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墨脱县曾经是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城,在2013年年底,这样的历史也彻底终结。在交通运输条件改善的情况下,在精准扶贫举措的落实下,墨脱县的农民通过产业发展、技能培训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墨脱县德兴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白玛曲珍代表就是这一变化的见证者,她也向我们讲述了墨脱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故事。
白玛代表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我记得您在2013年参加全国“两会”的时候,呼吁给墨脱县修路。现在两年过去了,那里的情况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白玛曲珍:2013年年底,我们墨脱县正式通路了,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路通了,跟外面的接触就多了,我们县里面现在各方面的建设比以前快很多。以前要进个什么东西,都是要人背马驮进来,现在路通了,可以靠交通运输,车子拉进来。这样促进我们那边物价就降低了。
中国网:运输成本降低了。
白玛曲珍:进墨脱县旅游的人也多了,因为大家知道墨脱县是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还有原始森林,外面进来的人很多,这样的话带动那边老百姓的就业。来旅游的人多了,可能会建一些宾馆、餐馆,老百姓多余的劳动力可以参加这些工作,促进就业。
就医、教育方面,都有很大的改变,出县就医的人也多,人都会病,以前都是在县里医院,现在有条件可以出去看病。小孩子也是,只要家里有条件,可以把他们送出来(上学),可以得到更好的教育。以前就是因为交通的制约,就算是有条件,只能在那一片区域(活动)。(公路)给大家生活等各方面带来很大的变化。
中国网:以前老百姓生病,都是在哪儿看病?
白玛曲珍:都是在乡里面,大一点就到县里面。
中国网:现在通了路之后,您说出去就医比较方便。
白玛曲珍:对,就像现在出来,到市里面,我们林芝市,有条件就可以从林芝市直接到成都,成都更好,我们林芝有机场。现在路通了,从我们县里出来到林芝市可能只要十个小时左右。
中国网:以前呢?
白玛曲珍:以前要好几天,4、5天,这样的话很多人就在半途中去世,这很危险。现在就十个小时到林芝,你条件好一点可以直接坐飞机到成都,条件不好的,可以在自治区拉萨市,很方便的。
中国网:您刚才提到了墨脱县通路以后,对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群众以前的生活状况什么样?通过旅游业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观吗?
白玛曲珍:像以前路不通,你只能是靠一点国家的补贴,我们那边村里边跟外面根本没办法比。到目前为止,也就是几个村会有集体经济,其他还是过很原始的生活,在地里面干活,国家给点补贴,靠自己卖一点东西,卖一点自己的农产品,就这样子,不要说是过什么质量好的生活,只能是一种能过的生活,温饱的问题。现在的话路通了,像我以前在我们乡里一个村里驻村,驻了三年,比较了解他们。现在很多人都是因为有旅游了,开农家乐,给游客提供住宿、食宿,还会卖一些农副产品,现在大城市出来都喜欢吃一些绿色产品,无公害的,我们当地都是绿色产品,就卖一些自己的产品,还有手工编织的产品,增加了收入。有的游客喜欢徒步旅游,村里男同志就帮他们背东西,运输,这样的还有很多。
中国网:他收入上的变化,体现得明显吗?比如以前大概人均能挣多少?现在呢?
白玛曲珍:是很明显,三年前我刚驻村的时候,拿我驻村那个地方说,2013年的时候,他们人均纯收入可能就五千多点,到2015年年底,人均纯收入,我们那个乡8600多,三年里人均涨了二千多。
中国网:国家和自治区对墨脱县是不是也有具体的扶贫举措呢?
白玛曲珍:有,不光是我们乡,墨脱县是边境县,就有“兴边富民行动”,国家会给西藏特殊政策,但是西藏会给墨脱县这些边境县更大的倾斜力度。
中国网:体现在哪儿?
白玛曲珍:我们墨脱县有46个行政村,以前因为路不通,可能居住条件不好。现在的话,像去年,我们46个行政村全部都进行民房改造,老百姓都住到新房子里面。就拿我驻村这个村来说,这个村,我去的时候,有20户,去年年底20户全部住到新房里面,盖房子的资金全部是国家拨的,如果你想建大一点,你自己有条件可以往里贴,还可以贷款,专门有民房改造方面的政策贷款,几乎不需要什么利息。
中国网:农民用这项贷款的多吗?
白玛曲珍:很多,因为它利息很低,每年只用还一部分,利息是特别特别低。我们很多老百姓建房,单靠国家给的就完全够用了,国家是按人数给的,一户5人、6人、9人,平均下来,可能一户可以得到9万、10万或者12万,完全可以建好一个房子。这方面国家给的政策特别好,不光是国家给的,再加上我们自治区也在推进我们边疆地区的建设,农村的建设。
中国网:墨脱县在产业发展方面,在提高自我的脱贫能力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举措呢?
白玛曲珍:我们的计划是最好想办法让每一个村都有一个集体经济。现在我们整个墨脱县,56个村有集体经济,其他都没有,老百姓还是要靠自己,这样的话,最好有一个集体经济,帮助大家有一个收入。
还有我们这的老百姓受教育程度很低,要脱贫的话,靠国家给钱只是暂时的,钱会花完,这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脱贫是长久性的,必须让这一户人最起码有一个人有一技之长,才可能真正地脱贫。这两年一直在搞农牧民培训,看你自己在哪方面感兴趣,有的是运输方面的,你可以开车,我们县人社局牵头,搞了很多培训,有的学开车,有的学手工编织,有的学电工,各方面的培训都有,现在这些都很好,为了帮助这些老百姓掌握一门技术,帮助他们脱贫。
中国网:像您说的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有什么样的矛盾或者困难吗?或者最欠缺的是什么?
白玛曲珍:最欠缺的感觉就是技术,如果说一个村庄建集体经济,我们打个比方,全村建个果园,不可能把果树种在那就不管了,肯定要后期管理,后期管理要掌握好一个技术,要怎么管理这个果树,不能只在那边长叶子,不结果。最起码要学会怎么样打理果园,很缺乏管理技术和技术人员。
中国网:这个是培训农民自己来做,还是说要请能人进来呢?
白玛曲珍:最好是加强农牧民的意识,因为他们一直是以很原始的方式生活,可能这种意识也不高,的确是很缺乏这种人。最好是能有外面的技术人员指导他们,他们自己也需要培训,不可能一直靠外面的人来帮助,自己还是要学会这些技术。
中国网:现在墨脱县还有哪些贫困人群,他们的致贫原因是什么?
白玛曲珍:贫困人群主要是聚居在比较偏远的地区,特别靠近边境的地方,那些地方本来自然条件就比较恶劣,收入方式比较单一。我们墨脱县因为通路比较晚,所以很多方面发展得比较慢,自我致富的能力比较低,没有别的来源,一直靠国家政策和补贴。
中国网:对于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有没有典型的例子,可以跟我们讲一讲?
白玛曲珍:比如我们德兴村有一户,他们以前很贫困的,但是后来在修路的时候需要开挖土机的人,他就学这个,出去参加农牧民培训,他自己也是学得很好,学回来以后他就去工地上面打工,我们那边正在建设,很需要这些人,他自己又肯吃苦,慢慢地靠几年打工攒钱,自己买了一个挖土机,去给别人打工,慢慢地自己就会挣钱了,自己也开得很好,他自己就脱贫了。脱贫了以后,这个人也带动了村里面的人,他成了致富带头人,他一直没有忘记我们县、乡,以及国家给的好政策,让他有机会出去培训,现在也挣钱了,也脱贫了,他就带动别的人,有时候还会免费为村里做一些事,修一些小路,这样的人还是有。
中国网:我们知道在西藏有乡科级以上党员干部每人都会联系一到两户的困难群众,促进他们脱贫致富,您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结对联户的人家?他们的情况是怎样的?
白玛曲珍:我们是有这样的,因为我以前驻村三年,去年年底就回来了,我们乡里是这样子,乡干部每人要包一个村,你就必须要很了解这个村的情况,这个村里面有什么事情,就先要给你包村干部打电话,寻求帮助。我们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往上面反映。我对我驻村的村庄很熟悉,叫巴登则村,就选一户比较困难的户,为什么他比较贫困,因为他家里很多孩子在上学,好像有五个学生,他们要把小孩送出去上学,但是他们收入很低,只有父母两个在家里,母亲必须在家里带着(孩子),父亲搞点运输,在地里面干活。
中国网:他这一年能挣多少钱?只通过运输和干农活?
白玛曲珍:也不会上万,几千块钱,五六千块钱。
中国网:但是有四五个子要上学?
白玛曲珍:虽然说我们那边上学到高中为止,不用交学费,但是小孩要吃要穿,而且高中以上都是在市里面,我们墨脱县只有小学和初中,这样来回路费都是需要的。我帮扶的对象是典型的因送子女上学致贫的,我们就要想办法帮助他,比如说父母年纪大了,你让他们再出去掌握一门技术也是不可能的,生活上面能帮就帮,最好帮助小孩子,给小孩子学费,找一些赞助,我们现在有很多助学贷款或者助学金,尽量给他们减少一些负担。
中国网:我们知道您是在外地上了大学,又回到家乡,支援家乡建设,您当初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选择回到家乡呢?
白玛曲珍:这个问题这几年一直都有人问,说实话,我们西藏很多学生都是出来以后,很少留到外面,可能别的地区不会这样,我们一般是出来以后,都会回去。我是2009年毕业的,2009年6月份回去的,我从墨脱县出来9岁快10岁了,从来没有想到会留在外面,我只是出来学习,小孩子刚出来的时候,也是想看看外面是什么样,我根本没有想过要留在外面,留在别的地区,我就想毕业了回去,而且必须要回到墨脱县,我是这样想的。可能是一种,就像人家说的,特别是住在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血液里本来就有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必须要回去。我毕业的时候,我们市公务员考试,我当时考得还挺好的,有可能分到别的县,我又不想去,那个时候我就给林芝地区组织部写了一个申请,希望把我分到墨脱县去,最后组织把我分到那边去了。
中国网:这也是一个情结,对自己家乡的情结。
白玛曲珍:自己的家乡,自己肯定要付出一份力量,自己的家乡自己不建设的话,光靠外面的人来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网:我们知道当前人才短缺成为了制约贫困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是本土人才反哺不足,另外一方面外部人才参与扶贫的机制不够健全。您对于解决贫困地区人才短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白玛曲珍:这个事情真的存在,每个人都想过好的生活,在好的环境工作,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墨脱县也是条件不好,干部在那边工作的确是挺辛苦的,有很多是分配到那里,又调出来的。这可能是因为墨脱县以前路也不好,电也没有,生活很困难,很多干部都是想尽办法往外调。比如说从内地来的,想尽办法调回到原来自己的家乡或者离自己家近一点的地方,主要就是因为我们那边虽然说风景很好,但是生活条件很差。我认为最起码要改善干部生活的环境和条件,待遇要提高。我们说“安居乐业”,你住得也不好,吃得也不好,你怎么可能愿意留在那个地方生活,为那边的老百姓做贡献,付出自己的劳动?如果你要把一个有能力的人引进来,必须要给他很好的待遇,要给他很好的工作环境。
中国网: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记者:孙婉露 摄像:王一辰 后期:周姗姗 责编:李虹霖)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