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文化融入国际科学殿堂

时间:2013年11月22日
简介: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说不清、道不明”的特点也制约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本期嘉宾是北京壹加艾克斯医学研究院的张相玉院长,他和我们一同来解锁,畅谈中医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主持人:您好 !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很多人也会认为,“说不清、道不明”就像一把制约的锁一样锁住了中医药文化,让它无法走向世界,今天我们的节目,就特别邀请了一位嘉宾和我们一同来解锁,让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今天我们演播室请来的嘉宾是北京壹加艾克斯医学研究院的张相玉院长,您好! 张院长,欢迎您!

张相玉: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主持人:其实要想解决这样一个问题,首先要回到理论依据上来,为什么说中医药文化会遇到很多瓶颈性的问题?我知道张院长的医学研究院一直以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有一本书在业内被很多人所共识,像《葵花宝典》一样这种很专业的著作来进行研究学习,那就是《1+X医学》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哪方面的内容呢?

张相玉:首先《1+X医学》是研究医学的,医学是为生命服务的,生命是生活在环境当中,那么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生命的生存影响非常大,因此必须从生命、环境、生命与环境之间多方面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医学如何服务生命的规律。

 

 

主持人:从这个角度,它是很庞大的系统工程 ,而且这本书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知识,不同的学科是特别多的、 特别庞杂的,您当时怎么考虑把这么多学科都融入到同一本书当中呢?

张相玉:很简单,生命生存在环境当中,它无时无刻受着环境因素的干扰,环境因素和生命自身规律之间相互碰撞,它不是一个学科能够解释了的,所以要进行多学科研究,从而了解生命在环境当中如何进行生存。例如它与环境之间,即与物质、信息、能量是如何交换的?交换会为身体带来什么样的能量?什么的有效物质?这些有效物质,在交换和转变过程中产生多少负面的、无效的物质?是如何排出去,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生命本身作为开放系统,它有很重要的活动和生存规律。

主持人:这些东西涉及到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都要为同一个目标而努力,为它服务的。

张相玉: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些东西,才能知道医学怎么样去治病,要尊重生命的规律来进行治病,而不能违背生命的规律去治病,因此说《1+X医学》是医理学。

 

 

主持人:我们在平时的理论研究过程当中,很少去系统的比较梳理涉及到各个学科综合性的内容,那么《1+X医学》这本书,恰巧是这样一个内容的提供,所以才会让很多医学的专业的研究者对此特别的感兴趣。

张相玉:为医学提供这样一个理论依据——医学怎么样来服务生命的规律?怎么来治病?特别是现在慢性病越来越多,我们如何去防治慢性病,要找到理论的依据,才能够真正实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主持人:《1+X医学》这本书不仅是得到了很多医学研究人士的关注,还有很多机构,比如说日前全国促进中医服务大众工作委员会将1+X医学方法防控慢性病临床观察课题作为重大前瞻的科研项目,而且是大人群、多种病的十年科研项目,然后在很多地方,比如说由县区市卫生局组织、医疗机构具体落实,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而且是非常具有跨越性的一个举措,对吧?

张相玉:当然是,全国促进中医服务大众工作委员会它的核心就是促进中医服务大众,把1+X方法防控慢性病的项目列入全国推广,它的意义是为慢性病防控提供新的途径和思路。

主持人:而且我们也进行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培训,针对部分省市、部分医院副教授以上级别的专家,进行一个培训,包括一些院长等等,您能给我们稍微介绍一下这里面的情况吗?

张相玉:这次培训主要是部分省市的部分县市区卫生行政管理的负责人,医院负责人,以及承担课题的主持人,承担课题的主持人的资格需要具备副主任医师以上资格。由于1+X方法防控慢性病的临床观察,对大多数的西医和中医来讲,它还需要一个深入学习了解的过程,这次培训就是从根本上,从九个方面的不同角度进行培训和交流,了解新的慢性病防治的技术路线。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书记 张维佳:

在中国孔子学院的揭牌仪式上,当时习主席就讲了一段话,对于中华传统文明瑰宝作了深刻阐述,其中最关键的、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中医药是打开中华传统文明的一把钥匙”!这句话应该说内涵非常深刻,大家可以去想,因为现在大家知道防控传染病进入新的阶段,在这里我不展开讲。对于病毒和细菌问题,现在进入“魔高一尺 、道高一丈”阶段,细菌、病毒年年在变异,因为它们(细菌、病毒)也是一个生命。它们也在生存,你不跟我共存,你要灭掉我,你灭不掉我, 我也要生存,目前是属于这样一种情况,哲学上是这样看,而且现实上也是这样一种情况。

我们在实验室里,去制造武器拿来对抗,这就是对抗医学,克强总理在太湖论坛说,面对这种挑战,中医药是大有可为,他是一揽子讲的,包括这种疾病的发展趋势,包括张老师也讲到,我们现在慢病发展非常非常的快,年龄是越来越小,每一个病种所覆盖的,这不是好事,是疾病的覆盖,人群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国现在也在步入老年社会,据中国老龄委的同志讲到今年2013年12月31日,到今年这个时间节点,中国60岁以上的老人将突破2个亿,那么这个挺可怕的一个数字,当然也是一个自然发展的数字。那么这里面对于老年人疾病的这种发展,很多东西就是需要像张老师, 张教授这样一些科学家要站出来,要在现实当中,要在医学的问题当中来解决 ,来赋予民众,也是为国家解忧,也是为广大的患者来解难,那么所以我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主持人:那么在这一次培训上面,可能也会有不少人,会对这样一个1+X的理论,他们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样一个培训,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于他们现在的工作也是一种指导。

张相玉:这就是我们举办这个培训课的目的,让大家了解治病的道理,《1+X医学》是医理学,医生应该怎么去治疗疾病,怎么去了解医学,如何尊重生命的自身生存规律和活动规律。

主持人:而在这次的培训会上大家可以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的医学工作者,他们聚集在一起,不仅仅是听一个先进的理论,一个理论上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大家在这里有更多的交汇共融的地方,可以作为一个互相交融的平台进行沟通,进行以后更长期的合作。

张相玉:这次培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讲一堂课就会实行记者会的方式,大家提出置疑,我来解答,这次培训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灌输培训,是让大家从根本上了解医学怎么样服务于生命。

 

 

主持人:那么在这样一个医学研讨会上,有了更多的交融的地方,也会收获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内容。

张相玉:是的,因为我们这次培训会就是让更多的、让所有参加会议的、无论从他的专业层面,也就是技术层面、还是从管理层面,大家碰出更多的火花,这是我们这次培训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最重要就是每堂课的培训以后,下课以后进行相互之间沟通与提问,这是培训的重要措施,大家不明白的可以提出来,或者甚至是商榷,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我们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次培训不是单纯灌输!要让每一个不同层面的专家和领导,都能够对1+X有崭新的理解,也就是从更高的、更深的层次上了解慢性病,用什么样的思路来防控,这是核心。

福建省武夷山市立医院副主任医师 林清飞:

这一次参加1+X这个培训项目,总的来讲给我一个比较新的一个观念,原来总觉得西医更清楚的表明它的观点,对一些疾病的认识更透彻。但是从参加这个培训完之后,他(张相玉)从另外一个角度谈到了对疾病的认识。西医确实是存在认识问题,因为西医是对抗医学,比如说高血压,它就用降压的药物,糖尿病它就用补充胰岛素,就是说补充的疗法,没有真正从病因方面去完全的解决,总的来讲这次听完课,感觉这是一个新的视野去看问题,对于疾病是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它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疾病它有致病因素的存在,另外是人自身抵抗损伤的能力下降,两个因素导致人会生病,这就是疾病发生的原因。从这种角度出发,从中医的角度就是叫固本扶正,从这次提出的观点,就是抗损伤修复学说,这样给我们一种感受,从这种角度去寻找中医在这方面的一些优势,因为中医本身它就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是非特异的,在治疗的一些方面,可能在这方面会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来。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医学博士 杨秋安:

现在慢性病有很多,比如糖尿病 、高血压 、冠心病,肿瘤也是一种慢性病,我们原来都是以西医为主,现在中医占的成分越来越多了,国家也非常重视,创新、开发、深入研究中医的治疗,现在也是西医和中医的结合。西医不断创新,中医也需要不断创新,他(张相玉)现在提的这个理论——1+X也是其中的一种,是新的医学思维研究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创新,可以说是在提高疗效的基础上,深入的把病因根除。比如1+X它提出的理论依据是基础治疗,基础研究为基础,再加上其它中药或者西药的治疗。对于基础研究是第一位的,它是通过从基础、基础研究,从病因研究上达到根治的目的,第二,它在病理学的研究上,寻找抗损伤促进修复的理论依据,因为很多疾病都与损伤有关系,与免疫病态反应有关系,那么通过促进修复,或者是抑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可能达到治本的目的。当然现在治本还存在许多困难,还有许多未知数,因此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1+X医学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一种方法,而且临床疗效上也感觉到,它是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的!

主持人:慢性病在社会上普遍存在,而且是被我们所既熟悉又很难攻克的课题,那么您, 就您研究的角度来讲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张相玉:慢性病的问题,我们先从理论上来讲,为什么大家认为是慢性病很难治呢?是由于线性思维的结果,线性思维认为什么病就用什么药治。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有两大原因,至少目前是两大原因,第一是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二是胰岛素抵抗,现在西医治疗的方式就是尽快用胰岛素,防止并发很多其它症状,这个思维没有错的,越早用胰岛素治疗会对身体越好,控制好了 就能够让胰岛细胞修复好,西医的理论是这样讲的。但实际上呢?用了胰岛素的病人,最初由十个单位、 八个单位,要往二十个单位,二十多个单位发展,最终还要会有并发症的出现。显然这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矛盾,它问题出在哪里?很简单,糖尿病的核心是胰岛细胞受到损伤,它不能分泌足够的胰岛素,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包括胰岛素抵抗,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生命各个组织器官,都有“用进废退”的基本生存规律,胰岛细胞受到了损伤,你用胰岛素代替它的功能,从医学上是没有错误的,可是天天用, 常年用,胰岛细胞的功能是不是在逐渐萎缩?其实慢性病的核心就是机体功能降低或者丧失,它的功能降低了,你用代替的方法来解决,从现象上是对的,但是从长久来说,就违背了生命生存的基本规律——“用进废退”,使胰岛细胞越来越萎缩,自然糖尿病患者不得靠增加胰岛素进行控制,如何修复损伤的胰岛细胞,才是今后治疗糖尿病最核心的问题 。

主持人:对,您从一个角度,比如说糖尿病的角度,为大家解释了治疗思路,在解决慢性病的过程当中。可能我们以往疏漏掉了的一些东西,那么张院长他提出了这样一种理论,就是融所有的医学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一个相互的融通、 沟通 、交流和融合,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提供给各个学科,不管是线性还是非线性的等等,这样一个交融的平台会对慢性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张相玉:是,那是有非常大的作用,只有建立这样的平台,人类的健康才有希望,比如说现在癌症治疗,无论是放疗、化疗,癌症本身就是对身体的一种损伤。把癌症病原消灭就用放疗的手段, 化疗的手段或者是手术手段,这些手段都是不可或缺的,可放疗、化疗 ,手术都又对身体造成二次损伤,那么损伤的器官医学怎么来保护?现在西医没有很好的方法。

主持人:您觉得融所有的医学学科在同一平台上,在建立的过程当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相玉:关键是思维方式,因为线性的思维方式,使中西医结合永远不可能走在一块的,是中医加西医?还是中药加西药?而中西融合也很难,为什么呢?因为两千多年前中医就已经确定了治疗疾病的基本思维方式,那就是生命是开放系统,“人与天地相参也”,就是人与自然(天地)、与环境之间的交换,这种交换是充分的,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人属于开放系统,开放系统有它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开放系统至少有三条,第一个是远离平衡,第二是开放性 ,第三是非线性,而我们现在研究问题,什么都要用线性思维研究,它当然不能解释开放系统的内涵。因此今后医学的发展,一定是西医回归到(开放系统的内涵思想),因为中医药文化是开放系统理论,中医除非线性理论外,也包含了线性的很多东西,举一个例子,东汉时代三国时期,华佗为关公刮骨疗毒,就是线性思维的结晶,但是令人可笑的是,有些人说中西医结合从那时候就开始了。

主持人:其实等于说,理论上在那个时代是没有这种依据的(中西医结合),而后来我们发展的过程当中发现原来它是这样一种原理(开放系统内涵)在里面 。

张相玉:对,其实中医不仅是非线性,它有非线性也有线性。。刮骨疗毒就是把毒去掉了,这就是线性的医学思维和措施,所以说中医开放系统的内涵思想包含了线性思想,只是它后来的措施没有跟上,或者我们没有用现代语言来解释罢了。

主持人:那您觉得在中、西医发展过程当中,它存在哪些疏漏的地方?

张相玉:最重要的问题是,中医没有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它的理论,这是它的短板,“人与天地相参”就是讲的开放系统的物质 、信息、能量的交换,这是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才对开放系统有了真正的认识,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前,人们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认为,开放系统就意味着存在一个不断破坏平衡的不可逆过程,应该朝着无序度增大的方向不断发展,不可能出现时空有序结构。。通过“化学震荡”原理,人们发现不是这个事情,那么我们看一下,从两千多年前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差了两千多年,那时候中医药文化就知道,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是在有序结构的前提之下,那你说它(中医药文化)先进不先进?只是它没有现代语言进行表述,那时候也没有现代语言,因此我们现在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它就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医药发展的瓶颈和短板。

主持人:这也是应该被大家更加重视的内容,关键核心是一个基础理论的研究。

张相玉:对,这正是我们壹加艾克斯研究院努力研究的重要工作。

主持人:仅有理论方面的研究,给大家呈现理论上面的著作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很大的、强有力的,数据平台来做支撑,才是最重要的。

张相玉:这就是大样本项目的核心所在,因为非线性的医学是无法做出函数关系,函数关系也就是说因果关系,有其因必有其果 ,因此因果关系是线性的。中医药文化的特征难以在具体病例上做出函数关系(因果关系),因为非线性按数学定义讲,两个自变量就是非线性,那你很难将非线性回归到函数关系上。但是统计学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把中医解决问题(扶正祛邪)的方法,通过统计学来处理,那么就找到了治疗慢性病上的共性,做出它的统计学数据来,西方就认可,西方就认可统计学数据。

主持人:所以说这个(统计学)数据研究,不管是在任何一个领域,它都是非常具有重要的作用的,而且是重要的证据依据。

张相玉:那当然了,中医恰恰在几千年以及现在忽略了数据(统计学)重要性,认为别人说中医药文化“说不清、道不明”,就没有办法解决,这是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现在对它的研究,我认为要既要充分的进行基础理论依据研究,还要做出它一系列临床的统计学数据。

 

 

主持人:没错,通过(统计学)的比较,与西医替代疗法进行比较,替代疗法与咱们现在所研究的(1+X医学方法)有不太一样的地方。

张相玉:替代疗法它有两个内涵,一是替代医学,替代医学是西方对传统医学称呼的概念。二是替代疗法是替代生命的有关组织的功能,这叫替代疗法。比如刚才说的胰岛素,出现糖尿病以后,用胰岛素就是替代疗法 ,高压高吃降压片就是替代疗法,尿毒症用透析就是替代疗法,疾病发生后由于生命原有的机能降低了,采取补偿方法来替代生命原有的机能,这种思路非常好,但是它带来的最大副作用是,长期应用会引起身体机能的倒退。

主持人:中医药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可是一直有一些原因制约着它的发展,制约着中医药文化被世界所完全的接受 、接纳、所理解,今天我们首先要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就要对中医药文化有一个比较正确客观的认识。

张相玉:这是最重要的,要从三个方面,第一,用现代语言来清晰的来解读 ,这是很重要的 ,但很遗憾,现在所有中医的书籍,全是用现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进行阐述,中医药文化的理论非常好,但你要用现代语言表达,别人才能听清楚了,这是第一个必须要做的工作;第二个工作要用现代语言来挖掘它的理论依据是在哪里?你不能自己说它有道理,别人是不会相信的 ;第三个是要做规范的,有统计学意义的一些大样本数据,拿出证明来,那中医自然就会被社会接纳。

主持人:对, 确实是这样,在这三个方面,其实它包含在一个大的、开放性的规律系统当中,而现在这个系统 、这个规律,有的时候会被人们所忽略掉。

张相玉:完全是这样,其实被忽略这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一个人说这个人真厉害,从小就吃药活到一百岁,没有。只有很少吃药的才活到一百岁。医学必须回归,回归到尊重生命的规律,尊重自然, 尊重环境,尊重生命与环境之间的交流的规律,医学不要随便的去干预它(生命的规律),因为生命自身它属于开放系统,它体系内组织之间具有超出整体的、线性叠加效应的非线性作用,就是说身体各组织之间它有一种超越整体的(非线性序参量)机制和规律,可是现在(人们没有认识到这个机制和规律,对疾病的治疗)就采取神经, 内分泌、免疫措施,一讲就是神经 、内分泌、免疫措施。其实神经、 内分泌仅仅是生命调节的一部分,不是全部内涵 ,中医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解释了,只是它没有用现代语言来表述,大家认为它说得没道理 。

主持人:其实等于说,在医学研究的过程当中,或者是某些学科(疾病)治疗过程中,尤其对于慢性疾病来说,我们有的时候一些方法是与原先的事物的本原,是背道而驰的,这是您在一直研究过程当中所发现的问题所在 。

张相玉:是的,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医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也就是说肺部有毛病,有时中医就用培土生金的医学方法,通过增加脾脏的功能,达到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这个思路完全是耗散(结构)理论,也就是非线性理论,但是中医药文化用“培土生金”描述,这样的语言别人听不懂,如果把它用(现代语言和数据)解释清楚,我想西方它是更相信数据和道理的。

主持人: 没错,其实张院长,由于目前医药法它的立法依据是以西医学为基础,那么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有两个(名词)比较专业性,叫做非特异性和特异性提法,在医药领域似乎没有法律上的相关规定,是吗?

张相玉:是这样的,现在医药的法律是以线性(思维)为指导的,完全是按西医(标准),现在无论(药品)的审批,还是医学的一些标准,都是以线性(思维)做标准的,非线性没有标准。但我国支持中医药的文化发展,(因此不存在法律规定问题),非线性它是一个学术名词,而线性也是个学术名词(非线性、线性不是法律用语),非线性的概念是在这里,它是用开放系统的思维方式观察疾病是如何发生和发展的,也就是说生命与物质 、信息、能量是如何进行交换的,是这一个概念在里头。

主持人:还有一种提法是这样的,说基础加特异的1+X医学方法是临床的医学原则,但是如何选择非特异性基础药,这是一个大家关注的,是很希望能够得到突破的一个点。

张相玉:对于这个问题,过去没有基础药的提法,虽然西医原来曾经有,如六十年代激素类药的广泛应用,它曾经一度作为基础药来用,但是真正把基础药作为医药法律这个概念还没有。对基础药的概念,来自于抗损伤修复的医学思想。这就和盖房子一样,地基是必须要打牢的,但是由于地基不同,地基情况非常复杂,因此在处理地基上就不可能都用同一种方法。(在治疗疾病上)有普遍使用的基础药,这个基础药主要是来自各个医疗机构 、专家、日积月累的对它的应用,举一个例子,在一个医院里,这个药既能用于癌症的放化疗,也可以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还可以用呼吸系统如慢性气管炎的治疗,这种对多种不同疾病都有效果的药品,我们就定义为基础药。

主持人:您说这一点非常重要,对于医学研究者来说,也许对这一点非常的了解,但对于普通的老百姓、对于患者而言,有的时候我们看医药的说明书上也会有同一种药它会有不同的功效,治疗不同的疾病,作为普通老百姓就会不明白了,为什么说这种药,是可以有这么多方面的功效的,这可能是进行这次培训,或者1+X医学研究的过程中,向大家从理论上给予说明的地方。

张相玉:对的, 完全是这样的,现在一个观点,就是现代西医的发展,它带来人们一个最负面的东西,就是什么药治什么病,这种思维方法是非常简单的、是看图说话。其实疾病是非常复杂的,疾病只要发生,就意味损伤产生了,而损伤(修复)不是一种药物成分(药品成分清晰)可以解决的,它必须要多种活性物质,多种有效的物质,才能够达到这个(修复损伤)的效果。在临床上过去对损伤的修复,没有提到医学的层面上,给予忽略了,这也是造成大量的慢性病难以解决的根本原因,现代医学无法来解决这个根本原因。

主持人:事实上进行任何一个领域,一个学科的研究和推广,必须能够用大众所能接受的,语言和思维方式进行推广,那么中医药文化也是一样的,今天我们很高兴的请来了张院长做客,一起来探讨中医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这既是一个传统的思路,也是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改变一下思路,然后放眼到全世界,让中医药文化,让中华文明继续发扬光大!

感谢张院长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和我们探讨了这么多问题,我们也希望能够成如您所说的,中医药文化顺利走向世界,并且持久发挥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好的,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中国访谈》,下期节目再见!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