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拜尔委员:精准扶贫要遵从民族传统和生产习惯

时间:2016年3月14日
嘉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管委会副主任、《中国作家》主编 艾克拜尔•米吉提
简介: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哈萨克族著名作家、翻译家、编辑家、学者。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2016年带来了关于“精准扶贫”的提案,对扶贫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教育扶贫的理念发表了看法。[视频下载] [访谈实录] [返回视频]

视频点播

访谈实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 艾克拜尔·米吉提

中国网: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网《中国访谈》2016全国“两会”特别报道。精准扶贫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地推动精准扶贫,扶真贫,真扶贫?中国网《中国访谈》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艾克拜尔·米吉提。

艾委员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网的专访,今年您的提案中有一项关于精准扶贫的,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您提案的具体内容?关于精准扶贫,您认为目前我国还存在哪些问题?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艾克拜尔·米吉提:精准扶贫国策非常好,在贯彻我们的“十三五”规划,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这个过程中,现在至少有七千万人口,还处在贫困线,他们都处于老少边穷地区,还有一些人口是返贫的,本来已经脱贫了,后来又返贫了,比如说因为患病的问题或者孩子上学的事,或者自然灾害,种种原因。

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以后,我到地方走了走,各地委员都重视,过去比如说以村为单位,以乡为单位,现在精准到户了,知道他们的贫困原因是什么。比如说我去年冬天到新疆走了走,到霍城,从县里到乡里那些领导们都在挨户登记,他们的生产状况怎么样,生活状况怎么样,怎么样扶贫到位。到其他一些地方走走也是这样,现在基层的领导整个心思都扭到精准扶贫上来了,我觉得这是好事,特别鼓舞人心,这个比过去大水漫灌,或者派个工作组一年完了再回来,或者是承包几个贫困户,给他们米、面、油,不行再自己掏点钱,过节再给他们点过节费,比这个要好了。因为这个成为国家大政方针。

这个国家大政方针在贯彻的时候,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怎么贯彻?不能简单地走形式,要精准扶贫,比如说咱们的西北、西南有些普通百姓还有少数民族的群众可能住在深山老林里,或者穷山恶水之地,比如在宁夏西部,都是缺水的地方,而且土地贫瘠,多少年来植被破坏,在这种地方是难以生存下去的,整体的搬迁,搬迁到黄河岸边,让他们获得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这种方式来让他们脱贫致富,在那里靠近中心城市地带,他自然就有一条活路了。这是一种方式。还有些地方,这个村可能两三个人在山沟里头,他一定想把他搬出来,搬到平原地带,但是人家的想法是什么?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比如说在新疆哈萨克族就愿意住在山根上,为什么?他养了几头牛,还养了十几只羊,一出门就到山坡上吃草去了,要把他搬迁下来,他的牛羊无处去。我们精准扶贫不一定让所有的人都成为城市水泥里的人,这是文化理念问题。

精准扶贫,我认为还要遵从一些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和生产习惯,你不能一概地说他是落后的,现在还指不定谁落后,谁先进呢。从国际社会来看,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大型城市、中心城市,会像磁铁一样把穷人吸到这里来,所以出现大面积的棚户区。我们国家管理得比较到位,但是头些年农民工大量地涌入城市,一方面是为城市建设,形成了动力,所有的这些楼几乎都是农民工盖的,路几乎都是他们修的,还有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餐饮、服务都是离不开他们的。但是另一方面他们也带来了问题,比如城市的交通,他从小,家门口那条公路就是这个村的活动中心,人、鸡、狗、猫就在路上生活,和汽车抢道是自然状态,所以到了北京,他们没有什么交通意识。另外对城市的教育、医疗以及社会服务都会带来一些问题,而我们的财政是属地财政,他就学就不了,就医有困难,社会保障福利到不了位,这两年逐步在解决。这个我认为也是精准扶贫的内容。但是我们乡村的人全部涌向城市也不一定是好事,这些年来小城镇建设在属地把他们安置了,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乡村为单位的,它不是以城市为单位的,乡村迅速消亡的时候,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可能也在消亡,这也是我的关注点,一个忧虑点。现在精准扶贫,千万不能到最后,成了简单的一刀切,走成一种热热闹闹的形式,一打包搞个项目,从上面要个钱,分钱到户,就完了。各地应该有各地的做法,不应该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各地的自然气候、地理、地貌,都不一样,根据这个,应该采取特殊的、适合当地的措施,精准扶贫,才能到位,真正实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小康社会最关键的就是消除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所谓城市和乡村的差距,我个人认为,你比如说我到美国也好,欧洲也好,都走过来了,它的差距在哪儿?没有差距,没有差距在哪儿,楼盖得很好,村子很整洁,公路也畅通了,很完善。文化服务也到位了。

中国网:生活条件各方面都很完善。

艾克拜尔·米吉提:是呀,比如看个电影,没必要跑到城里来看,乡村也有了,上网络的话,那也能上,Wi-Fi已经普及到村了,为什么挤到这里来?那里的空气更好,水更纯净,他就没必要涌过来了。所以在这点上,最终是要打消城市和乡村的差别,而城市和乡村的差别,最大的就是教育服务、文化服务和医疗服务,如果这些到位了,那么再把这些社会的服务落实到户的时候,他能够享受到和北京一样的文化生活,和北京一样的医疗保障,和北京一样的教育,那他为什么要挤到这里来。我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就有一些人在沙漠中间那住着,在新疆、内蒙、甘肃和青海,我也见过沙漠,也见过荒滩戈壁,在那种地方通常不会有人住的。

中国网:无法生存。

艾克拜尔·米吉提:但是人家搞得很好,基础设施都去了,该有的水都有了,该有的电都有了,该有的一切都有了,那么人家在那过得也很自在。我认为最终精准扶贫应该是达到城市和乡村没有差距,边疆和发达地区没有差距,走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我认为这就是最终我们小康社会的目标。

任何时候、任何社会都会有贫富悬殊,而富的人可能是有他的才能,这些富的人办了大企业,大企业一般让很多人就业,所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那就让他先富起来好了,不能仇富,不能杀富济贫,那要做好二次分配,把各种社会服务机制、保障机制做好,精准扶贫到位,让日子过不下去的那些人能过得下去,生存不下去的人能够生存下去,让更多收入和亿万富翁们有差距的人(不再仇富),比如说医疗给你保障了,教育给你免费了,文化服务到门口了,想看书村里就有图书馆,想上网在家里就可以上,手机信号覆盖了,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喝的都是纯净水,他再不会有仇富或者对社会抵触对抗的情绪了,他就会出现一种顺畅的感觉。我认为最终的精准扶贫应该是达到这样的社会局面。

中国网:最后落实得到一个成果就是实现个人的实惠。

艾克拜尔·米吉提:让每个个体获得精神的解放,他真正获得他的生存价值和生存的角度,不一定非得到北京来打工,就在那里种好地,他也一样能活得很好,就在那里养好一群羊或者是一圈牛,他也能活得滋润。中心地带,发达地带和边疆地带、贫困地带之间,没有差异了。

中国网:人的幸福感没有差异了?

艾克拜尔米吉提:整个社会发展程度没有差异了,你比如说北京现在到处都是钢铁水泥,那天我在高楼上,一眼望去就像群山一样,农村不是都得盖高楼,只要你房子好了,生活设施完善了,齐备了,现在汽车已经开始到农村了,摩托车已经普及了,在这种情况下,一切都很好,你再把道路弄好。我今年去的时候,他们现在是县里扫雪可以扫到乡镇,乡镇扫雪可以扫到村里,这是我小时候想都没想过的,夜里一下雪,县长县委书记赶紧打电话,把雪扫清,雪扫清了,车不是照样开出来?!生活在那里不是很快乐?!而且在那里,你可以发展你自己,你成为种植专业户也好,到某一个就近的城市打工也好,一切都很便捷,一切都很舒畅的时候,我觉得精准扶贫以实现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真正可以完成的。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主编 艾克拜尔·米吉提

中国网:从服务人的基本需求为出发点,这个是根本,您刚才也提到了包括我们的教育、文化、医疗,这几个都要完善,上面有政策,您认为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是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呢?

艾克拜尔·米吉提:现在要把这些政策落到实处,比如说政策的完善,法制环境的完善,配套资金的落实,还有减免税政策的配套措施,还有金融的脚步得跟上,金融不能光服务于大的城市,大的企业,也要服务于农户个体的需求,同时要让他们明白,你获得了这些小额贷款的支持,不能欠帐,这是一种运营方式,你现在没钱,拿着这些钱买种子,买肥料,买农机或者买农机服务,你收获以后,销售出去,这些又偿还了,实际上是借力发力,这是形成公信社会建设的一个内容。之前会遇到金融诈骗,然后是地下钱庄,然后是诱导消费,这些社会上不公正的、不公平的事要把它规范,要实现公平公正公信的社会,如果人与人之间有一个相互的信任感,那么人对社会也有信任感,人对金融也有信任感,这样的话小额贷款他为什么不敢贷呢?为什么不贷呢?再一个是服务要到位,比如在这个会上我听到专家在讲我们的金融服务到不了基层,到不了村,而且在当地吸不了储,你给农民的钱,他还是愿意拿到城里来存,这就是恶性循环了。

这些问题我认为应该解决,最好的方式就是普遍实现社会公信,而社会公信光喊口号不行的,要有法律的保障,要有方方面面的保障措施,同时最根本的是人心的信任,在这点上,我觉得非常重要。对于教育现在也在提出,过去是九年义务教育制,能不能干脆基础教育都免费呢?一直到高中,甚至咱们过去也不是没做过,普通大学也可以免费,如果谁想上更好的大学,到私立大学、收费大学去,普通的人接受个职业教育,当然不一定非得去大学上本科,还可以普及职业教育。我到德国看,到欧美看,开了30年卡车司机的社会地位、福利待遇和当了30年教授是一样的,只不过社会分工不同,过去叫360行,现在是3600行,36万行,行行都需要人,不是要出状元,每个行业都应该有人在岗服务,这个社会才能完善,这个要给普通老百姓普及概念,职业技术教育上去,有些青年人做不了高精尖的学问,但是又浑身是劲,一身的力气没处释放,教他一技之长,学一门职业技术,这样的话你当个厨师也行,或者开个修理铺也行,或者是当个裁缝也行,裁缝到最后达到顶级的话,那也是艺术家,因为从王室到百姓都爱穿衣服,你当个理发师也行,任何一个人从国家元首到黎民百姓都需要理发。所以要把职业教育的理念宣传出去。

中国网:这是理念的转变,我们要尊重劳动。

艾克拜尔·米吉提:尊重劳动的理念,以自己诚实的劳动致富,是一回事,以自己诚实的劳动来过你的生活,应该是这么说。

中国网: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艾克拜尔·米吉提:应该这样,这样的话,精准扶贫会更加到位,让那些普通百姓家的孩子不要人人都想着我要干什么干什么,咱们有些中国人的毛病是父辈一代实现不了的梦想,想拿孩子来实现,这也是误区。当然有些普通家庭的孩子出来了,咱们传统是望子成龙,他一下子真成龙了,那也有可能的。在科学院研究未来科学的人也是普通人,他出了门以后,也要吃五谷杂粮,离不开普通人的服务。这种理念要灌输到全社会,成为全社会理念以后,我觉得精准扶贫,才能最终到位。

中国网:感谢艾委员接受我们专访,也感谢华讯网对本期节目的大力支持。

(记者:佟静 摄像:刘哲 后期:周姗姗 责编:李虹霖)

网友互动

0
用户名
密码

栏目组联系方式:

访谈热线:
010-8882 8219  010-6235 4008
E-mail:
duomeiti@china.org.cn
版权声明:

本栏目所有内容,包括注明"来源:中国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中国网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中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单位、网站或个人不得变更、发行、播送、转载、复制、重制、改动、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本栏目的局部或全部的内容或服务或在非中国网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单位、网站或个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网",否则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