣:我们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调来以后,召开了一个全省干部大会,他在会上讲到要再造一个新山西。我深刻理解到我们山西过去,就是我刚才讲过的,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给我们国家做了巨大贡献,但是给山西造成了很大的环保的代价,所以我在某些方面,我认为我们省委书记讲的再造一个新山西,想象我们新的山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打造。

中国网:对,也支持您的这份工作,那您的家人、您的朋友也支持您吗?

张利荣:非常支持,非常支持。我家里边,包括我爱人,包括我儿子、姑娘、女婿、儿媳妇,他们都在不同程度的支持,比如说我也有穷的时候,穷到什么?穷到工资发不出去,大家跟着我出差差旅费都没有的时候,我儿子、我姑娘,反正全家人再集资给我。

中国网:他们也是希望您坚持把这个事业做下去。

张利荣:对,他们总认为我是一个热爱这个事业的人。

中国网:土壤修复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漫长复杂的过程,那您有没有深入到基层当中去看一看、走一走呢?

张利荣:这些项目因为它涉及到的都是矿山,矿山呢,第一,离城市远,大部分地方交通也不是很好。我们是这样安排的,就是说我们每一个基地都具体有人在这个地方负责。再一个是现在我们也在慢慢学,运用电子技术,通过视频,通过这些方面,在监管。再一个,我们人少,我们这个管理机构人少,所以说经常不断地,也就没个时间规律,有时候白天,有时候晚上,也搞不好就是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半夜就是去工地。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说讲土地修复,它里边也涵盖着很多技术方面的问题。你比如说好多土地修复,比如说挖矿和采矿的一些坑、一些洞,这都需要底下把它填实了,因为土地必须和地基一定要坚实,如果不坚实的话它就空了,空了以后它接不上地温,接不上地气,植物也长不成。有的一些复垦土地的地方,它不是以科学道理来的,它上面不管怎么一堆烂渣,上面垫一层土,这个土上的植物是长不起来的。它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必须接上地气,必须是根基要扎扎实实,上边才可以覆土。气温和地温上来了,庄稼、植物才可以生长。

中国网:当您亲眼看到被污染的土地的时候,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张利荣:有一些矿区,说良心话,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深挖滥采,搞得千疮百孔,到处形成土地塌陷,尾渣随便堆放,这个区域很乱。当时觉得太有点可惜,如果说把它治理好了,这一片土地能恢复以后,确实是能解决一些当地农民的实际问题。现在这个情况呢,就是说我们治理过的地方,比如说我们在古交,就是今天你见到的我们一块古交的过去领导介绍的,就是在他的指导下我们搞了一块,非常不错的,老百姓很叫好的,我们把一条比如说过去洗煤、选煤、炼焦炭污染过的一条沟,我们现在整理治理了六七百亩地,我们上面种了50万株油松,现在长得绿绿的,很好的。

中国网:就是那里已经修复成功了,植物也可以成长了。

张利荣:对。

中国网:那您作为这个企业这个项目的负责人,那您会不会把自己的经历一一地写下来,包括技术手段,然后写下来告诉大家应该是如何去利用。

张利荣:我在这个项目的全过程中,从2009年到现在,我亲自编写了12本科研报告,就是有关林业方面的,有关综合利用方面的,有关工业方面的,比如说废渣、废矿的提取方面,土地的整理复垦技术,根据不同的矿山的治理的技术也是不同的。比如说煤矿区,它好治理一些,比如说花岗岩矿山,那是非常难治理的。

中国网:能不能给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说一下您的技术在土壤修复上的应用呢?

张利荣:比如说古交,古交我们现在治理好的区域的这一片土地,它过去是,我刚才跟你简单说过了,过去都是废弃矿渣和废水整个污染过的一个区域,我们现在把两边山头上的,荒山上的废土,然后用一种生物技术和一种什么技术,我们把它搞了治理了。比如说生土要长植物,要长庄稼,要长什么,它是不长的。然后我们把当地的一些风化煤或者是别人洗过煤的煤泥这些,这个里面含很高的腐植酸,腐植酸是很好的一种有机土壤改良剂。所以我们做这些生土,把它上一层腐植酸,然后我们再上一层生土,这样我们累计把它填上个七八十公分,也就是将近一米的活土层以后,我们就可以种植了。

男1:我们这个厂子是属于太原锦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设的人造大理石一厂。人造大理石在咱们国内的建材这方面也不是新生事物了,但是对于我们锦华来说,看好的是锦华这块中国黑大理石发展的过程产生的一些大量的废弃废渣和废矿石。这样我们以能源回收和环境治理为己任,在这儿可以说是开建了这么个大理石人造厂。我们通过多年对本项目的考察和研究,这样通过废弃的矿渣的处理,把它磨成粉末,通过一些科学的配方和一些先进的设备,把它制成人造板材供应市场,以填补中国黑在人造石材上的一个空白。同时通过环境的治理,也确确实实把浑源县占很大耕地的问题得到从根本上的解决。

男2:浑源县黑色花岗岩二十年前就开始开采利用了,多年来的开采和利用造成了一些危害,主要是环境和占压土地方面的负面的一个影响。2007年国家出台了经济转型那么个政策,我们公司从2008年开始对山西省31个自然县进行了实地的探勘和考察,我们选中了大同市浑源县这个地区来综合利用黑色花岗岩碎渣做成人造板、人造岗石和骨料,它的应用范围应该是建材、筑路,还有一些什么工艺设施。

中国网:作为山西锦华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那您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什么?

张利荣:作为一个公司,应该考虑经济效益,或者应该首先考虑经济效益。但是我们这个经济效益和别的企业,比如说这些采矿行业相比,经济效益就来得慢。但是我们今后产生的效益要比目前他们采煤、采矿,比他们要好得多,要高得多。为什么?比如说我们三年五年,我们国家比如说要验收我治理的这一块,会给我补贴的,会把我治理的费用给我补贴的。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治理好的土地上,比如说我们种经济作物了,种植了,我们也会产生一些效益,逐步这个效益就显现出来。而且它可以持续到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那个矿产资源挖掉就没了,对吧?

中国网:是。它除了这些经济效益之外,一个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感除了能够带来效益之外,还有什么?

张利荣:我们其实每一个人一辈子花不了多少钱,要那么多钱确实没用。真正意义上讲,我们人生的,这个和人生的价值是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我们一辈子做了点什么,就比如说采矿,我今天采了,明天赚了一点钱了,这个地方千疮百孔、乱七八糟的生态破坏,没人管了,这个东西留下的是骂名,是吧?

中国网:对,您希望在生命健康存在的时候能够回忆起自己做的事情,觉得很骄傲。

张利荣:对。还有一个,我们在我们这些项目里边有很多是非常有意义的。你比如说我们在大同的浑源县,之前我讲过了,那个地方采花岗岩,现在扔在山里边有几千万立方的花岗岩废渣,我们把它拣选出来以后,我们可以做人造的一些建材,我们也能产生一些利润。而且我们这些东西,你比如说这些建材,有一些东西可以放几百年、几千年都不会损坏的。我最近,我给你透露一个消息,我最近又搞了一个下游的产业链,我想把这个地方的花岗岩人造成一种雕塑。

中国网:艺术品。

张利荣:艺术品,或者类似比如说一些名人的雕像,或者是一个故事的全过程,你比如我们山西有一个晋中市太谷县,太谷县是太谷秧歌的一个发源地,秧歌这个剧种在当地,现在好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生动,非常红火。我就想把太谷,现在我们已经勘察过了,在太谷的一个南山,别人采过石头的一座烂山,我想把这一座烂山从半山辟下来,把那个山体,我全部用我的花岗岩把它贴到上边,然后我把这个浮雕做出来,把我们太谷秧歌的故事情节用浮雕来把它展现出来。然后我就给太谷破坏了生态的这一座山上,也就是说在太谷县几百年以后,或者几千年以后,都能看到我这个浮雕,就像我们大同的云冈石窟一样,我想现在搞这么一个地方。已经和太谷县政府,我们已经做过商量了。

中国网:目前国内土壤污染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也可以说企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大,那么接下来您有什么样的规划呢?

张利荣:刚才我讲的这是其中的一个,我想在三到五年把我在全省其他县里边的一些有用的一些废石头、废材料,我把它集中到一个地点来加工,加工成我刚才所讲的那些艺术品。这是第一件。

第二件,我这个规划不是现在规划的,是之前就规划好了,我现在为这个规划在努力。我要在全省复垦6万亩土地,用五到十年的时间。就是矿山土地我要复垦6万亩,废弃矿渣我要处理1亿吨,然后我从这1亿吨废矿渣里边,我选3000万种可再生利用的,然后我把这3000万种可再生利用的这种矿渣里边的伴生资源取出来以后,也许我的费用是持平的。实际上也就是说我利用这些废资源,运用高科技手段把它采取成产品,然后把产品销售出去,我来置换我花出去的这些费用去。我要把我的一些矿渣能改良盐碱地的这些资源,我把它集中起来,然后我把它置换,或者是我把它通过技术的糅合,或者是搞成一种盐碱地改造专用肥,我已经立项在大同盆地改造1万亩盐碱地,这是我下一步要做的,要继续做下去的工作。

中国网:对于目前土壤修复的这个项目,您想不想有关部门对你们进行关注,或者是呼吁一下他们给你什么样的优惠政策呢?

张利荣: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党的十八大的会议文件里边明确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今后主要工作的其中一项。我相信我的这个工作,我现在干的这些事业,政府和国家会关照我的,会支持我的。就是说得近一点的,我想我们省委省政府逐步会对这个项目会高度的重视起来,他们会力所能及地能帮助我的地方他们会帮助的。

中国网:最后请您为这个土地修复事业做一下展望吧。

张利荣:我想把我的6万亩土地治理好了以后还给农民,起码有成千上万的农民家庭有田种,农业、牧业、林业方方面面都发展起来,这些老百姓能幸福地过日子,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能为山西做出一个示范来,做出一个模范、一个典范来,我就满足了。

中国网:在张总身上我们看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人生价值的共同追求,我们也希望张总身体健康,未来在土地的修复领域有更大的突破。在此我们也感谢张总做客我们本期的《中国访谈》,谢谢!

张利荣:好,谢谢!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