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徐惠君 画出黄河精神

时间:2014年1月21日
简介:本期节目邀请著名的画家,也被称为“黄河画家第一人”的徐惠君做客演播间,一起畅谈艺术感悟和画意人生。[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你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现在一提到中国画,很多人都会把目光聚集在张大千、李可染,还有齐白石这些名画家身上。而他们的画作呢,经过时间的洗礼,还有艺术品市场的推广,已经成为天价之物了。那么在目前,就目前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谁又会是下一代的领军人物?谁的画作又会在下一次的顶级拍卖会上独占鳌头呢?那今天我们的《中国访谈》节目也是非常荣幸地请来了我国著名的画家,也被称为“黄河画家第一人”的徐惠君老师。你好!徐先生。

徐惠君:主持人好!观众朋友们好!

中国网:徐先生是出生在江苏江阴,这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当然也出了很多的名家,古往今来。那么很多人评价您说,虽然您是南方人,可是能够看出有北方汉子的性格,这话是从何说来的呢?

徐惠君:其实我的性格还是偏南方的,但是只有在画画的时候才会往北方性格去偏移,因为我的画里面本身画这个题材就很震撼,自然而然把我带到那种北方人比较强悍的那种硬汉子里面靠,其实在我的画里面应该是叫什么?刚柔相济的,因为我的画有北方那种震撼,就是大场面那种,然后也有南方很温柔、很曼妙的那一面,对。

中国网:您被称为“中国黄河画家第一人”,那么肯定是画黄河特别的特殊,比方说您发明了一种新的技法,等等。那我们说到画黄河,很多人说那江苏江阴不是长江吗,为什么您却选择画黄河呢?

徐惠君:2004年我在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新闻里面看到一个壶口的春汛,看到那一幕,我发觉突然有一种震撼,心里有一种颤动,觉得这个题材是不是可以画一画?我只是当时想试一试,画一画。当时我自从看完那个电视之后,马上就铺纸作画,一直画到晚上两点左右,自己觉得很不错,第二天还拿最好的形式把它装裱起来。后来画完一张之后我觉得很有意思,后来又在广州艺博会上卖过一张《壶口》,我觉得好像似乎得到了一种认可,无论从市场上还是艺术上得到一个认可,让我对这个壶口加深了对它的兴趣。

中国网:也更有信心去创作这方面的画作了。

徐惠君:对。

中国网:那后来我听说您是很多年都去写生,然后在写生的过程当中也发现了一种新的技法。

徐惠君:其实后来没多久我就去壶口看了一下,看了一下壶口的真实的现场,然后真的是把我强烈地震撼到了,从内而外一直震撼到了。

中国网:给您的感觉是什么样呢?

徐惠君: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一辈子想要表达的一个题材,这个母亲河中华魂,我觉得从它的文化意义,或者是视觉感受,我觉得它都足够让我去表达它一辈子。

中国网:您看到它的时候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和在电视当中看到有什么不一样?

徐惠君:电视里只是一个视觉画面,去了之后你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那种带着泥土味的那种雾气里面有一种力量感的雾气带着风的那种感觉,是能感受到它的速度跟力量的,而且那种轰鸣声大到让人家,我们两个人可能谈话我想都听不见,必须要很大的声音,轰鸣声,这个力量、视觉整个加在一起,那种力度、力量的美是所有的我觉得像以前表达的题材里没有的一种震撼心灵的一种题材。

 

 

中国网:对于很多人来说的话,比如说看了您的画作,实际上也有同样的感受。

徐惠君:对,首先壶口是震撼到自己,所以我画这个壶口也是鼓舞自己,我也想通过这个画面激励其他一些人,因为壶口是一个,壶口的这个黄河水,其实每个水分支力量是很小的,但是它这么多水加在一起之后变得那么强大,那么势不可挡,这种力量感的美是完全能鼓舞很多人的,对,它是一个很正能量的一个视觉感受,对。

中国网:那您在发现一种新的手法叫做“风雨皴”艺术表现手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呢?

徐惠君:我们传统里面有很多皴法,有披麻皴、斧劈皴、米点皴等等,有很多。我发现这个皴法也不是特别有意的,我也是在大概1997年的时候,我在中国美院进修,进修的时候我们一帮老师同学在湖泊公园在写生,写生呢,当时我是拿册页在写生,笔上面已经很干了,比较干了,然后呢,基本上笔已经在纸上画不出来了,画不出来的时候,突然天下了那个蒙蒙的细雨,细雨打在那个册页上呢,它洒落了一些小水滴,有小水滴的时候呢,我那个毛笔继续在上面。

中国网:还能再继续画出来。

徐惠君:去画的时候呢,发觉有小水滴的地方它就把我的墨色或者颜色吸进去了,而没洒到小水滴的地方它就画不出来,因为笔太干了。当时也没觉得怎么样,后来过了可能快十年之后我在画这个壶口的时候,有一次突然我就想起来,是不是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达这种浪花溅起来时候那种很密集的点状的那种视觉感受,结果试了一下,好像效果挺好的。后来我用了十遍、二十遍,甚至五六十遍的这种方法在上面积墨积彩,发觉了完全能表达那种浪花溅起来,或者那种溅起来之后产生的一种泡沫感,或者是那种浪花跟雾衔接的时候那种很微妙的点状的一些感受,这是以前古人没有用这种方法表达的,当然我们现在也有工具,现在有一种喷壶,它能洒出水滴一样的效果,因为古人也没有这个喷壶。

另外我为什么管它叫“风雨皴”呢?因为我们喷雾喷的时候,它洒到画面的时候有一种力量感,有一种速度,在空中有一种轨迹,上去的时候好像是与风雨一来洒在宣纸上一样的感觉,也符合我那种云雾的那种感受,风雨皴听起来水气很足,对。看我画画的话可能这个皴法本来不是很复杂,也很容易学,但是要把这个皴法反复在宣纸上去积墨积彩,堆几十遍,那个是比较难,就是怎样堆得好,每一次那个交叉不产生平行,不产生景致的叠加,或者不板结,那个是比较难的。就是积墨积彩几十遍,还让你的画面还是很松,很自由,就是很有那种笔墨味,中国的,就是我们国画里面讲究国画的写意精神,还能看到绘画过程当中的一些轨迹,很松,那种很有笔墨味道的,那个就比较难一点。

中国网:比如说您可以结合您的画作来给我们介绍一下,今天徐老师也是带来了很多他的画作,包括新出版的作品集,那您结合您的画作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

徐惠君:好的。这一幅叫《中华魂》,《中华魂》这一幅呢,是我这次8月底到中国美术馆,我有我自己的一个个人展览,为这个展览呢,我前前后后准备了两年时间,这一幅《中华魂》就是为这次展览所创作的,也是尺幅比较大的,有两米六十几乘以十米,一幅很大的一个作品。以前也画过一些大作品,大作品呢,可能笔触没有用得这么大,尺幅也基本上很少有这么大的。这个大作品难就难在它要有整个的掌控能力,它不像小作品,所以难度比较大,尽量追求不是单单视觉的真实,可能是更追求这种精神上的一种真实,而且我们国画也是用的散点透视比较多,散点透视更容易、更适合表达这种大场景的东西,效果更壮观,跨度更大。所以我这幅画就是以前画画的里面都可能画壶口那么一小段,而这个呢,把壶口那一段落差比较大的一段精彩的部分画在右侧面,其他大场景都画在辅瀑布,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感觉,这样跨度比较大,另外把壶口那个十里龙槽其中一部分就表达比较充分一点。

中国网:那您在创作这个的过程当中,您的内心当中是什么样的呢?比如说在表现它上面您是怎么考虑的?

徐惠君:首先我画的时候先感动自己,然后感动自己了,带着那种情绪,就是那种比较理智的,但又有情绪比较激动的那种结合比较好的时候,再上手画,那个时候是能做到比较快、比较准、比较稳,就是能做到比较概括,特别这些大画,因为它的笔触很宽,甚至有的笔触都能宽到三四十公分的笔触,这要求就是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才行,不像小画,对。

中国网:那您能再帮我们详细地介绍一下,比如说您的其他的一些画作。

徐惠君:这一幅《虎啸龙吟》也是为中国美术馆展,展之前,可能是展之前最后一幅壶口瀑布,就是为中国美术馆展的时候。这一幅因为是后期了,比较成熟一点,这幅画有冷暖关系,把两个壶口两岸拉得比较近,近了之后呢,落差力量更强,因为它那个水跟两岸石头有一种挤压关系,所以产生的那种涌动跟厚重感是不一样的,更加厚实,我基本上是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了。这一幅呢,题目叫《不知远山苍松翠,疑是万树梨花开》,就是画了一幅雪景,这个雪景其实我是用了黄河那个风雨皴的方法来表现这些景物的,也是用了纯水墨的黑白对比的方法,其实看起来很丰富、很复杂,其实方法会很简单,比黄河要画起来容易的多了,只是做了一些,用风雨皴的方法做了一些明暗关系,然后用烘染的方法做了一些云雾缭绕的关系。我展示这幅作品也是想说明我这个风雨皴除了画黄河、画水以外,也可以画各种景物,画我们自然景观。

 

 

中国网:那我们看到,其实在徐先生作品当中有一幅画的名称比较特殊,叫《中国之歌》,您给我们也介绍一下这幅画当时创作是怎么考虑的呢?

徐惠君:这幅画呢,因为创作期间刚好是我们国内奥运会期间,大红颜色是中国人融入血液的一种颜色,另外这个黄色以前帝王的颜色,以前金銮殿皇帝穿的衣服也是这种黄色的。那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把这两种颜色结合在一起,表达一下我们中国人有感受的这种视觉感受的一幅画,所以我把这个红的跟黄的结合在一起画了一幅画,以前画过这个画叫过《中国红》,后来我觉得它这种跳跃,这种起伏感,应该叫《中国之歌》更合理一点,所以我在出这本荣宝斋书的时候,我改名叫《中国之歌》。

中国网:那我问一个比较外行的问题,因为如果说观察黄河的话,可能我们看到的是由深色的这种深褐色,但是比如说融入了黄和红,它本身好像有点脱离黄河本身的颜色,您这个又是怎么样想的?

徐惠君:所以我说的,我们以前简单画画的时候,可能是注重写实,注重我们尊重自己的视觉感受,比如色彩、质感、光感,但是忽略了好多精神方面的东西。我画这个颜色呢,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真实,精神的真实可能它有文化在里面,也有我内心的一种情感在里面,我觉得只有用这两个颜色才能表达我们这个中国精神,或者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或者融在血液里那种震撼到自己的一种精神。

中国网:这是一幅,还有哪一幅是您比较欣赏自己的,就是比较典型的?

徐惠君:这幅画呢,我取名叫《白夜》,它是有一个来由,是我有一次跟朋友们一起去壶口,在那儿一呆呆到晚上九点半,我记得是很晚了,月亮已经高高在天上了,而且那天月亮刚好特别亮、特别圆,所以呢,呆,呆了很久之后呢,突然自己在一个人的时候,会感觉自己会发呆,有的时候会发呆,发呆的时候突然发觉整个世界凝固了,壶口好像有一种凝固的雕塑般的美,那个月光洒在这个壶口上面,原先的那个颜色,壶口的黄颜色、黄土的颜色没有了,就是一个黑白,黑夜的黑跟月光洒在壶口上那个浪花的白产生了一个强烈的对比,而那种凝固的感觉又给我一种壶口少有的一种静静的美的一种感觉。所以这幅画给人的感觉不是那种喧闹,不是那种排山倒海的一种气势的美,而是一种宁静的美,我取了一个《白夜》呢,就是因为它夜如白昼的感觉,主要是表达那种静美的一种视觉感受。

中国网:那我知道其实可能去创作一幅作品,与当时您的选择,比如说灵感的迸现有关,也与很多一种浑然天成的本身的应该说个人经历有关。那您在选择比如说壶口瀑布,比如说黄河,这些题材的时候,您觉得和您以前的经历有哪些关联的地方?

徐惠君:我们无锡地区可能是相对来讲画的东西会更滋润一点,更微妙,更细腻一点。那么北方的东西呢,因为更注重那种画面的强大,那我把这两个东西基本上都融到我这个绘画里面了。这一幅画题目叫《天来之水润神州》,我这一幅画画实的时候就是北方性格,很概括,很强悍,基本上是一挥而就,很少做修改,基本上把那种黄河边那种沉甸甸的插在水里的一种能镇住这个水,能挡住这个壶口的一种大的分量感的东西画出来了。

我画到这个水的时候,就是比较南方的一种性格就凸显出来,就是很细腻,这个水雾跟岸之间,因为隐隐约约很通透,很曼妙,很微妙,就是做到极其的细节,就是这个雾,透过雾,隐隐约约对面有一点微妙的这种山石的呈现,表现的特别微妙,有的时候只有一点点,多画一点就可能会很重,少画一点也不够,所以画雾呢,可能在我这个壶口里面,这个皴法里面也是我自己比较拿手的一个东西。这有一幅画是很典型的,这一幅画《上下五千年》,我把这个雾是做了一个更深入的一个尝试,除了我画那种似有非有,那种雾里面还有隐隐约约有好多山石的结构,水的浪花的一些小的波动以外,我还画出那种很神秘的一种感觉,就是我在这一幅画里面,背景是很深的,很深的里面画很概的雾非常难,因为一画重,这种雾的轻柔,那种很曼妙、很细腻的东西就没有了。

中国网:对,其实雾给我们大家的感觉就是那种很难去捕捉到转瞬即逝的,但是如果把它落实在纸张上的话,难度应该更大一些。

徐惠君:我们国画本来的难度就是不可修改性,它不可修改性带给了我们必须画国画的时候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做到有效的笔墨的运用,所以我们特别在画这种微妙的时候,这个难度是极其大的。所以我画这个雾必须做到非常强大的笔墨的一笔到位,到位了之后就不能修改了,要做出这微妙的过渡关系或者微妙的一些雾的那种在那儿飘动的一种感受是更难的。这一幅《钱江潮》呢,也是因为我们江阴要跟海宁他们有一个联合展,海宁有钱江潮嘛,我在想是不是画一画那边那个钱江潮?当时中国美院有一个老师孔仲起他是画钱江潮的,那我很熟悉他的画,也觉得他的画特别漂亮。但是我这个人天生是喜欢跟人家画的不一样,一些皴法上面不一样,形式感上面不一样,我就苦思冥想怎么跟人家不一样。

因为浙江人很熟悉孔老师的那种画法,我要让海宁那边的观众感受一下跟孔老师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我这个不一样是首先我用的我自己的组合式的一个风雨皴,点线面都有。但是我没有具体的跟孔老师一样的那种线,我这里面唯一的线是产生的这条弧线,我大概的思路是钱塘江潮在钱塘江上画了一条优美的弧线,因为它是由月亮引起的,它是月潮嘛,所以把月亮画得很高、很深远,让人有无限的遐想。因为整个构图,因为这个点的存在跟这个线的一个“S”形的线存在,给人感觉又是我们太极里面像太极图一样的。然后这个潮的一边是深颜色,一边是受光面,产生了很强烈的明暗对比。这一幅《暖阳》呢,是我前年去美国芝加哥办一个个展之后回来画的,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一个冷暖关系?其实我去了美国,甚至去了欧洲一些国家的一些美术馆看了他们许多西方的一些印象派的东西带来的一些感受。西方绘画一个色彩很丰富,另外他们很讲究色彩的冷暖关系,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国画里面也可以把这种冷暖关系也带进来,把这种印象派的一些用色方法带回来。

另外在西方绘画里也很强调用光、用色,我把这个光影效果也带进来。所以在这幅画里,我用大面积的一些蓝色调衬托了,把这一点点暖色调衬托出来,把那种光感也衬托出来,这些大面积的冷色调不但没给你带来冷的感觉,反而衬托了这早上一抹暖阳那种温暖,所以我叫它《暖阳》。我画水呢,除了画黄河以外,也会画一些大海,以前会画得很具体,我为什么后来画这种大写意、大泼墨的东西?是因为我以前画黄河,特别画海浪,画细腻的东西画的太多了,就觉得情绪还不够发泄,我觉得是不是画得更痛快淋漓一点,不要拘泥于那种太写实、太细节的东西,所以我拿大笔画一些大泼墨、大泼彩的东西。

这一幅《大浪放歌》呢,特别代表我那种当时一种画画时候痛快淋漓的一种感觉,这幅画会画得很快,可能在半个多小时、四十分钟左右就把它画完了,它必须笔笔非常到位,所以它要极度地做到高度的概括和笔墨的超级的一个有效运用,就是一点不能修改,每一笔不能多,不能少,这是我画画里面一种比较简笔的一种。

中国网:那我们把目光再放到国际上面,我知道徐先生也是经常去参加很多国际的画展。那我们看到国外的这些大画家、大画作的时候,进行一些横向纵向对比的同时,您觉得如果使中国画走向世界的话,需要跨越哪些鸿沟呢?

徐惠君:我觉得一定要打开思路,我觉得我们已经都改革开放了,我们思想是不是在这个学术上应该开放?以前我们国画里面一般老先生建议你不要用什么光影效果,不要有倒影,不要表达太写实的一个质感的东西,或者要很少用一点透视那种很科学的透视方法,其实这种所不要的我们反而就是国画里缺少的,为什么我们的国画表达东西都不够充分?比如色彩不够丰富,有些老先生画山水,有赭石、有花青就够了,我后来发觉这个世界那么丰富多彩,我们去九寨沟的时候看到那么丰富的颜色,五颜六色,基本上这个大自然里我们一眼看出去都会有几十种颜色存在,那为什么我们国画不去表达呢?难道这种改动我们自己的颜色就是俗的?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所以后来我就去尝试着去画一些重彩,把我看到的这个美丽的童话般的世界表达在纸上,结果我尝试下来是比较成功的。这一幅画《梦回春波鹭影归》。

中国网:颜色非常鲜艳。

徐惠君:对,很鲜艳,是因为,这个是我去云南看到的一种感受,他们那边有一些小的池塘、湖泊,他们那儿的绿色植被好像比我们北方的更为饱满,颜色好像更绿、更充分,我被这一片绿感动了,像翡翠一般的绿,然后我把看到的视觉感受跟当时那种场景结合在一块,创造了这幅画,满目葱绿,然后两个小鸟在湖面上呆着一个倒影,让人家觉得特别的清美。这一幅《心境》,也是这一个系列的一个作品,跟那些大电影视觉感受也有关系,我为什么画这个系列的重彩呢?因为我们生长在这个钢筋水泥的世界,特别北京这边雾霾又严重,我们会有很多不安全感,我们呼吸也很害怕,吃东西也很害怕,然后呢,有一种心灵的逃离,我们想远离这个不安全的世界,我们会找一个让我们觉得比较放心,环境很优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

我一直认为,因为我们传统山水讲究可游可去,事实上可游可去会带来一个什么不好呢?对自然一个破坏,只要人去过的地方这个环境都会遭到破坏,至少那些小草小花会遭到踩踏。那我所以会画这么一个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是人去不了的,没有路,没有房子,没有任何人为的一些迹象,只有鸟可以到那个地方,因为鸟给这些自然带来的一些破坏是极小的,所以我画这些小鸟可能是我自己和我的朋友去的这么一个理想世界,没有战争,没有污染,没有任何的破坏的这么一个美好的心灵的世界,所以我叫它《心境》。

中国网:那也就是说在您的很多作品当中实际上也有自己的精神寄托在里面的。

徐惠君:对,我每一幅重彩里面都是我对美好的一种向往和追求。这个也看一看,这一幅画呢,叫《南山白云淡》。《南山白云淡》是我以前到我们无锡,我们无锡管辖的一个市叫宜兴,宜兴有一片竹海,有一次我跟朋友们去划船,那天起得很早,大概八点多钟,八点多钟呢,那个雾还没散去的时候,整个竹海在云雾缭绕当中若隐若现,美到一种极致。另外它那个水面,把这个若隐若现的整个竹海又倒映在水里,产生了一种很朦胧、很静美的一种感受。

我回来之后这种感觉挥洒不去,我就在宣纸上做了一下表达,当时其实没有这些白鹭的,后来发觉为了跟上面一些白,跟旁边的小瀑布有一点呼应,画了一群白鹭,这个白鹭感觉像五线谱上的音符一样,很可爱,很美。之后又画了一系列《南山白云淡》,都是以这种形式来表现的,主要表达那种很静美、很曼妙的,很朦胧梦幻般的一种美。

这一幅是我画的九寨沟,九寨沟我去了之后深深被九寨沟的美景打动了,回来之后依然不能忘怀它秋天那种金黄跟那种大红颜色,秋天里面那种感受。回来之后呢,我觉得里面拍了一些图片,这幅图片有一些绿色,也有一些红颜色,我为了把这个秋天表达的更彻底,我把这些红色、绿色都去掉了,画了一片金黄色,金灿灿的,这都用了一些赭石和这些紫色来衬托这些金黄。我为了做更大的对比,我把这个水面画成了湖蓝颜色,这样两个对比会让这个水更清澈、为蔚蓝,让秋天这个树表现的更强烈、更灿烂,所以画了这一幅叫《金屏碧水白鹭飞》。这一幅《当夕阳滤过》呢,其实画法跟我所有的画法里面都不一样,都是用了很短小的笔触,用朱砂颜色表达的。这个缘由是因为跟我大学时光有关系的,我们在上大学时候是在常熟上的,常熟靠长江边,附近旁边有个芦苇荡,我们到了星期六、星期天,双休日,就会男男女女带着自己的恋人可能到这个芦苇荡去玩。

中国网:您也去过。

徐惠君:对,我们当时恋爱期间会去玩,带着恋人。然后从早上一直会玩到夕阳西下,当夕阳西下的时候,那个太阳逆光穿过芦苇的时候,整片芦苇荡是泛着红光的,很红很红,特别的绚丽。然后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我一直在绘画,我一直回忆起当时那一段感人的那种画面,然后我就自己在寻找一种颜色,后来我决定用这个朱砂,朱砂是一种艳而不俗的颜色,又很热烈,我就用这种层层的热烈的红颜色来表达我那时候一种青春烂漫的恋爱时光,而这上面有好多白鹭,其实就是我跟我的朋友,或者我的恋人去,所以这代表着我们自己。所以《当夕阳滤过》,我这个滤呢,是用了一个过滤的滤,这个无疑是一种时间沉淀的意思,也是这种感情在我脑袋里很多年的一个过滤、沉淀或者回忆。

中国网:从您为我们介绍这些画作能够看得出来,不管是黄河,还是这些重彩画,包括刚才您提到这个海浪,这种重墨型的海浪的颜色等等,都能看出来您的个性当中好像是对大自然那种亲近感是特别强烈的。

徐惠君:可能我们表达的时候,画画本身为了表达,表达的时候都是为了心理一份感动,这种感动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特别感动的就是我们会到一些比较偏远的地方去,那些自然没有太多的破坏的那种东西给我们一种很熟悉的一种新鲜感,那种新鲜感可能是,我有的时候说是很熟悉的陌生感,那种陌生感反而是给我很多感动,我们需要太多的这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就是没有被破坏的那一方净土。

中国网:我们都知道您上大学之后是专门学的美术专业,但是在小的时候好像对美术的这种热爱就有一点凸显出来了,比如说您的父亲对您从小的这种影响,也是耳读目染的一种熏陶。

徐惠君:这个是肯定的,我父亲给我的熏陶除了在八仙桌上雕刻那些图样以外,他也经常教我画一点以前农村里托盘,托盘红颜色的里面画一些花纹,我经常照着《芥子园》给他画一些托盘里的花纹,这可能是最早的直接可以使用的一些我的绘画的最有意义的事情。然后每次画完我父亲都会表扬。

中国网:那您的父亲对您个人来说影响是什么样的?

徐惠君:我父亲可能给我影响除了这个方面,可能坚持这一块也是对我影响很大的,就是每次画着画着,画同样题材之后,自己厌烦的时候,我可能就不想画了,因为也进步不了,自己瞎琢磨,也没老师,我父亲就会找更多的资料给我,鼓励我坚持画下去,既然喜欢了就要坚持,对。

中国网:对,现在父亲看到你的画的话,什么感受?

徐惠君:我父亲是在好几年前就去世了,所以很遗憾的是没有让我父亲享受我画画带来的一些好的生活品质,也没让我父亲看到我画画之后的成功,其实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

中国网:那如果说到未来的话,您对未来自己的一个规划或者是期许是什么样的呢?

徐惠君:可能现在我在画壶口这一块其实算是比较成熟了,另外我在美国展览的时候,芝加哥的一个总领事给我有一个建议,他那个建议是非常好的,他说你壶口画得这么好,画瀑布这么好,你是不是去尝试画一画世界十大瀑布,画完了之后,再在这十个国家做一个巡展,我说这个好,后来我就在网上看了很多的十大瀑布的一些资料,我发觉他们十大瀑布旁边都有很多的绿色植被,这也是我画重彩的一个原始由来,我想有绿色植被,那必须要画一些树,一些什么,我后来就尝试了画一些重彩,也是会为将来画这十大瀑布服务的,我把这个重彩的这个绿色,这个植被,包括秋天的植被,跟瀑布结合在一起画,我将来画这十大瀑布就难度不大了。

中国网:您现在开始着手做这件事儿了吗?

徐惠君:我已经开始慢慢地画一点了,另外我也去一两个国家去看了一下,比如尼亚加拉瀑布,我已经去看了,看了一下,也画了一些,印象当中画了一些小稿出来。

中国网:那您看如果想把中国画,中国的这种技法和风格推广到世界的话,我们未来应该走的路是什么样的?

徐惠君:我们信息这么发达,我们可能我们画的画已经不单纯是我们这个圈子里,也不单单是我们全中国的,可能是我们带给人家视觉感受是全世界的,所以我们觉得是不是也要找一点西方人或者欧洲国家能接受的那个视觉感受,所以我们会,当然我自己是有意无意地会把西方的这些绘画的一些方法放进来,这种印象派的色彩关系,这种光影关系,包括素描关系,这个表达我都会放到我画里来。我放进来之后,其实我去年在美国办展览,美国人很喜欢我的画,我知道是因为我有这些元素在里面,这个题材是陌生的,但是这种视觉感受他们是熟悉的,他们是能接受的,而且非常喜欢。有他们的一种方法在里面,也有我们东方的一种写意精神在里面。

中国网:我们都说艺术实际上是无国界的,那从徐先生的画作上面来看呢,包括他受到国外的艺术家的欣赏和这种对于未来的规划,比如说十大瀑布的这种邀请来看的话,其实大家从国际上来讲的话,对您的画作的认可度是非常高的。

徐惠君:可能我以前这些情况都是不敢想的,以前我也是偷偷会想,我以前没到中国美术馆。

中国网:怎么还偷偷会想呢?

徐惠君:不敢想,因为我生长在农村,事实上我在绘画方面也没有正规的院校的教育,可能都是我自己摸着石头过河那种状态,就是自己在寻找,自己寻找,慢慢找到了这一条路。在没有认可之前,我可能会对自己作品有所怀疑的,后来通过各个展览得到了各种认可,我就开始想了我能不能到中国美术馆去展览?后来我带着我一些资料,由我们市里面一些领导陪着我去申请了,当天下午结果就出来了,说行,之后就是两年多的很认真的准备工作。

中国网:所以创作出了现在我们大家能够欣赏到的最新的徐惠君的创作。在这里再一次地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

徐惠君:谢谢主持人!谢谢观众!

中国网:好的,非常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节目,让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8882 8056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