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援平委员: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的基础

时间:2015年3月25日15:00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
简介:裘援平认为,人文交流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强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的交流,共建共同的文化价值理念,同时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网两会特别报道。“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沿线各国的热烈响应,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呢?中国网的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

裘主任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其实不仅局限于经济的往来,还包括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裘援平:中国一直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和平发展道路当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寻求合作共赢。所以,中国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过程当中,我们国人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或者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或者是在海外投资兴业,或者到国外去逛逛旅游等等,各种事由。我们的国人走出国境的人数现在已经达到1年1亿人次这个数量了。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中国公民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大的背景之下,怎么能够在过程当中自觉地去维护中国人的形象,去体现我中国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仅在口头上这样说,而且在实际当中也是这样做的,特别是怎么样去通过展示个人这样一些文明的举止良好的形象,来共同维护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的形象,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

我觉得要做到这点,首先从大的理念上,应该对我们整个对外的方针政策,作为中国我们如何处理对外关系、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关系,要大致上有个了解,不一定都像专业人员那样,但是大家应该知道。比方刚才我们讲到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要同世界各国开展互利合作来实现双赢、共赢等等这样一些理念,应该大致有一些了解。

另外,可能中国人在海外的形象更多地是通过我们每一个中国公民自身素质和你的文明举止来体现出来的,所以我想这方面可能涉及到几个层面的问题。

第一,还是要加强国民素质教育,而且要越早抓越好,特别是从娃娃开始抓起,不能等都到了成年了才开始做基本的个人文明礼貌这些方面的教育。所以,这个教育应该是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注重我们国家不仅仅是综合国力在日益提升,国民素质也要同步提高,来适应我们不断成长为一个世界文明大国、发展中大国这样的形象。

第二,我们有一些相关的部门,比方说旅行社、一些组织企业或者叫协调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的部门要注重加强相关的教育和引导,可以搞一些小册子,中国人外出旅游的须知。他去访国家当地一些习俗禁忌,哪些利益上特殊的、提示性的东西,这个是很重要的。像我们现在有一些驻外使领馆,加强领事保护工作,在你住在那个国家之后,我们就会接收到他的手机信息,提示你在与当地民众接触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这些温馨的小提示其实都是非常好的,对个人是一个很重要的善意的提醒,对维护我们,或者叫让我们每一个国民自觉维护中国人的形象也是非常有效和有用的。

第三,我们每一个个人一定要强化——你只要走出中国国门,你的个人举止是否文明,言语是否友好,代表的不仅仅是你一个人,而是整个国家的形象、我们整个民族的形象,大家一定要强化这样的意识,事事处处都要尽可能展现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最友善的那一面。

有一些方面可能大家是处于一种对外部世界的不了解,因为我们毕竟对外开放,或者人员大量地走出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这方面要有意识地在自己外出之前,可以去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我们现在听到海外的媒体,或者当地的民众所反映的问题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我们有一些人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不择地方席地而坐吃东西,乱扔果皮、饮料瓶子,什么事情都是蜂拥而上不排队,或者有的时候容易跟人家因为一些小的事情起一些冲突。还有其他一些,比如对妇女先行这样一些国际性的礼仪礼让;在一些公共场所,对于整体公共秩序的维护,特别是不要在人家历史文物上面去乱刻乱画等等这样一些行为。

我们可能个人在不经意间,有的可能没有意识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平时的一些习惯暴露出来,但是在外人眼中看,它可能就是一种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如果大家有这种自我约束,加强自律这样的意识,相信我们的中国国民一定会在海外受到更多的欢迎。因为我们所带去的,应该说对所到国家当地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开展等等都很有帮助,只是大家要进一步加强个人的形象素养的提升,去展现我们最美好的这一面,增强这个意识我觉得就很好了。

中国网:其实像您刚才提到的那样,确实中国这个国家的影响力、国家形象的提升跟每个人都切身相关,这个也是跟国民素质密切相关的。如何提升国民素质,您认为这个和学校的教育,包括家庭的教育,哪个方面应该发挥主导作用?

裘援平:我觉得三个方面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我就按顺序来讲。首先是家庭,因为在你没有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没有进入学校的时候就在家庭,而且大部分时间是跟自己家人在一起的,所以良好的家教是一个国民基本素质形成的最基础、最原始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家长要有意识地从小就教育孩子有一些文明礼貌的举止,学会尊老,讲究一些必要的礼节。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要乱说话。我有一个小孙女,她现在三岁,平时大人要给她做出一种表率,吃饭的时候大家都不要说话,自己吃自己的,当然这只是一个小的细节。我相信这样的生活细节应该是无处不在的,如果从小的家庭环境当中就给他营造一个讲文明、讲礼貌的氛围话,他到社会上一定是一个在方方面面都不会出现重大缺陷或者毛病的人。

第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里头,特别是低年级的教育,我们不要等到了大学了才上相关的课程,或者才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去纠正已经长期形成的坏毛病,应该是从小学开始,甚至从幼儿园开始,基础教育就应该要强化这部分内容。因为这是做人基本行为的规范,不能等到坏习惯形成之后,再去强制性地去扭转,这就很难改。

第三,社会教育。整个社会上要营造这样的氛围,要以一种潜移默化式的,或者在很正常的各种宣传各种包括文学艺术作品当中就贯穿着这样一些社会行为规范、个人的行为举止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其实这不是说非得采取一种很生硬的办法就怎么样。比方说有些文学作品它介绍淑女,什么叫淑女?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可能年轻的女性无意当中就会去模仿,觉得这样就是淑女。完全可以用一种很自然的方式,不要特别生硬地说,这个就一定怎么样怎么样。

现在你看我们有很多讲什么礼仪,讲这种课,我觉得到这个时候讲有点晚,但是还是必要的。我们过去说英国人特绅士,所谓绅士,什么叫绅士,已经刻骨铭心成为英国每一个公民他想追求的个人素养的一种标准了,这就变成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文化,但是它深深扎根于每个人心间。我们当然不是说去追求像英国人那样绅士的作风,但是我想每个人都还是愿意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个人素质和素养。在别人眼里是一个文明礼貌的,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每个人心底里其实都渴望成为这样的。

这就需要从刚才讲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大家共同努力。

中国网:“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那么中国文化在“一带一路”倡议当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的交流,传播中国文化?

裘援平:实际上我始终在讲,“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路,它应该是中国和周边国家共同的友好合作的共赢这样一条路。“一带一路”基本内涵还不仅仅是互联互通、经贸合作等等,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文相通,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这应该是“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最基础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人文的交流,那么我们只讲互联互通,只讲经贸合作,这样一条路应该是冷冰冰的,而我们应该追求充满着友爱、亲情、友好的这样一条路和这样一个氛围。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在关注道路相通或者是贸易相通的同时,要特别关注人文交流和人文相通这部分内容。

这里头可以涉及到方方面面,我觉得都是可以开展的。包括我们从文化领域就要扩大中国和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的交流互建,包括我们共同崇尚一些文化价值理念,我们要把它发扬光大。因为丝绸之路本身就承载着很多我们跟延线国家共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观,包括友好、和谐、合作、包容、互建等等共同的理念。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好的文艺作品,比方说20多年前我们就有一个叫《丝路花雨》的舞剧,我觉得类似这样的就很好。这个舞剧里头吸纳了沿线各国的一些文化元素,当然它是以东方的舞蹈作为基础,但是其中融入了各国的文化元素,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怎么能多创作出类似这样的文艺作品来,不仅在中国而且在沿线国家都能够产生那种文化的共鸣,我想文化交流方面我们有很多可以开展的空间和余地。

在教育领域,因为国与国之间,国之相交在于民,民之相交里边基础的一个是语言,如果语言不相通的话,很难相互表达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特别注重发挥——我们在海上丝绸之路,以这个为例子,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特别是核心区是东南亚地区,在东南亚地区有很多华文学校,华侨华人有他们自己兴办的华文学校。在那里,从人类学习语言最佳时期就是从三岁开始一直到大学,来进行中华语言文化的系统教育和基础教育。过去这种教育,华文教育,主要是为了解决华侨华人他们希望维系同族及母国之间的这种感情和文化上的联系,而在当今又具有了新的、更丰富的内涵,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它又可以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更多的双语人才,或者能够融通中外语言文化的人才。当然,除了华文学校以外,还有像孔子学院等这样的方式,高校之间也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加强人员的培训、交流。通过这样一种教育的渠道来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来掌握或者叫了解彼此的语言文化,这个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发展起着一个基础的作用。

智库的交流,中国和沿线国家的智库应该进一步密切联系,甚至建立某种合作的机制,来共同研究怎么样通过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来全面提升我们的区域合作水平,其中也包括中国东盟自贸区怎么打造它的升级版等等。因为这个智库间的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的建设、区域合作的发展以及中国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发展方向、发展途径,还有发展方式等方方面面提供很多有意义的借鉴意见。我觉得这点也是很重要的。

中国网:其实我们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很多华人华侨,在这个“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当中,您认为华人华侨起到怎样一个作用?未来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呢?

裘援平:“一带一路”建设,刚才讲了不仅仅是我们中国在我们自己的本土要推进计划,更重要是如何让沿线各个国家都能够充分理解,积极参与,共同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在这方面我们有一支非常重要的依托力量,这就是我们海外的华侨华人,特别是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也就是东南亚地区集中了有4000多万华侨华人,他们已经在这个地区生活发展了几百年,或者已经几代人、十几代人。他们已经有了相对雄厚的经济实力、比较广泛的人脉关系、相对成熟的营销网络,以及融通中外的独特文化优势等等。如果我们很好地借助这支力量,侨商可以把他们现在自己事业的布局、一些项目主动地同“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比如实现道路的联通、港口的建设、工业园区的设立、物流的发展、国际贸易扩大等等,这些方面把他们自身的事业同比如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能够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实现共赢。什么叫共赢?这就叫共赢。

刚才讲到华文教育领域,那么多的华文学校,在这个方向大概不少于1万所华文学校,如果华文学校有意识地在继续加强对华侨华人子弟教育、中华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去参与一些人员的培训,为中资企业在这个方向的发展培养一些员工,也包括为当地主流社会一些相关的部门和企业培养相关人才这些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我想这也是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的切入点。

在这条线上还有不少华文媒体。体怎么样去增进中国和沿线国家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调动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大家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这方面媒体能够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智库,我们现在是在华侨大学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已经纳入到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规划当中了。据我了解,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在积极考虑能设立相关的或者研究的机构,或者是设立这样的论坛、讲坛等等,在促进媒体交流方面能做更多工作,在这方面我觉得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的。

中国网:感谢新浪新闻对本节目的大力支持!

(责编 韩琳/ 记者 佟静 王一辰/技术 周珊珊)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