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汇源苞 苞孕新三农

时间:2014年12月4日
简介:“三水汇源苞”微水利枢纽工程利用“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把天上的降水、泥沙,拦蓄在沟道微型水库中,把水输送到“农脉大水池”中,水通过处理后,再输送到用水点,泥沙沉淀在微型水库中,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村民们喝上了来自“三水汇源苞”的健康自来水,结束了在沟底人背水、驴驮水的历史。[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解说:华池县李崾岘村是黄土高原褶皱里的生态移民村,村民们喝上了来自“三水汇源苞”的健康自来水,结束了在沟底人背水、驴驮水的历史。

“三水汇源苞”微水利枢纽工程利用“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把天上的降水、泥沙,拦蓄在沟道微型水库中,把水输送到“农脉大水池”中,水通过处理后,再输送到用水点,泥沙沉淀在微型水库中,减少水土流失,实现水土保持。

    “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是由土质坝体、钢筋混凝土水工结构、消力坎、消力池共同组成的坝体。为了坝体的安全,一期建设高度从坝基至溢水口的高度控制在10米以内,当库区泥沙沉淀达到7米时,再叠加建设第二层溢水坝体,有效的控制库容,保证溢水坝安全运行。

项恩峰:我觉得这个坝确实可用,也比较牢固,而且这个设计最早我在96年的时候,在北沟打的那个坝,那时候都是通过打那个坝以后,它那个坚固耐用到现在还好着,那时候还没有混凝土浇筑,而且这个溢洪道设计也比较大,这几平方公里水下来都可以承受得住。

马占良:首先考虑到给村民饮用水方便,再一个是以后水下来养鱼养殖,再过若干年如果水完了可以给后辈子孙把这个地淤平了。

王接香:三水汇源苞真是个好项目,我的老家在农村,靠天吃饭的,人吃水困难,经常不下雨,经常干旱,希望这个工程三水汇源苞的工程盖到我们家乡来,把我们的家乡变得很富很美丽。

    马光炜:我研究这个坝大概有20多年时间了,这个坝我首先考虑的北方的干旱面貌,首先作为沟壑地区,它每年降雨量70%79月份降下,这样在其他季节基本上没有多少降雨,就是在这个雨季把70%的作为暴雨,洪水的形式流在大地上,要么你留住它,要么人家就流失了,流失以后这个一年到头是干旱的,所以我们就想产生一种理念,一定要把洪水拦住,基于这个理念我们设计这种坝,首先我们95%的沟壑都是线体状沟壑,没有V字型的,没有库容,这样的话就是带来一个难度,怎么去把它建设的能够保证洪水不摧毁这个坝,从这个考虑我们设计了叠加型,我们严格控制库容量,通过不同的高度设计一期二期或者三期,它是按每一期来制作,像盖楼一样的先盖第一层,完了再盖第二层,第三层,这样的话达到什么目的呢,首先是它解决了一个控制库容的问题,那么达到第一层就严格把库容控制在一定高度,当泥沙预计到一定高度,我们可以建设第二层,第二层建成以后它又有一个很长的周期,淤积的过程,当又淤积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我们再增加第三层,第一个把泥沙拦截在库区,第二个充分的把一定的洪水拦截在坝内,这样的话能够起到一个既拦截泥沙又能够充分利用洪水来进行灌溉人畜饮水问题。

王成科:三水汇源苞这个工程在我们山区这个地理位置来说,我觉得这个发展有它深远的意义,这个三水汇源苞既利用天上的水又利用地表的水还利用地下的泛水,这三个水融合在一起,通过这个坝型的建设,把这个水汇聚起来,在中间搞一些水利的蓄水工程,然后经过水的处理,引进千家万户,既能作为生活用水,又能作为灌溉用水,这个特别是我们的山区贫困县,这个三水汇源苞项目引进我觉得对解决我们县上缺水的瓶颈问题有深远的意义,而且通过多年的发展来看,群众是特别满意,而且通过这个发展到目前为止,就说是可以解决了我们县上基本上是一部分山区群众吃水问题,干部层面也好,群众层面也好,都看到下一步发展的希望。

孙三祥:这个工程我们都是提出了关键就是它的结构,坝体本身结构的稳定性,从比较的结果我们认为这是最关键的,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后续就是具体的效能问题,这个我们后续再陆续解决,咱们国家在这方面经验比较多,真正找到一个适合于我们本地的,措施比较得力,而且花费比较少的效能措施,这可能从技术角度,应该首先解决的,另外从将来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结合各个专业,能够统筹规划好,再一个把老百姓的需求最大化,真正体现老百姓的最大利益,这是最关键的,因为每个地方重点不一样,举例来说比如说库容修多大,坝建多高,一个地方和一个地方需求不一样,所以比如说在这个地方,我们把主要的水土流失作为重点,这可能作为一个要求,有相应的技术措施,或者技术规程,比如说有些地方是以调节土壤或者是水的具体结构我们应该留一部分,目前的想法大概就这样。

    刘有录:这个工程概念是我们首先要把天上的雨水聚集在一个沟道里面,要把它聚集到沟道里面就必须要修建一个叠加型组合式的溢水坝,以前当地做过叫做淤堤坝,由于淤堤坝有结构性的缺陷,因此淤堤坝容易出现溃坝的现象,现在我们做成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以后,就比以前安全了,因为它基于科学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我们要进行小流域的洪峰流量计算,第二我们要进行水工结构的计算,第三就是土坝,也就是土力学的一些知识,通过计算符合国家的一些相关的规范,我们建立起来以后就相对淤堤坝来讲它就是安全的,但是它毕竟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一个创新,还有待于进一步地完善,这个就叫做淤堤坝,另外我们要把蓄的水要用管道把它输送到河道,河沟两岸的农脉大水池当中,什么叫农脉大水池呢,这就是说我们大地是有生命的活体,因此我们就不用混凝土,我们就用传统的做水窖的方式我们做几个大水池,把蓄到库区的水通过水泵或者是自流到大水池当中,因为它是天然的土壤,因此它是生态的,可以保障我们的水质是良好的,这样可以使我们的水清洁,另外有了这个水以后我们还要通过一些净水的装置,让这个水变得符合饮用水的标准,也就是说使当地的农民能够喝到健康的水,把这三种坝、池和净水构筑物合在一起就成为我们三水汇源苞。

 

 

    解说:“农脉大水池”基于大地是有生命的活体,大地内部有生气,“生气”沿大地的经络而运行聚集,并沿经络而展布。农脉大水池是会呼吸的,是生态的。

    陇东地区年降水5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789三个月,人民用渴望、苦涩的复杂心情,眼睁睁地望着暴雨汇流裹着粮食、泥沙流去,使华池成为既缺水又怕水的地方。

要变换思维,千沟万壑是甘肃的独特资源、宝贵资源、优势资源,要把优势资源变成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生态优势。

劳景景:我觉得这个池子,它如果要在咱们西北地区,如果用这个建设的话,将来你就会发现它首先有江南的这种对生态空气首先会很好,生态里面首先是空气富氧量会很好,第二个它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比方说咱们养鱼养鸭,我去年的时候我这个池子刚建好的时候,我当时在这儿试着养过鱼,养过鹅,养过鸭子,成活率都非常高,没有死一只,这一点当时我一看他们绝对能带来经济消息。

    刘利源:甘肃、青海是咱们黄河发源地,而黄河一直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泥沙问题,泥沙也就是水土的流失问题,咱们这个池子将来对整个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土和谐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咱们可以试设想如果在黄土高原的沟壑地区全部建成这种以后,是一体的这种池子能够把水留住,留住水就解决当地人的吃水,浇灌,包括气侯改善问题,水留住而且它能把沙也留住了,它有自我净化功能,它可以把泥沙沉淀下来,这就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那么水土流失问题解决了,自然水土保持就同时解决了,在咱们黄土高原地区这个时候千百年来一直困扰黄河的一个问题,所以我觉得最重要意义就是解决了这三个问题。

    解说:2006年课题组自筹10万元在华池县龙虎沟龚河村修建了三水汇源苞,在2010年的特大暴雨中,10万方的库容变成了10万方的泥沙,阻拦的泥沙可堆成1米见方,延绵100公里的土堤。

   (曲径通幽处,孤院窑洞深,山光悦鸟性,潭影映人心。)

    2008年临洮县水务局在临洮县红旗乡漫坪村修建了三水汇源苞。“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经受了2010年洪水的考验,已拦截28万方的泥沙流入洮河、进入刘家峡水库;“农脉大水池”灌溉1000多亩农田。

    2010年按照“农脉水池”的原理、材料、工艺流程在榆中县三角城乡建成了生态环保的荷花池,鲜花盛开。

    2013年在兰州交通大学黄河试验基地修建了黄土高原沟壑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坝群概化模型,科普教育。

     “三水汇源苞”是科技创新,“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农脉大水池”分别是“淤地坝”、“母亲水窖”的升级版,结构原理简单、力学图形清晰、整体构思精巧、投资少见效快、易施工好管理,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微型水利枢纽系统。

杨小龙:我们这个乡是名字叫乔川乡,属于华池县西北部,在咱们两省四县的交界之处,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主要是属于毛乌素沙漠边缘地带,这一块常年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不到400毫米,那么缺水是长期以来老百姓的头号难题,缺水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生产生活和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经过深入调研和组织群众开会商讨的过程中,群众反映出来这个吃水的问题,那么借助县扶贫办和黄河母亲委员会,从去年以来,在我乡计划共实施叠加型组合池溢水坝4座,初步计划就是4座,现在咱们所看到这一个坝是去年开工建设的,这个坝是一个新型的坝,以前我们没有接触过,通过去年这个坝的建成,可以说,这个坝建了以后能解决我们这个村方圆2000亩地,梯田地的灌溉问题,能解决这个村三个组的老百姓的人畜饮水问题。

何正忠:从这个坝建成以后,每年它几乎就是每年都能多与少都能蓄点水,有的时候一年能蓄两库,这个下面我们这个村子浇水地有2000亩地,就是通过把这个水蓄了然后下去,就开始浇灌,种地,这几年发展了经济林,就是种核桃林,然后还有这个水库水下去以后,水多了,水多了以后天然的雨,我们就是水库里面好多金鱼,经过多少年运行,在这个水库建成以后也得到了咱们乡各级政府,乡上,我们县上,定西市各级领导都来看了一下肯定了它发挥的作用,它给我们农民带来一定的实惠,咱们这个村上没有出去打工的人在这个水库蓄水有了水以后可以在地里面干点活,也有点收入。

傅剑锋:从事这么多年的水跟废水处理的研究和开发工作,也非常高兴能够将自己的技术,在家乡的雨水处理上能够发挥作用,也感到很荣幸,我也相信这种微生态过滤的和纳米催化消毒的这项技术作为实用型的这种技术,能够在家乡的雨水处理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三个有一个递进关系,就是三水汇源苞首先是形成这种水坝,水坝对雨水进行拦蓄,进行拦截,第二个是把这个水打到农脉水池进行储存,第三个到我们水处理,达到水质的安全问题,使老百姓喝上健康的,安全的饮用水,但是当地由于特别是地下水矿物质含量较高,盐度较高,直接饮用对身体伤害较大,特别是钙镁离子浓度偏高,如果采用目前的膜的一些技术,家用净水器对当地老百姓经济状况来讲不是太适合,而且成本过高,所以雨水相对比较干净,我们采用实际就是一种土地过滤或者生态过滤系统加消毒的方法,这种低成本的技术能够解决雨水深度处理问题,使老百姓喝上健康的饮用水。

    魏明航:三水汇源苞工程项目是我们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的科研成果,这项成果对于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和修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将会大力推广三水汇源苞工程项目,把此项项目应用于我们的生态治理,还有渭河源生态修复以及洮河流域的治理,更多要用于黄土高原整个沟壑地区,来建设我们美丽的家园,作为保护黄河基金会的秘书长,我也会号召我们的整个基金会的成员,还有社会上的有识之士,以及我们的志愿者,来非常大力推广这个项目,为这个项目做宣传,让全世界的人民来了解这个项目,来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蒲姿君:三水汇源苞是我们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的科研成果,我们要把这项工作推广到垄源大地,我作为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事业部的部长,我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动员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项为民惠民的伟大工作之中。

韩正卿:这个就是功德无量,比什么功德都大,把这工程一搞,等于如虎添翼了,等于给定西人民圆美梦,又加了一把劲。众人拾柴火焰高,你填了一把柴。这火烧的更好了,水浇的更好了,种树种的更好了,厂里碾着,怀里装着,磨里磨着,锅里做着,碗里端着,不仅仅是定西的、兰州的、整个甘肃对于西北都有影响,不得了。

    李建良:甘肃大部分地区是缺水的,经过我们跟保护黄河基金会一段接触,我发现他们科研成果确实是最适合甘肃的水利扶贫这一块发展,所以说我以最快的速度加入到咱们保护黄河基金会,未来我将携手我们的几位领导几位同事,我们会把这件事情在短时间内做好,做强,让老百姓早一天喝到免费的,安全的水,这就是我们的最终目标。我们把一些贫困地方的年轻人,送到福建去培训一个月,然后回来指导他们一些创业的一些小项目,这些到福建去的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回来变化是巨大的,他们从理念上,观念上,包括所有的创业项目上都有很大的进步,然后我们把整个的这个项目,已经向全省推广,未来还会培育一大批年轻人到福建去学习,回来搞一些小项目的一些创业,我们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到福建去培训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就是他们自己家乡的创业的领头羊,现在起到很大的效果,我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然后为未来的扶贫再做出我们自己一点点我们的贡献。

    刘有录:我们成立了甘肃黄河之子保护黄河基金会,我们基金会的宗旨就是保护黄河,保护黄河是多方面的,首先我们应该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因为据统计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是16亿吨,我们甘肃进入黄河的泥沙每年是5.04亿吨,如果说我们修了许许多多的三水汇源苞以后,可以把泥沙拦截在我们的沟道里面,我们做到泥不下山,这就可以极大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对于国家,对于黄河下游的河南、山东等省份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每年防汛期间黄河两岸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作为我们保护黄河基金会来讲我们就本着保护黄河,而这三水汇源苞又是我们保护黄河基金会的一个研究成果,另外我们分别还申请了专利,做了科学的鉴定,并且已经获得甘肃省教育厅的科技进步奖,我们将会进一步地来宣传,来推动三水汇源苞在各地的一些普及以及建设。各县做了试点。第一是华池县,华池县在2006年我们在元城镇就修了一个叠加型的组合式溢水坝,当时它的库容是10万方,2010年一场暴雨10万方的库容变成了10万方的泥沙,也就是说我们投资10万块钱做的这个大坝,阻碍了10万方的泥沙进入黄河,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另外由于有这个库区使周围的村民也获益不少,这是在华池县;在临洮县在2008年,在红旗乡漫坪村修了一个叠加型组合式的溢水坝,这个应用就非常好,当地应该是十分缺水的,因为他们的降水量每年不到200毫米,但是这些村民由于有这个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而且把坝里面的水又输送到村子的下游,使这个村子有了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现在可以灌溉1000多亩的粮田,由于我们修了这个叠加型组合式溢水坝,也使当地的村民有一些外流的,出去打工的,他又陆续返回到自己的村庄,来从事新农村的建设,这首先我认为中国自古以来都是治国先治水,要把我们的国家治好首先要把水治好,对于我们保护黄河基金会和三水汇源苞这个项目组来讲,能够引起咱们国家的领导以及一些政府部门的关注,也希望能够在全世界引起极大的反响,我们也希望社会上一些志愿者能够对我们进行一些支持,让我们把这项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解说:我国经济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三农的核心是水资源、国土资源的保护和优化管理。

    “三水汇源苞”是三农链条的锁钥;是“联村联户,为民惠民”的抓手;是陇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是实现雨水的池化净化→土地的熟化肥化→山川的绿化美化→人民的富化寿化→家园的诗化梦化之载体!

    “三水汇源苞”是大项目小工程。在黄土高原的小村落里优化国土空间的开发格局,调整空间结构。从而可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清风明月,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蓝天、地绿、山青、水秀、村美、民富的家园。治国先治水,故曰三水汇源苞,苞孕新三农!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