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笃行的良师益友

20天与20年

2008年11月的一天,胡坚在北京一家饭店与战友聚会。

酒过三巡,兴致正高。战友们共同回忆着部队结下的战斗情谊,各自聊着这些年不同的人生境遇。这时,酒店老总走了进来,一一给嘉宾敬酒。当来到胡坚面前时,大叫一声:“胡教员,您还认识我吗?”

“哎呀,不好意思,我还真想不起来了,你是……”胡坚愣了半天没想起来他是谁。

“我是武晋平啊,79年我在济南陆军学院培训时,您教了我们20天的战术课。”

师恩高于天,久别喜相逢。师生两人你敬我,我敬你,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武晋平是当年胡坚在济南陆军学院时教的第一批大学生学员。令胡坚没有想到的是,当年只教了他20天的战术课,20年后还能一眼认出来,这让他很感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35年来,最让胡坚看重也最让他欣慰的是,在讲台上的付出能够得到了学员的认可,以至每每到部队时,毕业学员都还能记得他。

“正是广大学员给予的这份尊重与感动,激励着我与所有热爱军事教育事业的教员们一样,在讲台上激情无限地努力耕耘。”也许学员的这份尊重、这份情谊,就是胡坚所最为看重和追求的。

(孙冬 撰写 许谦 编辑)

 

“坚果”的追随

“孙冬,你导师胡教授讲课太有激情了,我太崇拜了。他这周还有课吗?”

“孙冬,你导师从部队回来没有?带回什么部队最新的东西吗?”

“孙冬,你导师最近忙不忙,在不在办公室?能不能找请教一下?”

……

胡坚带的博士研究生孙冬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他知道导师在教职员工和学员中已经有了众多粉丝,他们都亲切地称自己为“坚果”,他也是其中一员。“坚果”们虽没有地方追星族那种疯狂,却也充满着对胡坚高山仰止般的敬佩。

赵巳阳,是2012级军事思想专业博士研究生,刚入学听完胡教授的一堂讲座,就被他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支撑,课堂上的饱满激情、强大掌控力和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随后一年的时间里,她不停地向同学孙冬打听胡坚的讲课动态,迈出了“追课”的步伐。只要胡教授上课,总能看到她认真听讲的身影,有的课跟着不同的教学班次听了不下3遍,回来后仍跟孙冬说:“你导师上课,那才叫境界!听他讲课,那叫一个享受!能听到胡教授的课,是我的幸福!”

军队政工系教员屈莉,刚调入学院时就听说了胡坚的名声。听了几次讲座和报告后,她感觉从胡坚的课里不仅汲取到了知识,更感受到了胡坚的人格魅力、生活智慧和对美的追求,对自己启发颇多。有一天,她为组织“中外军官共话军人战斗精神”专程来到胡教授的办公室,因为胡坚是“中外军官共话”系列访谈课题的第一人。

“咱们随便聊聊!”胡坚亲切的话语一下子让气氛轻松了下来。他找出自己组织“中外军官共话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相关资料给屈莉,并交流起访谈的经验和体会。

时间不知不觉地在漫谈中过去了。屈莉被胡教授展现出来的亲和、包容、睿智所感染,感到茅塞顿开,自己的内心深处也在这次漫谈中,好像有许多门窗被打开了。之后,屈莉一遇到问题就找胡教授探讨交流。

“胡教授就像人生导师一样,热心地关心和帮助着我们这些年轻教员。我们这些‘坚果’的成长进步,倾注着他的心血!”屈莉心怀感激地说。

(姜梦尧 撰写 许谦 编辑)

 

“众人迷”胡老师

“胡坚跟谁都能合得来。”某新型机械化师的理论研究组里,无论大小,不分男女,全体成员都是胡坚的“粉丝”,就证明了这一点。

小组组长尹应龙喜欢称胡坚为“胡老爷子”。每每提及胡坚,崇拜景仰之情溢于言表;小组骨干唐克欣常常用“纯净”和“温暖”,形容他心目中的“胡老师”;组里唯一一位女同志宗萌是学情报侦察专业的,觉得自己跟胡教授是“忘年交”,“我和胡老师相差30岁,但是我们之间完全没有代沟,他有一颗阳光年轻的心。”

走进部队,不同层级、性格迥异的人,都能跟胡坚打成一片。某师师长,含蓄内敛、性格沉稳,他说胡坚是自己多年的好朋友。某师参谋长,豪爽粗犷、直来直去,胡坚跟他也能处得来。一次,胡教授参观某部师史馆,看到解说员有点紧张,他就跟解说员开了两句玩笑,现场的陌生感和紧张感瞬间消失。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八方友。不管什么样的人,有什么特点,胡坚都能主动寻找与他的共性,尊重包容他的个性。这就是“众人迷”胡老师。

(屈莉 撰写 路江山 编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互动留言

0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chinatalk@china.org.cn 电话: 86-10-88828056 88828057 京ICP证 04008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