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洲:“金榜希望”APP实现教育无边界

时间:2015年7月8日
简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人会把客户端、网络端作为一种获取知识能量的来源。本期节目,上海即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红洲做客访谈,谈谈发展在线教育的一些感悟和思考。[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中国网:您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我是方悦。

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地方,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会存在教育的问题。而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的问题,可是社会上有很多教育失衡普遍存在。比如说拿我国而言,现在在很多贫困的地区,或者在有一些地区的一些地方,很多人都不能面对公平的教育资源。所以,很多人在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为大众提供一个普遍的、能够公平地面对教育的环境。现在网络越来越发达了,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很多人会把客户端、网络端作为一种获取知识能量的来源。

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嘉宾,他是来自上海即课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陈红洲先生,首先欢迎您陈先生。

陈红洲:主持人好,大家好。

中国网:今天请陈先生来,我们特别想让您说说我们公司做的一些产品,因为这对我们缓解教育资源紧张和缓解教育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首先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最近您的公司刚研制出一款新的APP,据说刚上线人数就突破了3万人,您给我们讲一讲它是什么样的一款APP呢?

陈红洲:我们这款APP是一个在线教育的平台,它叫“金榜希望”,用户和学生下载了这个APP以后,在这个APP上能够找到名师跟他一对一的教学,也可以上专题的课,老师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地为学生讲他所擅长的知识。我们这个平台其实包括中小学生教育、职业教育平台和大学生的教育平台。

中国网:等于说它囊括了全部的教育内容了?

陈红洲:对。

中国网:我们说大家获取知识的很多方式,比如每天低头族看信息,就是通过手机APP客户端获取的,它和我们平时看到的这些有什么不一样呢?

陈红洲:我们和平时的这个APP很类似的,拿起手机点一下,但我们不是娱乐性的APP,我们是一个教育的平台。学生对数学、语文,哪些知识点不明白的话,他就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名师,比如北京的老师、上海的老师,在上面听40分钟或者60分钟的课程,老师就在这个平台上通过手机用直观互动的方式解决了他那些不明白,他有些问题也可以在这上面随时进行答疑。

中国网:您说互相之间的学习,老师帮助学生讲课答疑,学生来提问和老师互动,这是一对一的过程吗?

陈红洲:这个可以一对多,也可以一对一。一对多,就是老师开了一个虚拟的教室,很多学生可以进到虚拟教室自由提问,这是一对多。也可以一对一,你可以选择需要的老师,老师可以跟你一对一的进行辅导。

中国网:比如我举个例子,现在我是高三参加高考的学生,我的时间非常地紧张有限,我不能够随时24小时追着我的老师提问我想问的问题,但这个时候晚上11点多了,我有一道数学难题,它困扰了我很久,我想解决它,我可以通过我们的软件达到这个目的吗?

陈红洲:没有问题,他可以在我们的软件上看哪个老师现在还在线,他就直接问这个老师。假如这个老师不在线,他选择了一个老师,他可以给老师留言拍照片,或者在手机上把问题提出来,老师会在第二天给他进行及时地回答。

中国网:其实我想对于很多人来说,如果说在线能够获取这种信息来源的话,是很便捷的?

陈红洲:对。

中国网:我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呢?

陈红洲:现在做线上教育平台的公司很多,我们公司的特点是发明了一个专利——矢量黑板,利用手机作为一个黑板,老师讲课的时候可以在手机屏幕上用触摸笔或者是他的手指就可以写数学公式或任何的东西,同时他通过他的耳机、麦克风就可以把声音传出去,就不利用原来比较烦琐的视频录制,而是通过矢量黑板的技术,实时和学生进行教学和互动,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技术。

中国网:但您刚才提到这个矢量黑板是我们核心的一个发明性的创新技术,比如说举个例子,一道数学题,可能会面临很多算术,一个大的解题过程,可是手机的屏幕那么小,我怎样完整领略到老师要讲的内容呢?

陈红洲:手机屏幕比较小,老师可以在屏幕上把他主要的问题点写下来,然后他在纸上用拍照的方式上传到手机上,手机的屏幕就会传给学生,学生就能看到老师讲述的知识点,老师可以在这个知识点上进行批注、画、点,针对这些知识点来教学,这是我们的一个方式。并且这个屏幕也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还可以左右划,所以还是比较便捷的。

中国网:咱们对于教师资源这块是怎样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要跟从名师学习提高是最快的,我们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平台就是为了给大家搭建一个便捷的,能够和名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陈红洲:我们是一个学习的平台,所以,我们欢迎所有的老师上我们的平台来教学,我们也会请很多的名师,或者这些名师会欣赏我们的平台,把他的知识传递下去,会到我们平台上上线,教他的学生,我们的平台会根据学生对老师教学以后的评估效果,说哪个老师比较优秀、教得好,哪个老师真正回答了他的问题,帮他解惑了,对老师进行评级,这样的话我们平台上就会出现很多的名师,教得好的老师都会成为名师。这样的名师并不是我们说它是名师就是名师,而是学生对他进行综合的评价,他就会成为名师。成为名师以后,我们的平台上就会标注为名师或者高级老师、特级老师这样的级别,学生通过我们的平台一看哪个老师是名师,哪个老师的课讲得好,他就会针对性的选择他的学习内容,这是我们平台做的事情。

中国网:等于说我们搭建了一个类似于大家现在都熟悉的淘宝网平台,只是我们是教育的平台,吸引更多的好老师,利用闲散的时间,给学生传递更多的内容和价值?

陈红洲:对。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我们才刚刚上线没几天的时间就有3万的用户了,您觉得之所以这么吸引住大家,有没有听到一部分的反馈意见是因为什么呢?

陈红洲:因为我们从5月8号正式从安卓平台上上线,目前有3万多用户,用户给我们也有很多的反馈,觉得我们这种教学,真正的实现了资源共享,实现了教育的无边界。比如说农村的小孩还有边缘地区的小孩都能接触到优质的名师,这是一个好的反馈。另外,因为老师天生就是帮人家解惑的,他愿意有很多的学生来听他的课,他愿意把他的知识分享出去。所以,老师这边反应也比较好。同时家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他可以利用学生的碎片时间,比如说学生平时在家里的碎片时间去打游戏,这个平台能够针对性地学习他的问题,而并不是在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系统性地学习,因为学生的自觉性比较差,碎片化的学习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些兴趣,并且在我们的平台上能够有很多的同学可以分享问题,所以给这些学生带来了一些乐趣和兴趣。比如说分享学习故事,分享怎么成为学霸,分享我怎么学数学、语文、提高英语的学习成绩的心得,所以,这些平台也给这些学生带来了一些学习的兴趣。主要是这三个方面。

另外一点也有反馈,我们的平台可能屏幕还是比较小,因为使用习惯上还不是那么习惯,这个地方我们会进一步地改善,可能会有一个辅助的设备、辅助的黑板让屏幕更大一点,沟通起来更方便一些,辅助性的黑板式的产品出来,这也是我们的平台。确实,我们3万用户目前有老师上来几百位老师,快到一千位老师,都是在一线正在教学的老师,也还有很多的培训机构的老师。

另外,我们学生上来的比较多,有几万人,比较踊跃,大家都是看到这个平台能够打破一些常规的在线教育的缺点,能够实现真正优质资源的共享。

中国网:刚才你也提到了,有一些常规的我们在网络上学习的方式,还有一些网络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壁垒。在您看来的话,不管您是开发APP软件,还是做这种教学模式,一定是对教育尤其是网络教育这个环境有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做的,您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陈红洲:现在做在线教育的公司机构非常多,不少于几千家,他们分三个方面。一个是从传统的教育机构,辅导机构,比如说新东方、学而思这种机构转到在线教育。另外是在搭建教育平台,比如YY教育、淘宝同学、搭建教育平台。还有一类是大学里的远程教学。

目前在线教育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但我们经过研究,发现他们的缺点在哪里呢?一是说他们对老师的上线门槛很高,这些教育机构要去请老师,并且要去专门录像棚去录像录制课程,录制的课程一个是成本很高,因为它要到专门的录像棚。另外,老师要借助专业的机构到这个录像棚去,所以,这个时间很不好安排。

第二,最主要的是说成本很高,录制一节课程包括最后剪辑整个过程,可能这个成本是一般人、一般机构承受不了的,所以一些大型机构才会做这样的事情。

中国网:而且这个没有更好的针对性。

陈红洲:对,他录的都是系统课程,他不知道学生应该学什么样的东西,这和我们传统的方法存在的弊端是一样的。

因为这种录制成本很高,所以,这种教育机构的知识产权是属于教育机构,而不属于老师,所以对老师来说得到的收入也是比较低的,所以,老师上线的门槛非常高,也是集中在一线城市。

还有一点,成本高就带来了学生要付的成本也是很高,付的成本高,是因为学生录一个课程非常贵,所以他买一个课程的时候也是非常贵的,比如三四个小时的课程可能要上千元,或者怎么样。

第三,互动性差。因为录像课听了以后,他明白了还是没有明白不能找老师实时的沟通,所以互动性比较差。这就带来了目前这些教育平台最大的问题。

对学生来说教育效率就比较低,因为学生都是青少年,青少年坐下来,学习四五个小时听录像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中国网:我们的专注力是有限的。

陈红洲:往往是买了一个三四小时或者十个小时的课程,往往每次从头听起,都是听半个小时左右,其实后面的东西都是浪费。并且他的知识,因为他在中学里、学校里已经学过知识,其实他可能对某一个学科的知识并不是所有的不明白。

中国网:是查漏补缺。

陈红洲:对,但目前这个方面现在在线教育做得比较差。

互动性差带来了学习兴趣的降低,带来了学习效率的降低,这种课程一般很难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或者他对知识点的理解,这是目前在线教育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中国网:所以,刚才您把这些给我们统统分析以后,现在出现在我们这样一个方式是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的,是吧?

中国网:我们研究的这个东西,首先从根源上、从技术上解决问题,不用视频录像,不用老师到专业的摄像棚去录像,而是老师在他的办公室、或者在他家里的书房里面,就能够拿手机出来,然后用手机当成一个黑板,实时的进行教学。然后我们把课程拆成25分钟、40分钟,60分钟一堂课程,都是结合这个知识点来讲这个课程,或者是试题、答卷来讲这个课程,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而学生上了这个平台以后,学生就能有选择性的,因为每堂课的费用非常低,每个学生听一堂课可能只要交10元人民币左右,所以他就能够听一堂课,这样他就能够针对性的针对知识点来选择他要学的查漏补缺,这样就能有针对的提高学习成绩。

另外,我们的平台集中了大量的试题,并且有大量的试题在讲解,比如现在快高考了,我们高考押题、中考押题、小考的押题都会有的,这是针对学生的一个成绩的提高,来引导他怎么学习的方式。

中国网:我打断您一下,说到押题我想很多人都非常关注了,押题的题的来源是哪里?我们的方向是怎样的?

陈红洲:我们押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过去把传统高考中考的题库拿出来,让学生做一个复习,这是一方面的试题。另一方面的试题,我们请大量的优秀老师自动在这个平台进行押题,就是他认为今年高考知识点是什么,是听老师来准备这些试题,并不是我们做平台的来准备一些试题,而是请大量的优秀老师,比如高级老师、这些特级老师,请他们在这个平台上来出这个题目,学生来做这些题目,他认为今年高考应该考什么样的知识点,应该侧重哪些方面,这也都是老师在我们平台上产生的题目。

中国网:您看,现在“互联网+”非常的火热,发展地很快,而且随着大数据技术和云服务等等,我知道您本身也都是做这种IT出身的,所以对这背后的东西非常了解,我们在建这个平台的过程中,有没有考虑到要用这些最新的技术帮助我们押题,很可能通过大数据的一个方式的解决,就能够起到过去老师通过几十年经验的积累而达到的效果呢?

陈红洲:这是当然的,因为现在我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另外我们这个平台利用了几个技术,一是互联网上实时通信技术,比如我们的矢量黑板就不存视频,我们怎样保证矢量的黑板上写的这种笔划适量和我们的语音进行同步和实时,特别在网络不好的情况下,怎样达到一个最好的效果,这是一个方面。

另外一个,我们有大量的题库。大量的题库哪里来的?我们肯定是经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比如现在中国高考经过多少年的积累,题库是庞大的,哪些东西有用,哪些东西没有用,我们是经过大量数据分析的工具提炼出来的,通过学生的反馈不断总结这个题库,这是我们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我们的云服务,因为这个东西需要很大的数据量,并且我们要让用户上来以后,用户的并发性和实时性,这方面的技术也是我们公司的核心。比如一万个人上来听一堂课你能承受得了呢?网络不会堵塞吗?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开发这个产品上遇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是在逐步的解决,是不是完全解决了,可能我们还没有完全解决,可能还会有一些影响用户体验的东西,但我们现在逐步解决了,我们现在应该说从目前情况下,还是解决比较好的。

中国网:您刚才说的这个问题挺关键,现在社会上很多互联网机构包括一些教学机构都是在流量上、教学资源上、师资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是一筹莫展的,解决起来非常困难。我们作为一个后起之秀,成立才一年的时间,虽然很短,但绝对是一匹黑马,我知道已经有了A轮融资了。但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上,我们的方式是怎样的?

陈红洲:我打个比方,比如我们传统的在线教育就是大量的视频,大量的视频就是用H.264或H.265进行压缩的,每秒钟,举个例子,学生听一堂30分钟的课,可能要花掉500兆到1000兆的流量,这个流量是非常大的,并且在传输过程中会出现卡壳的情况,这个情况非常频繁,因为这个流量非常大。我们首先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解决。

这个问题我们就用了矢量黑板和同步语音的方式。我们每秒钟的流量大概在10K,传统的方式大概在1.2兆,我们就是它的120分之一,这是什么概念呢?比如我们买一个三五百兆的流量,一个月30元,可能传统的视频方式在手机和Pad上可能只能听10分钟到15分钟,而我们可以听到1200分钟。比如说30分钟一堂课,那就可以听40堂课,一个月听40堂课,在我们的平台上基本上500兆的流量就能够保证了。但是要用传统的方法只能听10到15分钟,这是非常大的技术上的进步,这是我们的平台,首先针对的问题。

另外,我们手机24小时,也不说24小时,是随身带着的,比如学生有疑惑的话,随时随地可以和老师进行沟通,这样就比传统的线上教育要好了很多。

中国网:等于请了一个随身听家教了?

陈红洲:对,他有任何问题,他就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找到老师,问这样的问题,老师就会解决他这个问题,帮他做一些解答,并且他觉得这个老师解答的并不是很完整和清晰,他可以找另外的老师解答,这样的话他就会拥有很多的师资资源,比如在小的三四线城市,他可以拥有大上海、北京这种一线城市的优秀的师资资源,这样的话就打破了教育的边界性。

中国网:其实从这方面,我另外也想到一个问题,从传统意义来讲,不知道您是什么样的感受,反正每次我在上学上课的时候,对老师一方法是很景仰很尊重,另一方面会有点害怕,会觉得问老师问题,他会不会戴有色眼镜看我,我问这个问题,会不会太傻了等等。如果老师不愿意回答我,或者当时他可能太忙没有理会我的话,我自尊心还会受伤害,现在的孩子们还有各种各样的心理状态。而通过我们这样一个平台,他可以认识更多的校外的教师资源,首先孩子是有主动积极性,能够自主去选择了。

另外,老师和其他的一些同样在线交流的学生可以成为朋友,是这样吗?

陈红洲:对,这也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比如我小时候读书的时候,我很少举手,我怕同学们笑话我问了一个很愚蠢的问题,但在我们这个平台上就不存在,他可以找到任何的老师,并且他和老师是不见面的,是在线的,所以就没有这种心理的问题。

另外,他可以在我们的平台上交到很多的志同道合的伙伴,比如一二年级学都可以交到朋友,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地进行沟通、分享,并且我们在上课的笔记、课堂上,我们给学生有一个屏幕做笔记,这个同学之间可以分享自己的笔记,比如我的笔记记的什么,你的笔记记的什么,这个我们平台上都能实现,并且我们平台上还有每日练习、每月模考、每周模考,你在我们的平台考得好,我们可以给你发奖学金,都是提高学生的兴趣。

中国网:还能够得到奖学金?

陈红洲:对。我们有每日练习、每周模考、每月模考,假如说你参加每周模考,每月模考,每个年级和每个地区的前几名我们会给你发奖学金,这样的话你的学习兴趣会更高,这是我们的方式。

中国网:从您的开发者的角度来说,是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高,但是从孩子们的角度来讲,尤其是有一些贫困地区的、边远地区的家庭来讲,孩子本身学习好,有主动积极性,也是为家庭降低了负担了。

陈红洲:对,一个是他在我的平台上学习费用大大降低,另外他能够得到奖学金,还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他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所以,这个方面是我们平台要着力打造的地方。

中国网:另外咱们现在都说眼界和格局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非常重要,我知道您本人是清华大学毕业,后来又留美,其实对眼界格局的这种心得体会更深。对于像我国或者是其他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孩子来说,我们渴望看到外面更广阔的天空和世界,但由于一些环境有限,一些条件有限,所以不能够做到。而今天您恰巧为他们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

您刚才说可以看到同地区的孩子们,自己学习状况的排名,同样对于全国范围内自己所在的位置,别人都在关注的一些视野内容,自己也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发展或者是发现空间了,是这样吗?

陈红洲:是这样的。

中国网:所以,我想这样一个平台的搭建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放眼未来来说,长远来看非常的重要。

陈红洲:但愿是这样的。

中国网:其实现在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只存在于我们的国家,而是普遍存在于全世界,对此您的理解是怎样的?

陈红洲:教育的不平衡,就是一直存在,只不过说发达国家好一些,比如说美国,教育资源均衡一些,好一些。但第三世界,像中国,发展中国家不同地域存在着教育失衡,同一个地域也因为贫富不一样存在着教育失衡,这样会带来教育人才的培养,培养来说人才就会越来越少。比如我们在中国那么地大物博,我们边远的农村的小孩或者三四线的城市有很多聪明的、优秀的青少年,但他们因为得到的资源非常少,所以,很多人才都埋没了。所以,习主席说了,人才是决定未来的,教育是中国梦,教育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所有的国家非常重视的,包括美国的教育资源投入也是很大的,包括日本,所以,教育是未来,没有一个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这个中国是不可能领先的,世界上所有的人、所有的国家,他们投入了,其实除了他们的军事之外,教育是很大的力度。所以,我们这个平台就是要打破这种教育资源的失衡,让每一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包括我们中国的学生,比如说美国有哈佛大学、斯坦佛大学,这是很有名的,但中国学生每年要考托福、GRE,有限的几个名额才能到那里学习。以后要利用我们的平台,斯坦佛和哈佛的老师就会在线教育,所以,任何人都会学到他的知识、他脑袋里的东西,让每个青少年包括每个人都能够平等的享受这种教育资源,包括中国的、美国的或者是国外的,所以,我们是致力于这个平台的一种研发和推广。

中国网:所以,您打造这样一个大的平台,它不仅仅对于一个教育资源的共享有更有利的条件,对于孩子们攀爬到一个更好的阶梯也有很大的作用。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不一样的,以往在我们的教育学环境中,老师其实还是蛮被动的,会受到教育体制、会受到课本的一些限制,环境等等,地区的差异化,包括我们的一些升学压力上的限制。在我们的平台上,我们的老师有哪些更广阔的空间呢?

陈红洲:因为老师其实也存在着资源和待遇的不平衡,比如我们在十八大的时候,俞敏洪老师就提出说,边区乡村老师的待遇要比城市老师高,提出这个想法是很对的,因为他们的条件比较艰苦,但实现是困难的,但在我这个平台上就能实现。为什么呢?边远的老师只要专注于他的教学,能够把学生的知识点、教学生比较好的知识,比较优秀的知识,因为他的学生不局限于这个乡村,他是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世界范围内,所以,这个方面他的待遇就会得到改善,他就会平等的。并且他也会有更多的精力来专注于怎么把这门课或者这堂课教好。

老师除了教课之外,老师还要育人。在我们的平台上,学习的方法和怎么做人,比如学习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方法,这是第一个方面,因为方法得当,其实这是事半功倍的,这个地方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老师除了教授知识之外,另外一点很重要的问题在于他还要怎么让学生成为一个心智健康的人。所以,我们在传统的教学里,大部分是追求升学或者怎么样,在我的平台上不一定你是开数学课、语文课、英语课,你可以开各种课,比如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人,这个平台都是适合的。所以,在这个方面,对老师来说打破了一个地域的概念,不局限于这个县城或者这个乡,或者这个地方的学生,他可以有全国的学生。另外,他在我平台上,不同的老师进行交流,也很容易提高它的专业知识,在见识面和各个方面他也会提高,他知道怎么适应这个社会,应该教学生什么,因为老师们也都在交流,老师在我们平台里有一个群体。

另外,他还比较容易和家长进行沟通,因为家长在我们平台上和老师是一个群,家长有任何的反馈,老师都能看得见,这样就更容易和家长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因人而教,这是三个方面的好处。

中国网:陈总,我知道您本人在学习过程中也是得益于学习的结果,受益匪浅。陈总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早年留学美国,也在那边工作了一段时间,比如在戴尔和一些大公司都工作过,开发了一个大家都耳熟能详的东西——二维码,您是创始人了。在这个过程中,您觉得教育于您而言,起到的作用是怎样的?

陈红洲:假如从小我要没有受到很好的教育,我就不可能有今天,因为我是出生在湖北一个农村的家庭,虽然我父亲是中学老师,其实我们家是半边户(是指一方为农村居民、一方为城镇居民的夫妇),我在10岁前是在农村,我们小时候的小学旁边都是牛栏,我们是这样一个环境。但我父亲因为在县城一中教书,后来把我们带到县城上学。因为我们湖北又是比较重视教育的,又是教育的大省,所以,在这个环境下我才慢慢知道什么是学习,后来因为初中高中都还比较努力,因为我也在那个氛围内,有幸考到清华大学了。假设是今天,我还在我们农村里的话,我不可能坐在这里。所以,对我本身来说,我还是感激教育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对我们这一代人有非常大的贡献,给了我们很多机会,否则我们这一代人的机会就会非常少。所以,还是非常感谢我们的国家,从改革开放1980年以后,像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我们是接受传统教育起来的,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荒废过,没有被打断过,并且那个时候国家也大力投入,高考也开放了,跟我们这代人受到的教育是正统的,我们七十年代的这一代人是比较正统的,所以,我还是非常感谢教育系统。

但在教育过程中,我也体会到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比如我们在小县城,我们学英语(很晚),现在大城市可能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

中国网:现在是从胎教开始学了。

陈红洲:我们真正接触英语的时候是高一,现在是有所改善。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像我从农村出来的,我们真正受教育可能是从清华大学开始的,这说明师资资源强烈不均衡。我们刚上大学的时候,可能我们的数学比大城市来的同学好一些但英语和其他方面是很差的,特别是琴棋书画这个方面我们根本没有摸过,这是对一个人健全发展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因为我们不可能有这样的教学资源,也不可能出得起这个费用跑大城市去学,对我们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所以,我们是通过大学。所以,我深刻体会到教育资源和教育费用不均衡相当严重,但我们那个年代因为上大学也不交钱,都是国家免费的,包括初中、小学、高中,那时候你要考取了,真正实现的免费,包括大学。所以,我其实还是很感激我们国家的,因为从我的经历来说,我是得益于现在的教育体制,虽然这些体制还是有一些小的问题,但是我还是非常得益教育体制的。

中国网:现在我听不少的家长朋友这样说,只要生活条件达到一定的条件,甚至有的不足这个条件还要努力创造这个条件,都要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国外去。作为陈总来说,享受到中国最优质的大学,清华大学,也是非常不错的专业,后来到美国去读书,在500强企业工作,现在也是自己创业,做得也非常好。所以您非常有发言权,我想请您评判一下,从您个人的心得体会,还有您周边的精英团队们的心得体会说一下,您觉得目前中国和国外的教育究竟差距在哪里?

陈红洲:我觉得中国教育和西方教育者主要是方式的不一样,西方的教育决定于创新,它的目的是什么?让这个小孩真正发挥他的智力层面,让他学或者是将来工作,就是说让他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因为他整个的条件和资源够,他的社会资源比较够,而中国的教育是一种应试,说得不好听的,可能是一种功利性的教育,就是说我们的资源非常有限,大学也只有那么多个,好大学也只有很少的几个,所以,我们要在一种竞争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而美国这块东西竞争层面非常少,每个人学自己有兴趣的东西,他们专注不一样的东西。但因为我们的资源比较少,所以,我们其实是一种竞争式的教学教育,我们从小到大,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都要为资源做竞争的。比如我每个班可能只有10名学生能够考好初中,好的初中里可能只有几十个学生能够考到好高中,而到了高中以后,一个班也只有几十个人能够考到好的名牌大学,清华北大,而这种资源是竞争出来的,这是最大的不同点。

但并不是说这两种方式哪个好哪个差,美国那种方式好,也不是说他好,其实从我本人的这种经历来说,我还更倾向于竞争的方式,竞争的方式能够发挥人的潜力,而这种西方的资源的方式,这种自愿性的方式其实不太容易,除非他对某些领域非常感兴趣,才能出人才,竞争中的方式能够出更多的人才,并且现在很多的小孩,家长把小孩送到国外去留学,我本身也是从美国回来的,但是我觉得这个东西倒是要因人而宜,不一定非要强求送到国外去留学,最主要的你要明确你的孩子,你希望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这是最重要的,而并不是盲目的说,我家邻居把他的小孩送到了国外去,我也要把小孩送到国外去。我们期望下一代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他应该怎样活在这个世界上,为社会做贡献还是他自己有非常大的财富,这都是不一样的东西,我们要根据这些,我们愿意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来引导他受什么样的教育,而并不是别人好,别人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个东西其实是不对的。我们从教育层面来说,最重要的是发挥每个人脑子里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贡献,这是最重要的。另外,让他觉得自己干自己的生活很快乐,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中国网:我觉得您说得非常好,也非常对,让自己非常快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成为更好的自己,这都是每个人更希望,也是父母所希望的,但您刚才提到了,父母希望他的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有的时候连父母自己都不够清楚,所以,关键问题在于这里。未来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不仅为大家提供一种学习的氛围、环境、条件,我们未来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因为我知道现在A轮融资,后面也会面临着B轮,后面还要有更多的发展。但是您的目标是什么呢?

陈红洲:我们的平台现在开发了两块,一块是0到6岁的幼儿教育,叫做“萌宝教育”。另外一个是“金榜希望”的中小学生教育,是7到18岁中小学生的教育。我们后面要开发的,可能是18到24岁的大学生就业和考研的培训和教育,因为现在的大学生数量比较多,毕业以后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在各个地方的就业,能否真正在大学里学到和社会比较匹配的知识,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我们会有一个语言的平台,就是一个金榜希望语言教育,比如说在我们的平台上学英语、法语或德语的方面,另外是工作以后或者24岁以后的职业教育,金榜希望职业教育,我们的平台是想做整个0-50岁、0-60岁人活到老,学到老的一个学习平台,让每一个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够在这上面当老师,另外让每个有需要,比如在工作中或者生活中需要某方面支持的人能够在我们的平台上学到他需要的知识,这是我们这个平台要做的事情。

但是我们的平台目前从比较大的理想来说,就是要改变现在的在线教育的现状,让人人可以在我的平台上当老师,人人可以在我的平台上学到东西,服务于整个的人类,也是服务整个全民教育,但是我们的平台会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的包括技术上,内容形式上进行摸索和改善,但是我们的理想是这个,这也是在我们团队的中国梦,就是说我们是想把教育实现无边界,让教育实现资源共享,让教育本身变成无边界,打破地域边界,打破国家的边界,打破整个贫富的边界,实现整个无边界,大家都能够平等的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能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想成为自己能够成为的人才,因为人才是国家的未来。

中国网:这让我想到大亨巴菲特先生的儿子,彼德·巴菲特写的一本书,叫做《成为更好的自己》,我想这也是很多人的梦想。那么您的梦想是什么?

陈红洲:我小时候的梦想很简单,家里比较穷,我就希望家里能够富裕起来,上了大学出国到了硅谷,我的梦想是想成为乔布斯和比尔·盖茨,但这都是梦想,现在我的梦想很简单,我的梦想就是想为我们的孩子做点事情,看能不能用我以后的所有的资源和能力,能不能在孩子下一代的培养上做一点事情,这就是我的梦想。

中国网:非常感谢您今天做客我们的节目。其实,我想我们真的应该现在开始停止抱怨了,也许您会发现在教育的过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可是发现问题重要,但解决问题就更重要了。今天陈总和他的团队为大家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希望您可以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打开眼界,结识更广阔的世界,成为更好的自己。

非常感谢陈总做客我们的节目和大家进行分享,我们也在此期待我们的平台能够更加茁壮成长,让我们得到更大的收获。谢谢您。

陈红洲:谢谢主持人,谢谢大家。

中国网:非常感谢您收看这一期的节目。中国访谈·世界对话,让我们下一期节目再会。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