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世博:“互联网+会展业”创新平台

时间:2016年2月29日
简介:掌上世博创新了世博传播方式,实践和丰富了“互联网+”在大型会展和公共活动项目上的实践与应用,打造了世博史上首个永不落幕的世博会——2015米兰世博会,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世博会博物馆”,让世博会的主题、文化、科技、理念和每一个精彩瞬间永远留存。本期节目邀请掌上世博CEO于业军先生,分享“互联网+世博会”实践经验。[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掌上世博:“互联网+会展业”创新平台

——专访掌上世博CEO于业军先生

 

中国网:你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 世界对话”,我是方悦。为了满足国人足不出户观展世博会的愿望,2014年10月上海后世博研究中心唯一授权和委托于总(上海后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开发运营《掌上世博》项目。该项目创新了世博传播方式,实践和丰富了“互联网+”在大型会展和公共活动项目上的实践与应用,打造了世博史上首个永不落幕的世博会——2015米兰世博会,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世博会博物馆”,让世博会的主题、文化、科技、理念和每一个精彩瞬间永远留存。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掌上世博CEO于业军先生,分享他的“互联网+世博会”实践经验。欢迎您于先生。

于业军:主持人好!大家好!

中国网:我们终于见到了您本人,因为我们对于世博会真是举世瞩目。说起世博会,它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可以说是当代文化、科技和产业成果的风向标。您看了世博会之后,心情一定也是特别激动的?

于业军:是的。一方面由于现在正在从事世博会互联网上的传播,当然在这之前,特别是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时候,我也亲自去参观了很多次,每次参观完了都会感觉到收获很多,也会感觉到对世界各国的文化科技和每一届世博会的理念,也从中能够学到一些东西,能够应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乃至人生思考方面。

中国网:是的,我想刚才您提到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继咱们国家2008年奥运会之后又一大盛宴。您作为新的上海市民来说,心中的感慨一定也是特别多。

于业军:对,提起来还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一些前前后后。似乎现在提起来,仿佛在昨天一样。世博会作为中国争取了这么多年,也是第一次在中国举办,可以说整个中国为之沸腾,整个中国政府也是倾尽全力去打造了这样一届在世界上创造了几个第一的世博会。

一是参观人数,首次突破了7300万左右。二是2010年世博会的主题理念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直到今天这种理念还在激励着整个国家、社会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当然,这一届世博会也为中国特别是主办地上海整个从城市面貌、百姓文明、企业发展和后续的一些文化方面的理念,因为我生活在上海,我觉得上海由于这一届世博会确实对它的整个城市发展、人文理念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中国网:变化非常大。

于业军:对。今天我们很多工作和生活也有很多受这一届世博会的影响。

中国网:在您亲身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从上海本身的文化和经济方面的建设,乃至国民生活来讲,世博会带来的改变都有哪些?

于业军:有几个方面。一是要举办世博会,整个上海城市面貌为之一新。把原来一些不规范或者说不够漂亮、不够大气的包括道路、包括方方面面有一个非常大的提升。

二是从上海在世界上的名片的传播,借助这次机会,可以说让上海在世界上得到了巨大的宣传,所以,提起上海就会想到2010年世博会。

三是从整个城市的文化文明角度来讲,我认为也获得了很大的提升。2010年上海代表中国展示给世界,作为这一届世博会的举办地上海市民就首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文明素养和文化,因为这个时候的上海市民不是代表上海,而是代表中国。所以,至今这种精神和理念也对今天整个上海的城市文明和百姓素质的提高,还在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是世博会每一届5年,虽然最火热的展示半年,但它后面四年半作为每一届世博会的“后世博”经济时代,它展示出来世界各国的先进的技术、理念和文化,特别是世博会所表达出来的主题,对于后来整个上海从经济、文化、社会、包括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其实也是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网:从我国建设的角度,也是希望不管是世博会、奥运会都成为一个契机窗口,后续有一个延展作用。所以,后来授权了我们公司掌上世博项目,这个项目是什么样的项目?和世博有什么样的关联?

于业军:大家知道2015年世博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在万里之外举办的世博会,对于中国的国民来说怎样更多的参与、了解和分享这一届世博会成为了问题。但互联网在中国现在发展的如火如荼,既然国人不方便到意大利观展世博会,那么能不能通过网络的形式,把它全景O2O在互联网上,让国内的民众可以足不出户,随时随地通过电脑、通过手机去观展呢?我想这是可行的。真是基于这种目的,所以在上海后世博研究中心的指导,在后博科技公司全体员工集体的策划、打造、运营、宣传的努力下,成功把这一届世博会打造成了线下在意大利米兰,线上就在“掌上世博”同步宣传和展示的项目。

这个项目从5月15号正式上线,到今天国内民众通过我们掌上世博去了解米兰世博会,已经达到将近1500万人次。当然在这个平台和项目中,我们也把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世界最著名的世博会进行了回顾。包括2010年上海世博会,包括1915年世博会,1889年和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也搬在了网上,目的是给爱好和喜欢世博会的广大民众更多和更全面了解整个世博历史发展的延续。

中国网:但我们现在看到的“掌上世博”平台不仅仅是把世博会只做回顾的平台,还包括了很多现在的内容,后世博会的内容在里面?

于业军:前面我提到世博会每一届是五年,真正展示期是184天,后面的四年半是用来展示分享、学习完了以后最主要的落地。后四年半我们一般称之为后世博经济时代。每一届世博会都有完整的主题。2015年米兰世博会是以滋养地球,生命能源为主题,借助这个机会把各国最新的一些科技、发明和产品、一些理念、文化都拿出来向世界做一个展示。这么多好的理念、好的科技、好的文化展示以后就要求各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消化、吸收、应用和对接这样一些表达出来的新的科技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作为线下世博会每次184天总要结束,但是作为线上的世博会“掌上世博”一定永不落幕。一方面方便给世博会期间没有时间了解世博的人去在掌上世博上回看,也方便这里展示的一些企业、科技和产品,没有时间研究的人,可以仔细的放录像一样的倒回来看。当然它更重要的是将世博会表现出来的这些先进的东西,通过掌上世博在随后的岁月中,要与我们线下实体经济和企业做对接服务。

中国网:刚才您讲的我们稍后会延展开来,更详细的和大家分享清楚。因为很多人说世博会貌似是国家和很多企业的展示,和普通老百姓、不参展的企业似乎没有关系,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于业军:对,其实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中国网:它怎样与我们发生了关系呢?

于业军:你想想一个国家能否跟上时代和世界的脚步意味着一个国家发展得好不好,国家发展得好不好就与企业和实体经济有关,实体经济发展得好不好,会不会与每个人都有关呢?

中国网:是的,它牵扯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和未来的方向。我知道您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做互联网方面的,我看您从事过六个行业,三次创业,之前都是互联网之外的行业,您大概给我们讲讲您的经历,怎样让您机缘巧合就和掌上世博项目平台走在一起了。

于业军:说起来比较惭愧,我是1967年出生,今年将近49岁了,我是在48岁的时候一不小心一脚踏入了新时代的互联网行业。在此之前,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我是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过去我从事过六个行业,从事过科研、从事过旅游鞋工厂生产制造、从事过进出口、从事过电子设备、从事过信息化工程,从事过节能新能源和环保领域。

中国网:您刚才讲的这几个领域和您现在做的这个项目恰巧还都有相应的关系呢。

于业军:对。其实我走过过去的道路的历程来讲,应该说也是跨界。因为跨一个行业不是同一种工作的延续也是比较有挑战性的,这也是我从小的个性和特点,我比较喜欢折腾和挑战,越难的事情对我来说越有兴趣,做得太得心应手我自己就会改变一下。

说起这次参与或者主导打造掌上世博平台的项目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机缘。这个项目是偶然的机会,我随朋友到上海世博局谈别的事情,在这期间我碰到了原上海世博局的副局长黄耀诚,现在是上海后世博研究中心的常务副理事长。当时他就提出,米兰世博会要为了满足国人足不出户的参与和分享,希望能够搬到互联网上叫做“掌上世博”,可是我就问为什么还不动手呢,因为这个时候已经是2014年10月,离米兰世博会正式开幕只有半年时间。当时黄局长讲,谈了不少老板,可是都被吓跑了。我更感兴趣了,为什么呢?他说有五个问题,每个问题提完,都打退堂鼓了。我说你说我听听吧。

第一,米兰世博会有14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在参加,包括整个世博园区每一天所有的资讯都要在互联网上展示出来,这些资讯将如何获得。

第二,互联网在中国虽然发展的如火如荼,但全新打造一个掌上世博到底需要多少预算,是几百万、几千万还是上亿谁也说不清楚。

第三,这个项目政府只能出一点点启动资金,谁干谁出钱。

第四,世博会在传统一般人理解上可是只有半年,谁会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打造一个其实只有半年寿命的项目。

第五,无论谁干,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成功虽然不好衡量,但失败很好衡量,你不能干到半截子说这个事我不干了。

我一听这五个问题,的确是每个都能吓死人,但它放到一起,我就特别感兴趣了。所以,我当时就跟黄局长讲,这事我想干。

中国网:但这可不是一拍脑门就说我想干就能干得好的事啊。

于业军:这可能与我过去的经历和跨行业有关。过去我进入每一个新的行业都是外行,我宁愿从最底层了解这个行业和企业运作的方方面面,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提升,然后一步步走向中层走向高管。也是因为这么多年给我锻炼的这样一种个性,我永远不会被困难吓倒,相反困难越大,越能激发我的激情。而且我相信我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就是去解决一般人认为无法解决的困难,这是我的乐趣。我自己内心的确那个时候,一是没有做过互联网,二是这些东西当时我没有答案,但我相信我一定能够一个个都把它解决掉。事在人为。所以,我就愉快地接下了这件事情,第二天我就签了合同,第三天我就辞掉了当时我在央企做高管的工作,全力以赴的进入了我的“掌上世博”项目的开发工作。

中国网:等于掌上世博项目第一个运作的就是2015年米兰世博会。

于业军:对。

中国网:短短半年的时间,刚才我们提到的这五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于业军:第一个问题,如何获得这些资讯,我的确也是费了一点时间去想,自从我接下这个任务以后,就基本上没有睡好觉,也可以说其实从2014年10月到今天,我基本上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休假日,我会保证平均每天工作大概在15个小时左右。

中国网:所以都说创业者是自己找罪受,您收获了什么呢?

于业军:收获了,一是看似不可解决的困难,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思考和请教解决了,这是一种成就。

中国网:是的,您的资讯的获得,远在那么远的地方米兰,我们是如何在国内把它事无巨细的全都反应出来,您是怎么做到的?

于业军:其实这个问题像窗户纸一样,最早有朋友给我出主意,说于总看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国内聘请十几位专业记者,把这些工作人员放到世博会住上半年。我说这个办法的确行,可是一,这是什么费用,第二,就凭十个人能够采访完所有的资讯和信息吗?第三,有些资讯和信息是未必能够让一般记者或者机构获得的。很显然这个办法不可实施。后来我是怎么解决的呢?有一天我忽然脑门灵光一现,办法出来了,我只是招聘了两名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大学生,给他们安排了一个任务,寻找147个国家的米兰世博会的国家官网和米兰世博会组委会官网,你们把官网上所呈现的所有资讯给我重新的编辑,整理,就获得了绝大部分资讯。

另外,关注国内国外所有报道米兰世博会的媒体网站,把凡是与米兰世博会有关的资讯全部摘录回来,然后我们再进行编辑、整理和加工。

中国网: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于业军:对,做互联网就必须利用互联网。这个问题说起来大家会以为很简单,可是它就像窗户纸一样,捅不破的时候几乎能够憋死人。

中国网:那么后面这几个问题怎么解决的呢?

于业军:说起对这个项目的投资多少的问题,这个我基本上是有谱的。第一,我认为我能把它做起来,当时我就给自己设想了一个预算,我先用我的预算把它打造出来,然后我有信心能够让投资机构对这样一个平台感兴趣,而的确是有投资集团现在投资我这个平台了。这块是我自己由信心而决定的。

至于说世博会只有半年的问题怎么解决的呢?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一段时间,但我一边做一边就在想。世博会其实不是半年,严格意义讲它的展示期是半年,它每五年一届,因此它的后四年半的工作,也就是将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理念、科技和文化向社会现实、社会实体落地,将是一个主要的工作,也是这一届世博会的目的。

那么我就找到世博平台的生存的最大意义。第一,宣传和展示每一届世博会。第二,要将这一届世博会的东西与实体企业服务好、对接好,这才是关键的。在这个意义上我又仔细把世博两个字进行了理解,世博两个字,大部分都认为是世界博览会,但把它颠倒一下也叫做博览世界,那么就把世博从原来只是简单展示世博会这样一个项目应用,目前发展成为了一个专为中高端企业和人群服务的跨界融合的互联网平台。

中国网:后面的问题呢?您觉得这几个问题当中最难解决的是哪个问题?

于业军:应该说是除了这五个问题之外的第零号问题就是这一份胆量和挑战。我敢做这件事情,而且我能做,这其实是所有问题里最大的问题,而不是那五个问题,那五个问题只是具体问题。所以很多问题关键是看对自己有没有信心,你敢不敢做,敢做还要立即动手去做。其实做的过程中,所有的困难,你今天可以预见,也有很多是未来不可预见的,关键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保持这一份信念和信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关键所在。

中国网:刚才您说到的信念确实是创业过程中非常需要的,现在掌上世博运行到目前为止的状态是怎样的?

于业军:这个平台从5月15号上线到今天刚刚10个月时间,运行的还不错。第一,要感谢掌上世博这个年轻的团队。第二,特别感谢那些一直在支持、鼓励和关注掌上世博平台的广大观众。目前整个平台的内容板块也在不断丰富当中,当然尽管米兰世博会展示期结束了,这个平台里的各项内容我们仍然保持着每天的更新。另外一些板块,除了世博会板块之外,那些板块实际上在10月底我们才真正上线的,因为前半年我们为了不分散观众对世博的热情,所以只推出了世博会板块的内容,后面的那些板块内容推出以后也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为我们是把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兴趣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做了一个汇总和展示。

整个平台我们分为PC门户官网、手机版官网、微博和微信公众号,在2015年年底的时候,由腾讯大申网和交通大学互联网数据分析中心联合举办的上海市十大微信公众号评比当中,有幸掌上世博被评为上海市Top10政务类优秀公众号。

中国网:真的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这也说明我们做的事情得到了一个肯定。我注意到您的平台跨界了不同的领域,比如会展业、艺术品、健康养生和商城等等。而且目前听您介绍,也在不断的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和方向。您这些方面的布局是如何考虑的?

于业军:谈到这方面的布局,也是费了团队的很多精力,当然起初的阻力也比较大。因为在外人看来,特别是用传统互联网的眼光来看,这是不应该这么做,也不能这么做。这块我们是这么考量的:因为最早从世博会的板块上,我们发现大量的民众在关心世博会,而我们从后台的数据当中去分析发现,能够抽出很多时间精力不断关心和关注世博会的人群是一些商务人士、政府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人群,也就是说是一些中高端人群。我就在想,我如何借助这样一个契机和机会,能够更多的去为这样的一个人群提供更多的服务呢?所以,后来我们定位掌上世博平台服务的目标是为中高端企业和企业家中高端人群服务。围绕这样一个主线目标,我们现在设计了已经上线的四大板块,第五个板块会在今年年中前上线,就像您刚才说的,分别是世博会板块、双线会展板块、世博商城板块、艺术欣赏板块和健康养生板块。

这几个板块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不太搭界的,但实际上它有着前后的逻辑顺序关系和一些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

世博会板块,线下世博会在米兰,线上世博会就在掌上世博上,这是不是叫做双线世博会。世博会本身一定也是一种展会,因此我在想,能否用这种模式为国内另外的一些大型高端展会同样打造双线呢?通过双线世博会的实践,我认为这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就产生了双线会展板块,在这个板块我也是希望能够利用互联网平台,去将一些大型的高端的综合性的展会打破时间距离和空间,同时呈现线下会展和线上会展双线齐飞局面。

世博商城板块我也是在调研,与众多会展行业人士交流以后发现。很多企业和参展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人财物去参加世博会,它其实展示和宣传自己的品牌形象是必要的,但这不是它的最终目的。如何能够让一次展会既能展示他们的形象和品牌,又能够去帮助他们销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呢?很显然,传统线下展会无法做到后面这一点。但是在互联网上可以做到。因此,我在世博商城板块就是为了那些代表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中国企业和后来参与双线会展的参展商企业,将他们的产品放在世博商城里,给他们去展示、推介和引流,消费者去购买他们的产品,帮助他们销售。

当然谈到第四个板块艺术鉴赏,这块我记得我们习主席曾经说过,要用文化振兴中华。当然,我们的平台既然是服务于中高端人群,我想中高端人群应该,也有这种需求更多的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艺术,他们有这个需求。因此这个板块里,我将中国传统的国学和一些即将消失的民风民俗,将中国的书法字画、陶瓷、收藏品在这个板块里进行了大量的收集、罗列和呈现,希望为国人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回顾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这样一个舞台。

作为最后一个在五、六月份即将上线的健康养生板块,也是为了这一批中高端人群服务的,因为这个阶层的人实际上非常辛苦,他们需要有健康和养生这样的一些需求。当然,这个板块其实也是为了线下从事健康和养生的实体企业,我给他们做这种对接的宣传和人群的推介与服务。

所以,整个平台从横向上来讲它是一个跨界融合的互联网平台方式,当然在纵向上,我们也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中国网:所以刚才您给我解释之后我就理解了,因为最开始的时候我会想,作为互联网的推广方式,为什么不是专一化的,只发展一个点而是很分散的发展不同的方向和不同领域的点,刚才您的解释让我很明白了。

其实刚才您讲到双线会展,应该说是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了。为什么说您要推广这样的方式?比如我说传统的会展企业,是不是也可以做它呢?

于业军:一定意义上讲,传统会展企业自己本身也去打造一个类似像我们平台上的双线会展这样的平台不太容易。为什么呢?因为这里面要有几个前提条件。

第一,应该讲要打造这样一个目前全国可能是第一家的双线会展互联网平台,我们的优势在于:一是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平台,因此有一定的公信力。二是我们在此之前成功打造出了双线世博会,这是指双线米兰世博会,我们有这样成功的实践和经验,以及观众基础在。三是专门做互联网平台是互联网行业,而线下一般做传统会展的实体企业还是属于传统行业。你在原来还不具备新一代互联网思维方式的话,你不可能一下子就从传统思维转换到互联网思维。

中国网:我换一种方法问,因为我们是做世博会相关企业的,是面临全世界的企业,可能最重要的还是中国的企业。但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了,它不光做世博会,还有很多的展会,中国每一年差不多每个月,甚至每一天都有不同项目的展会。对于这些展会上,比如说门展也好,其他的展览也好,都有很多企业参展,这些企业适合到我们的平台上和我们进行合作吗?

于业军:双线会展我们希望能够和线下传统做高端的行业型、大型、综合型的展会举办单位做合作,他们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组织线下的这种展会。我们利用我们掌上世博平台,再将线下这样一次大型展会搬到互联网上去,两种展示方式。因为中国展会每年都举办每个城市也非常多,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展会都做下来,所以,前提只能是挑选一些非常有代表性的,比较综合型的,大型或者中高端型展会进行合作双线会展的方式。

中国网:现在“互联网+”发展的非常迅速,渗透到各个行业当中去,在您看来,怎么理解“互联网+”?

于业军:“互联网+”从我个人的实践认识角度来讲,其实就在于“互联网+”这三个字加一个符号。什么是互联网,就是用互联的方式组成网络,而“+”是指你组成的这种网络要为实体行业结合,要为他们去服务。所以,“互联网+”是目前国内非常热的词,也有很多人神化了“互联网+”,说“互联网+”无所不能,能够去颠覆和消灭很多传统产业。我觉得是有些夸大其词,不错,由于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一些效率低的或者说资源浪费比较大的,像现在经济结构调整一样,行行业业都有一些不应该再存在的公司退出舞台,这是正常的,但也有很多企业会借机整合重构发展得更快。

所以,我对“互联网+”的另外一种解释,我经常打比方,它就像男人和女人的夫妻关系一样,互联网的长处正好是线下实体的短处,而线下实体的优势正好又是互联网的短处。因此让互联网拥抱实体,让实体拥抱“互联网+”,这就是一个真正的优势互补,扬长避短的融合过程,当然也必将带来行行业业或者每一个企业新的发展创新方式。

中国网:对的,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意味着我们要颠覆过去的某些思想和体系。对于发展我们的掌上世博来讲,利用“互联网+”的思路,您是怎样做打算的,才能够让它持续的并且蓬勃的发展?

于业军:我想基本从两个方面来打造我们整个平台未来的发展。一是叫做横向。前面谈到过,已经上线了四个板块,正在加第五个板块,未来当然可能还有第六个板块,这个我们称之为横向扩展。

另一方面叫做纵向深度连接,为什么这么讲呢?其实我这四个板块,每一个板块从未来的发展来讲都可以成为一个单独的事业部或者叫做子公司,从而将它真正的纵向发展,深耕细作。我们在深耕细作方面,我们还是把握着一个宗旨,我们就是打造互联网平台的,但是这个平台的真正的作用和目的是为线下的一些中高端企业和人群服务的,这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比如说,我们整个平台作为一个互联网平台是有着宣传和广告的效能,当然我也有着产品和服务的推介销售功能,也有为线下的一些企业或者服务机构去推荐消费者的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的实现,我们都是通过互联网的互联功能的,比如对企业的参展或者它的品牌宣传,我们就是通过连接企业的官网,让消费者和感兴趣的观众可以全面去了解这家企业。比如我们在世博商城里对于企业产品的推荐,消费者也是只要点击它的产品,就进入这个企业自己的电商,让消费者直接与企业手拉手去提供服务。

正是通过这些连接的方式,我们把它组成一种网络,你试想,如果我们平台经过一两年的运作,可以和线下方方面面、行行业业的企业形成成千上万的这种连接,其实这个时候我才能说这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互联网,而且这个互联网是与线下的实体企业真正“血肉相连”,永远密不可分,它就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富有灵魂的互联网,而且是一个真正有实际意义的互联网。所以,“互联网+”一般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互联网行业,但企业要完成+互联网,企业+互联网是将自己推向网络,“互联网+”是再度帮助企业形成正循环。+互联网,”互联网+”,再+互联网,再“互联网+”,它就是一种良性创新发展的模式。

中国网:是这样的。刚才您讲的这些在我们现在推广过程中,目前它的盈利方向怎样?盈利状态怎样?我想这也是很多企业和个人比较关注的一个地方。

于业军:说到这一点,我们自己关注的程度比外界更多一些。但是我们是这样打算的,其实整个“掌上世博”的平台从2014年10月开发策划,到2015年策划技术的开发、内容制作、推广宣传,2015年我们定义为产品打造年。2016年我们定义为三个方向齐步走。一是继续提升掌上世博的品牌度和宣传度;二是进一步提升和优化它的产品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三是开始与线下实体企业进行面对面的深度的连接和服务。今年我们平台仍然定义为投入年,今年不是想到如何挣钱,而是不想去挣钱,因为我们想把这个平台打造成一个目前在国内来说,比较高端的,在诸多方面有重大突破的,观众比较喜闻乐见的,企业从中受到了很大的服务和帮助的这样一个平台和产品。跨过这个阶段之后,我们仔细去落实落地,看看这个平台从哪些地方实现盈利。当然在这之前,其实我为什么前面会有四五个板块存在,其实每个板块都是一种盈利模式在里面。只是在目前来讲,我们想打造好产品和服务,有了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我想这个平台未来的盈利应该不再话下。

中国网:现在也是众多各个行业的领头者或者行业翘楚在和我们不断碰撞的过程,也是掌上世博越来越有凝聚力的过程。您在发展过程中,对于其他的想要和您合作的合作伙伴来说,您有什么话可以和他们分享?今天您来我们这里一定有很多话想和大家说,大家一起合作做同样的事情,做一个事业。

于业军:通过我个人一年半打造掌上世博互联网平台的感悟,最后我想和广大观众分享一下。

一是“互联网+”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就像很多媒体讲的,其实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关键是对谁而言,如果你继续固守传统,固步自封,抱着过去的一些所谓成功经验,坚决不改变它,也许对于这些人来说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但是对于敢突破传统,使用新的思维,能够站在未来看现在的人,勇于创业,勇于创新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互联网真正的好处在于,除了它的技术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实在互联网上,互联网是没有边界的。互联网可以给人创造一种公正、自由、分享、合作、共赢的自由空间。互联网的另一个最伟大的生命力,就是在于分享和合作。因此,我也希望将来各行各业不管是我的同行,还是传统实体企业都能够与“掌上世博”进行线上、线下的合作,这其实也是一种新的创新发展模式——双线驱动。只有这样,大家在保留原来自己长处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短处用另一半(互联网)补掉,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时代。

中国网:是的。我想问问您的个人梦想和目标是什么?

于业军:我个人的梦想,首先是把掌上世博能够打造的越来越好。其实,掌上世博,我从来没有做过互联网,我真正对这个平台的策划、构想和战略,我是来自于两个师傅。第一个师傅,其实自然界有一个非常厉害的天生的互联网高手——蜘蛛。蜘蛛出生以后就开始织网,一层一层不断扩大,等到它做到很大的时候,它就可以在那里晒着太阳收获了。因此,我的第一个目标是将掌上世博打造成像蜘蛛网一样,一层层、一圈圈,与实体企业、与合作伙伴、与同行进行连接,连接的越大,对我们双方都越有利。

第二个,我也想通过互联网去再造一种新的互联网上的另一种事业。掌上世博平台的板块组成,我内心在打造的时候,我是按照打造一个互联网上的上海市来打造的,我叫做掌上上海。我的世博会板块相当于上海的世博园区,我的双线会展相当于上海虹桥的国家会展中心,我的世博商城相当于上海的浦东国金大厦这种高端shopping mall,我的艺术鉴赏板块相当于上海的一些大学和文化艺术宫,而我的健康养生板块就相当于线下的三甲综合养生医院。实际上我是按照这个思路来打造的。

当然随着这个平台未来不断的发展扩充,并且把一些实体企业互联在里面以后,作为一个城市功能,其中的七通一平和公共配套我全部打造好了,实体企业也都互联在里面了,我们的观众经常会在我的平台里寻找与他们的工作、生活,与他们的精神、文化、健康有关的这种服务。这就是我内心中希望将来能够不断的扩大,最终实现我心目要打造一个“掌上中国”的梦想,让中国也借助互联网再次与世界拥抱,让中国走进世界。

中国网:打造一个大型的行业航母。在这里非常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和我们大家进行分享,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有分享,您不管是几次创业,现在应该是第四次创业了,但我想您的每一次创业,每一次腾飞,都是心中梦想不断的激情的涌现,也希望您带领着掌上世博团队,真正打造出属于中国的一张名片,中国的世博航母。

于业军:谢谢主持人。

中国网:再次感谢您做客我们的节目,也感谢各位观众的收看。中国访谈,世界对话,让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结束)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