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长刘伟平:通过量化指标落实责任推动绿色新兴产业体系

时间:2016年3月13日
嘉宾: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 刘伟平
简介:传统产业在过去是甘肃省的优势,但在未来的发展中,刘伟平表示,用“互联网+”提升传统产业的装备需求,政府搭建平台,分解责任,量化指标,推动新兴产业体系。[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 刘伟平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甘肃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态文明建设与保护上走在全国的前列。“十二五”期间甘肃在生态建设,以及节能减排上成效显著。“十三五”时期甘肃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产业发展以及更好地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上又有怎样的顶层设计?中国网的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省长刘伟平。

省长您好,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采访。甘肃超额完成了“十二五”的减排目标,实施了非常严格的考核机制。甘肃为什么如此重视污染的治理工作?在“十三五”时期,我们在绿色发展上还有怎样新的规划和考虑?

刘伟平:现在人民群众对节能减排的呼声非常地强烈。尤其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都和减排有关系。所以怎么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在大气减排这方面的管理,必须把责任制建立起来。甘肃的做法就是,把责任层层分解,最后要落实到所有的减排单位。而且不仅是从目标落实,而且责任也要落实,有责任人。我们就是用这种方式,圆满完成了“十二五”的目标。现在我们正在总结这些成功的一些做法,使“十三五”的目标完成得更加顺利。

中国网:“中国制造2025”甘肃行动纲要中指出,要走提质增效和低碳绿色发展道路,甘肃将量化规模以上的单位工业的绿色发展指标。那么在推进绿色低碳生产,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上有怎样的规划,又面临怎样的困难?

刘伟平:甘肃省在“十三五”在提质增效上面,确实现在按“2025”这样一个要求,我们已经有一个规划的基础了,省政府已经通过了我们“2025”的实施意见。

在这个过程我们想从两个方面:一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现在我们用“互联网+”的装备制造提升,也就是说把需求得搞清楚。比如说,现在甘肃的石油装备,这是传统产业,在过去就是优势,目前出口形势也非常好。但是这个市场竞争很激烈,而且遇到采油区域的需求也不断地在变化。根据一些新的需求,怎么改造我们的石油钻采,现在政府用互联网搭建了一个大的数据管理的平台。我举这个例子,传统产业怎么去寻找市场的需求,因为有些企业不具备这些人才,那么省政府就搭建这么一个平台,把这种需求准确地找到,然后反馈到企业来提升。但是我感到更重要的是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要发展新产业,没有新的产业,没有新的业态,没有新的模式,就是中央提出“四新”,说实话传统产业这部分,光靠甘肃过去的优势传统产业是远远不够的,新的发展动能不能形成。

中国网:除了传统产业一个转型升级以外,另外,我们绿色产业也有一些循环经济,那方面有些什么样的经验或举措?

刘伟平:循环经济方面,甘肃在“十二五”期间抓了五年,主要是靠延长产业链的办法,吃干榨净,也就是说一环一环往下。在市场需求好的时候这个方式是可以的,但是现在市场需求不行了,也可能在一个产业链里头,一个产品的需求不行,就影响到下游了。

我们想在“十三五”期间,循环经济这个理念还得用。但是可能要从大循环到支持到每个企业内部的小循环。这样的话,让各个小循环来适合市场的需求,我感觉照这个循环经济的路子可以走下去。

中国网:“十二五”期间甘肃的造林面积超过了千万亩,我们也知道甘肃的自然条件的限制,造林其实难度非常大。我们坊间有一个传言是“造一棵树比养一个娃还难”。那么,甘肃为什么如此大力度和资金的投入来造林?在“十三五”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又有怎样新的规划?

刘伟平:在绿色发展上,尤其是在绿色发展造林这方面,甘肃的自然条件比较严酷。因为蒸发量太大,2400多的蒸发量,降雨量不到300。所以你刚才说的,老百姓说“种一棵树比养一个娃都难”,这是事实。从我的看法还得因地制宜,在适合种的地方,比如祁连山这个地方的局部气侯条件应该说还是适应植树的,我们就得把这个地方保护好、建设好,特别适合种林的时候,应该把它也种好。再加上陇南地区有一定的降雨量,在这些地方我们把植树造林搞好。有些蒸发量太大的地方就去封山,不要去破坏它,这个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中国网:甘肃省作为老工业基地,重化工和原材料产业占比比较大,产能过剩、库存增加导致工业下行仍然没有触底。您之前也提到过,创新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那如何通过创新驱动使资源型经济和传统产业重新焕发活力。

刘伟平:创新我们现在主要是,把甘肃的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规划,正在组织实施。而且我们在这个当中,省政府是先抓了一批骨干企业,用骨干企业来带动。因为骨干企业成长快,而且它今后可以形成一个集群发展的这样一个发展形势。我们去年抓骨干企业增长,这批企业带动整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年的增幅增长到11.9%。而骨干企业的增长是在两位数,也就是20%以上。用骨干企业的带动、示范作用,使一批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范围的企业形成一个集群发展的形势,来推动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网:我们现在都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方面、创新方面,我们有没有一些支持鼓励的政策的考虑?

刘伟平:有。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省政府专门搞了一个中小企业扶持基金。这个扶持基金就是和金融机构结合起来,而且对于一些小微企业,无担保、无抵押,但是由它的协会来选择,由一些民营企业,包括工商联来选择。选择完了以后,政府无担保、无抵押怎么形成?金融风险,我们和金融机构共同来分担。政府分担70%,金融机构分担30%。因为是你通过政府来推荐的这些。当然这个工作还在进行当中,我们也摸索。因为他们确实是没有抵押物,但是又在起步阶段,又需要支持。

中国网:政府部门承担更多的风险?

刘伟平:这个风险我感到是值的,尤其是在当前我们推进供给侧改革的时候,发挥好政府这个融资平台的作用,来帮助这些中小企业成长起来。

(记者 佟静 责编 裴希婷 摄像 刘哲 后期 周珊珊)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