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滕卫平谈医改热点

时间:2015年3月7日10:00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滕卫平
简介: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滕卫平认为,国家正在全力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加强县医院建设,这样有助于缓解看病难的情况。

[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滕卫平

中国网:今年您最关心什么?

滕卫平:今年是提出经济”新常态”的第一年,大家非常关心今年国家的经济走势和下一步国家的相关政策,这也是我们最关心的。

中国网:您是怎么理解“新常态”的呢?

滕卫平:这也是我们国家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因为国家不可能保持一种高速增长,长期地运转下去,它一定逐步地要走入它的常态发展阶段,我认为新常态的到来是对我们国家执政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检验。所以,我们只有适应它,才能够在这种形势下继续发展。

中国网: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您认为未来我们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呢?

滕卫平:当然是多方面了,现在我们正在进行的改革、进行的法治社会的建设、进行的反腐倡廉,都是和新常态相适应的。

中国网:确实最近反腐的力度非常大,您怎么看待我们最近反腐所取得的成果呢?

滕卫平:当然好了,老百姓都拍手称快。国家必须得治理腐败,如果国家治理不住腐败,党就没有希望,政府也没有威信,国家一切事情都做不了,也不光是我们国家,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腐败的多发期。但经过法制的管理,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我想一定能够治理好。

中国网:我记得您以前是医生,这几年医疗改革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哪些不足?对医改您还有哪些建议?

滕卫平 :说到医改,它是民生问题中最难的。这些年我们在医改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我觉得还远远没有破题,所以医改的任务很重,我只能笼统地讲很重,因为这涉及13亿人口的医疗卫生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国际各国包括发达国家、美国、欧洲也都没有解决好,所以,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是需要一段相当的时期才能够解决。

中国网:因为我们现在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滕卫平:从医改的需方来讲,人民群众对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集中体现在“看病贵”和“看病难”的问题。“看病贵”的问题要靠增加医疗保险的强度来解决。美国国民平均每年的医疗支出是7000美元,欧洲国家是4000美元,而我国国民的平均每年医疗支出仅有300美元。所以我们享受到的医疗服务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解决的办法就是增强医疗保险的强度。再说“看病难”,谁都想去大医院,去看著名医生,那当然很难啦。优质的医疗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解决的办法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分级看病。小病在社区,中病不出县城,大病才去大医院。国家正在全力加强社区医院建设,加强县医院建设。他们的医疗水平提高了,威信建立起来了,看病难的情况可能缓解。发达国家的家庭医生是很受尊重和信任的。虽然他们是“小医院”的“小医生”但是他们了解你的健康状况和医疗档案,可以在第一时间对你的病情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比起在大医院门诊让大医生看3分钟强多了。

中国网:既然对医改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您刚才说到和国外的对比,您认为目前我国推行比较慢,造成难点的最大困难在哪里?

滕卫平:再回到“看病贵”的问题。有人把看病贵归咎于医院。确实医院也存在过度治疗的问题,目的是为了增加医院收入。但是根子在机制,医院的发展和人力成本,甚至包括离退休职工工资都是依赖医院收入。政府对医院基本上没有投入。在这样的机制下,医院必然要走逐利的道路。最近,我看了几个试点单位,实行医疗费用单病种包干。这下机制转变了,医院花在病人身上的钱越少,医院的收入就会越多。那么,病人的利益如何保障呢?所以,我认为根本的解决办法的加大医疗保险的强度。至少要达到每年人均1000美元的消费水平。医院在严格科学的制度限制下,通过劳动和服务获得应当得到的收入。

中国网:您认为医改过程当中哪个部门起到主力军的作用,主要推动作用?什么样的主体?

滕卫平:我认为目前医改的主体是在政府,在顶层设计。2003年“非典”以来,政府在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基层医疗体系建设,县医院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仅用十年多的时间,覆盖了人口的90%以上,尽管它的保障能力还很有限,它也是令全世界瞩目的事情。现在,我们在城市大医院的改革问题上放慢了脚步。相信我们政府一定能够找到办法,解决这个世界性难题。

中国网:我国医改推行了这么多年,还存在着重重的困难,您怎么样看待医改未来的前景?

滕卫平:这是一个过程,就是我们不能太急,医改在西方国家走了很多年,包括美国奥巴马现在也停了下来,包括欧洲,我觉得这需要个过程,大家不要太着急,慢慢地把这里的体制悟透了,悟顺了,那么事情的发展就好办了。现在大家都着急,不要急,一步一步来,比如医疗保险增长是个逐步增高的过程,需要一段时间,确实它也跟我们的经济积累分不开。

中国网:您对于目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什么好的建议吗?这应该怎么缓解,有什么样有效的机制让医患关系缓和一些?

滕卫平:我是医生出身,曾经在急诊室做领班主治医生数年。我觉得现在的医患关系的要害是医生和患者之间缺乏相互信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这种对立的受害方是患者自己。医生职业是一个良心活,回想我经历的无数次抢救,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抢救是否尽全力了。我院一位青年医生告诉我,一位患者拿着一个小录音机来看病,为的是留下与医生对话的证据。试想,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们的医生得不到起码的尊重和信任,他们能够尽心尽力为你看病吗?中国大医院医生的工作强度在全世界都是少有的,门诊一天看80-90个患者,手术一天做3-4台。周而复始,天天如此,这就是人口大国的医生啊。无论医患关系怎样,医生离不开患者,患者离不开医生,所以必须依靠对话和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当然还要有解决医疗纠纷的有效机制。最好的机制是法律解决。

中国网:换位思考一下。

滕卫平:是的。

    中国网: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也感谢新浪新闻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责编 王瑞芳/ 记者 佟静 王一辰 /技术 周珊珊)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